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经济观察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大豆和玉米的擦肩而过,竟这样改变了中央帝国的命运
送交者: wwwyu[♂★★★★声望勋衔17★★★★♂] 于 2019-11-15 0:11 已读 1999 次 2 赞  

wwwyu的个人频道

作者 | 罗格

1759年的春天,四川籍的江夏知县李拔调守福宁府(今福建宁德地区)。福宁地处滨海,山多田少,当地居民多以捕捞为生而不重耕织,常有谷麦不继之困。

一心想要解决当地温饱问题的李拔先是想到了地瓜,但它“易致腐烂,不堪收贮。且必得成段沙地,方可种植”。于是,他提笔向皇帝弘历建议:有种作物叫包稻,闽中叫它“番豆”,可以在斜坡陡山上的薄土中播种,夏天成熟,可以充粮食和酿酒,而且它的外皮喂猪也是不错的饲料。(李拔 《福宁府志》卷十二·请种包谷议)

他所说的“包稻”、“番豆”就是玉米,自幼生活于四川盆地西南部,李拔对玉米的扩种应该并不陌生。在湖广填四川的路上,人们将带来的金色种子,撒在了山坡上。就在李拔编纂完《福宁府志》的1762年,中国人口突破了2亿。 6park.com

6park.com

这位知府站在霞浦的港湾向东眺望的时候,他一定不会想到在大洋的另一端发生的事。1765年,北美乔治亚州萨凡纳市。前东印度公司的海员塞缪尔·鲍恩,在自家的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他模仿着他从远东的人家里学到的方法,将中国人非常熟悉的大豆,放进锅里蒸煮——这是酱油酿造的一道工序,他雄心勃勃地希望能酿出酱油,并将金色的种在了北美洲的土地上。 6park.com

6park.com

也正是在这一年,英国政府颁布了《印花税法》,而后来的《独立宣言》签署者之一约翰·亚当斯在这一年写道:“我向来怀着崇高和惊奇的心情认为,北美拓殖乃是上苍教化和解放全世界所有奴性十足之人的宏伟计划的开端。”

具有象征意味的是,在那5年之后,塞缪尔·鲍恩将他的大豆产品——酱油——出口到了英国。

玉米和大豆,这两种金色的作物因为航路连接了大洋,不经意的擦肩而过,继而,它们的身影在东西两个大陆板块上,引发了不亚于沧海桑田变化。
哥伦布的玉米、皇帝的税,山上的棚民

明万历三年(1575年),明朝的把总王望高追踪海盗林凤,来了到了马尼拉,并在同年带着西班牙奥斯定会修士马丁·德·拉达神父一行人,回到了“富有魅力的”泉州港。修士们发现,泉州一带农村的田地里,除了“种植着稻谷、大麦、腰子豆、扁豆”等作物,还有一种他们熟悉的粮食,正是哥伦布在1493年从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带回西班牙的玉米。

事实上,这种产量高、而且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的作物,已经取道东南海路、西南和西北陆路,进入到中央帝国。不过,在万历六年编著完《本草纲目》的时候,在李时珍目之所及的范围里,仍然是“玉蜀黍种出西土,种者亦罕”。

直到十八世纪初,中国南岭山脉的大部分丘陵和山岭还覆盖着森林,农业较少开发,而以秦岭为主干的广大山区,直到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除了少数几个有历史地位或战略意义的市镇开发较早外,依然人烟稀少。东南沿海各省日益增加的人口压力,最终迫使东南的贫苦农民,开垦长江流域内地省份的丘陵和山区。

1712年,在结束了三藩分裂、收复宝岛、驱逐沙俄等一系列征战后,清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废除了新生人口的人头税;至雍正元年(1723年),开始普遍推行“摊丁入亩”,把固定下来的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而至乾隆年间,《大清律例》里又新加了一条:各省官员不得重新丈量百姓土地,也不得强令农民向官府汇报自己开垦的荒地。这就意味着,新垦的土地,都将免税。

无论是在东南的浙江、江西、安徽,还是中部的湖南、湖北,四川盆地、巴山秦岭所在的陕南地区,甚至还有台湾,许多过去荒无人烟的山地深箐,逐渐为新来的移民开垦出来,在山地上也容易种植的玉米,随着移民的步伐,大踏步地向山区扩展势力范围。 6park.com

2018年,浙江遂昌,玉米地 6park.com

尤其是在浙江、江西、湖南等地区,这些垦荒种玉米的农民,住在临时搭起的山地棚屋中,因而被称为“棚民”。玉米是最主要的作物和主食,番薯则成为重要的补充。

正是自清乾隆年间开始,伴随人口大幅度增殖,在粮食需求的推动下,玉米在全国各地广为传播,玉米的扩张也推动着丘陵山地的开发利用。
玉米的蔓延成为帝国最后的迷梦

此时,大量原本人迹罕至的山地丘陵,都能找到玉米的踪迹。玉米已发展到与五谷并列,跃升为“六谷”的地位(包世臣《齐民四术》),而且在广大丘陵山地后来居上,成为“恃以为终岁之粮”的主要粮食作物了。

也正是在这个时期,中国的人口进入了真正的爆炸式增长时期。公元1762年,中国人口突破2亿,1790年突破3亿。到1850年的时候,中国人口为4.36亿人。 6park.com

中国河北,孩子们坐在收获的玉米上 6park.com

可以想象的是,皇帝弘历面对的是如此辉煌的局面,向紫禁城外望去,全国的耕地面积达到了11-12亿亩,比明朝增加50%,粮食总产量较明朝提高了一倍左右;回头看紫禁城内,国库盈余7000万两白银。这简直是汉唐也比不上的盛世。

他唯一的担心是,人口的增长会不会越来越快,越来越多。但他没有意识到、也无法掌控的是,帝国命运的天平,实际上早已向另一端倾斜。

事实上,从王望高带着马丁·德·拉达神父来到泉州的时候,这个自恃中央帝国的国家,就已经开始拉开了和文明的差距。欧洲人开始在全世界做生意,积累着财富,在荷兰,甚至发生了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

即便当时的工商业已经在中国开始进化,但明朝的皇帝却“重农抑商”到了极致——明政府的收入约有90%是来自农业税,远超汉、唐、宋时代,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并无法改变这一僵局。而后世的“摊丁入亩”,也无非是在“一条鞭法”的基础上,放松了对底层农民的人身控制。 6park.com

1652—1888年清政府财政税收结构变化示意图 6park.com

农业几乎是中央帝国的一切,那些移民走进深山幽谷,向自然伸手,从土里刨食,从朝廷官员到封疆大吏都在推动垦荒和农桑,像李拔这样的基层官员,身体力行带头试验在新开发的地区播种玉米。欣欣向荣的局面让皇帝相信,来自土地的税收足够国家机器的运转,人口的爆增意味着市场已经足够大,那些从遥远的西方传来的机器轰鸣声,并不是什么耸人的消息。

这个国家将为此付出代价。
“龙兴之地”的大豆:被掠夺的金色血液

早在大约3000年前,中原大地上,人们就开始“七月烹菽”,大豆位列五谷之一。同时,大豆还在中国被开发出各种副食。而隋唐之后,人们开始食用大豆油、而榨油后的大豆饼粕作为肥料或饲料。 6park.com

浙江湖州,野地里自己生长的大豆 6park.com

在清代初期的开垦潮流中,关内农业人口渐次迁至东北,五谷之一的大豆,和高粱、谷子、玉米、小麦,在辽河流域普遍耕种。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随着中英《天津条约》规定 1861 年牛庄(营口)开埠,东北经济也被迫卷入了与外国的经济交往,牛庄豆货成为外商贩运牟利的首选农产品。东北出产的大豆和大豆制品——豆饼和豆油,向内地输出量逐渐增加,这使得辽河流域的大豆种植不断扩展。

作为大豆的祖国,来自东北的大豆是世界贸易中的青睐对象。在整个18-19世纪,中国大豆不断在世界各地引种传播,到达了欧洲、大洋洲、南美洲。1873年,清政府采纳海关总税务司赫德的建议,将东北大豆样品带到奥地利举行的万国博览会参展,东北大豆特产品的知名度陡增,从此外商尤其是日本,更加关注中国东北的大豆、豆饼。1890 年中国大豆三品输出总为银 37 万两,1900 年为547万两,1910年为3669万两,到1920年,达到了6362万两,40 年间增长了190 倍。 6park.com

阿拉善,农民手工收获大豆 6park.com

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国为扩充军需,将国内油脂工业改为军火生产,造成豆油等生活必需品的短缺,东北的豆油都运往欧洲制造肥皂、蜡烛、油漆等,豆油在西欧各国还曾被用来制造炸药和用作其他工业原料、豆饼用来饲养家畜。19 世纪20年代,东北大豆三品出口达到了鼎盛。到 1928年,大豆三品取代两大传统出口商品,在中国对外贸易史上的地位,占出口总额的20.5%,1931年达到21.4%。 6park.com

6park.com

外国在东北修建的铁路就像血管,抽走金黄色的血液

然而,此时的大豆出口,更多的是中国为落后所付出的代价。因为东北开发伴随着殖民经济侵略因素,大豆出口贸易一开始就被纳入殖民经济掠夺这一畸形开放的体系中。
柳条湖与珍珠港的爆炸,是中国大豆的哀歌

东北大豆出口的背后,更是美、日、俄等帝国对东北利益的争夺。就在东北大豆出口到达顶峰的那年秋天的一个深夜,奉天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传出了一声惊天的爆炸声。

在太平洋的另一端,南北战争后,美国人了发现大豆作为一种作物的优越之处。于是美国农业局开始在国内推广大豆的种植——作为家畜的饲料。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机器普及,制作效率越来越高,成本越来越低,而人们对于肉制品消费的需求,又进一步推动了大豆的种植。

也正是在一战之后,美国大豆种植者协会成立,美国的大豆种植开始发轫。从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美国开始成为主要的大豆生产国,1931年超过日本,1934年超过韩国,1941几乎赶超中国东北。

就在珍珠港惨痛一役后,1942年初,美国农业部发布了一本小册子,并广泛分发给农民。标题为“大豆油和战争:种植更多的大豆以取得胜利”。从1941年到1942年,美国在一年内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主要大豆生产国,从此一直保持领先。 6park.com

美国各州农作物主要用途。红色代表种植的农作物主要用于畜牧业,比如大豆、玉米 6park.com

而在日本盘踞下的中国东北,从此由大豆出口的巅峰走向衰弱。1935年,在目睹了东北人民的流亡后,作曲家张寒晖写下了那首知名的《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大豆高粱。”而今的东北,大面积的大豆、高粱,早已被玉米所取代。《中国统计年鉴2018》的数据显示,2017年,东北三省一区的玉米种植面积为2.47亿亩,产量为11241万吨,占全国总面积和总产量的比例分别为38.8%和43.4%。而在2018年,全国的大豆播种面积为1.27亿亩。 6park.com

2018年中国主粮产量占比 6park.com

2018年,玉米在中国粮食产量中,占39.11%,位列第一,而豆类为2.91%。我国大豆及豆粕的国际贸易就从1995/96年度开始逆向发展,最终由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近10年来,我国大豆消费对国际市场依赖度,一直保持在80%以上。

2019年,中国农业农村部决定,实施“大豆振兴计划”。250年后,我们又将以什么样的身姿,迎接大豆的归来? 6park.com

评分完成:已经给 wwwyu 加上 100 银元!

喜欢wwwyu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wwwyu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经济观察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