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经济观察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全世界都焦虑疫苗不足,美国的疫苗却多到打不完
送交者: 巨人[♂★★★巨人菠菜★★★♂] 于 2021-04-11 1:14 已读 570 次 2 赞  

巨人的个人频道

产疫苗,买疫苗,打疫苗,是后新冠时代各国最焦虑之事。

在目前尚未有特效药问世的情况下,采购疫苗成了不少国家的当务之急。围绕着新冠疫苗采购,产生了诸多纠纷——

2021 年 1 月中旬,当辉瑞(Pfizer)宣布暂缓疫苗交付进度时,瑞典、丹麦、芬兰、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联合致信欧盟,要求欧委会向辉瑞施压,以确保疫苗及时交付[1]。

3 月下旬,因为一季度预定的 9000 万剂疫苗只能收到不到 30%, 欧盟威胁阿斯利康(AstraZeneca),在向欧盟交付承诺的数量之前,将禁止其将疫苗从欧盟出口到其它国家[2]。几乎是同一时间,印度暂停印度血清研究所(SII)生产的阿斯利康疫苗的出口,优先满足国内需

然而,当各国都在为疫苗不够用而发愁时,美国却是另一番光景:新冠疫苗即将过剩,甚至要出现浪费了。adSize = 336;


曲速行动

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统计,美东时间 2020 年 3 月 26 日,美国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已高达 82404 例、死亡病例 1178 例。这意味着,美国成了全球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最多的国家。

面临肆虐的疫情,美国联邦政府于 2020 年 4 月启动了“曲速行动”(Operation Warp Speed)计划,以便能够让新冠疫苗早日问世。

曲速行动旨在协调国防部(DoD)、卫生与公众服务局(HHS)、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美国疾控中心(CDC)、生物医学高级研究和发展局(BARDA)等各部门间的行动。对于有望研发时新冠疫苗的厂商,曲速行动则给予大量的资源倾斜。

像曾经的曼哈顿计划那样,围绕着“研发出新冠疫苗”这一核心目标,各方迅速行动了起来。

到了 2020 年 5 月,已有 14 支候选疫苗入选曲速行动计划,其中 4 支还获得了生物医学高级研究和发展局巨额资助。阿斯利康拿到了 12 亿美元,莫德纳(Moderna)则拿到 5 亿多美元,强生(Johnson & Johnson)亦有约 4.56 亿美元的补助[4]。

如此一来,制药公司们的压力自然小了很多。数亿乃至十几亿美元的真金白银,大大降低了疫苗研发失败带来的财务风险。政府和纳税人的不菲手笔,当然也不是大发善心。高额赞助换来的,是企业们供给疫苗的保证。

2020 年 8 月 5 日,还在进行疫苗Ⅱ期临床试验的强生就宣布,一旦 FDA 批准其疫苗使用,强生就将提供 1 亿剂疫苗。根据后续协议,美国政府还可以再加购 2 亿剂[5]。8 月 11 日,莫德纳也宣布,美国政府获得其 1 亿剂新冠疫苗(后续还可以加购 4 亿剂)。而莫德纳从生物医学高级研究和发展局拿到的补助,至此已有 24.8 亿美元(约合 177.14 亿元人民币)之巨[6]。

到了 12 月中旬,辉瑞和莫德纳的疫苗先后获得 FDA 的紧急使用授权,美国的疫苗接种正式铺开。

接种量大跃进

拜登于今年 1 月 20 日宣誓成为新一任美国总统,翌日,白宫就发布《应对新冠大流行国家战略》(以下简称《战略》)。《战略》罗列了政府推进疫苗接种的措施:制定政策扩大疫苗生产及采购规模、额外购买更多 FDA 批准的疫苗、注射器等物资将被优先供应给疫苗厂商[7]……

而这些举措都服务于一个终极目的——让所有美国人迅速接种疫苗。adSize = 336;


2021 年 2 月 28 日,强生疫苗取得了 FDA 的紧急使用授权。在强生疫苗入场、辉瑞和莫德纳产能提升、接种效率提高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美国新冠疫苗单日接种量迅速攀升。

美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进入 3 月,美国全国单日疫苗接种量迈入 200 万剂大关[8]。而从《战略》发布到 3 月 10 日的 40 多天里,美国全国累计注射了 8200 万剂疫苗[9]。而到了当地时间 3 月 10 日,拜登又宣布加购 1 亿剂强生疫苗[10]。

美国新冠疫苗每日接种剂量,红线为7日平均接种量。

图丨美国疾控中心(数据更新至4月7日)

疫苗的大规模顺利接种给了白宫信心,3 月 11 日,白宫立下军令状:5 月 1 日前,取消所有的接种限制,让所有美国成年人都能打上疫苗。更进一步,全美要在 7 月 4 日(国家独立日)前恢复正常状态[9]。

在局势看起来一片大好之际,一些新的担忧也开始发酵——疫苗接种得如此之快,政府又前后加购了数亿剂。美国的疫苗储备会不会过剩了?

《纽约时报》就报道称,有政府官员预计,到 5 月中旬,疫苗供应就将超过美国的需求。疫苗过剩(Looming Glut)迫在眉睫,需要早日制定政策应对。因为一旦疫苗被配送至各州,联邦法规就禁止对其召回[11]。到时再采取措施,为时已晚。

美国到底采购了多少疫苗?

不妨来做一个简单的数学题。

目前,FDA 共批准了三款疫苗的使用。即便不计入那些尚未获批上市的疫苗(如牛津-阿斯利康的疫苗),美国已订购的上市疫苗已高达 8 亿剂 / 5 亿人份。即便为所有国民接种一次,还有 1 亿多剂的余裕。

在一些地区,已经出现接种名额太多而打疫苗的人太少的局面。

例如,3 月下旬,爱达荷州开始出现接种名额预约不满的情况。为了提高接种量,州政府计划提前开放 55 岁及以上人群的疫苗接种[12]。

疫苗的后续旅程adSize = 336;


那么,这些过剩的疫苗将如何处理?目前看来,可能会有以下几种解决方案:

一是可以与 COVAX 协调,将疫苗捐赠给更需要它的国家。

2020 年 4 月,世卫组织等多个机构联合推出了 COVAX(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项目。这一项目旨在保证世界上每个国家都能公平合理地获得疫苗[13]。截至 2021 年 3 月底,项目已向 70 多个参与方分配了 3200 多万剂疫苗[14]。

拜登政府对 COVAX 态度较为积极。2021 年 1 月份,美国宣布“入会”,拜登还承诺捐赠 40 亿美元[15]。因此,后续美国政府可能继续向 COVAX 捐赠资金或疫苗。

二是将疫苗转卖给其它国家。3 月 20 日,白宫就表示,将向加拿大和墨西哥提供约 400 万剂阿斯利康疫苗。事实上,阿斯利康的疫苗尚未获得 FDA 批准。美国其实是从自己已预定的阿斯利康疫苗中,划拨出一小部分转卖给加拿大和墨西哥[16]。

当然,也有可能出现最坏的情况。如前文所言,当多余的疫苗配送至地方而又无法召回时,浪费几乎已经无可避免。

与美国疫苗“过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经济欠发达国家的接种资源却十分匮乏。

“世界正处于一场灾难性道德失败的边缘——而这种失败的代价将是世界上最贫穷国家的生命和生计。” 2021 年 1 月 18 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对于新冠疫情的影响,作出了十分悲观的表态。

在说出这句话之前,谭德塞给出了一组数据:至少 49 个高收入国家已经接种了 3900 多万剂疫苗。而收入最低的某个国家,全国只注射了 25 剂。不是 2500 万,不是 2.5 万,是仅仅 25 剂(Not 25 million; not 25 thousand; just 25.)[17]。

而根据杜克大学全球健康创新中心的研究,截至 4 月 2 日,高收入国家目前持有 46 亿剂疫苗,中高收入国家持有 15 亿剂,中低收入国家持有 6.91 亿剂,低收入国家持有 6.7 亿剂[18]。全球疫苗采购局面已经非常明显:高收入国家通过大量采购来在对冲疫苗供应不足的风险,而低收入国家却被排除在疫苗购买之外。

按国家收入水平统计的新冠疫苗确认采购量

数据来源 | 杜克大学全球健康创新中心 数据更新至4月2日

根据美国疾控中心披露的数据,截至当地时间 4 月 5 日,美国超过 1.07 亿人接种了至少一剂 COVID-19 疫苗,其中超过 6200 万人已完全接种。若以此计算,美国接种率约为 18.67%,是继以色列、智利之后,全球疫苗接种率最高的国家。

对比之下,中国累计接种量总计 1.45 亿剂次、单日接种量已高达 440 万剂次(按近 7 日数据统计[19]),但由于人口基数庞大,整体接种率不到 10%,远低于英美国家。

哪个国家能尽快地完成接种,就能尽早形成防护屏障,恢复正常的生活和经济秩序,在接下来的“百年未有大变局”中获得领先身位——这就是全球各国都在努力推动接种新冠疫苗的重要原因之一。

就在刚刚过去的 4 月 6 日,钟南山呼吁,接种疫苗是应对接下来的经济开放的必然要求,接种疫苗没有必要和担心副作用两种心态都不可取,应当坚决接种[20]。

作为普通中国人,不妨走出门去,接种疫苗,为这个数字带来一点小小的增长,为历史进步做一些微小贡献。

喜欢巨人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巨人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经济观察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