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经济观察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4月起,金融业,大洗牌开始了!
送交者: 网中静草[♂☆★★声望品衔11★★☆♂] 于 2020-04-05 16:41 已读 206 次 3 赞  

网中静草的个人频道



定了:2020年4月1日中国金融业开放,保险、金融业机构将迎来史上最强冲击!

根据中美第一阶段协议,中国金融服务市场将全面开放,打开市场,取消在保险、证券、基金、期货的外资股占比,这意味着国内金融机构即将迎来全面的挑战!




01月15日,ZM双方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其中特别提到关于金融开放的实质性问题。第一阶段协议包括购买400亿美元金融服务。






1月16日,央行关于第一阶段协议金融服务的说明中特意对此做出说明。对我们需要做到的,美国需要做到的,双方需要共同做到的责任做了详细说明



根据协议,中国金融服务市场将全面开放,取消在保险、证券、基金、期货的外资股占比,这意味着国内金融机构即将迎来全面的挑战。




协议文本



这意味着,一直靠牌照躺着赚钱的中国金融机构,将迎来一轮大洗牌。



尽管协议关于金融部分的服务,基本是我们最近两年逐步开放的实践和总结,但金融服务的全面开放,对市场的冲击依然是格局洗牌。



总结一句话,除了银行领域,其他包含期货、保险、基金、证券等在内的金融服务领域全部对外开放。金融市场格局将进入新阶段



4月1日起,华尔街的金融巨鳄们将要登录中国,你们做好准备了吗?

最近全世界人民都在为疫情祈祷,其实还有一件事正在悄悄发生 —— 2020年4月1日起,中国金融市场就正式开放了。

放开金融对我们到底有什么影响?尤其在美股暴跌、美元暴涨的节骨眼上,放开金融到底是好是坏?对金融从业者和普通老百姓来说意味着什么?

1

为什么要放开金融?




想明白这个道理,必须明白我们为啥要加入WTO。

在我们这个地球村的入口,有一条商业街,每家每户都把自己家产的拿去交易。在2000年,我们中国终于排除万难,挤进了这个商业一条街,开始把自己做的衣帽鞋子等工业品拿去市场交易。

因为物美价廉,很快就充斥了整个市场,Made in China就这样风靡全球,中国也获得了“生产队长”的荣誉称号。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个市场有它自己的规矩,到市场上去交易,就得遵守市场的规则。这个叫做WTO的市场,最大的规则就是,你在里面卖东西,就必须允许其他成员去你家卖东西,不能你只赚别人的钱,也得敞开大门让别人进去赚你的钱,这样才公平。

所以,自从我们加入WTO之后,开放所有的市场就是一个必须履行的义务,没有情愿与不情愿的理由。这里面当然也包括金融市场。






2

既然这样为什么拖到现在才放开金融





刚入市的时候我们还是很弱小的发展中国家,刚刚经历过97年亚洲金融危机,整个金融行业略显混乱,自身不保的情况下开放金融无疑是风险指数过高。

所以WTO体贴的给了我们一段过渡期,让我们用大概5年的时间,理顺我们自己的事,再逐步放开金融。

情理之中,因为不光是金融,我们其他行业也没有一下子完全放开。比如汽车行业,虽然允许外国车企进来中国市场,但是必须跟本土车企合资才可以。所以才有了“一汽大众”、“广汽丰田”、“北京现代”等等。直到2018年才开始逐渐放开外资车企的持股比例限制,也就是说外国人可以在中国成立全资公司了,不用再跟国内车企合作了。

金融行业已经算是必须放开的领域里面,拖到最后才放开的了。虽然一直在“努力”,但最后还是在特朗普的胡搅蛮缠之下,不得不在今年签署的第一阶段贸易协定里,同意彻底放开。这个“过渡期”从5年一直拖到20年,友好的WTO很体恤我们。

最后彻底开放的时间就是2020年4月1日。几天后,我们就会向世界敞开最后一扇大门。

3

金融开放具体是开什么?




4月1日这一次,我们开放的是金融服务行业。也就是国外的券商、保险、期货公司这些金融机构,以及信用评级机构,都可以来中国开全资公司了。

或者,他们想要收购中国的同类金融机构,也没有持股比例限制,想100%收购理论上也是可以的。

这个开放,其实开放的是金融服务这个行业,就像当初把汽车行业开放一样,允许外国公司近来跟国内公司一起竞争。

4

对每个行业的影响有什么影响呢?




①对证券行业

作为业务单纯的券商和期货公司,影响会是最小的。因为本质上是实力和资源的比拼。外资进来也需要根据中国证券法合法合规的经营。

对于券商来说,经纪业务、咨询业务、资产管理、投行业务等,客户很难被撬走。即便被撬走,少赚了钱,反而能倒逼整个行业奋发向上。可以确定的是一批小券商竞争不过肯定是要被淘汰。但是哪怕外资不进来,这个行业也是在越来越集中。

对于中小券商们,一个比较好的出路是往垂直方向做精,在一个领域上深耕出精品。比如近几年德邦证券就开始深耕债券和ABS承销,联讯证券就去做债券市场交易。这种差异化可以确保自己活下来,甚至未来可能会被高价兼并也是一种可能性。

然而唯一有可能跟外资拉开巨大差距的就是投行业务。投行就是做证券承销、并购重组之类的业务,这方面华尔街所向披靡,尤其在证券承销方面的定价能力无人能敌。为什么呢?

譬如内地券商,帮我的客户在A股上市,上市的价格是监管规定的,不能超过一个市盈率倍数,所以我也不需要定价,按照规定价格上就行了。在这方面内地券商基本没有能力。

而华尔街投行不一样,美国IPO价格是市场化的,需要投行通过精密的计算,以及对市场和投资者结构分析等等推演出来的,价格既不能太高卖不出去,又不能太便宜,最后目标是让承销商(投行)和上市公司(客户)的利益最大化。

还有并购重组等业务手法也是一样,定价能力、谈判能力、情报搜集和调研能力等等。要知道在一些并购案中,对对方的底细摸得越清楚,胜算越高。比如,如果我知道收购对象现在没有任何其他买家,那我的出价和谈判方式就可以比较强势。

可以说高度市场化的制度确实练就了一批“华尔街之狼”,直面竞争胜算并不高。

当然,也许华尔街精英们到了国内会不会水土不服,我们证券市场的法规以及游戏玩法都很不一样,可能来了发现他们正规军的打法在这根本不管用,还不如旁门左道快。这是我们制度上不完善的地方,他们需要在我们的特殊市场环境下竞争,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挑战。

期货公司同理。

但是有一点值得高度警惕,那就是这些机构难免会把自己那一套金融衍生品的“高精尖”技术带进来。

如果说中国哪里比不上美国,除了科技创新以外,就是金融创新了。华尔街在金融衍生品上面已经玩得炉火纯青,甚至还有玩火自焚的经验(2008年次贷危机)。

华尔街自己认为,衍生品是稳定市场的重要因素,因为它提供了对冲等功能,可以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大家可以按自己的需求“自定义”自己的配置需要,整个市场就更多元化、更有活力了。

这么说确实没错,但衍生品永远是一把双刃剑。在一切向好的时候它能好上加好,在金融系统出问题的时候它却很容易变成危机放大器。

总之我认为不能放任衍生品在毫无控制的情况下肆意蔓延,监管层的执政者必须带头学习衍生品到底是什么东西,怎么回事,彻底弄明白了之后再根据清晰的认知去制定政策。

②对保险行业

中国的保险行业是外资垂涎欲滴很久的一块大蛋糕。美国友邦保险早在中国市场刚刚开放的时候就进来了,当时做好了5年内都要亏本的准备,咬牙上。

结果亏本没发生,1995年保费还赚了4.5亿元。那可是1995年的4.5亿。

从那开始其他外资保险也跃跃欲试,开始开辟中国市场。但是都没让彻底进来,都必须跟中国公司合资,就像汽车行业一样。只有友邦保险是唯一一个被允许全资经营的外资保险公司。

当然从4月1号起,这个也就放开了。估计大批美国保险公司会来赚中国人的保费了,然后再拿着保费去加杠杆投资其他资产,获取高额利润。这是挡不住的。

在这方面,中国本土保险公司也要像券商一样被直接扔到野外去跟狼在一起搏斗了。当然好处是可以倒逼学会生存技能。



③对信用评级机构信用评级机构是做什么的呢?

就是比如我开一家公司,然后发行债券来融资。我就需要一家评级机构来给我的债券评级。它会根据我公司的经营情况、现金流情况、资产负债情况等等,来评估我的偿债能力,然后给这个能力打个分。

打了这个分之后,市场就根据这个分数来决定要不要买我的债券,要买的话愿意付多少钱。也就是说评级机构可以决定债券的大致定价范围。

或者说,这个评级直接决定了我发行债券时的利息成本。如果是AAA级别,信用非常好,那利率可能比国债多一点,假如国债利率是3%,我就付5%或6%利息。

但如果评级机构给我评了BB,甚至BB-,那我可能得付高达9%以上的利息。

如果哪一天经营亏损了,或者现金流周转出问题了,评级机构也会及时进行评估,然后选择是否下调企业的评级。比如企业原本是BBB级别,如果下调到BB级了,那肯定有一些投资者就要在二级市场上抛售该企业的债券,价格肯定下跌。

这时企业如果想再融资,要付的利息也就高了。

所以评级机构还是蛮有影响力的。像美国的三大评级机构(标普、穆迪、惠誉)可以给全世界范围内的债务主体打分,连主权国家的债券都可以评级,被下调评级的国家国债利率都要飙涨,所以很多人都猜测背后有政治因素在干预。

如果美国的评级机构可以肆无忌惮的给中国的企业和主权债务打分,相当于我们的融资成本都掌握在他们手上。

这样说确实有点极端,但却是不能忽视的风险点。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巨大隐患就是,国外评级机构一旦全面进入中国,就会逐渐掌握大量的产业信息。

如果我是评级机构,你发债券要来找我评级,我就得深入到你公司内部的所有业务和账目去,调查你公司的实际业务和资金情况,方方面面都要了解。

久而久之,业务量慢慢大了之后,就对中国的每个行业每个产业甚至整个经济的整体状况了如指掌,跟审计的道理差不多。这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风险。

我们其实从2018年就正式取消了外资评级机构的进入门槛,美国的标普和惠誉两大评级机构已经从之前的合资公司撤出,开始着手准备自己成立全资公司,要下场战斗了。

毕竟中国债券市场规模正在以超快的速度增长,对他们来说也是巨大的蛋糕。

这些评级机构在专业实力上的确有他们的一套,我们需要学习。但是真的放他们进来直接pk目前来看是真的pk不过,国内几家评级机构的公信力基本没有能打的。

当然,与证券领域一样,这个行业也有中国自己的规则,他们进来之后到底是被现有风气带沟里去,还是让现有的混乱逐渐变好?一碗清水倒在污水里,会让污水变清吗?一个好学生放在差生班里,全班成绩会变好吗?

这个比喻可能也不恰当。如果这些国际评级机构进来,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并迅速建立起公信力,那慢慢的也许真的能影响整个市场。



④对银行业有什么影响?

没有影响。因为银行业并没有开放。

4月1日开放的金融服务业里面,唯独没有提银行。我们现在整个社会的融资结构还是极度依赖银行贷款这种间接融资方式,银行系统承受不住任何风吹草动。

金融系统的命脉就在银行,这个现在不可能放。等到什么时候我们企业融资不再这么依赖银行了,更多的可以选择发行债券来直接市场化融资了,才可能考虑放开银行。

⑤对老百姓和从业人员有什么影响?

外资金融公司薪水很高,比如2019年评级机构穆迪在中国的招聘分析师的薪资是25000/月,而本地评级机构联合资信同样职位只给8000-12000。

对于个人而言,进入外资公司除了赚钱多以外,还可以争取多跟华尔街之狼们学学他们的生存技能,然后带着宝贵的经验帮助中国自己的金融企业成长。

这样我认为你的职业生涯除了个人的成长和财富的收获之外,还多了一层更珍贵的意义。

对于老百姓来说,倒是没什么大影响。到时候你可以外资券商开户,体验一下他们的服务水平。有钱的也可以把钱交给“桥水中国”之类的外资私募,感受一下世界第一大对冲基金的投资能力。

⑦真正致命的门依然没开

这次开放其实没什么特别可怕的,因为美国最想要的并没有实现。

我们这次放开的是金融市场,不是资本市场。

美国这么多年来孜孜不倦的迫使我们打开金融,除了打开金融服务领域让他们的企业进来赚钱之外,还有最重要的就是——开放资本账户。

这个是什么意思呢?



这就是美国最最想达到的终极目标。

而现在我们还没有放开这一点,想要拿美元换人民币进来投资可以,但想要赚了钱把人民币换成美元跑掉,就需要看情况了。

这不是我们保守固执,而是有了很多国家的前车之鉴。包括日本、南亚、拉美地区的金融危机,都是因为美元可以毫无阻拦的进出,美元进入的时候催起无比巨大的金融泡沫,最后美元抽走的时候留下一地鸡毛,惨绝人寰。

这倒不是说有什么金融大鳄有意为之,而是美国有自己的利率调节节奏。

美元降息周期的时候,资金都喜欢到世界各地去投资,因为那时资金成本便宜。等到美国经济过热需要加息的时候,世界各地的美元就会抽走回流美国。

总的来说,你可以这样理解。美元进入中国的时候,需要找央行换成人民币。这时市场上的人民币就会增加,流动性就会提升,利率水平会降低,资产价格会上升。

所以,如果任由人民币自由兑换,相当于把调节利率的权力,从中国央行手中交给了美联储。

这等于赤裸裸地把自己的货币政策独立性给毁了。在极端情况下,甚至有可能把外汇储备都抽光了。而外汇储备是什么?是我们几十年来辛辛苦苦赚来的血汗钱,也是稳定金融的命根子。

外汇储备瓦解了,汇率就瓦解了,汇率瓦解了,人民币购买力瓦解了,国家信用也就瓦解了。几十年的改革,一下子回到解放前。

最近的例子就是80年代的日本就行了。当时美国发起贸易战,要求缩窄美日贸易逆差,日元被迫大幅升值,拉爆了自己的房地产市场,这一爆,30年都没缓过来。

当然我们的状况跟日本并不完全一致,但把货币掌控权交给美国不可能有好下场。

所以,在国际货币体系还是美元一家独大的情况下,我们开放货币自由兑换是极其危险的。

大家都知道资本自由流动的市场,对经济发展有很多好处。资本可以毫无顾忌的进来投资,而市场化的运作也能提升效率。



但是,不能不忽视风险。因为金融领域的风险不是一般的风险,其他行业可以倒闭几家公司没问题,金融系统如果出了问题,就是整个经济命脉都完了。

我们既想要货币国际化的好处,又想规避风险,最好的方法是,先通过周边的经贸圈子建立起稳定的商贸往来,在亚洲范围内跟邻居们把生意先做起来,大家一起都有钱赚了,就可以把人民币小范围普及开,让更多国家接受人民币做为贸易货币。

这样一来,市场自然会对人民币的需求有一个稳定的提升,对国际收支会有一个支持,逐渐的剔除掉美元对汇率的影响,才能慢慢放开资本账户。

目前看来,这个目标依然很遥远。至少在中美关系越来越紧绷的状态下是很难实现的。

5

对汇率和股市有什么影响?




4月1日这次的金融开放,理论上不会对汇率和股市造成什么冲击。

因为资本账户并没放开,所以汇率不会有什么大变化。如果外资金融机构逐步进入中国,会对人民币有一定需求,他们需要兑换人民币来在境内设立公司开展业务,也需要把一部分资金放到国内来运作,人民币会有一定升值的趋向。仅此而已了。

对股市也不会有什么短期的影响,因为外资进入A股的额度早就已经调到无上限了。现在外资金融公司想要买A股,可以直接通过陆股通买,也可以通过QFII通道的额度买,基本可以理解为没有任何限制,想来多少都可以。

说到这大家可能会想到,现在美元那么贵,美联储又大开闸门无底线放水,会不会导致热钱涌入中国资本市场?

答案是会。

现在中国资本市场已经跟国际接轨了,美元流动性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国内市场,这是逃不掉的。就像2018年美元利率升高的时候,我们自己的金融也被迫走了去杠杆的路。

但是现在美元流动性泛滥了,资金大规模进入A股的前提是市场需要渡过恐慌期,比如全球疫情稳定向好了才有可能。

还有,美国为了应对这次危机,积累了巨量的债务,这个巨量已经巨到什么程度呢?财政刺激加上美联储的QE放水,已经快到6万亿美元了,也就是美国凭空印了6万亿,相当于一年GDP的30%。

要知道我们入世以来20年辛辛苦苦才攒下现在的3万亿美元放在外汇储备里,他直接印了6万亿,这是什么概念?你可以理解为一夜之间我们的外汇储备的价值少了一大截。

美国以这种速度借债,基本可以理解为就不想还了,也不可能还的上。

当然也不可能明目张胆的赖账,里子没了,面子还得保住,不然国际信誉就扫地了。

所以美国在危机过后一定会采取行动让美元大幅贬值,产生通胀。手段大概就是通过向欧洲、中国和日本等经济体施压,要求他们货币升值,来变相实现美元贬值。或者继续搞中东,拉油价,提升物价。

只有美元通胀了,才能稀释掉美元债务。比如我今天向你借100元,约定10年后还你105。但是这10年里货币贬值了,原来的100元只有现在80元的购买力,所以我还给你105元,去掉通胀你还是亏的。

可以理解为,美国现在等于从全世界所有拿着美元的人手里抢钱,来补自己的窟窿。

而我们作为持有美债最多的国家,毋庸置疑吃亏是最大的。

总之,这一次疫情对我们经济的冲击已经是史无前例的了,但同时所有国家还需要为美国的损失背锅。



6

我们该怎样放开资本市场又不被洗劫?



在资本管制方面,我们国家目前采取的是大禹治水一般的“分流管理”策略。把想进来的资本分成几类,分别管理。

比如想进来开公司的产业资本,一定是欢迎的,像特斯拉来开工厂,是要长期投资和经营,非常欢迎。中国市场的蛋糕可以给他们吃,他们来创造就业和GDP,两全其美。

第二类是贸易伙伴,比如我们进口澳洲的铁矿石,然后把我们的衣服出口给他,那这样我可以跟他之间做一个人民币结算约定,我付给你人民币买铁矿石,你就用这些人民币来跟我买衣服。这部分钱只要贸易不断,资金就不会断。

这样久而久之,还可以把大宗商品的定价权掌握在手里,比如未来铁矿石的期货价格是由人民币定价的,也不是不可能。

第三类就是投机资本了,这个就是刚才说的陆股通、债券通以及QFII、RQFII等等通道。投机资本通过这些渠道进入中国的金融市场(股票、债券、期货等)。

这些资本就允许他们随意进出,但是只能进出金融市场,不可能进来了之后跑去买房地产,买楼买地收购公司什么的,做不到。你就是以投机资本的身份进来的,你就老老实实投机。所以这部分资本不会对其他产业造成影响。

这样下来基本上对外资的管控就很全面了,在这种制度框架下如果谁还能兴风作浪那也是奇迹了。所以我们“坚决不发生金融风险”的口号不是白喊的,在这方面确确实实是能想到的都做了,想不到的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了。

总之,金融开放这件事不会对我们造成多大的负面风险。任何事都有利弊,我们想要尝到金融国际化的收益,就必须冒着风险出去。只能说在冒险的同时尽量把能做的防范措施都做足。

喜欢网中静草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网中静草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经济观察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