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经济观察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印度为啥错失工业化机遇?
送交者: wwwyu[♂★★★★声望勋衔17★★★★♂] 于 2019-12-06 22:01 已读 1129 次 1 赞  

wwwyu的个人频道

印度,这个有着4500年文明史,大英帝国南亚继承人的国家。

在二战后,有着第三世界最发达的工业体系:铁路里程、钢铁产量、发电量、产业工人远超中国,冠绝亚非拉。

1949年,印度钢铁产量是中国的近10倍。

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尼赫鲁左手拉着中国,右边跟着马来西亚,顾盼生辉,俨然第三世界领袖,亚洲追求工业化国家的领导者。

1950年代末期,印度工业化初见成效,百万吨级的鲁尔克拉、比莱钢铁厂先后建成,自主制造汽车下线,进入全球十大工业国行列。

印度人坚信:随着工业化的推进,走上亚洲之巅,与美苏三国鼎力,只是时间问题。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印度先是在1962年边境战争中,被解放军的炮火摧毁了全球政治影响力,经济竞争力也被日本、韩国甚至中国台湾超越,更被完成工业化的中国甩出云霄。

那么,占据先发优势的印度为何错失了工业化?在中美欧日即将开启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时候,印度还在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而苦苦追寻,是什么导致了印度20世纪印度工业化的功败垂成,第十经济观察室试印度山川禀赋和工业化历史细节,为诸君解惑。

6park.com

6park.com


先天不足的山川禀赋

先天条件决定人成功的一半,国家也是如此。

我们印象中的印度,和中国一样:物产丰富、矿藏繁多;但事实上,印度的农业存在着严重的先天不足;而印度的矿藏资源相比同体量国家,可说是贫乏。

由于印度大陆属于热带季风性气候,降雨极端的不均衡,在7-9月,几乎集中了全年降雨量的90%,且水量极大,超过农作物的正常需求;其他时间则滴雨难求。

这导致印度主要产粮区-恒河大平原雨季时涝死,非雨季时旱死;更可怕的是,恒河大平原地处高温热带,土壤有机物分解极快(需要更多肥料施加)。

相对于中国降雨均衡、气温合适的华北、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平原先天不足,一年只能一熟,亩单产粮只有中国的一半或三分之一,所以尽管印度平原总面积比中国多,但粮食总产量却只有中国的一半左右。

印度农业的先天不足,也是导致古代印度:分裂时间大于统一时间的最重要因素,占据平原的印度主体王朝,农耕能力低下(相比中国),其实力不足以抵达印度南部,即使抵达了,统治不能稳定,亦不能持久。

所以南亚历史上的统一大王朝:孔雀、贵霜、笈多、莫卧儿等,基本都昙花一现,而所谓的统一,其外围领土大多是类似附属国的土邦,

中央集权统治从未贯彻过。这导致印度邦国林立,小文化圈、小民族圈横行,小圈的争斗,给印度独立后的工业化目标,带来了无尽伤痕(本文最后会详述)。

印度的矿藏呢,不能说少,但作为一个10亿人口,就显得贫乏了。

印度石油储量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煤炭储量是中国的二分之一,铁矿是中国的60%,铜矿是中国的七分之一,印度几乎没有钾盐(制造钾肥的重要原料),中国是3.6亿吨。

矿藏的贫乏,对印度工业化无疑是重大打击,当中国1990年之前,还可以出口石油、煤炭、铁矿等能源矿藏,换取工业化资金和先进设备时,印度从一开始,还要进口石油和煤炭,一进一出之间,加重了印度工业化的负担,特别是重化工业。

美国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曾有一句名言:

“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当我们面对印度粮食产量低,工业化速度慢时,总是归结为人种懒、文化颓废,但是否考虑过印度先天条件不足造成的巨大不利条件呢?

当然,有人会说,日本、韩国先天条件也不足,他们后天努力了,所以工业化成功了。

下边我们就看一看印度工业化的后天努力。

6park.com

6park.com

印度国民党的‘绅士’革命

欲实现工业化,首先要实现民族、国家独立。

20世纪上半夜,反殖民、反帝国的革命洪流席卷全球,苏联、中国都通过暴力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印度另辟蹊径,走的是‘非暴力、小清新、不流血’革命。

领导印度独立的国大党,类似四一二前的中国国民党,代表了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所谓开明地主的利益,但团结了印度共产党、农工等左翼力量,政策中亦有社会主义的因子。

宪法规定:印度是一个主权的、世俗的、社会主义的、民主的共和国。

由于二战德意志打残了英国,日不落帝国全球统治力下降,印度得以不经过暴力革命,就获得了独立,并继承了大英帝国在南亚的政治遗产和工业建设。

这种从容不迫、文质彬彬的革命,被世人称为‘绅士’革命,亦可以称为‘小清新’革命。优点是避免了流血,国家政权平稳过渡;缺点是没有涤除印度社会中的封建生产关系和落后阶层,反而让他们大量进入执政阶级,成为此后印度社会改革和工业化的最大阻力和隐患。

6park.com

印度非暴力运动领袖:甘地 6park.com



蜗牛工业化

印度独立后,在尼赫鲁的领导下,也效法苏联,开启’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了第一、二、三....个五年计划。

1956年印度工业政策决议:基础工业、战略性工业、公益工业掌握在政府手中,私人企业在国家指导下发展。这和中国、日本、苏联的国家(计划)资本主义如出一辙。

于是,印度政府开支了庞大资金发展工业,由于优秀的国际环境,外国援建也络绎不绝,社会主义、资本主义都来帮忙。

亚洲一流,百万吨级的鲁尔克拉钢厂,由德国克虏伯财团援建,杜加普尔钢铁厂,是英国钢铁制造财团贷款,比莱钢铁厂,是苏联援建。

印度摩拳擦掌,一顿操作猛如虎,但当人们看到结果时,大吃一惊。

直到1984-1985年,印度国有企业产值占GDP 比例才24.5%,尼赫鲁时期,这个数值不超过15%。

印度工业产值占GDP的比例,1980年之前,长期维持在25%以下,而中国1980年工业产值占GDP比例已经高达48%。而直到2018年,印度工业产值占GDP比例依然不超过30%。

一个农业国的经济发展里程:必然是工业产值大幅度提升,占据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实现工业化,然后再商业化,出现繁荣的第三产业,工业产值比例出现下降。

从工业产值占GDP比例来看,在尼赫鲁以及女儿英.甘地执政(19470-1984),实施国家(计划)资本主义时期,印度的工业化成就相当潦倒。

更骚的是:1969之前,印度还未施行大银行国有化,14家最大的私有银行,占据了全国存款的85%,贷款的84%。

也就是说,印度政府雄心勃勃,制定了工业化的宏伟蓝图,结果手中的执行工具--国有企业,不在国民中占据主导地位;私有银行的存在,让印度政府也无法靠控制资金流向自己计划的产业。

那么为什么印度的工业化,速度是如此的蜗牛呢?主要有两大原因导致:

1. 印度在尼赫鲁和英.甘地时期,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并行,但由于市场经济过于强大(特别是塔塔集团这样的财阀存在),大量私人资本、民营企业并不愿意投资重化工业,而更喜欢回报快的消费工业(微轻工业),这导致稀缺的资本不能有效的投入重化工业;而对粮、糖、棉、布等消费品价格的不予管制,放任自由化,导致大量资本流入了商人和上层精英的腰包,这些阶层为了享乐,大量进口高档品,不仅浪费了大量外汇,也浪费了宝贵的再投入资本。

2. 印度农地改革(土地革命)的半途而废,功败垂成。

6park.com

6park.com




半吊子的土地革命

我们应该知道,一个大国想要实现全面工业化,必然先实现农地改革(土地革命)。

大规模投资基础工业和重化工业,需要巨额资本、脱产的产业工人以及海量的粮食、原料,这些在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都需要建立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基础上:用更少的人,更短的时间,生产更多的粮食。

而在重化工业反哺农业,提供廉价的机械、化肥、先进种子之前,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更多的依靠以下策略实现:

A、均分土地,让每个农民都有自己的土地,让土地和劳力得到更合理的资源配置。

B、集约化生产:利用合作社的方式,动员集体力量,建设水库、灌溉渠等农业基础设施;集中农民的零散资本,进行机械购买、肥料种子研发、资本借贷等规模性投资,自我累积农业资本。

C、减少地主、高利贷者等农业食利阶层,让更多剩余资本,投入工业和农业再生产。

在印度独立后,也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农地改革,但由于执政党-国大党是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以及地主的代表,官僚成员也绝大多数来自高种姓地主集团、企业家和商人,来自农民的几乎没有。

所以,尽管国大党在印度独立过程中,为了联合工农,宣称要搞土地革命,但在真正执政后,政策起了变化。

印度的土地制度被称为柴明达尔制,柴明达尔(地主)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国家代管,是收税中间人,对土地没有所有权;另一部分是自营土地,拥有世袭所有权。

印度农地改革的策略是:政府赎回柴明达尔们代管的土地,允许保留自营地。

但由于政策执行人本身就是柴明达尔阶层,又遭遇印度右翼政党强烈反对,用法院体系对抗(妄称政府侵犯个人财产所有权,过低价格赎买等等),导致农地改革推行了10多年之久,给柴明达尔们留下了充分的时间:扩大自营地,把本属于国家的土地大量侵吞。

结果是,政府只收回了1.7亿英亩土地,约占总耕地的48%。改革完,25%农户依然没有一分土地,25%的农户只有土地的1%。而拥有1000英亩以上的地主仍不少见。

尼赫鲁的所谓合作社:也因为富农和大地主的反对,不能够执行。

印度农村仍然是落后的生产方式,一盘散沙,大规模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无法施行。

6park.com

6park.com

工农业恶性死循环

农地改革半途而废,导致印度农业效率一直不能够快速提升,更不能够提高有效的资源(资金、脱产工人、剩余粮食)给工业;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不能够快速发展,就不能反哺提升农业效率,印度的工农业陷入了恶性循环。

更奇葩的是,印度农业在一些年头,连自给都不行,要靠进口大量粮食满足需要,1961-1966年,印度进口粮食2500万吨,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外汇,更造成印度外债高筑(工业资金不足,也要向外国借款)。

1966年,印度外债已达350亿卢比,财政收入的约20%用来还债,印度内循环恶化,走上了依赖欧美和苏联的道路。



弃难求易的绿色革命

为了达到粮食自给,1965年之后,印度开始推行绿色革命。

绿色革命的策略是基本放弃进一步改革土地制度,利用机械、良种和肥料增产。

但机械、良种和肥料需要大量金钱,于是印度只得一方面从欧美获得农业贷款,另一方面只能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土地肥沃,见效快的地区。

中央政府提供的农业资金,仅能够让300万地主受到普惠;但拥有小额田亩的农户超过四千九百万。

印度绿色革命导致的好处是,粮食产量有所提高,并出现了小片工农业发达的飞地,但广大腹地依然不能解决农业效率低下的问题,印度的人口和消费需求都得不到解放,工业始终不能形成强大规模。

6park.com

6park.com

剑走偏锋的互联网革命

等到尼赫鲁(1947-1964执政)的外孙,英.甘地(1966-1984执政)的儿子拉吉夫·甘地(1984-1989)当选印度总理时,他深感印度工农业落后欧美太多,而当时全球互联网革命风起云涌,拉吉夫·甘地高喊:用计算机把印度代入21世纪。

拉吉夫·甘地认为印度有世界第三的高等教育人才数量,要赶上世界潮流,当然拉吉夫拉的互联网战略,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印度已成为仅次于中美欧日的第五大软件国,拉吉夫·甘地打下基础的雄厚基础功不可没。

不过,在25岁以上人口,73%文盲的当时印度,发展这种高端科技服务业对印度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影响有限,反而更加重了印度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6park.com

6park.com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如果说尼赫鲁(1947-1964执政)没有彻底完成农业崛起,那么英.甘地(1966-1984执政)用绿色革命剑走偏锋,放弃了全面提升印度农业的战略,而拉吉夫·甘地(1984-1989)再一次剑走偏锋,把工农业都交给自由化市场,押注互联网实现弯道超车,结果是舍本求末。

这即是印度没有彻底涤除封建生产关系,完成土地革命,执政层拥有强大保守势力大背景下的无奈选择,也是印度历史上一直不能够完成大一统,国内利益集团相互内卷的结果。

在印度国内,有十四个语言集团(都宣称有独特的文化遗产),有占人口六分之一的穆斯林教派,有三千个婚内联姻的种姓集团,他们都狭隘的效忠小集团。

阶级矛盾、种族矛盾、宗教矛盾横杂交错,非但无法对国家整体的目标形成合力,反而导致国家的目标一再变化和妥协,在无尽的内耗和谎言中,冷了英雄的血,麻了百姓的心。

而在印度为清除封建生产关系和团结障碍,追求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漫长过程中,他错过了20世纪后半叶第二次工业化浪潮,错过了20世纪70-80年代欧美的产业转移,错过了21世初的全球化,错过了移动互联网革命,也即将错过第四次科技革命。

基础不牢,所有的机遇对印度来说,都地动山摇,把握不住。这就是现代印度面临的最大难题,但一面补齐基础,一面追赶,对印度来说,又好不辛苦。


6park.com

评分完成:已经给 wwwyu 加上 100 银元!

喜欢wwwyu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wwwyu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经济观察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