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经济观察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解读一下外贸订单下滑的通稿
送交者: sfcdmu[♂☆★声望品衔7★☆♂] 于 2023-02-23 13:22 已读 682 次  

sfcdmu的个人频道


微信号: USDYG 6park.com

关于外贸订单下滑都成通稿了。漫天都是同样的内容,不同的财经博主在发,一模一样。

 热文们一般都包括“港口空箱堆积如山,外贸前景不妙”,“中美之间的集装箱货运价格已经断崖式下跌,最近跌逾8成”。  接着安排上的是:“越南订单如何如何好,同时美国对东南亚国家的生产需要亦大增”。 另外还有“整个外贸态势确实不太好。中国和欧洲贸易持续下降,现在很多订单被波兰抢走了,他们现在也在开工厂,抢走了我们很大的份额。还有克罗地亚,这两个欧洲国家都在给意大利、德国和荷兰等这些国家慢慢供货“。

那么情况真是如这些博主,自媒体们描写的那么糟吗?

1.   空箱堆积是何原因造成

根据财新相关文章的分析,全球集装箱交易平台Container xChange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第6周,上海港的40英尺集装箱CAx(集装箱可用指数)高达0.64,已经连续11周在0.6上方。CAx指数可以量化全球主要港口的集装箱可用性。当CAx的数值大于0.5时,表示集装箱设备有剩余,而低于0.5时则表示设备不足。 集装箱过剩是空箱堆积导致的重要原因,但是如果说“箱多货少”说明供大于求=外贸需求低迷, 该观点或许有所偏颇。

而对于东亚/东南亚-北美的跨太平洋东行运输航线来说,每年的三季度开始是传统的货运旺季,旺季一般会持续到12月,随后进入淡季,每年中国春节之后的一段时间是行业最淡的时期,直到当年的二季度货量才会有所恢复。为了平衡箱量流动,这也就行业每年淡季都会向东亚出口港堆集空箱的原因,因此“空箱成山”本身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一位全球头部海运公司的前员工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作为曾经的前箱管,每年春节后到五月,全行业都会拼命往亚洲堆存空箱以应对二三季度的用量,从我入行第一天开始就是行业惯例了”。全球第五大班轮公司赫伯罗特首席执行官近期也表示,随着补库存需求的增加,商品和运输服务的订单量将再次回升。他预计货量回暖或将在3月或6月发生。

疫情的过去两三年,中国出海的集装箱一箱难求(运费成倍甚至十倍增长),很多空箱就相对变成了垃圾(相当于快递的外包装纸箱),大量空箱滞留海外,导致国内这三年又生产了巨量的新集装箱。这应该是集装箱港口堆积如山的主要原因。“集装箱货运价格已经断崖式下跌”- 之前运费涨价几十倍,现在不得降价?到北美的海运费本来就是一千多美金一柜最高涨到1万多,现在下跌也只是回到了合理价格。大量的集装箱不能有限循环使用,当然会新造大量集装箱,现在肯定是要空出来。

2.再看越南

首先解读这么一篇报道。

(法新社河内20日电) 根据越南地方当局资料,替耐克(Nike)和阿迪达斯公司(Adidas)等国际运动品牌代工的越南宝元鞋厂,因订单下滑,本月底将裁员6000人。
法新社今天取得的胡志明市劳动局文件,台湾宝成集团旗下的越南宝元鞋厂(Pouyuen Vietnam)因「2023年生产订单非常少」,将裁汰3000名工厂员工,另外3000名员工不再续约。越南是全球最大的服饰、鞋品和家具出口国之一,在全球消费者购买力下滑的情况下,受到欧洲和美国生活成本攀升危机的严重冲击。越南宝元鞋厂旗下约有5万名员工,是商业重镇胡志明市的最大雇主。根据文件内容:「公司告诉工会2月计划裁汰3000人…公司预计2月25日告知这些员工。」根据文件,工厂劳工将可以继续领薪,直到拿到失业救济金为止。宝元越南鞋厂去年底让旗下2万名员工带薪轮休。根据越南劳动部资料,国内2022年有63多万名劳工失业或被削减工时。

根据越南劳动总联合会(Vietnam General Confederation of Labour)资料,2022年最后一季,来自美国的订单和前一年相比缩水30%至40%,欧洲订单则减少60%。

2023年1月份,越南商品出口额仅达236.1亿美元,同比大幅下降了25.9%。出口活动放缓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春节假期较长。越南海关总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主要出口商品类大多出现负增长。手机和零部件是 2023 年 1 月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出口商品类。 在此背景下,手机和零部件出口额超过50 亿美元,同比增长2.1%。其余4个“十亿美元”商品类均出现负增长,包括:电脑、电子产品及零部件;机器、设备、工具和配件;纺织品;鞋类等。

“越南、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等东盟国家则渔人得利。 自2022年3月以来,印尼的出口同比增长超过40%,越南超过30%,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都超过20%,同时带动国民生产总值(GDP)增长,而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GDP增长达8%或以上,远超中国” -   2020年,疫情的全球性蔓延,使得海外制造业停工停产,大量订单涌入中国,出现“爆单”现象。但随着各国制造业陆续恢复, 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复苏是显而易见。用这些单向的数据来评估只是一己之见。

其实越南在全球消费者购买力下滑的情况下,2022年末季来自美国、欧洲的订单就已分别缩减30%和60%。不仅是中国,东南亚同样面临欧美订货下降。自美订单不光是中国下降了,包括越南在内的东南亚以及印度也都下降了很多,主要是美国通胀造成需求紧缩引发的。 如果国内外贸订单大量减少,那原因不是因为订单被其他国家比如越南抢走了,其他国家能承接那么多的需求替代吗?这至少不是主要原因,归根结底,是国外的需求减少了,是全球需求端出了问题,导致中国这个生产大国的供给无法生产。这不就是需求和供给的关系,需求太少意味着经济开始进入萧条期。 现在是全世界需求都在萎缩,需求萎缩了,出口是不可能涨的,只是看大家谁萎缩得更厉害而已。能够活下来的,就是胜利了。

2020年疫情爆发初期,中国因疫情管控措施得力,成为全球唯一能稳定供应的国家,中国外贸出口呈现两位数增长,增速一度突破30%。另一方面,为应对海运运力紧张造成供应链不稳定,海外买家恐慌式采购,抬高了库存水平。在经济上,2022年世界经济遭受各种叠加风险,包括俄乌冲突、能源危机、粮食安全、美西方遭遇的40年来最严重通胀和美联储与多国央行的暴力加息,以及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权债务困境等。在这些风险的叠加冲击下,致使海外消费水平受限,进一步推高海外库存水平,中国出口增速也逐渐放缓,8月开始个位数增长,10月出现负增长。因为海外去库存还需要一段时间, U型反弹’不是‘V型直线反弹’。

“东盟国家不但抢走中国订单,亦带走外资。 苹果、三星、Google等巨擘都将大批生产线改往越南、印度。 随需求和投资倍增,东盟和印度的劳动密集型配套供应链和设厂已基本成形。 ”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要降低成本,很大程度上靠自动化,而工业机器人一半以上的销量在中国。。。。工业品最终比的是终端价格,除非一格产品的整条产业链都不在中国做,且最终产品比中国便宜,才能生存,不然要么是中国产业链的一环,要么就是被中国体量和价格打死,目前还能幸免于难的只有那些中国暂时做不出的才能在一边偷笑。

3.   波兰真的是抢走了订单吗。

根据波兰国家统计局数据,在出口方面,波兰2022年增幅最大的是矿物燃料、润滑剂和相关材料(增长122.2%)、未归入《国际贸易分类》其他类别的商品和交易(增加118.4%)、动物和植物油、脂肪和蜡(增加96.1%)、食品和活体动物(32.0%)。以上数据不支持“现在很多订单被波兰抢走了,他们现在也在开工厂”的观点。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图4),2022年1-12月,我国与欧洲联盟国家(包括:比利时、丹麦、德国、法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奥地利、芬兰、瑞典、塞浦路斯、匈牙利、马耳他、波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文尼亚、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克罗地亚)进出口额为56467.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6%,出口37434.4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9%,进口19033.5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9%。以上数据不支持“中国和欧洲贸易持续下降”的观点。

4.   最后。

据此, 所以外贸情况整体是差了,但不能看个别行业,以偏概全。 外贸现在是冰火两重天,有的供应商忙不过来、有的订单减少,行业不一样,需求不一样是正常的。 发帖子,就算不能对数据一一核实,起码也得找个业内人士咨询一下,不能只做信息的搬运工。

回到现实, 的确很多低端产品,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已经没有竞争力,亚洲的越南、马来西亚,欧洲的波兰、克罗地亚,美洲的墨西哥都在承接欧美发达国家的订单,上述几个国家都是穷国(相对而言),是劳动力成本低的国家,尤其受俄乌战争的影响,欧洲的波兰接受了大量乌克兰的流失劳力,短时间内有利于欧洲地区的劳动力市场。 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去低工资地区是大势所趋。同时享受着欧盟、北美贸易协定关税优惠,就近生产还大幅节省了运输成本。再加上美国脱勾,中国产业链了,产品开始面对严峻的挑战,是时候升级改造了。

在产业链的一些环节上,越来越多地将原来与中国的合作转移到其他国家和地区。据美国商务部统计,去年前10个月美国高技术产品从全球进口同比增长18.0%。其中从中国大陆进口同比增长8.3%,不足从全球进口增速的一半;而从日韩和台湾地区进口同比分别增长18.3%、29.3%和25.0%。美国政府在《通胀削减法》《芯片与科学法》和“芯片四方联盟”等方面,都在对抗以世贸组织为中心的多边贸易规则,运用行政力量强行扭曲全球供应链。这些无疑给中国进出口贸易带来很大困难。

当今世界形式,全产业链的优势将会越发明显。在高端产业升级同时根据实际情况保留低端产业,一家高端企业需要成百上千家低端配套企业支撑,这些劳动密集型企业是低技能就业者的唯一保障, 恰恰是民企生存,拉动就业的主力。 如今的中国经济正陷入高端转产未完成,低端加速流失的困境。 危险和机遇并存, 如何形成高中低配套的产业体系,就看中国制造如何应对。 6park.com



微信号: USDYG
喜欢sfcdmu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sfcdmu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经济观察首页]
sfcdmu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