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经济观察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华尔街日等媒体报:美国分配不均,中产阶级迅速消失
送交者: 白垩纪[☆★声望品衔8★☆] 于 2017-02-02 11:35 已读 699 次  

白垩纪的个人频道

中产阶级逐渐消失

《华尔街报》:原本占据美国市民社会80%以上的中产阶级在过去几十年中也在不断消失。包括华尔街的公司将原本给中等雇员的薪资更多的集中在优秀的年轻人上,年轻人的薪资往往比这些人低。据美国劳动局的数据,金融危机后银行业正在增加就业岗位,但实际的银行和券商工作人员数量却下降了大约20%,这部分是因为大型银行精简了纽约以外地区的就业数量。华尔街的资深人士最终将从危机爆发后银行的裁员潮和精简劳动力中受益,密歇根大学教授Erik Gordon称,现在的要求比较严苛,银行不再雇佣平庸的人,那些出色的人将过的更好。 《大西洋月刊》中產階級,正在消失。原來在中間的人,紛紛往上走或往下滑。以收入來看,在美國的調查中,向來在中等收入、年收入兩萬五千到七萬五千美元的人逐年減少,但兩萬五千美元以下和七萬五千美元以上的兩個族群,都在增加,就像日本經濟大師大前研一說的,朝「M」字型發展。 《華盛頓郵報》指出,在這個中間階級中,上半部的人生活愈過愈好,下半層的人經濟生活愈來愈不穩定。從財富來看,也是如此。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三年一度的財富調查發現,從一九九五年到二○○四年,財富排行在二五%到七四.九%的人所擁有的財富,佔全美家計資產的比例下滑,往上的兩個階層資產佔全國財富比例都在增加。最窮的二五%人口因為太窮,資產佔全國比例一直是零,但是美國的貧窮率一直在上升,從二○○○年到二○○四年,貧窮人口增加一四%。這個數字背後的事實是,中產階級的生活愈來愈差。跟上一代相比,現在一般的四口之家在衣服與食物上的花費都少了兩成以上,《雙薪的陷阱》一書指出。中產階級怎會這樣逐漸蒸發?經濟結構變遷,似是無可逆轉。 《華爾街日報》指出,電腦科技改變了職場生態,讓有高教育與科技應用能力的人獲得更好的報酬。另一方面,許多簡單的工作被科技取代,讓許多人的生活每況愈下。經濟成果分配不均則把另一群中產階級人口--專業經理人,紛紛往上拉。 《經濟學人》便分析,近幾年全球經濟穩健上揚,企業獲利頻創新高,但是一般上班族薪水不動如山,只見高階經理人不斷加薪、紅利暴增。西北大學最近發布的一項研究就指出,九成的上班族加薪幅度少於生產力的增長,只有收入最多的那一成人口享受到生產力上揚的果實,而且這遠高於生產力增加的幅度。最極端的例子是執行長們。美世人力資源顧問公司針對美國一百家公司的調查發現,這些執行長前年的紅利增加近五成,是從一九九九年調查以來之最,而且紅利的增幅、金額不一定與績效有關。更糟的是,政府政策並未力挽狂瀾。 《負債世代》一書就抱怨,政府的公共政策與資源偏愛有錢人和國防,卻忽略教育與工作,讓年輕人一畢業就平均背負兩萬美元的負債,也賺不到什麼錢。新貧階級舉債度日緊接著,在二○○七年的美國國會預算中,美國將做出史上最大的學生助學貸款縮減,並對收入超過一百萬美元的人減稅近六千五百億美元,這約是布希刪減低收入與失業等人口醫療健保補助費用的六倍。「這個預算案不只忽略中產階級的問題,還令他們雪上加霜,」美國國會議員馬內德茲批評。這些變遷對社會造成極大挑戰。但是現在,愈來愈多中產階級難以安居。往上爬的醫師、律師、會計師等中產階級的服務索價愈來愈高,許多一般家庭的生活陷入困境。剛到華爾街擔任理財專員的傑瑞米年薪只有一萬兩千美元,但每個月要繳健保費五百美元。「我覺得快被淹死了,」他告訴《今日美國報》。未來還有愈來愈多公司要砍掉健保等福利。「那些企業每年賺錢數十億美元,卻要員工每年繳幾百、幾千美元的保費,」美國技師工會主席布芬柏格抨擊,沒有健保、長期失業等窘境已經不只存在於窮人,在中產階級也愈來愈常見。許多新貧階級應運而生,必須舉債度日。美國智庫Demos的報告發現,從一九八九年到二○○一年,中產階級家庭的卡債增加了七五%,用以支應生活所需。哈佛大學調查發現,在個人破產案中,中產階級竟高達九二%。儘管經濟景況看好,因工作被外包而失業的中間階層很難再找到工作。在美國科技業上班的摩爾,工作被印度人搶走後,總共寄出三百多張履歷表,結果只得到三個面試機會,但是沒找到任何一個工作。一開始,他在履歷表上的期望薪資是年薪四萬美元,現在已經改成可議,「我甚至願意接受對方殺價一萬,再過一陣子我恐怕要再降價一萬五。」中產階級往上下兩層流動,也牽動社會價值的改變。奢侈品從頂級消費變得大眾化,助長了社會崇尚奢華的風氣。媒體不斷報導「上流社會」的奢華生活方式,以及上層中產階級愈來愈能負擔高消費生活,使得許多下層中產階級也心嚮往之。 度勞特在《Strapped》書中就批評,許多年輕人債務不斷攀高,是因為做了很多不負責任的選擇,大膽消費,而且不以為意,認為如果沒有借錢,怎麼可能完成出國讀書、旅行、擁有超豪華級婚禮這些事。最令人擔心的是,許多年輕人失去了希望。工作機會有限、財務負擔沉重,全世界的青年失業率都在增加,許多社會新鮮人成了不業族,既不是在念書,也沒有工作或接受職業訓練。在英國,年輕的一代被形容為「IPOD代」。「IPOD」是指insecure、pressured、over-taxed、debt-ridden,沒有安全感、壓力大、稅負過重、債務纏身,對人生已然沒有熱情。這種情況當然不能再蔓延。許多國家努力地創造更多中產階級,來填補社會空隙與希望。英國政府就從新國民出生那一刻開始努力。一九九九年,英國發動「好的開始」(Sure Start)計劃,到目前已經有五百多個中心針對嬰幼兒與父母,特別是單親家庭與低收入戶較多的地區,提供種種潛能開發與閱讀活動,避免貧窮家庭的孩子們再落入語言與行為發展遲緩的惡性循環。英國已經發現這項計劃能糾正兒童的不良行為,幫助他們融入社會,並且增進學業成績。所以,英國將擴大辦理,在二○一○年以前共建置三千五百個鄰里中心提供這些服務。有異曲同工的,是美國的紐約市立大學。從二○○一年起,這所大學提供家境貧寒,但是成績優異的學生全獎學金、生活津貼、以及一台筆記型電腦。原因是,假若不如此,這些學生很難有機會上大學。在過去二十五年來,美國學費的漲幅大幅超越物價上漲率。去年,紐約市立大學這些受補助的學生在美國受試的平均成績是全美前七%,有了這樣的就學機會,他們就可能從社會的下層階級翻身成新中產階級。即使是一向保守、講求菁英主義的歐陸,也覺察事態不妙。歐盟正提議,為了吸引其他國家移民填補社會空缺,像美國發給綠卡一樣,給予這些技術移民能在歐盟二十五國自由來去工作的證件。《新聞週刊》則呼籲,政府們應該教育著手,強化人民的職業技能,避免中產階級因為工作流失而淪落社會底層。 《华盛顿邮报》在去年下半年指出,全球化以及 2008 年金融危机后的强劲成长,让原本就掌握资源的富人更多投资机会,领薪资的中产阶级才是全球化与大衰退的受害者。数据指出,金融危机后三年,95% 的财富被 1% 的有钱人赚走,而平均薪资中位数,自从 1999 年来就从来没有上升过。《华盛顿邮报》认为,美国失业率下降的真正原因是很多人都放弃找个好工作,只要找到就好,且其中有上百万人,其实是想谋得一份正职,但现在都只能打工。

喜欢白垩纪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白垩纪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经济观察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