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经济观察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英国是靠掠夺别的国家富裕起来?小粉红们别蠢得搞反了。
送交者: 王文清[♂★★★棋圣★★★♂] 于 2019-06-08 6:59 已读 137 次 1 赞  

王文清的个人频道





   目录
一 、引言
二、是马可波罗的中国游记掀起了大航海浪潮,诞生了海洋文明,导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三、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触发欧美贸易,从而导致“羊吃人”
四、是“羊吃人”导致工业革命,英国进入工业化
五、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没有改变中国的历史?
六、中国的改革为什么能带来经济的飞跃?
七、为什么不能小看印度越南?



一、引言

在我们眼里,印度和越南都还是很落后的农业国家。其实,工业革命之前,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是农业国家,包括英国。

那么,英国是怎么发生工业革命又怎么成为强大的工业国家的呢?你搞清楚了这个道理,就会明白中国为什么会繁荣,印度和越南为什么也会繁荣。最重要的是你就会明白中国接下去应该走什么道路。



二、是马可波罗的中国游记掀起了大航海浪潮,诞生了海洋文明,导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马可·波罗(1254-1324),是举世闻名的威尼斯大旅行家。他将往返中国之行的经历写成了《马可·波罗游记》。游记把中国描述成人间仙境,因此引发了欧洲人的探险热潮,导致欧洲迈入大航海时代,最终触发了英国工业革命。


        1265年春,马可·波罗的父亲与叔父在经商途中到达元朝上都。元世祖忽必烈向他们询问欧洲各国情况,并委托尼哥罗兄弟致书罗马教廷。1271年夏,年仅17岁的马可·波罗怀着对东方与中国的憧憬之情,随父亲离开威尼斯前往中国。该年11月,马可一家完成外交使命,带着新任教皇格里戈里十世的回信离开阿伽,取横亘中亚的陆上“丝绸之路”东行。一路上历尽艰险,于1275年5月抵达上都,受到了忽必烈的盛情欢迎。

    马可一家在中国留居17年,并在元朝供职,深得宠信。马可·波罗因学识渊博,精通中文,曾奉命到云南及江南各省巡查,并在扬州做过三年总督,又奉命带领外交船队,出使过占城、爪哇、苏门答腊、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国,据大部分《马可·波罗游记》的研究者认为,书中关于当时中国各地的情况记载,虽不乏夸张失实之辞,便基本属实。 

    马可·波罗久居客地,思乡日切。当他奉使印度返回时,适逢伊利汗阿鲁浑因其妃朴鲁罕死,遣使者乌鲁解,阿朴失哈、火者等三人来中国,请大汗选赐前妃同族之女为妃,忽必烈遂以朴鲁罕族女阔阔真公主赐之。熟悉南洋与印度洋航行的马可波罗全家得以护送公主赴波斯为名,踏上了回国的航程。


        1291年初,由14艘四桅九帆海船组成的中国船队,离开泉州港,趁东北季风扬帆南航。3个月后驶抵爪哇,因风逆受阻,在那儿停留了5个月,然后继续航行18个月,渡过北印度洋,到达波斯湾口的忽鲁莫斯。登陆后阿鲁浑已死,使者们便将阔阔真下嫁给阿鲁浑之子合赞。              

  马可·波罗一家在完成护送任务后,由波斯继续西行,取道两河流域、高加索,由黑海乘船到君士坦丁堡,再循熟悉的近东航道,于1295年冬回到了阔别26年的故乡威尼斯,成为举城瞩目的百万富翁。             

    次年,马可·波罗出资造舰,参加了威尼斯与热那亚因海上贸易冲突而引起的海战,被热那亚人俘获而投入监狱。在狱中,他栩栩如生地讲述他在东方的奇异见闻,由一位通晓古法文的难友——比萨作家罗斯梯切诺笔录成书,这就是后来风靡全球的《马可·波罗游记》,也即《东方见闻录》。马可·波罗也因此成为声名鹊起的大旅行家。

由于他对中国之行的夸张描写,激发了欧洲一代人对亚洲探险的向往,从而引发大航海运动,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哥伦布。人类就此进入大航海时代。



三、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导致欧美贸易,从而触发英国工业革命
当人们谈论起美洲大陆的时候,总是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奇怪的是,哥伦布本人却并不承认自己发现的是美洲,而一直认为他所到达的是亚洲。

     哥伦布(Christopher Columbus,1451—1506)出身于航海事业发达的意大利热那亚城。他年轻时就热衷于航海和冒险,也曾当过水手。他读了《马可·波罗游记》后,对富庶的东方产生了浓厚兴趣,渴望通过远航到东方寻找财富。


 1492年8月,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率90名水手,驾驶着三艘大帆船,从巴罗斯港出发开始远航。哥伦布相信“地圆说”,因此认为一直向西航行就能到达那到处是黄金的东方,于是指挥着船队一路向西。这是一次横渡大西洋的壮举,此前谁也没有走过这条航道。哥伦布船队经历了两个多月的提心吊胆的航行——没有海图,不知道何日到达和能否到达目的地。期间,因为缺少清洁的食物和水,以及所承受的巨大精神压力,船员们有的病倒,有的情绪失控欲放弃航行,甚至有人为折返西班牙而图谋叛乱……历经千辛万苦,哥伦布率船队终于在1492年10月12日到达美洲巴哈马群岛的华特林岛。哥伦布把这个岛命名为“圣萨尔瓦多”,意思是“救世主”。
    哥伦布继续向南航行,又发现了这一带分布着的许多大大小小的岛屿。令哥伦布失望的是,他并没有发现马可·波罗所描绘的“黄金遍地、香料盈野”的景象;所到之处,只看到一些奇特的植物、土著居民及他们所住的简陋的茅屋。尽管如此,哥伦布依旧认为自己到的是印度,他把当地人称为印第安人。1493年4月,哥伦布返回西班牙巴罗斯港,得意洋洋地对外宣布他已经找到通往印度的航道,整个欧洲为之轰动,他的航海日记被一抢而空。他得到西班牙国王隆重的礼遇,成为西班牙的贵族。后来,哥伦布又先后三次率领船队远航“印度”。不过,哥伦布无法为西班牙国王带回大量黄金和香料。随着时光推移,他身上的光环渐褪,声名日落,人们甚至认为他是骗子。1506年5月20日,哥伦布在贫病中默默死去。
     1501—1502年,意大利人亚美利哥(Amerigo Vespucci,1454—1512)到达南美大陆,认定哥伦布发现的土地是亚、欧之间存在的“新大陆”。这片土地后来以亚美利哥的名字命名为America,即美洲。
    美洲是欧洲人最重要的地理发现。尽管哥伦布并不承认他发现的是美洲,但是后人仍尊重他的功绩,把他誉为“发现美洲的人”。



四、欧美贸易引发工业革命
   当时的欧洲人口密度高,经济远不如中国,急需扩张和发展。美洲地广人稀,正好满足这种需求。
    哥伦布的发现因此触发了欧洲对航海的热潮,各国(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等)纷纷投资建造巨舰大炮扩张领地。
   此时,英国发现,美洲的土壤肥沃,他们把种子带去美洲,播下去就能结果,几乎无需人去管理。因此农产品成本大大低于英国本土。另一方面,美洲非常需要英国的羊毛和手工艺制品(比如镰刀)。英国人就把美洲的农产品运回英国,把英国的羊毛和手工艺品运往美洲。欧美至此开始了大规模的贸易。

 欧美贸易的结果是严重冲击了英国本土的农业导致农业破产。地主纷纷收回原先租给农民的土地改成自己养羊(因为养羊既省力又赚钱)。

这就导致英国几乎所有的农民一夜之间下岗沦为乞丐聚集在城市要饭。伦敦甚至要靠发乞讨证来规范讨饭秩序。社会大乱,大量的农民因此流落街头,饿死者不计其数,场面十分血腥,史称“羊吃人”时代。
马克思所说的一支庞大的廉价劳动力队伍在英国形成。
    可是,一方面,美洲对英国的手工艺制品(比如镰刀)的需求量非常之大,英国却制造不出;另一方面,英国大量的下岗农民却无事可做。
    这是因为,镰刀的制作是个手艺活,不经过三年五年的学徒掌握不了。
     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呢?有人发现,把镰刀的复杂工艺分解成5个简单的工艺,下岗的农民经过简单的培训就能直接上岗了。
     他们把镰刀的复杂制作工艺拆分成炼铁、打铁(锻造)、淬火(热处理)、磨刀、包装、销售六个简单程序。这样,那些下岗的农民不需要精通所有的制造工艺,只需要经过很短时间的简单培训就能上岗独挡一面了。
   由于城里存在大量廉价劳动力(他们连工资都不要,能够吃饱饭就满足了),英国镰刀的产量一下子就上去了,最重要的是镰刀的生产成本下来了。因为下岗农民的人工成本远远低于镰刀工匠!而且质量反而还大大提高了:过去一个工匠一生可能只淬火(热处理)几百把镰刀,而热处理的质量直接决定镰刀的耐用性和质量,这与热处理的人的工作经验有关。专业分工后的淬火工人,可能一天就要淬火几百把镰刀,所以质量会比过去的工匠好得多。由于这种生产方式导致大量廉价劳动力找到出路,而海外市场又为英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需求。在城市的下岗农民反而比过去在农村时富裕了,英国开始迅速发展起来。
     慢慢的,人们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各工序之间的效率不同产量不同,会产生数量匹配的问题。比如一个工厂每天可以热处理几百把镰刀,但一天只能锻打几十把镰刀胚子。
    于是,新的分工形式就出现了,从工厂内部的工序分工进化到工厂之间的分工。从过去一个工厂生产镰刀变成六个专业工厂分工生产镰刀配件,最后由掌握订单的那个工厂组装。
    炼钢厂,锻造厂,热处理厂,磨刀厂等应运而生。这样,你拿到订单就可以分别委托别人生产配件,自己组装。一个热处理厂可以不仅为一家锻造厂服务而是给十几个锻造厂做配套。锻造厂的规模也可以越做越大(给更多的其它工厂配套),对机械化的需求也开始出现。于是就有了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爱迪生发明了点、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贝尔发明了电话、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工业革命就此开始。
     这种分工催生出社会化生产。社会化生产解决了生产过程的流动资金问题,导致生产规模可以迅速扩大。
    由于,商人从接到美洲的镰刀订单到交付,往往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这期间流动资金的规模限制了交易的规模。
   于是,银行也应运而生了:
   商人接到美洲的镰刀订单后,预付少量的预付款就可以向炼钢厂订镰刀钢,而炼钢厂就可以凭订单向银行申请贷款解决生产所需的流动资金。这样,商人就可以不要全额垫付镰刀生产所需要的流动资金了。同样的,锻造厂、热处理厂、磨刀厂都可以照此办理。这样镰刀加工过程中的流动资金的问题就解决了。
    至此,完整的工业化生产方式诞生,那就是“专业分工、社会化生产”!
    所谓“专业分工”,就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所谓“社会化生产”,就是别人为你垫资生产。
    它与封建农业社会的“作坊式”生产方式绝然不同,它虽然没有改变镰刀的制作工艺,但是生产的组织形式变了。结果就是产量大幅度提高、成本大幅度下降、质量和生产效率都大幅度提高!
    产品制造规模的大幅度扩大,对动力、机械的要求就出现了,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爱迪生发明了电,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就这样,世界开始进入工业革命时代。
    而这一切都仅仅是产品生产的组织形式也叫“生产方式”的改变所带来的!
   英国至此第一个进入工业社会成为工业国家。工业GDP大大超过农业GDP,工业人口大大超过农业人口。
   要知道,原来的农业人口基本是不消费的人口(需求基本可以自给自足),转变为工业人口后就成为消费人口了,极大的拉动了需求,银行的诞生催生了资本主义制度。
   直到今天,发达国家的生产方式还是遵循这个“专业分工、社会化生产”的模式。
    比如美国波音公司,每年生产上千架飞机,基本不需要流动资金:
它接到航空公司的订单后就会先收到20%的定金。波音公司只要拿出一小部分分别给中国造机翼,给英国造发动机,给空客造驾驶舱,给意大利做雷达,给印度编软件……。然后送到西雅图波音组装厂组装。航空公司验收合格后支付尾款,波音再和上游企业结算。
   你不难发现,整个过程从波音公司收到订金那刻起,利润就实现了,无需流动资金。而且,别人做的配件比波音自己做得还好还便宜。比如英国罗罗生产的发动机,不仅卖给波音也卖给空客,发动机的研发成本(往往上百亿)分摊的费用就少了。
    不仅工业,美国的种植业也是这样。在美国,哪怕你有几百万亩地,有一个管理人员就可以了。
     只要你的土地足够规模,还没有播种,期货公司的采购就会找上门收购你的全部产品(比如麦子)。价格则比照收获期的麦子期货价格。你签完合同后把它交给自己的开户银行即可。种子公司会来几架飞机帮你播种,完事你签个字认账即可。事后种子公司就会拿着你的签字去你的银行要钱。你的银行不会给它钱,但是会给他一张信用证(L/C),相当于担保函,保证在麦子收割后的三天内付款。种子公司拿着这张L/C去它自己的开户银行就可以抵押到现金贷款,然后继续去给别的地主播种。同样的,肥料公司和农药公司都是这样替你施完肥打完药就到你的开户行拿一张信用证。到了麦子快成熟的时候,不用你找收割公司,期货公司已经在卫星上发现了,会派几千辆收割机来收割,你只要在农场口清点期货公司拉走的麦子的数量就可以了。期货公司把麦子一入库,就会把货款打入你的账户,你的银行就会把你前面的欠款汇给对方,把剩下的汇给你。种一季麦子的过程就结束了。
     从中可见,美国种麦子的方法与中国是完全一样的,都是播种、施肥、打药、收割,但是生产的组织形式完全不同。美国是专业分工社会化生产,是专业的工人种地不是农民种地。
所以,美中二国现在最大的差距不在科技,不在机械化,而在生产方式!中国直到今天,诸多行业的生产方式还停留在小农的作坊式的阶段。
    比如农业,虽然中国有很多国有农场的规模很大,不比美国的小,但是生产方式依然不是“专业分工、社会化生产”,而是什么都是自己搞。于是就出现成本高、质量差、效率低,而且流动资金都要靠自己解决,难以扩张。
   再比如我们的汽车产业,一汽二汽的规模都比日产丰田大,可是因为什么都是自己搞,连发动机都自己研发,发动机研发的几亿的费用分摊在自己的那几万辆车上,成本要比日产丰田高得多。因为日产丰田都是采购专业发动机厂的发动机,这些专业发动机厂生产的发动机不仅卖给日产丰田,还在全世界卖,因此研发费用分摊在几十万台发动机上,所以成本就低了。而且日产丰田委托生产发动机,连流动资金都省了。这
    最重要的是,中国还禁止搞这样的“专业分工、社会化生产”,把这个定义为“皮包公司”要加以打击。
    最常见的就是中国搞了很多“资质审查”规定。规定那些靠“专业分工、社会化生产”的企业为皮包公司,不能承揽项目。
   这是当今中国的最大问题。
   综上所述,中国比发达国家是落后在生产方式而不是技术。中国大部分企业还停留在小农的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哪怕是几百万亩的大农场,播种施肥耕地打药收割都是自己的工人。在生产方式上没有实现“专业分工、社会化生产”,因此生产效率低下,生产成本高,根本就没有钱可以赚,农业就发展缓慢。
     比如耕地,自己买拖拉机自己干,一年只工作一个月,机器一年闲置11个月,折旧成本就是专业耕地企业的12倍!收割也是这样,一年就使用一个月,收割机手操作生疏,机器保养差,利用率低,收割的效率也低,浪费率高。专业收割企业的收割机一年不停的收割(因为中国的水稻自北向南逐渐成熟),收割手技术更娴熟、效率更高、质量更好(浪费少)。



五、哥伦布航海改变了欧洲历史,郑和更早下西洋为啥没能改变中国命运?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次航海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即明代所谓“西洋”),故名。


 在七次航行中,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福州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目前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然而,关于郑和船队的航海目的、航行范围等史实以及对七次航行的评价,仍存在争议。


其实你仔细分析郑和与哥伦布航海的结果就不难发现二者的决然不同。
    首先,目的不同。哥伦布航海源自马可波罗游记,当时中国比欧洲发达得多。在马可波罗的游记里,中国被他描写成“黄金遍地、香料盈野”。因此激发起全欧洲人的探险热潮。而郑和下西洋,只是去为皇帝找宝贝的,而所到之处无不比中国落后。当时中国还是地广人稀,没有扩张的需求。
   第二,中国当时的传统观念看不起商人,所以郑和下西洋没有引发中国与亚非的贸易,没有导致农民下岗进城,没有形成一支廉价劳动力队伍。
    所以,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仅限于航海技术,与政治经济无关,与哥伦布发现美洲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六、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什么能带来经济的飞跃?
在1978年以前,中国是农业国家。因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
好多人没明白,农民是自给自足的不消费的群体,他们的收入完全取决城市居民对农产品的消费。
由于当时居民的食品消费很少(人均不超过200元/年,约74美元)。所以当时居民全年的食品消费总额不超过400亿,分摊到当时的8亿农民身上,人均才50元!而且这只是GDP,扣除种植养殖成本后,农民能得到的农产品销售实际总收入人均不会超过20元!要知道,这可是全国8亿农村人口的人均总收入!
一个国家80%的人口那么贫穷,国家怎么还会好?
这实际上也回答了为什么学了那么多年的大寨也没用?问题就出在这里,即使全国都是大寨,全国农产品产量提高10倍,只要城里人的总消费不提高,还是400亿,农村人口的人均收入还是不可能超过20元!哪怕你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也没用。因为只要社会的总需求不增加,农民即使能够生产再多的农产品也没用。相反,农产品减产了,导致供不应求,农产品价格因此上涨,农民反而还可能能增收。只是国家为了稳定,是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的,所以中国农民一直很贫困。这是计划经济制度决定的。
1978年以后,随着联产承包制度的出现,农村劳动效率一下子提高数倍,农产品产量上去的同时,大量农村劳动力富裕出来。
由于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海量的农村富裕劳动力(起码占农村人口一半以上)涌入城市就业。这很像当年英国“羊吃人”时代大量农民进城。所不同的只是当时英国农民是被逼进城,在城市只能靠要饭生存。而中国农民一进城就能就业。共同的是都在城市形成了一支廉价劳动力队伍。
因为当时中国突然开放,这支廉价劳动力队伍生产的产品迅速占领了国际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市场。全世界70%的纺织品、50%的电子产品、95%的玩具、袜子、鞋子、小商品都是中国生产的。
如今中国,农村实际居住的人口不足3亿!起码10亿人在城市就业,导致中国现在劳动力短缺的行业竟然是农业!
这些人城市新增的人口大部分是农民,他们过去是不消费的群体,进城后就转变成消费群体(他们在城市生活必须购买农产品)。这些每年新增的人口导致全国年均消费食品超过就是3万亿!分摊到还留在农村的3亿人身上就是人均1万元!农村人口自然就比过去富裕了。加上他们在城市就业的亲属寄回家的工资,中国最贫穷的农村人口的脱贫问题就解决了。
大量农民工的出现,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大成就,他们拉动了中国的消费爆发式增长。
因为不仅增加的食品消费令农村人口收入增加,他们在城市的其它消费,比如对交通、教育、体育、医疗、基建、住房、市政甚至娱乐的消费拉动更是中国经济最强大的动力。
这与当年英国的工业化进程异曲同工。只是我们没有当年英国的羊吃人的血腥过程,因为英国农民当年是被逼进城的,我们的农民则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自己要求进城的,国家还几百个不愿意。至今还在户口、住房、子女教育、医疗等方面设置障碍不让农民进城。
如果,我们放开这些限制,不仅让更多的农村人口进城并且居住下来,由此拉动的内需,完全可以超过我们对美国市场的依赖。这是美、日、欧和我们无法比拟的。它们早已经完成城市化进程,已经没有这种内需了。
所以我们只要真正放开“农民市民化”,允许农民工不仅在城市就业,还允许他们在城市安居下来,由此拉动的内需起码可以使我们的经济繁荣几十年!
中国的非农业GDP早就超过农业GDP的N多倍了,只要我们的居民人口再超过农村人口N多倍,我们就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国家,我们离世界第一就不远了! 6park.com

七、为什么不能小看印度越南?
印度的情况和我们过去很相似,至今还是农业国家,大部分人口是不消费的农民。十几年前我去印度讲课,当时的印度官员就嘲笑我们 中国的发展是建立在农民的背井离乡上的。
当时的印度总理辛格就说,印度不走中国的发展道路,印度要让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富裕起来,带动印度的发展。
呵呵,有朝一日,印度懂了我上面讲的这些道理,是不是也会像我们一样迅速发展起来。
因为印度人口仅次于中国,它一旦发展起来,必定会成为比中国还大市场。当今世界,强大不是由军力决定的,首先是由你的购买力决定的!
至于越南,它已经在走我们已经走过的道路,中国不少劳动力密集企业都已经搬去越南,越南的工业化已经指日可待了。 6park.com

张炎夏2019-6-8(转载请保留出处)



张炎夏博士:原上海大学教授,

                国防战略研究所研究员


6park.com


6park.com

喜欢王文清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王文清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经济观察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