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经济观察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说说星链「转载」
送交者: Fremont[♂☆★★声望品衔11★★☆♂] 于 2021-04-26 15:24 已读 795 次 2 赞  

Fremont的个人频道

感觉很多人对偏远地区定义有所误解.....

这是个几何题,信号走Starlink的卫星会多出一段上下行延迟,额外路程就按340km轨道高度的两倍算,走地面光缆的速度大概是真空光通讯的2/3,也就是说即使是平原直线,信号源1400km之外理论上都是Starlink占优势。在北京上杭州,深圳,香港的网站都算是访问偏远地区,Starlink比起地面网络延迟更短更占优势。

其次,地面光缆在复杂地形上的布线成本是极其昂贵的,并不是什么地方都又平整人口又多。被复杂地形隔开的两个人口密集区,要快速数据通信怎么办?跨越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几百公里无人区上建设起来的的成都-拉萨-日喀则-乃维拉-勒克瑙-新德里中印光缆,现在是将来也注定是建设维护成本极其昂贵的。在此之前要从斯里兰卡-新加坡-香港的海底光缆中转,绕的圈子和带宽限制更不用说了。但是Starlink成型以后,新德里和成都的直接通讯一点额外成本都没有。 6park.com

然后,完全不了解Starlink运营模式的也有不少。

Starlink是冲着互联网骨干网去的。和很多人的印象不同,骨干网不需要太大流量也不需要非常大的转发需求。互联网大部分的流量是本地服务,特别是个人服务,大多通过接入点和光纤连接到附近的数据中心就可以完成,只有极少数的数据需要真的发送到远方。事实上谷歌拉一条最先进的海底光缆横跨太平洋,两点带宽不过144Tbps。而Starlink超过一万两千颗卫星每颗不小于1Tbps的带宽(更新,现在这一批的数据确认是60颗1T,但同时星座数量上升到4.2万,数量级上满足需求问题依旧不很大),满足这点需求是小意思。以后Starlink的主要应用之一是城市的大型地面站,通过已有的网络接入和城际光纤,将本地数据中心过滤后的远距离访问请求上星传到另一片地区的大型地面站。初期会是低延迟要求的高价数据为主,日后能替代多少看发展状况。如果将来卫星相对地面布线足够便宜,会看到地面运营商逐渐缩减在地形/人口不适合的地区的布线,将流量转到天基上。

暂时来说,Starlink的运营是以地面站为基础的,从上面说的通过城际光纤为一片地区提供国际网络出口的大型地面站,到通过移动基站为一个城镇或者一座海岛提供网络的中型地面站,再到通过wifi为一架飞机,一条邮轮或者一辆客车提供高速网络的便携小型地面站,这些会是Starlink网络运营的主流。而个人服务以前就不是光纤骨干网考虑的重点,以后也不太会是Starlink的重点。单人终端直接上星和以前的光纤接入专线一样,只是给少数人的高价值附加服务,不会和普通的宽带接入服务竞争。

凡是张口闭口个人用户,拿着个人流量带宽乘以用户数算Starlink性能要求,或是和5G这种终端接入技术比的,有一个算一个,基本上是不懂。 6park.com

6park.com

Starlink的成本要求同样可以有个简单计算。

16年的FASTER海底光缆,长1.1万公里,带宽60T,耗资3亿美元,预期寿命25年,只有4个出入口。现在全球海底光缆总长90万公里,可以估计建设成本大概300亿美元/25年的数量级,而出入口的数量大概三位数,最多也就四位数。

Starlink只要能在批量生产卫星之后把组网成本降到60亿美元/5年(卫星寿命5年)左右,那么即使完全不考虑个人接入,地面只支持四位数的大型地面站达到几十T的速率,也已经可以开始和海底光缆竞争。目前这批实验星的成本已经低于发射成本,按1.3亿美元60颗包发射计算,60亿美元够打2800颗,离完成组网的一万两千颗数量还有距离但是已经很接近了。比较乐观的,spaceX估计组网耗资100亿美元。

在这个基础上,五位数卫星的用户容量肯定不可能只有四位数起码七位数起,除掉上述的大型地面站,顺带提供的城镇小型站和军用野外联网都是白来钱的,对组网成本的要求还可以更低一些。 6park.com

非常有前景和钱景的一个项目,判断一个项目有没有前景首先看实际效果,没有实际效果的看有没有主流国家和企业跟进,例如可回收式火箭,实际效果降低成本非常显著22.5吨GTO火箭 6000W一发简直白菜价,中国迅速立项921火箭研究该技术,那么星链项目之后,波音、三星、亚马逊甚至中国官方都纷纷跟进,你总不能敲着键盘说比他们都聪明系列?中国版项目名称为虹云工程

全球游轮一年大约有2870万人次。

全球民航一年大约有41亿人次。

美国本土大约有3000W居住偏远的卫星用户。

曼哈顿

美国本土户外旅行大约有1.4亿人次每年。

我们以美国为样本,其他居住同样松散的主要国家例如澳洲、新西兰、加拿大、巴西、阿根廷、欧洲等等。户外旅行和居住在主城区有一定距离的区域,人员想必也不少。

可以看到光是能在这些方面吃下来一部分就已经远超盈利的最低需求了。

马斯克从来没说过星链替代5G之类的传统通信,都是国内的自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在那胡说八道编故事。

5G和4G、3G到底什么区别?通俗的说频率更高,传输速度更快,但是有一定问题。

2G的基站理论上可以覆盖6-8公里,3G大概有4公里左右,4G 2公里左右,5G 300-700米左右甚至更低,也就是说5G的基站想达到4G的全部覆盖范围成本是过高的。

星链从来就没有把生活在市中心密集区的居民当做潜在客户,所以星链和5G、6G、7G更多的是互补关系

不过星链有一点倒是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军方投资了一个2800多万刀的小项目,暂时没有披露内容是什么,从资金规模来说不太像是大项目,更多的应该是军事用途技术验证一类的。

至于很多人说太空空间密度和太空垃圾等问题....首先星链的卫星自带电推进入大气层焚毁,除此之外有人想过全球所有人站在一起是多大的面积吗?

全球70亿人,每个人都站在一个1米*1米的地面上绰绰有余,仅需要一个83.7公里*83.7公里面积的土地,大概一个南京市的大小。

喜欢Fremont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Fremont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经济观察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