[返回经济观察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农村现代化比农民入城更重要
送交者: skhayn[布衣] 于 2014-06-20 12:43 已读 704 次  

skhayn的个人频道

三中全会尘埃落定。各方翘首以望的城镇化战略终于底定。高层将其总结的十六个字,即“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分享现代化成果。此外,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也被着重强调。

事实上,无论以工促农,还是工农互惠,以城带乡,其核心,都是指向农村振兴。关注中国农村,是寻找中国未来密码的必由之路。

当下,我国的国家战略表现为以 “城市为中心”和“先城市后乡村”。事实上,以反哺的名义,单向开启城市之门,是一种“城市霸权”。城市与乡村不是割裂的,城市与乡村两种文明应该互动发展,在城市的发展中,应该保留对乡村的足够敬畏。 

去年,中国的城市人口终于超过了农业人口,非农人口历史上第一次突破50%。然而如果算上在农村出生,后来脱离农村户籍的人口,则曾经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口,仍然占据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在此情况下,乡村的存在,意味着很多人的故乡,以及永不荒芜的精神家园。

由此,中国的乡村的作用,不能仅仅从经济功能衡量,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绝大多数人口与农村有无法割舍的生命关联,正如知名学者叶一剑在著作《乡愁里的中国》一书所说的,乡村是人们“乡愁”的寄托,是不能舍弃的精神家园。同时,乡村的存在也是人类生存方式多元化的必要。乡村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可以给予城市诸多的启示。而被寄予厚望的城镇化也以消灭农村、建成城市为业绩。权力的介入,资本尤其地产资本的进入改变了乡村本来的生存方式。而强行将农村纳入工业化体系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反弹,征地拆迁中出现日益剧烈的冲突是血的警示。而衡量一个地方的发展水平,往往将多少农民转移到城市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

目前,中国农村存着在八大败相:

第一,农产品的价格没有放开。直观的感觉是种地不赚钱。对策是未来提高补贴,让国家亏本,让老百姓赚钱而不是让老百姓冲锋在前扛住粮食价格。国家做出牺牲而不是农民做出牺牲。

第二,农业生产补贴不到位。我回老家探亲时发现,按人头计算,一个农民一年的补贴只有100块钱左右。通货膨胀的环境下这个补贴的标准太低。对策是未来提高补贴标准。

第三,农业没有现代化,也没有纳入现代产业体系。台湾在七、八十年代成为“亚洲四小龙”之时,统一、鼎新等食品工业的崛起带动了农业的发展,将农业纳入了现代产业体系。统一创业之初的口号是“嘉惠地方”。对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将农业纳入现代产业体系。可借鉴台湾农业发展模式,造就大批的农副产品基地,食品工业基地以及旅游产业基地。

第四,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一个表现是部分水库几十年没有被整修。对策是未来基础设施投资偏向农村,全国至少需要约1万亿农业基础投资。

第五,农村的医疗与社会保险缺乏。数十年前遍地的赤脚医生解决了底层民众的医疗问题,而在当下从前的赤脚医生基本失业或者是集中到乡镇、县市里去开诊所,大片农村没有医院。农民如何解决看病远和看病难的问题?农民的社保标准偏低,未来谁负担?

第六,农村的教育问题。频发的校车事故集中在农村,农村的教育严重不足。对策是将教育资源向农村适当反哺,同时,开放农民子弟在城市的教育机会,如废除高考户籍、开设打工子弟学校等。

第七,半吊子联产承包造成效率低下。

当前,由于政策限制中国的农业效益非常低。改革开放以来所谓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只是个“半吊子”方式——只有承包,没有联产。除了国营农场之外,中国广大的农村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小敲小打的劳动模式,一度盛行的机械化几乎被中断。

农村的效率低,根本原因在于土地不能流转。目前,农村的土地是不值钱的,即使被征地后的补偿给农民也是很少的一部分。如果农民对土地有了绝对的支配权,农民的土地价值将会提高很多,农民不再贫困,土地成为其最大的资本。那么,农民可以出卖土地资本之后转行也可以继续耕种。

至于对策,农村应推行所有权与经营权、收益权的分立,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可选择自由合作,组建农庄,按照股份或者农地大小分红,实现真正的“联产”,建立大的农庄。农业规模化、机械化之后,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扩展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还可以进行多元化经营。

第八,农民社会地位低下。我国的农民不仅在经济收入上不如城市居民,更严重的是,数千年来农民都属于社会底层,在等级制度上处于劣势,同时,农民身份认同问题此前被人忽视。由此,农民现代化的最后一关,即是废除身份等级制度。新兴的接受了现代教育的农民后代强烈要求改变社会地位,他们已经开眼看世界,体验过现代化的生活方式。种田还是打工不仅是个收入问题,还存在身份认同。中国如不从社会制度上改革现行户籍限制,真正消除身份等级的隐性分裂,从文化上真正实践人人平等的信仰,长久必影响社会稳定,新一代的年轻农民,视务农为畏途,视农业为贱业,振兴农业无从谈起。而数亿农民也无法找到未来。农村一旦衰败城市则失去了后方阵地,整个国家沦为溃败的国家。

未来中国的乡村应该有三个特点:在经济上,农业纳入现代产业体系,在社会领域实现农村的福利与城市接轨,同时,消除中国隐形的身份等级分野,使农民真正成为中国的独立公民。 

长期以来,中国的粮食价格都没有完全市场化,同时,农业补贴亦不到位。十八大提到未来农村需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纳入现代产业体系,远比驱赶农民到城市更有远见,也更符合现实。农业本身的现代化也比工业完全取代农业更为合理,从国家战略来看,也更容易造就产业结构的均衡,增强抵抗经济动荡的能力。美国不仅是世界第一服务业大国,也是世界第一农业大国,多层次的产业结构使美国经济具有巨大的抗击风险能力,具备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这也是美国称雄世界多年不倒的秘诀之一。

农村本身的现代化比农民转移到城市更为重要。农业的现代化的一大特点是将农业融入现代产业体系。台湾经济腾飞过程中没有损害农民的利益,相反,台湾成为世界食品主要供应商的过程中农业被纳入产业化道理。大陆未来的发展可借鉴台湾农业发展模式,造就大批的农副产品基地、食品工业基地、旅游产业基地。现代农民的需求不仅在于经济发展、实现财产发展的平权,更在于身份的提高,实现社会地位和权利的平权。城乡平权是拉低中国收入分配差距,填埋社会阶层鸿沟的重要战略之一。


喜欢skhayn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skhayn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经济观察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