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经济观察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大国的竞争没有杀手锏--评美国减税对中国影响(2)
送交者: 乃翁[布衣] 于 2017-12-06 4:46 已读 1761 次 4 赞  

乃翁的个人频道

我们看里根和小布什减税的实际影响:

里根政府执政期间联邦政府财政赤字占GDP比重年均值达4%,而他的前任只有2.4%的赤字率;2001年小布什《经济增长与减税协调法案》公布当年,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还为盈余,占GDP比重1.2%,但2002年随着财政收入大幅减少,财政收支迅速由盈余转为赤字,赤字率高达1.5%,并开启连续十五年的财政赤字。

2:削减科技和教育投入,长期来看是降低美国竞争力。

3:企业有钱了,但是如果整体前景不看好,企业资金并不会流向实体经济,而是流向金融和房地产,推高经济泡沫化。


简而言之,特朗普减税的总体思路是正确的,然而存在两个关键问题,一个是以减少政府收入和削减支出,债务风险提高的代价来实现减税,另外一个就是富人受益和大公司最多。

 

中国的机遇和挑战

国家与国家的竞争是基础能力的竞争,税收仅仅是其中一个环节。

制造业投资的回报,是需要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基础能力,不是简单的减税,企业就来了。

什么是基础能力呢,这个基础能力每一样都是要付出长期和艰苦的努力才能达到。

 

第一个是基础设施和物流效率,能否实现海陆空快速的运输,没有良好的基础设施,东西进也进不去,出也出不来。

河南郑州引进富士康以后,郑州机场的货运量从2011年的10.3万吨增加到2016年的45.7万吨,这背后是高效率的运输能力保障,郑州机场2012年开始二期大扩建,动员了十几万人的施工队伍历时三年完工。郑州机场高速2014年还是四车道,仅仅用两年就全部改成了八车道通行,体现了强大的基础设施保障能力。

 

第二个是高效率,吃苦耐劳,受过良好教育的工人队伍。

2016年,福耀从国内调集中国工人,在美国工厂,和已经训练和上岗了半年多美国工人进行了生产效率测试,给汽车玻璃压膜。

在两条线上中国和美国工人进行比赛,双方也都知道是比赛。

福耀公司制定的生产定额是800片,最终中国工人可以做到生产1011片,超出要求20%,

而美国工人只能生产792片,没有达到要求,然而这已经让中方管理人员喜出望外了,因为美国工人平时的工作效率只有500多片,是通过比赛激发了竞争意识才提升到了792片。

也就是说,美国工人真正的工作效率只有中国的50%。

中国工人和美国工人比,有吃苦耐劳高效率的种族优势,你即使支付同样的工资,得到的产出会更多。

 

第三个是产业链聚集,制造产业聚集能够大大降低成本,也能快速高效的解决问题,增强竞争力。

第四个是劳动力成本,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赶上美国还得要20年,短期内中国工人工资还不能和美国的蓝领相比。

 

第五个是市场,大市场能够大大的降低和摊薄成本,福耀玻璃到美国,就是因为美国汽车公司的要求到当地设厂便于快速到货。中国和美国都有庞大的本土市场,而且明显中国市场增长更快,会变得比美国市场更大。

 

第六个是技术,即使在当地能够找到工人,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制造工程师也是问题,富士康在中国大陆投资,每个厂都有大量台干和台湾工程师。美国能允许几千外国工程师到美国工作吗?不允许,那么依靠不成熟的本地人才,效率就会大大降低,这是现实的障碍。

一个互联网企业,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就更容易招到合适的程序员,这就是良好的技术环境。

 

第七个是能源成本,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带来了美国能源成本大大下降,这是美国的天赋。

第八个是包括税收和法律在内的政策环境,福耀玻璃在美国就耗费了大量精力不断抵制建立工会,再比如巴西,各种税收法律及其复杂,外国企业没几个能盈利的。

其他还有土地,社会环境等等,比如中企投资叙利亚,结果政局不稳导致损失,比如印度,没事就上街抵制中国货,前不久oppo印度公司一个中国高管,因为把印度国旗丢到了垃圾桶,引发印度员工罢工抗议。

 

土地,资本,人才,基础设施,产业链,技术,市场,税收,社会和政策环境都是决定企业投资的要素,产业的发展考验的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多要素综合的基础竞争能力,要看清楚我们的优势,不要觉得改一个税率美国就great again了,那这样一个地区要发展就太容易了,只要免税就可以发展,很遗憾,不存在这样的事情,税收只是众多手段中的一个。

就好像,福建晋江说我要给本地品牌贵人鸟,361度减税了,美国媒体就说耐克马上要垮了一样,就好像深圳说我要给企业减税了,马上就要经济总量超上海一样,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实际上,不要说中国的领导层全部是从地方历练到中央的,

中国各个省,各个市,在长期的招商引资竞争中,早就已经对税收优惠,土地优惠,奖励优惠在内的各种手段运用的非常纯熟,各个省市政府都有专业的招商引资团队,应对竞争对手减税的竞争手段,是有很多方法进行反击的。

 

中国的应对之策

 

中国现在其实也在给企业减税,但是是渐进性的。

中国已经在2016年5月先一步开始减税,比美国这次税改从2019年开始实施要早了两年半。

营业税改增值税,也就是所谓的营改增从2012年在上海开始试点,到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国全面推开,实现了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的目标。

中国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5月至2017年9月,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累计减税10639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今年1-9月减税5750亿元。

 

继去年全面推开营改增(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之后,从今年7月1日起中国将增值税税率由4档减至3档,取消了13%的税率,将农产品、化肥、天然气、自来水和居民用煤等直接关乎民生福祉的生活必需品增值税税率从13%降至11%。

增值税目前是我国第一大税种,在减税方面已经先行一步,对美国减税有对冲作用。

 

另外我国第二大税种的企业所得税,其实也在研究中,这次美国的冲击下,我国是有可能也随之降低企业所得税的。但是如前文所说,这其实是一个很强的技术问题。

 

增值税是不管企业是否赚钱都要收,而企业所得税则不一样,对赚钱的企业影响大,对不赚钱的企业反而没太大影响。

我们可以举两个典型的例子,一个是在大赚特赚的阿里巴巴,今年净利润超过100亿美元,一个是在巨亏投入期的长江存储,投资几百亿美元还没有盈利,还要养着大批的研发队伍。很显然长江存储更需要帮助和扶持。

但是直接把企业所得税降低了,明显阿里巴巴受益更大,而真正需要钱的长江存储反而没什么收益。就像拉弗曲线一样,并不是税率越低越好,所以这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技术问题。

 

除了减税的大方向以外,我国也要开辟新税种,因为减税不能让财政收入下降,财政收入下降意味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能力减少和下降,就得跟特朗普政府一样削减卫生,科技,教育的支出,这对处于发展和追赶期的中国是不利的。

 

因为政府主导的投资和民生保障,

是保证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稳定增长,最典型的就是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投资,在民间投资低迷的时候,政府投资起到增长稳定器的作用;在民间资本不敢进入的高风险领域,政府投资起到开路的作用,典型的就是在集成电路和液晶面板的数千亿大规模投资。


社会稳定,最典型的就是新疆地区的高强度治安保障,对新疆的高强度治安投入,现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一个典型的数据就是2017年新疆旅游人数和收入大幅增长。还有全国城市贫民区---棚户区的大规模改造,对困难群众的低保,对没有缴纳过养老金和医保的老人的养老金支出等等,我在以前的文章里面写过,全国养老金亏空的省已经有6个了,谁去补贴他们?中央政府。

 

政府收入的减少,事实上就是削弱了政府稳增长和保民生的能力。不只是这两项,还进一步削弱了政府在科技,教育等基础方面的投资能力,这些对长期经济增长,尤其是对后发型国家的经济赶超,都是有负面作用的。

我在之前的文章就讲过黑龙江的例子,省政府收入2000亿,支出4000亿来维持6%的经济增长和民生进步,黑龙江可以依靠中央转移支付,美国这样的国家就是发国债了,区别在于转移支付不用还,国债可是要还的。

再强调一次,税收不是越多越好,但也不是越少越好。

要追求的是企业降低税负后的经济发展+政府财政收入增加的双赢。


为什么特朗普的税改那么多人反对,其实就是减税导致政府收入下降,直接导致必须削减在社会保障和福利,教育,科技,医疗补助,卫生等方面的支出,同时还造成大量财政赤字,用财政收入的下降换取对经济的刺激,这是一步险棋,因为经济的发展是复杂的,减税只是其中一个动力而已,对经济的刺激结果是不确定的。很可能出现政府收入下降了,总体债务提高了,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少了,教育科研发展受到影响了,但是经济却没有被减税刺激起来。

 

在减税的大方向下,为了确保财政收入的增加,中国也要开辟新税种,比如房产税就是一个考虑,以后极有可能开征,对拥有大量房子的人征收房产税,实际上也是平衡贫富差距,

在深圳,拥有大量房产的村民比比皆是,每个月收着大量的房租,自己每天打麻将。但是具体怎么征收,也是复杂的技术问题,房产税已经在重庆,上海等地试点,已经形成了一些经验,相信以后正式开征只是时间问题。

至少在我看来,中国政府对减税的规划更为稳妥和踏实,在收入增长的同时实现逐步减税降低税负,反过来说,是在逐步降低税负的同时实现财政收入稳步增长,这样规避了大量的风险。

 

另外中国还有一个机遇,美国历史上历次减税都会带来美国内部需求的增长,也就是消费会提升,进口会出现增加,这对对美国出口最多的中国,日本和德国的制造业企业来说,是大大的利好。美国NBC的报道就说,这次减税是美国送给中国和德国的数十亿美元大礼包。

https://www.cnbc.com/2017/12/03/gop-tax-plan-is-a-gift-to-china-japan-and-germany--commentary.html

如果减税真的实施,增强了美国民众的消费能力,这对中国强大的制造业来说,也是利好,可以大大的促进对美国的出口。NBC的报道里面,就表达了对外贸易赤字进一步上升的担心,因为预计从中国,日本和德国的进口会因为美国国内需求能力的增强而增加。

 

特朗普应该说,是一个想有作为的总统,想复制里根减税的经济刺激,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现在的世界已经不一样了。

最大的变化,就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已经易主,

和八十年代美国减税的时候,中国只有一个劳动力成本优势相比,

中国现在又发展出了产业链集群优势,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和素质大幅提高,基础设施跃居世界顶级水平,技术实力也大大迫近美国,出现了庞大的本土消费市场,社会治安和政府治理水平大幅改善。

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背后是练好基本功,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大量的基础工作,要想与之竞争,也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达到和具备竞争力。

很典型的,八十年代里根减税,美国消费者消费增加,那个时候的中国无法受益太多,因为中国那时的工业品出口没有竞争力;现在特朗普减税,美国消费者需求增加,中国制造业的受益就会比那个时候大的多。

 

综合基础能力的竞争,是全方位的,美国减税确实能够带来竞争压力,可能会打乱中国原有的减税节奏,同时也可能带动各国纷纷减税,然而也不用夸大其词过于担心,实际上,减税对美国经济总体好不好,美国内部也根本没有形成共识。

大国之间的竞争,尤其是超级大国之间的竞争,是没有什么杀手锏的,大家手里的牌都很多,一定是长期的苦战,谁也不可能一招制敌。

喜欢乃翁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乃翁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经济观察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