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经济观察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后疫情时代经济重启,各国为何瞄准“绿色复苏”?
送交者: 男人魅力[♂★★★★重归宁静★★★★♂] 于 2020-10-02 3:24 已读 678 次  

男人魅力的个人频道

对世界各国来说,现在重要的问题已不再是疫情之下要不要重启经济,而是如何重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表宣布,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并呼吁各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

“绿色复苏”是什么样?促进“绿色复苏”,哪些行业会迎来机遇,哪些行业将面临挑战?各主要经济体推动经济“绿色复苏”的意愿和能力如何?如果“绿色复苏”实现,对全球经济会产生哪些影响?做客本期欧时经济茶座的专家们认为,实现“绿色复苏”是推动经济健康发展,应对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的必然选择。“绿色复苏”将给建筑业、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带来大量机会,也将为中欧合作提供新的空间。

本期做客欧时经济茶座的专家: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 冯仲平

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 史志钦

外交学院国际经济学院教授 刘曙光

为何要“绿色复苏”?推动经济长远健康发展

所谓“绿色复苏”就是要平衡提振经济增长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实现长期、包容、清洁的转型。

经济复苏,为何偏偏要绿色?

一方面,当前全球面临的气候与环境危机已相当严重。

据世界气象组织报告,气候变化并未因疫情而止步。虽然受疫情影响,各国经济活动一度“暂停”减弱了碳排放强度,但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并未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在经历了封城和关闭边境以及经济放缓带来的暂时下降后,正朝着疫情暴发前的水平方向发展。

报告预计,未来5年内出现一个或多个月份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至少高1.5摄氏度的可能性约为70%;年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至少高1.5摄氏度的可能性约为20%,且这种可能性还在不断增加。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塔拉斯称,疫情会使人们更难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伤害,实现《巴黎协定》确定的气温控制目标面临巨大挑战。

联合国副秘书长刘振民也警告说,尽管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面临的最紧迫危机,但从长期来看气候变化仍是最严峻的挑战。“事实上,我们正处在危险的边缘,留给我们应对气候危机的窗口期非常有限,”刘振民表示,如果不及时采取行动,气候变化的影响将不可逆转,且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

另一方面,在疫情中深受重创的各国本来就有用大规模投资给经济打“强心针”,刺激经济重回强劲增长的冲动。如果不及早明确推动“绿色复苏”,很可能会加剧人类所面临的气候与环境危机。

这一点殷鉴不远。据外媒报道,2008年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由于各国政府刺激性支出大增推高了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全球碳排放量猛增了5%。

斯坦福大学地球系统科学教授、全球碳计划组织主席罗布·杰克逊指出,疫情会让一些经营业绩受影响的企业推迟或取消原计划中的气候友好型项目。还有分析人士认为,为抵御疫情带来的冲击波,各国可能会专注于刺激经济增长,忽视这些措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此情况下,喊出“绿色复苏”,无论对推动经济长远健康发展,还是更好应对气候变化,缓解迫在眉睫的气候与环境危机,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主打更加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在不少国家备受推崇。图为2019中国(天津)国际绿色建筑产业博览会上,观众在集成房屋内部参观。(图片来源:中新社)

几家欢喜几家愁?建筑业与可再生能源迎机遇

实现“绿色复苏”,对各行各业来说不啻为一次洗牌。

一些行业会面临挑战,例如温室气体排放的“大户”交通运输业。据统计,欧盟超过1/4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交通运输业。

为实现到2050年该领域温室气体排放减少90%的目标,欧盟正大力支持交通运输领域的绿色转型,包括大力发展铁路,鼓励民众在出行选择上更多从飞机、私家车转向火车,提升铁路交通比重等。

2014年以来,欧盟已投入超过350亿欧元用于铁路建设,各成员国也推出各种优惠政策鼓励火车出行。比利时自今年10月开始向所有12岁以上公民提供12张免费火车票,有效期6个月。德国今年初将铁路长途客运纳入享受增值税优惠的行业名录,使票价下降10%,7月1日起票价再次下调1.9%。为推广多式联运,德国、波兰等国还要求每列火车上至少设置8个自行车存放位。德国一项研究预测,采取多式联运可以减少27.4%的交通运输排放。

另一些行业则会迎来机遇,如建筑业和可再生能源。

目前,主打更加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在不少国家备受推崇。中国日前印发《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提出2022年当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要达到70%,星级绿色建筑持续增加。方案还提出,要大力发展新型绿色建材,积极探索建筑机器人等新技术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应用,推动绿色建造与新技术融合发展。

法国也准备对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法国生态转型和团结部主管住房事务的部长级代表埃马纽埃尔·瓦贡表示,建筑业占法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拥有超过200万从业人员,其中新建和翻新建筑是增加就业、恢复经济的有力方式之一。“法国2017年建筑翻新市场规模近280亿欧元。到2050年,除公共建筑外,将有2000万套房屋进行翻新。预计该行业在未来几十年内将实现非常强劲的增长。”

可再生能源也将从“绿色复苏”中获益匪浅。

如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总干事卡梅拉所言,推动能源转型应成为疫情后各国经济复苏政策的核心。他认为,各国应减少对化石能源领域的投资,重新培养工人的工作技能,保障现有可再生能源项目,为加快培育能源转型所需的劳动力提供大力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已经取得长足发展。德国今年一季度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电力消耗量的比重已经高达52%,创历史新高;截至4月中旬,德国光伏电站发电量已达3.2万兆瓦,亦刷新历史纪录。

在诸多可再生能源中,零排放、零污染、具有可持续性的“绿氢”发展尤其令人瞩目。

欧盟计划到2030年将电解绿氢产能扩大到40吉瓦,并预计到本世纪中叶,欧洲氢能市场可创造约540万个工作岗位,年营业额可达约8000亿欧元。

中国也兴起了发展氢能的热潮。据媒体报道,自2018年1月武汉市出台首个《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方案》以来,已有近40个城市先后出台氢能产业发展规划与支持政策,规划的氢燃料电池电堆总产能超过3000兆瓦,燃料电池汽车产能总计超过10万辆。

走向绿色 中欧可深入挖掘合作机会

现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已纷纷开始投身“绿色复苏”。

欧盟最新的7年1.1万亿欧元中期预算提案和7500亿欧元欧洲复苏计划都聚焦绿色发展和数字转型。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称,复苏计划将化危为机,最终目的不仅要支持深受疫情冲击的地区经济复苏,更要面向未来。

实际上,欧盟早在去年12月公布的欧洲绿色协议就已明确提出,到2050年欧洲将率先实现“碳中和”,即二氧化碳净排放量降为零。为此,欧盟提出了行动路线图和政策框架,通过转向清洁能源、循环经济和恢复生物多样性、减少污染等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欧委会还出台了首部《欧洲气候法》,并将通过税收、贸易、公共采购等内外政策,推动欧盟气候行动和经济转型。

分析人士认为,欧盟积极争当“气候政策先锋”,并非仅仅关注气候变化本身,也有打着应对气候变化的旗帜,维护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近年来,面对新兴经济体的整体崛起,欧盟的经济焦虑感和竞争心态不断加剧,急切希望能够寻求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并维系竞争优势和国际经济地位的抓手,而“绿色复苏”成为欧盟眼中重要的突破点之一。

中国也在积极推进“绿色复苏”。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冯仲平说,疫情使欧洲政府和各界对气候变化以及环境问题更加重视,绿色议题在欧洲全面升温。而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等也是中国重点发展的领域,在这方面中欧合作的前景广阔。

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史志钦也称,中欧完全可以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加强合作,这对双方乃至全球都是利好。对欧盟而言,推动与中国的气候合作是发挥全球气候治理领导力的关键之举;对中国来说,与欧盟加强气候合作也有经济和政治上的必要性。

他表示,在经济层面,欧盟的绿色新政对中国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绿色新政提出要在2040年以前实现电力行业零排放,其中的建筑翻新计划则要将目前的建筑翻新率提高两倍,这对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和建筑业而言是巨大的潜在市场,为中国企业带来了商机。此外,欧盟提出的碳边界调整机制和排放交易系统改革则可能增加中国对欧盟出口的成本,因而双方亟需通过加强对话与协调,避免绿色新政的一些举措成为中欧贸易的新壁垒。

在政治方面,中欧气候合作也有利于扩大双方共同利益。史志钦称,随着中美战略竞争升级,欧盟对中国的重要性不断上升。加强与欧盟在气候变化和双边投资协定谈判方面的合作,不仅可以扩大中欧政治互信,展现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还能彰显双方对多边主义的共同支持。

外交学院国际经济学院教授刘曙光认为,中欧双方在绿色发展领域有各自的优势,合作有助于实现各取所长、优势互补、降低成本、提高成效。在可再生能源投资与研发、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完善、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生态治理、新农村建设、绿色金融发展等方面,中欧今后可深入挖掘合作机会。

链接 中国生态环境部:数据证明环保不影响经济增长

中国生态环境部9月27日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了中国近年来节能减排措施的成果以及未来加强能源与经济低碳转型的措施。

央视新闻报道,近年来,中国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取得积极进展。2019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和2005年分别下降约18.2%和48.1%, 2018年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分别比2005年增加4509万公顷和51.04亿立方米,成为同期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初步扭转了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

在非化石能源发展速度和投资力度方面,中国连续多年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最大投资国,在全球的占比自2015年以来一直稳定在30%左右。可再生能源装机和发电量连续多年稳居全球第一,专利数占全球的比重超过29%,位列全球第一。

专家介绍,目前中国经济体系和能源结构尚未完成根本性转型,经济增长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还需实施更严格的节能减排政策。

此外,“十四五”期间中国还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利用市场机制促进二氧化碳减排和企业技术创新,引领社会投资向低碳绿色产业倾斜。

另据上海一财网报道,针对“环保影响经济增长”的说法,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多次公开否认。在9月1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列举了一组数字:与2016年相比,2019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22%,重污染天气减少了40%,公众的蓝天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幅提升。赵英民说,大气污染防治还极大地促进了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和绿色发展,去年“2+26”城市GDP达14.2万亿元人民币,比2016年增长了17.2%。

喜欢男人魅力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男人魅力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经济观察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