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版老王(LaoWang )对我驳斥的回复
林小雅
上周,我在经版上传了我去年写的《中国崩溃?论棒槌政策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危害》。引起了争论。老王(附原文)还花了不少时间驳斥我的观点。虽然老王的反驳让我高兴,却不意味着我同意他的论点与论据。
我在经版的文章以预测为主,这些观点只能以历史发展的历程为依据来证明我的对错我一般是不辩的。比如我在2022年4月3日在经版上贴的《生命无价?对中国防疫政策的预测》中估计动态清零会有180度转折。原话是:"今年年中,全国抗疫政策一定会松,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点,我从去年底开始就在群里一再强调。改变政策最大的难点不在于具体措施,反而是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中宣部为了政治目的,主旋律一再高唱"动态清零",斗倒批臭西方国家的"躲平"。陡然急转直下180转弯,我倒是要看看中宣部这帮猪头如何自打嘴巴?"。这种神神叨叨的八卦只能靠未来证明我怎么去说服别人?不过有一个反应比较快的:2021年九月6日我在经版写《"房住不炒"是虚言惑众》",饭桶刘鹤约二周后的十月初无奈只能岀来安抚市场,强调房地产仍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从侧面证明了我的论点。不过这次不同,一是我花了很多时间找数据,第二呢就是我去年写完的这大半年的历史进程也不断地证明了我的观点,所以我够胆作出我的回复。
先说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虽说"中国崩溃"有博眼球之嫌,但我通篇都没有用它作为我的观点。在文章中,我认为大盘走势是:"未来的中国,我估计房地产价格仍将持续下跌;出口贸易仍将持续下跌;消费需求仍将持续下跌;就业率仍将持续下跌;人口总数仍将持续下跌;企业的利润率和利润总额仍将持续下跌。习近平寄以厚望的三大"支柱"产业: 以新能源为主导的制造业;以互联网为主导的数字化、智能化;以科技种植和科技食品加工为主导的乡村振兴无法拉动整个经济大盘。滥印因为少了流动性偏好和有效投资这二个要素除了推高物价尤其要命的是刚需消费品价格之外,对就业毫无帮助。事实已经证明寄予厚望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失效。"我提出对我观点的具体支撑标准:"我估计2024年法拍房要超过1000万套价格骨折(相比2020跌40%以上),汽车销量从2400万辆跌到1500万辆,跌幅达40%,铁矿石进口从11亿吨跌到7亿吨,也是40%。耐用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跌幅可以从未来破产的手机厂商和家电产业的艰辛来证实。借短放长,抬高利率吸引投资,遵从地方政府命令给地方城投大规模贷款的中小银行会大面积破产。"今天离2024年底还有一段时间,但是从各方面的数据来看,房地产、汽车、钢铁、耐用消费品零售总额、银行坏账压力确实在往坏的方向发展。老王通篇都不涉及这点。但是从官媒、统计局的数据和主旋律还是岁月静好,中国经济依然向上。统计局的数据懂得都懂,我举一个例子。
2022年第二季度上海的GDP,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GDP同比跌幅为13.7%。大家回想一下,去年的4月至6月上海完全"静默",2600万人封在屋里不事生产,GDP还能有86.3%的产出。这可能吗?我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深谙党的"正面宣传为主"主旋律的调调。
老王首先反驳我对房地产市场的悲观,他认为:"林小雅过于强调房地产泡沫破裂的负面影响,而忽略了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稳定房价和楼市的措施。事实上,中国政府已经在调控房地产市场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包括严格的购房限制、加大土地供应、租购并举等多项政策。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房地产市场的过热现象"。金融十六条,三支利箭,降首付降利率各种稳房地产政策措施从2022年初就开始实施,效果如何?我在原文列出了很多数据说明这些政策无法扭转局面。市场的事实也证明房价在不断下行(当然极个别地段有例外,这里指的是全局)。老王竟然对此无感?希望他用数据而不是口号来反驳我。
其次老王不同意我对习近平的严厉批评。他的原话:"林小雅在文章中对习近平的“经济思想”进行了过于严厉的批评。事实上,习近平的“经济思想”并非完全没有优点。例如,他提倡创新驱动发展,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这些方面的政策措施对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升级起到了积极作用。"不看广告看疗效,中共中央自然都承认中国将面临"惊涛骇浪"。胡温时代日子过的好好的,为什么会有"惊涛骇浪"?我在文章中将中国经济的困难局面归因于习近平的各种胡折腾。除了政治局的红头文件和中宣部的陈词滥调之外,老王用什么来驳我?对了,近期习近平的哈污搞又新添一份。前几年要求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到今天号召"退林还耕"。成都市委市政府当年响应领袖号召花了341亿搞成了105公里环城绿道。今天还是紧跟领袖,把这条绿道毁了(不是全部)还耕。这不就是瞎折腾吗?越折腾对经济的危害越大。
2015年上海市房子均价约3万元平方米,到了2020年达到约6万元平方米。这不就是赌吗?谁坐庄?除了政府之外,没人有这本事。并且,房地产市场的利益大头在政府这边。炒不就是赌的一种方式吗?
党的二十大,从集权走向极权,让我对党和共和国的未来忧心忡忡。眼前经济的困局在从上到下政策迷信和GDP信仰的作用下无法扭转。老王这样只信红头文件和主旋律宏大叙事的不在少数。他们官僚作风唯上是从,党八股成灾。他们早己抛弃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思想原则。伟大的党逐渐滑向金庸先生笔下丁春秋星宿派"星宿老仙,威震天下,神通广大,法力无边"的狂妄和自大。
对林小雅的"中国崩溃?论棒槌政策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危害"的驳斥
Lao Wang
近期,林小雅在其文章中提出了关于中国经济的一系列担忧和批评,尤其是针对习近平的“经济思想”和政策。然而,在仔细分析这些观点之后,我们发现其中存在一些错误和偏颇之处。以下是对林小雅文章中主要观点的驳斥。
首先,林小雅过于强调房地产泡沫破裂的负面影响,而忽略了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稳定房价和楼市的措施。事实上,中国政府已经在调控房地产市场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包括严格的购房限制、加大土地供应、租购并举等多项政策。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房地产市场的过热现象。
其次,林小雅在文章中对习近平的“经济思想”进行了过于严厉的批评。事实上,习近平的“经济思想”并非完全没有优点。例如,他提倡创新驱动发展,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这些方面的政策措施对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升级起到了积极作用。
此外,林小雅文章中提到的预测未来中国经济政策措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她指出习近平将通过编造虚假统计数据、钳制理性分析和甩锅给西方国家等手段来应对经济困境。然而,这一观点过于片面和悲观。实际上,中国政府在应对经济挑战时,也在努力推动科技创新、提高教育水平、加大环保投入等方面的改革,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林小雅文章中对于中国政府房地产政策的描述存在一定的误导。虽然过去房地产市场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政府已经在积极调控和改善。将房地产市场描述为“赌场”并不准确。此外,将政府的房地产政策简单地归结为“坑人”也过于简单化。雅的文章中对于中国经济和政策提出了一些有关的担忧,但在很多方面存在错误和偏颇之处。在分析和评价中国经济形势时,我们应保持客观和全面的视角,不要过于悲观或者片面地看待问题。
在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固然会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但政府和社会各界已经在努力寻求解决办法。未来的经济发展需要我们更加关注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和可持续发展等重要领域,以确保中国经济能够在全球竞争中保持稳定发展。
文章中提到的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如高投入、低效率,确实需要关注。然而,在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政府已经开始着手解决这些问题。习近平政府通过深化改革、加强对外开放、加强军事力量、加强对南海的实际控制以及促进台湾统一等政策,使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更加强大。这些努力对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起到了关键作用,有助于实现更加可持续和健康的经济增长。
事实上,中国经济在近年来已经表现出一定的韧性和潜力。尽管面临全球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中国依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发展成果,包括扶贫攻坚、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这些成果表明,中国经济仍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和内生动力。
因此,我们在分析和评价中国经济时,应摒弃片面和过于悲观的观点,从全面和客观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并为其持续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评分完成:已经给 林小雅 加上 200 银元!
喜欢林小雅朋友的这个帖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 助支持!
林小雅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月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帖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