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经济观察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苏联真相之二
送交者: buddha[♂★★Buddha★★♂] 于 2021-07-27 10:38 已读 1356 次 2 赞  

buddha的个人频道


相比莫斯科保卫战,另一座城市列宁格勒,就没有那么好运气了。
它已经被德军包围好几个月,切断与外界一切联系,成了一座孤岛。
只有北部结冰的拉多加湖,成为唯一生命补给线。
希特勒下令要「将列宁格勒从地球上消灭」,然后是连绵不断的地毯式轰炸,所有建筑被摧毁,战火燃遍了城市每寸土地。


就是在如此恶劣险境中,有一位青年作曲家叫肖斯塔科维奇,他加入消防队后,负责灭火工作。



为了鼓舞人民反抗,他创作出轰动全球的《列宁格勒交响曲》:
列宁格勒交响曲(节选)00:0002:16
曲谱出来后,需要乐团演奏。
红军派人到前线逐个寻找乐手,把他们撤回市区秘密排练,修缮演出场地。
有些排练的乐手,甚至是用担架抬进来。
当苏军用大炮击退德军后,列宁格勒终于换来短暂宁静。
演奏厅顿时响起《列宁格勒交响曲》,并通过广播,第一次响彻在整个城市上空。
饿得虚弱的人民慢慢走出掩体,看着满目疮痍的街道,他们泪流满面。




也正是这首曲,列宁格勒所有人没有放下武器,誓死保卫城市。在之后900天里,牺牲80万人,硬生生挡住德军侵略。
1942年上半年,德军的进攻更为猛烈,占领了苏联47%的领土,一次次击垮苏军。
斯大林迫切希望英美开辟第二战场,英美的态度很模糊,只答应援助军需物资。
7月28日,德军势如破竹,攻占克里木,向伏尔加河地区迅速推进。
斯大林签署了最严格的第227号命令,说我们没有退路了:
「我们损失了7000多万居民、每年8亿普特粮食……再后退,意味着杀害自己,也杀害我们祖国。该结束退却了,决不后退一步。」
一个月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开始,这个二战历史上最血腥惨烈的战役。
希特勒集中150万兵力,铁了心要拿下这座城市,如此才能控制南方粮食和石油区。
德国飞机在城市上空轰炸,摧毁所有见到的建筑,伏尔加河燃烧起来,因为上面留着漆黑石油。



9月中旬,德军冲进了斯大林格勒。
苏联红军和市民,在每一条街道、每一栋楼房里,和德军展开生死激战,战况惨烈。



有时候,德军为了攻克一座大楼,用了占领法国的全部时间,也只攻占一楼,因为二楼的苏军顽强抵抗;有时苏军占领了厨房,但客厅还在敌人手里。
最血腥的是「马马耶夫冈」,这座位于市区的山丘制高点,是极重要的战略位置,也是埋葬苏德两军30万人的巨大坟场。



双方在这个山岗展开激烈争夺,苏联红军的誓言是「和敌人拼到最后一口气」,坚守阵地绝不后退,要与山岗更存亡。
每失守一次,就有另一批战士冲上去夺回来,每晚的对话是「今天我们又坚持住了」。
这场持续了140天的割据战,将山上的雪全部染红,第二年春天寸草不生。
2月2日,德国元帅保卢斯投降,战斗结束。



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二战的转折点,双方伤亡200万人。斯大林格勒原本有80万居民,在战役结束后不到8000人。
苏联终于取得对战争的主动权。
在接下来半年时间,每解放一座大城市,莫斯科就会鸣放礼炮。
到1943年11月,苏联解放162座城市,将战线向西推进400公里。



罗斯福和丘吉尔有点急了,渴望同斯大林会晤,商谈一些作战行动。
斯大林同意了,并强调最迟1944年,一定要开辟第二战场。
丘吉尔很固执,说无法保证确切时间,而且诺曼底登陆太危险,英国想在地中海登陆,直捣意大利。
斯大林不满,巴尔干算什么第二战场。
最终丘吉尔妥协,勉强答应了。



1944年6月6日,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正式开辟第二战场。
但此时的德军主力,早在1943年就被苏联打光。
说一句客观事实,英美280万总兵力,可能还比不上苏德在其中一场战役中死亡的总人数。
正如一句经典评论:苏联在战场消灭80%德军,英美在电影消灭80%德军。
1945年4月30日,苏军攻占柏林,希特勒在地下室自杀身亡。
晚上10点,战士将红旗插在德国国会大厦屋顶,这个二战历史上最著名的场景:



可苏联付出的代价,极为惨重。
二战导致全球死亡7000万人,苏联占了2686万。
战前苏联人口是1.94亿,战后变为1.53亿,几十年后,男女比例仍维持在4:6。
坦克营营长阿赫罗梅耶夫说:「我的32名中学同学,只有我和另一个同学活了下来。」
18岁-22岁年龄层的苏联男子,有80%死在战场,同学会基本凑不齐了,是整整一代人都打没了。
大量红军放下武器,复员还乡,开始重建家园。
苏联取消了「战时工作制度」,恢复8小时工作制,节假日和休假制度。
可冷战的阴霾如期而至。
无论丘吉尔、杜鲁门还是斯大林,都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欧美和苏联的新对抗不可避免。




美国率先展开攻势,向欧洲提供经济援助,帮助重建,也就是「马歇尔计划」。
苏联洞悉了美国意图,是要将欧洲变成统一整体,归属美国那边。
为了阻挠这个计划,苏联将东欧一批国家拉拢起来,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加快发展自己阵营。
美国一看苏联这架势,竟然要抱团取暖,于是搞了一个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49年5月23日,苏联封锁柏林,德国正式一分为二,变成东德和西德;朝鲜同样一分为二,变成南韩和北朝鲜。



三个月后,苏联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美苏冷战进入新阶段。
苏联在重工业的发展极为迅速,但农业始终严重滞后。
由于战争摧毁了大量村庄,播种机、割草机等农业机械严重短缺,导致1946年的粮食产量只有3960吨,农村地区出现严重饥荒。
1947年,乌克兰大饥荒,当时的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费了好大劲才完成一半征购任务。
斯大林严肃批评,解除了他第一书记职务,同时表示:苏联农业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农业,所以农村不是没有粮食,是采购不上来,是有人在搞破坏。
于是,历史又开始重复。
苏联政府和农民之间展开一场对粮食的争夺,农民的生活变得更苦,不断写信向中央反映情况。
这些信件没有到斯大林手里,属下把他们称为「反苏活动」,斯大林很同意,指示要对农村中的「怠工行为」和「破坏者」进行严厉镇压。
怎么更好镇压?
被撤职的赫鲁晓夫,向斯大林献上宝刀:将没有完成任务的农民,全部流放到无人区,自生自灭。
斯大林赞同,让全苏联立即实行这个政策。
当然,赫鲁晓夫还想做出更大业绩。
头脑聪明的他,想出了类似「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方式,在乌克兰一些地区率先实行。这个效果非常厉害,农民积极性迅速提高,粮食很快有了大丰收。
赫鲁晓夫因为表现出色,一路进入苏联的权力中枢,成为斯大林身边红人。
可这个制度,和集体农庄背道而驰,斯大林及时禁止了这种做法,导致苏联农业的发展昙花一现。
晚年的斯大林,身体越来越差,高血压、动脉硬化和风湿性肌肉痛,轮番而来。
他身边没有一个可说话的人,亲人都不在身边,十分孤独。
1953年2月28日晚上,斯大林和赫鲁晓夫等人喝了不少酒。
第二天11点,斯大林的房间没有任何动静,外面服务人员也不敢进来。
晚上10点,他们忍不住冲进去,才发现斯大林陷入昏迷,出现脑溢血。
深夜3点,苏联内务部长贝利亚赶过来,他一直负责斯大林的健康和安全,对值班军官说:
「慌什么!没有看见斯大林同志正在酣睡!全体人员都出去,不要打搅他的睡梦!」
就这样,病情拖到了第三天早上,医生才赶来给斯大林救治……
在场的赫鲁晓夫、马林科夫和贝利亚,都意识到问题严重性——斯大林快要死了。
3月5日晚上9点,护士按照医嘱给斯大林注射了一支肾上腺素。
斯大林——慈父、军装迷、鞋匠儿子、烟斗鉴赏专家、清洗运动爱好者、苏维埃铁拳代言人、希特勒平生最恨的老男孩、个人崇拜坚决抵制者、法西斯在切尔诺贝利的滑铁卢斯基、苏联各族人民的中央空调,就这样当场死去。



10年前,他曾经说过:「我知道,我死后有人会把一大堆垃圾扔到我的坟上,但历史的风会毫不留情地把这堆垃圾刮走。」
他死后,都留下了什么?
留下了一身沾满烟味的元帅服,两套普通衣服,一双毡靴和一件农民穿的皮袄,存折里有900卢布,客厅墙上挂着和列宁在1922年的合照:



他死后,留下了疆域横跨东欧、中亚和北亚的苏联,周边基本没有敌人,重新将波罗的海纳入国土,让德国、匈牙利、罗马尼亚和芬兰割让领土,甚至占领了北方四岛;
他死后,留下了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留下了数百颗原子弹,在牺牲了数千万人的生命后,让镰刀锤子辐射大半个地球;
他死后,没有留下任何遗言,没有指明谁是接班人,将一个具备最高权力且不受约束的皇位留给了后人。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再次走向另一条极权不归路。

拾壹
一场最高权力的争夺,正式开始。



马林科夫、贝利亚、赫鲁晓夫三足鼎立,谁也没有必胜把握。
第一个站出来的是贝利亚,他以内务部长的名义,下达了一系列整顿纪律和风气的命令。
然后被赫鲁晓夫和马林科夫一下子摁住。
马林科夫宣布罪状:「贝利亚是在犯罪,把内务部置于党和政府之上!」
赫鲁晓夫补刀:「贝利亚为所欲为,利用内务部达到他的罪恶计划。」
很快,贝利亚就被秘密枪决,连抗辩声都发不出。
接下来是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和苏联总理马林科夫,两人形成了「双重执政」局面。
马林科夫坚持了一年时间,最终也被赫鲁晓夫干倒,解除了总理职务。
放手一搏的赫鲁晓夫,做了很多大事。
1955年5月11日,苏联成立「华约」,将波兰、民主德国、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等社会主义国家,牢牢绑定一起,对抗「北约」。
东欧除了南斯拉夫比较头铁外,其它国家不敢违抗苏联命令。
赫鲁晓夫多次威逼利诱,但铁托这个人就是很头铁,南斯拉夫坚持不结盟,还顺便讹了美国一亿美元的援助金,是个高手。
1956年2月14日,苏共二十大开幕,重磅大戏来了
赫鲁晓夫用了四个小时时间,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全方位花式吊打斯大林。
整个会场「一片寂静,连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可以听见」。
当时的苏联笑话是:
赫鲁晓夫在宣读斯大林暴行时,台下有人递纸条上去,他立即念出来:「赫鲁晓夫同志,当时你在干什么?」
赫鲁晓夫立即问:「这是谁写的,请站出来!」
连问三次,台下一直没有人站出来。
于是他说:「现在让我来回答你吧,当时我就坐在你的位置上。」
……
会议结束时,赫鲁晓夫再三强调:「不要把秘密报告扩散到党外,更不用说媒体了。」
然后他自己将材料发放到党组织里,供700万党员讨论学习。
顿时,全国发生骚乱,甚至在整个共产国际引起轰动。许多人写信抗议,说斯大林培养了我们,不要侮辱我们对他的光辉记忆!
赫鲁晓夫成功点燃了各民族火药桶。
先是格鲁吉亚,这个斯大林的家乡所在地,出现大规模示威游行。他们举着斯大林画像,高喊万岁,要求打倒赫鲁晓夫。
这场游行造成大混乱,死伤了数百人。
然后是波兰,这个国家原本就和苏联有仇。被迫加入华约后,波兰走上片面的重工业道路,导致百姓生活质量下降。
在赫鲁晓夫的报告出来后,波兰人民长期积累的愤怒瞬间爆发,喊出「苏军滚出波兰」和「打倒斯大林和赫鲁晓夫」的口号。
赫鲁晓夫有点生气,命令苏军和坦克向波兰挺进。
面对威胁,波兰领袖哥穆尔卡反对:「要谈判可以,但如果武力威胁,我们不干。」
赫鲁晓夫只能放弃武力,各退一步,波兰也承诺不退出华约。
波兰消停完,匈牙利又站出来,人民想摆脱苏联的控制,要独立和自由。
这种情况下,赫鲁晓夫只能退缩,说斯大林啊,还是一个好同志,是所有共产党人的榜样,大家忘记我说的话吧。
这时期的苏联,最流行的建筑是「赫鲁晓夫楼」,也叫筒子楼,是著名设计师赫鲁晓夫的得意作品。



是千篇一律,丑得明明白白,但极大解决了百姓的居住问题,而按劳分配,免费入住,是真正的惠民福利。
赫鲁晓夫在访问美国期间,被爱荷华州一望无际的玉米地震惊到了。
回国后,他全心研究农业,让大家改种玉米,在西部地区开垦出3300万公顷的荒地。



可他没有考虑气候因素,土地遭到严重破坏,重归荒芜,变得劳民伤财。
1957年5月22日,赫鲁晓夫宣传:「我们当前的任务,是要在五年内,在肉类、牛奶和黄油的人均产量方面赶上美国!」
这个口号让其他领导人忍无可忍,要将他赶下台。
6月11日,召开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
会议一开始,马林科夫指责赫鲁晓夫是个大嘴巴,随便讲话,将一些机密暴露出去,还对自己迷之自信,认为玉米可以拯救农业,将苏联搞得一团糟。
其他人跟着爆锤,赫鲁晓夫落入下风,只能说让他缓一下吧,明天再讨论。
第二天会议,赫鲁晓夫再次被批斗,马林科夫提出让他下台,建议没有通过。
第三天会议,马林科夫换了说法,为了预防赫鲁晓夫个人崇拜,我们应当取消中央书记这一职务,让赫鲁晓夫同志担任农业部长,他不是很喜欢种玉米吗,一个人种个够。



赫鲁晓夫忍辱负重,耐心等到外地的中央委员赶来莫斯科后,召开党中央全体会议。
苏联国防部长朱可夫,作为很关键的一位实权人物,他支持赫鲁晓夫留任,天平逐渐倾斜到这一边。
赫鲁晓夫终于把握住节奏,批判马林科夫、莫洛托夫等人是「反党集团」,是在挑衅玩火。
这场战斗,赫鲁晓夫全面胜出,接管了政府机构、外交系统和人事系统,彻底巩固自身地位。
还有最后一个障碍,那就是朱可夫。



朱可夫掌握兵权,他既然能稳固赫鲁晓夫的位置,自然也能推翻。
赫鲁晓夫很忧虑,茶饭不思,为了增加筹码,需要得到各国共产党,尤其是中共认可和支持。
中共中央连夜开会,决定支持赫鲁晓夫,并在第二天的《人民日报》上刊登。
赫鲁晓夫很高兴,决定投桃报李,立即援助中国发展核武器和导弹事业。
10月19日,在朱可夫出访期间,赫鲁晓夫酝酿已久,撤销了他的国防部长职务,理由是:对军队中的党和政治工作做得不够。
从此,赫鲁晓夫大权在握,基本没有人威胁他。
那在援助中国这件事上,他就有点不情愿了,提出更多要求,比如想在中国境内建设一座长波无线电中心,还有潜艇舰队。
彭德怀当时听了很愤怒:「电台架在我们岸上,潜艇驻在我们港口,天天在我们的海底转悠,这叫什么事?」
中苏因为这件事情谈崩了。
1959年9月30日,赫鲁晓夫来到北京,双方会谈充满了火药味。
谈到中印边界的争端问题时,他指责中国「是一个好斗的公鸡」,让苏联很难办。
陈毅立即拍桌子站起来:「不让我们说,不让我们争,你是什么意思?12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你让我们屁都不放一个,拱手相让吗?不是我们让你们难办,是你们太霸道,欺人太甚了!」
会谈不欢而散。
第二天,赫鲁晓夫见到毛教员时,语气冰冷:「关于生产原子弹的事,我们是不是要把专家撤回?」
毛教员回复:「我们可以自己试试,这对我们也是个锻炼。」
就这样,苏联撤走了在中国的全部专家,单方面撕毁所有合同。
赫鲁晓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同样很有脾气。当时欧美指责苏联干涉匈牙利内战,他气得指手画脚:



最喜欢的反抗方式是,脱掉别人的矮帮皮鞋,然后用力敲打桌子,以表自身不羁,旁人满是欣慰。



没人知道,在斯大林时期怯弱的赫鲁晓夫,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才导致今日的气宇轩昂。



1961年,苏联载人宇宙飞船冲向太空,大家忘记了加加林,把赫鲁晓夫吹捧为「宇宙之父」。



这种局面下,赫鲁晓夫认为未来属于苏联,越来越蔑视西方资本主义阵营。
为了体现苏联制度的完美,民主德国(东德)被苏联当成一个对外展示的橱窗,全国资源优先供应东德人民,让他们吃好穿好。
可东德人民经常打他脸,从冷战时期开始,就经常有人翻墙跑去西德。
赫鲁晓夫一发狠,直接修筑了长达155公里,高2米的柏林墙,配有带刺铁丝网,岗哨林立,将德国领土彻底分割。



于是经常可以看到这些场景:
两个东德人民站在柏林墙附近聊天。
一个问:「你觉得我们的政权如何?」
另一个回答:「和你的看法一样。」
「这样的话,我就有责任逮捕你!」
赫鲁晓夫为了展示「苏联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下了很多苦功夫。
这一次,他将目光望向古巴。
古巴当时正被美国封锁,正孤立无援,急需抱大腿,然后看上了苏联。
对于古巴求援,赫鲁晓夫求之不得。
对苏联来说,如果能在古巴立足,将来可以在拉丁美洲拉拢更多盟友;此外,既然美国核弹布置在西欧,为什么苏联核弹不能布置在古巴?
苏共中央一致同意,运送了164枚核弹头到古巴。



1962年10月22日,美国终于知悉了苏联计划,有点被吓到。
肯尼迪给赫鲁晓夫致信,说美国将采取必要行动来保卫世界安全。
10月23日,美国出动了8艘航母和90艘军舰,封锁古巴海域,同时导弹部队处于「高度戒备」状态。



两个人开始了嘴炮战争。
赫鲁晓夫:我们在古巴布置什么武器,都不关你们的事,请不要干涉,谢谢!
肯尼迪:是你们先给古巴提供核弹的谢谢。
赫鲁晓夫:总统先生,请您仔细想一想,您在说些什么!吓唬我们?
肯尼迪:在这个问题上不是我发起挑战的。
赫鲁晓夫的态度变软:行吧,我同意撤走核弹,但美国也要在土耳其撤军。
肯尼迪:只要你们撤走核弹,我们就取消古巴海域的封锁,保证不入侵古巴。
赫鲁晓夫:你们一定要撤走土耳其部队,当然我会给你们面子,这件事可以不用对外透露。
肯尼迪:成交。
双方终于达成和解,古巴嘴炮危机结束。
赫鲁晓夫再次把自己当成拯救世界的主角,以胜利者自居,让美国低下了头颅。
1964年7月18日,以勃列日涅夫为首的领导人,想再次让赫鲁晓夫下台。
可他们的密谋,竟然被赫鲁晓夫知道了,吓得勃列日涅夫魂飞魄散。
友人这样形容:「他脸色苍白,双手发抖,把我带进里面的小间,小声说:一切都完了,赫鲁晓夫知道了筹备全会的细节。事情败露了,他会把我们全部枪毙的。」
无论怎么劝,勃列日涅夫都无法平静,反复强调:「你不了解赫鲁晓夫,你不了解赫鲁晓夫……」
他确实不了解赫鲁晓夫,因为小夫没当一回事,他和米高扬一起去了黑海边的疗养胜地……
勃列日涅夫不敢拖延,筹划好一切后,打电话让赫鲁晓夫回来,参加「他绝不能缺席」的特别会议。
1964年10月13日,赫鲁晓夫和米高扬返回莫斯科,亲自支持了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
勃列日涅夫第一个发言,他眉头紧皱,指责赫鲁晓夫违背了列宁教导,听不进别人意见,时常精神错乱,藐视主席团成员。
赫鲁晓夫为自己辩护,说他长期以来为人民服务,虽然犯过错误,但他认为周围的人都是他朋友。
沃龙诺夫向他大喊:「这儿没有你的朋友!」
赫鲁晓夫生气了:「你们这是为什么?为什么?」
有人提醒他稍安勿躁,批斗还没结束呢。
谢利斯特:「我们一直对你很尊重,但你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没有人敢在你面前坦率发言。」
谢列平:「你粗俗、行为怪诞、自高自大,性情暴躁,喜欢搞阴谋!」
基里钦科:「你差不多三年时间没给我打过电话了,还辱骂我是肥猪!」
格里辛:「我是四年,你四年没见过我了。」
雅夫雷莫夫:「你总是在午餐期间制定外交政策,将事情搞得一团糟,还甩锅给属下。」
在场22人,除了助手米高扬,全都站在赫鲁晓夫的对立面。
赫鲁晓夫被骂得体无完肤,终于熬到了会议结束。
因为天色渐晚,大家不想加班,养足好精神,第二天继续开骂。
当晚,赫鲁晓夫疲惫沮丧,一个人躲在卧室里,打电话给米高扬:
「我老了,也累了,让他们自己应付局面吧。我已经做了主要事情,我不会与他们抗争。」
第二天,所有人表决,赞成撤销赫鲁晓夫的职务。
什么是墙倒众人推?赫鲁晓夫最有发言权。
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当赫鲁晓夫回首往事的时候,眼含泪水,发表退休演讲:
「我不打算和你们进行斗争,当然我也无能为力。请原谅我犯下的粗鲁……既然你们决定了一切,那我会遵照党的最高利益,服从你们的决定。」
赫鲁晓夫——秃顶侠、土豆大镖客、玉米成瘾患者、三农问题专家、爱玩核弹的发烧友、斯大林名誉忠诚拥趸份子、经常用皮鞋敲打桌子的不羁老头、质量有缺陷的苏维埃火药桶、人民喜爱的外交泰迪熊,正式退休,每月退休金500卢布。
退休后,他一个人在庭院里种玉米,过完了下半生。




拾贰
58岁的勃列日涅夫,成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



勃列日涅夫志存高远,开始了一连串经济改革,如减轻农民税赋,提高采购价,免除农庄债务等等。
在原有的基础上修补一番,并不难,可要解决苏联长期以来的重工轻农弊端,就远远超出勃列日涅夫的智商理解范围了。
但要承认一点,在勃列日涅夫时期,或者说70-80年代,苏联人民的幸福指数,应该是最高的。



在当时全世界中,只有苏联才会强制每天工作不能超过8小时;
只有苏联做到了全民公费医疗,不管什么阶层,看病一律免费;
只有苏联做到了全民免费教育,这个政策持续了好几十年,包括书本免费提供,学生吃到免费午餐;



只有苏联做到了全民住房免费,自来水热水供暖全部报销,以至于苏联人不知道「水表」为何物;
只有苏联才那么热衷于建造各种平价疗养院,甚至出台《国家疗养区法》,毕竟列宁曾经说过「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






从1966年开始,勃列日涅夫花了10年时间,让农村地区实现了电气化、煤气化、硬路面网络化的「三化」,直接改变苏联农村的落后面貌。
勃列日涅夫虽然没有列宁的改革能力,没有斯大林的果断狠辣,也没有赫鲁晓夫的玉米种植技术,但他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能力有限,所以始终沿着斯大林模式,坚定不移走下去,让这个模式发挥出最大潜能。
如今在他看来,苏联已经成为「发达的社会主义」,甚至走进共产主义了,我们歌颂盛世吧。
那怎样才能更好地纪念这个盛世?
当然是勋章,没有谁比勃列日涅夫更懂勋章了——十月革命勋章、劳动光荣勋章、老职工纪念章、英勇劳动纪念章、服兵役优秀纪念章、各族人民友谊勋章、伟大卫国战争30年纪念章、苏联武装力量50年纪念章……
勃列日涅夫最喜欢做的两件事,一件是为他人颁发勋章,另一件是给自己佩戴勋章。



没有人知道他这辈子颁发了多少勋章,反正他保持着吉尼斯世界纪录。
也有传闻说,莫斯科偶尔会发生地震,但学者们对此表示怀疑,因为莫斯科处在非地震带上。
最后经过研究,不是地震,而是勃列日涅夫同志佩有勋章的衣服掉在了地上。
这番盛世,看似令人神往,可它无法一直持续下去,因为在很大一定程度,盛世是依靠石油支撑起来的。
在勃列日涅夫时期,他最喜欢干的一件事是到处勘察油田和天然气,以苏联的地大物博,这些油田多得令人叹为观止,给苏联的经济改革注入了强大生命力。
源源不断的石油,换来源源流入的美元黄金、换来大量粮食和轻工业产品……经济腾飞的账面数字,足以掩盖苏联发展的一切弊端。



每一年,苏联都要动用30%的黄金储备来购买粮食。到1980,每年购买粮食的黄金达到156吨,所以才有了这样的对话:
「可能在美国建成苏维埃政权吗?」
「可能的,但是那样的话,我们到哪里买粮食?」
盛世之下,贪污腐败的风气非常严重。
苏联领导人尝到了在平均主义下搞特权的滋味,别墅豪车珍宝古玩,样样精通;
任何一刀切的垄断行业,比如海关禁止许多欧美产品进入,就会滋生大量走私和黑市,形成一个个影子经济。
第一食品店集团——后台是莫斯科市委书记。
黑鱼子酱集团——后台是渔业部的高级党政人员。
圣像和古玩走私集团——后台是内务部部长。
珍宝走私集团——后台是文化部马戏管理局局长。
梅都诺夫集团——后台是克拉斯诺达州第一书记。
这些集团组成一张巨大的影子网络,互相包庇,沆瀣一气。
勃列日涅夫不知道这些现象吗?
当然知道,因为这些人都和他有很深的联系。换句话说,勃列日涅夫就是最大的贪官。
所有官员都知道他喜欢钓鱼打猎,于是全国各地都在建猎场和渔场,日常的社交方式是钓鱼打猎;
所有官员都知道他贪财,喜欢有特色的珍宝,于是每逢节日来临,勃列日涅夫能收到许多快递——刻有自己名字的手枪,高加索地区的宝剑,雅库特的象牙钻石杯,达吉斯坦的纯金茶炊,能塞满一整个屋子的豪华猎枪和鱼竿,塞满好几个车库的国内外名车。
所有官员都知道勃列日涅夫喜欢「让各国领导人恶心的勃列日涅夫之吻」,于是上行下效,模仿领导的这种热情喜好:



要如何评价苏联各领导人?
当列宁知道在修建铁路时,他扛起一根枕木,和战友们一起把它抬到工地上去。
斯大林什么也没有抬,他只是沿着新铁路线巡视。
当赫鲁晓夫得知钢轨用完了,他下令把已经铺好的路轨拆下来,再铺到前面去。
而勃列日涅夫却躲在车厢里,把窗帘放下来,同时命令卫队摇晃车厢,装着火车在行进。
雷日科夫在《大动荡的十年》里,描写过这种现象:「每天清晨……当政府官员的吉尔车驶过街道时,交通岗哨都已得到通知,一路放行绿灯,让汽车始终风驰电掣。高官们忘记了世界上还有塞车、交通管制灯和红灯等概念。」
这揭示了一种很严重的现象,那就是最高领导层,已经渐渐和广大人民脱节,变成无法跨越的鸿沟。
苏联依靠石油天然气,赚来大量财富,流进官员荷包里,却对沿线管道的恶劣污染置之不理,乌拉尔地区和远东地区有着无数掩埋废料的深坑。农村居民在经历了短暂繁华后,又重新回归砍柴烧火,靠水井打水的艰难日子。
彻底将苏联拉入泥潭的,是入侵阿富汗事件。
为了将阿富汗彻底「苏化」,苏联大批量驻军,试图控制这个帝国坟场。
然后阿富汗战争一打就是10年,直接打到戈尔巴乔夫时代……
美国带头抗议,指责苏联的野蛮入侵行径,两国新一轮军备竞赛又开始了。
苏联加强国防,开足马力生产导弹和核武器。
到80年代初,苏联的年产坦克数量是美国4倍,装甲运输车是5倍,大炮是9倍,核动力潜艇吨位是3倍;



另一方面,苏联农业连续4年歉收,国民收入只有美国的一半,商品频繁短缺,只能恢复「分配」和「特供」制度。
所以,苏联拥有全世界最多的耕地,但粮食连年歉收,需要用黄金进口;苏联的宇宙飞船可以穿梭月球火星,汽车的故障率和油耗高得吓人;
「许多苏联百姓家里的电器陈旧不堪,电视机爆炸经常发生,经常开玩笑说,苏联生产的电视机应该送给敌人。」
1980年,莫斯科举行奥运会。



为了彰显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莫斯科所有商店全部摆满商品,而且价格低廉,没有任何排队现象。
奥运会一结束,该排队的排队,该缺货的缺货。
问:听说苏联在1980年建成共产主义,是真的吗?
答:不,现在换成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
进入80年代后,勃列日涅夫变得老态龙钟,而他身后的领导班子,同样一群老人。
得益于勃列日涅夫的「终身制」,各国党中央书记、各代表委员、甚至是政治局和书记处,除了生老病死,没有一个被替换,非常稳固,非常难得。
以至于苏联特工在美国特工面前没有优势:「我们知道你们美国所有核导弹发射井的位置。」
美国特工:「那又有什么,我们知道你们未来20年全体政治局委员名单。」
勃列日涅夫患有间歇性老年痴呆,也就是他开会的时候,经常忘记自己身在何处,我是谁,我在干什么?
助手在打印讲稿时,只能将字母调大。即使如此,他也会读错行,前言不搭后语。
所以如果有人在街上大骂「勃列日涅夫是白痴」,那么他会被判刑22年。
2年是因为辱骂国家领导人,20年是因为泄露国家机密。
苏联上层都很有耐心,等待着勃列日涅夫这群终身制老人过世,之后才能开展正常的接班形式。
1982年11月9日,勃列日涅夫说嗓子疼得厉害,和妻子道了晚安后,回卧室睡觉。
勃列日涅夫——俊美男、蜡笔大新、安眠药资深朋克、苏联笑话移动素材库、中央养老院名誉院长、油田钻探头号玩家、内荐不避亲严格执行人、阿富汗大型观光旅游团团长、勋章自颁自戴世界纪录保持者、喜欢强吻他国政要以及下属的风流老头乐、全世界唯一通过代笔获得列宁文学奖的苏维埃文坛巨匠,在睡梦中死去。
第一个赶到现场的是安德罗波夫,他只说了句:「看来,什么也帮不了。」
11月12日,68岁的安德罗波夫,当选苏共中央总书记。
虽然都是老人执政,但安德罗波夫挺有魄力,他撕下了所有粉饰太平的装潢,指出五年计划的夸张浪费,阿富汗战争的沉重包袱,中美关系的不正常恶化,以及最严重的贪污腐败现象。
于是,他展开史上最大规模的反腐斗争,下手毫不留情,撤换掉勃列日涅夫时期一批官员干部。
他还有很多针对农业和企业的改革,他希望通过力挽狂澜,拯救苏联的溃败迹象,弥补失去的一切。
然而,他肾病越来越严重,日常靠透析和人工清血来维持生命,已经时日无多。
1984年2月9日,安德罗波夫去世,执政15个月。
下一个上台的是契尔年科,同样是老人,同样重病在身……
他上台后,停止了贪污腐败的整顿运动,执政变得保守起来,和勃列日涅夫一样贪念权力。
哪怕在病重晚期,他也拒绝将皇位让给别人,每次开会时,都被人抬进会议室;哪怕呼吸困难,在病床上奄奄一息,也要发表电视讲话。
这是一位可敬可佩的老人,没有人在乎他的执政方针,只在乎他什么时候死去,耐心地等待。
1985年3月10日,契尔年科病逝。
大家再也无法忍受老人政治了,急聘一位精力充沛,才华横溢,工作经验丰富,而且没有任何疾病的领导人来掌舵苏联。
最终,戈尔巴乔夫申请面试,大家一致通过,生怕他反悔。




拾叁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面临着一个日渐衰落的苏联。
他强调:「我们的火箭以惊人的准确性找到哈雷彗星并飞上金星,而我们的许多家用电器远落后于现代水平。」
所有人都看到问题所在,闭上眼假装不知情,只有戈尔巴乔夫要动真格。
他没想好怎么改革,认为治疗苏联的唯一药方是先加速:只要给社会输氧气,它就会振作起来。
所以戈尔巴乔夫一开始走的,是安德罗波夫路线,也就是「整顿纪律」。所有贪污腐败案件,他要彻底审理,幕后大鱼全不能遗漏。
就这样,撤换掉一批老人,扶持一批新人上来,其中就包括了叶利钦。



戈尔巴乔夫很看好这个新人,说我们需要一个精力充沛的人,便把他从地方调到中央,担任苏共建筑部部长,后来又当上莫斯科市委书记,升迁速度像火箭一样。
除了整治贪污腐败,戈尔巴乔夫还做了另一件大事——禁酒。
有人劝他要冷静,因为每年会使国库减少50亿卢布的收入。
他很生气:「你想泡在伏特加酒里进入共产主义吗?」
短期内,禁酒令取得成效,酗酒和犯罪现象大幅下降,却导致一连串后果。
比如有大量酒厂酒馆倒闭,葡萄种植业被毁,国家税收大幅减少,却无法阻止私酒的酿造,而且价格更贵。
没办法,戈尔巴乔夫又取消了这个禁酒令。
从1986年开始,戈尔巴乔夫提出要改革,讲了一些大概方向,至于具体做法,没人知道。
或者说,他的改革仍然停留在批判过去,空喊口号的层面,大家都很疑惑:领导者究竟要把我们引向何处?现在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同一年,发生了切尔诺贝利事件。



事故发生后,中央领导层发挥了传统做法——隐瞒,试图压下这件事,防止居民惊慌。
但戈尔巴乔夫不同意,要求立即通报,不能拖延,需要严肃公正地弄清楚。
客观来说,切尔诺贝利事件的后续处理,苏联做得非常妥当,耗费140亿卢布善后,撤离半径30公里的所有居民,有100万人得到医疗救助,并且派出军队封闭反应堆,防止放射性物质渗入第聂伯河。
也因为这件事,让他看到了管理层的封闭性。
所以他要求执政者必须对外公开,鼓励媒体批评和打破一些「禁区」,允许批评中央领导,监督国防预算,公布国民经济的真实数据,允许被禁的书籍刊登,为历史上的冤假错案者恢复名誉,由党内任命改为选拔干部的方式……
这一系列措施,让许多中央老人不满意,认为戈尔巴乔夫胡闹,当初选他上台不是为了执行新政,而是为了拥有一个年轻书记,更好地走苏联老路。
另一派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激进改革派,却认为改革得不够彻底。
叶利钦自从当上莫斯科市委书记后,在整治城市纪律方面,赢得居民普遍好感。
可他自尊心很强,自己是莫斯科一把手,能力出众,竟然不是政治局委员,凭什么?
而且他还被苏共第二号人物,也就是利加乔夫鄙视,说他不懂规矩,就更怒了。
1987年9月10日,叶利钦给戈尔巴乔夫写信,宣泄各种不满,说他受不了利加乔夫。
他还批评了改革是表面功夫,老一辈仍然高高在上,会议内容毫无营养,日常工作都是鸡毛蒜皮,最后申请解除自己的莫斯科市委书记职务。
戈尔巴乔夫没答复,希望过段时间再和他聊聊。
叶利钦觉得自己受到冷漠,在一个月后的全会上爆发了。
戈尔巴乔夫在台上谈到改革成就时,叶利钦立即打断,说一切都是假的,我们根本问题在于,所有权力都集中在一个人手里,他不受任何批评,再看看我们的所谓改革吧,至今实现了吗?改善人民生活了吗?
他再次提出,请解除他莫斯科市委书记的职务。
叶利钦的发言,惊到了所有人,矛头很明显指向总书记——戈尔巴乔夫
很快,在场的人一边倒指责叶利钦,要将他开除出中央委员会。
在戈尔巴乔夫的回忆录里,评价了这一幕:「那些发言者,包括昨天还赞扬叶利钦的人,现在却在无情斥责他,我们就是擅长这一套。」
戈尔巴乔夫很平静,试图弄明白叶利钦在想什么,坚持让他发言,实际上是给他一个台阶,让他收回辞职请求。
叶利钦当时很紧张,态度仍然坚决:「不,我仍然请你解除我的职务。」
但在10天后,叶利钦出席政治局会议,承认了改革效果,并说自己「出于自尊心回避了同利加乔夫的正常合作」,所以感到很愧疚。
又过了几天,他给戈尔巴乔夫写信,希望自己继续担任莫斯科市委书记,甚至用剪刀在胸肋上划出一道伤口……
最后,莫斯科市委书记一职,成功给了别人,因为戈尔巴乔夫认为他不太成熟。
就这样,叶利钦PK戈尔巴乔夫,第一回合,叶利钦失败。
戈尔巴乔夫没有把他赶出中央委员会,让他担任国家建委的副主席。
不管如何,叶利钦黑化了。
他被中央领导人赶出权力中枢,反而让他成为了所有反抗者的精神领袖。



戈尔巴乔夫执政三年以来,取得了重大成就,那就是苏联经济没有任何一点好转。
如果这时候,他能安分守己,像前几任领导人一样,都不至于让苏联这艘大船分崩离析,甚至换一头猪上位,都可以撑过2000年。
那他究竟做了什么事?
他在苏联的执政党上动刀子。
长期以来,一直是苏联共产党在执政,它领导着整个苏联往前,虽然有种种弊端,但对于一个国土面积2240万平方千米,拥有15个加盟共和国,20个自治共和国,100个民族,还要掌控华约的超级大国来说,中央集权一党执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戈尔巴乔夫却认为,苏联的这种集权体制,一点都不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把人视为高度集中的螺丝钉,无法参与国家政治。
所以,他要将权力从共产党手里拿出来,交给通过自由选举产生的苏维埃手里,也就是走议会制,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和自由选举。
这个改革,彻底让苏联领导层慌了,民间反应同样激烈。其中有一位女教师,指出了本质:
现在我们讨论的最基本问题,是承不承认党和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的领导作用。
戈尔巴乔夫给出的答案是,不承认。
1988年6月28日,全苏第十九次党代会召开。
戈尔巴乔夫正式宣布,苏联共产党不再是国家权力的最高机构,今后它只履行监督权。
最后强调:「我们可以在一党制下搞政治多元化,我们要走民主的和人道的社会主义。」 
1989年3月,新的国家权力机构产生——人民代表大会
许多反对派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比如叶利钦。
当选的人民代表中,苏共党员只占85%,许多党员很沮丧,认为这是一场失败。
戈尔巴乔夫却很乐观,苏共占85%的比例,非常好,显示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
两个月后,苏联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上,选举国家元首——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戈尔巴乔夫成功当选,保住了自己地位。
可他已经无法约束代表大会了。
苏联舆论变得多元化,各种非正式组织冒头,而且直接反对苏共和戈尔巴乔夫。
甚至有代表提议,要将列宁遗体迁出红场陵墓,因为要反对个人崇拜。
如此背景下,有位退休的苏共党员,写了一封信给戈尔巴乔夫(节选):
目前这种民主化和公开性,让许多牛鬼蛇神死而复活,猖獗活动起来。
报刊电视等文化机构,全部都在抹黑对党的不信任,来欺骗劳动群众。如果你对他们的挑衅视而不见,他们将继续得逞。
年轻人不断被灌输这样一种思想,即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是一部肮脏史,没有人性,没有英雄和卓越人物。同志们,请相信我说的话,今天苏联人正在遭受百般侮辱。
西方大亨们高兴地拍着我们肩膀,夸奖我们的改革。因为我们太早抛弃党的领导作用,而去指望荒诞无稽的、缺乏应有纪律的民主政治,将我们的“议会”倒腾成资产阶级的——这是极危险的事,在这种议会中,任何时候都只有“美元”和富豪们才能行使真正的权力。
人民代表中出现如此多的蛊惑者,他们愿意饶恕谁就饶恕谁,愿意处死谁就处死谁。
你们不难想象,我是以何等忧虑的心情给你们写这封信,但潜意识告诉我,你们的反应很可能是西方心理式的——不要激化事态。你们宁愿相信西方那一套民主,也不愿相信那些一辈子不热衷于名利地位的普通人,而他们在最艰苦的年代经受住了考验,为了祖国和人民奋不顾身,忘我牺牲。
如果仅我一个人这样想的话,那我将会很幸福,但实际上远非如此。致以真诚的、同志式的敬礼!
戈尔巴乔夫没有对这封信进行任何评价。

拾肆
这场政治改革,还激发了苏联各地的民族矛盾。
既然苏联实行自由选举,各盟国也纷纷响应要人民代表,要走议会制,然后共产党人在波兰失掉了政权,波兰也由「人民共和国」改为「共和国」。
接着是匈牙利、东德、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一个个脱离了苏联掌控。
苏联对东欧接连发生的巨大变化,都采取了旁观、不干涉政策,戈尔巴乔夫表示热烈支持。
1989年年底,苏联经济一蹶不振,私有经济在迅速扩大,尤其集中在银行金融界。
「那些未来的俄罗斯的新财阀,都在银行中上层从事着创业工作。」
叶利钦加强了与戈尔巴乔夫的对抗,指责苏共阻碍了改革,要求取消苏联宪法第六条——苏共在苏联政治中的领导与核心地位
一旦第六条取消,意味着苏联再也不是一党制,而是多党制,变成普通的组织。
1989年12月12日,第二次人民代表大会开幕。
会上,各反对派要修改宪法第六条,戈尔巴乔夫十分恼火,始终反对。
无论是否反对,苏联已经是多党并存了,这不是戈尔巴乔夫闭上眼就可以假装看不到。
1990年3月,第三次苏联非常人民代表大会开幕,
大会确定,苏共不再是政治体制核心,它变成了一个普通社会组织。
之后还讨论了是否在苏联实行总统制。
戈尔巴乔夫以前强烈反对,因为设立总统制,意味着党要和国家分开,国家不再属于任何一个政党。
可他感到自己要失势了,或许下一步就要被踢出苏共,所以为了保住自己最后那点可怜权力,同意实行总统制。
只要他能当上苏联总统,就能继续领导苏联。最终他以多数选票,当选苏联第一任总统。
此时的苏联,既是多党制,也是总统制,戈尔巴乔夫即便坐上苏联总统宝座,也没有能力整顿国家。
1990年5月1日,他去莫斯科红场检阅,当地举行大规模游行,高喊「戈尔巴乔夫下台」。



俄罗斯人民用脚投票,选择了叶利钦,让他当选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
叶利钦立即宣布,俄罗斯拥有属于自己的宪法和法律,并且有自己的内政外交政策,保留退出苏联的权利。
这让戈尔巴乔夫非常尴尬,俄罗斯作为苏联最重要的加盟国,现在自己宣布主权,将苏联排除在外……那他这个苏联总统,还有什么意义?
俄罗斯之后,一系列国家全部宣示国家主权……戈尔巴乔夫大势已去。
他在做最后一个尝试,就是改变苏联体制,建立一个「自愿平等的主权共和国联盟」,苏联将变成一个联邦制国家——名字还是叫苏联。
为了取得民意支持,苏联将在1991年3月17日举行全民公决。
叶利钦表示反对,说戈尔巴乔夫仍然想中央集权,不给各加盟国独立自主,我们不需要现存的任何形式联盟,我们要摆脱它。
他号召俄罗斯公民,对3月17日举行的是否保留联盟说不。
但公投的最终结果是,有80%的苏联公民参加了全民公决,其中76.4%赞成保留联盟,21.7%反对……苏联人民仍然希望国家能保持统一。
戈尔巴乔夫终于赢了一回,让各加盟国尽快签署新的《联盟条约》。
叶利钦当然不愿意,他直接举行俄罗斯总统大选,然后以57.3%的选票,当选为俄罗斯联邦第一任总统。
如此,苏联出现了两个总统。
一个是苏联总统,另一个是独立于苏联之外的俄罗斯总统,两个政权的所在地都在克里姆林宫……
1991年7月23日,为了争取叶利钦能够签署新联盟条约,戈尔巴乔夫做出最大程度的让步,说苏联只保留有限的外交和协调经济活动的权力,绝不干涉各国内政。
所以戈尔巴乔夫的新苏联方案,更像是欧盟的关系,为了保留自己的苏联总统职位,他只能不断讨好叶利钦。
叶利钦不敢明目张胆地违逆民意,勉强同意了。
九个国家决定在8月20日签署新联盟条约。
一阵折腾,戈尔巴乔夫也累了,8月5日直接飞去克里米亚休假,计划8月19日回来。
是的,在这种关键时期,我们苏联总统的心,就是这么宽。
戈尔巴乔夫被称为「疗养院书记」,因为在克里米亚半岛,他亲自建造了在当时价值11.5亿美元的「霞光」别墅。



所以要问什么国家最富?
肯定是苏联,它已经被偷了五十多年,还没被偷光。
在戈尔巴乔夫度假的这段日子里,苏联副总统、办公厅主任、苏共中央书记、国防部长等元老聚在一起。
他们一直反对新条约签订,想走回苏联老路。
副总统亚纳耶夫发动政变,他派人去说服戈尔巴乔夫。
但戈尔巴乔夫坚决反对,自己辛苦了好几个月,才让叶利钦在协议上签字,怎么可能答应?
于是被软禁起来。
1991年8月19日清晨6点,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发布命令,说戈尔巴乔夫因为健康原因无法执政,由他履行苏联总统职务。
随后,宣布成立「苏联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在全国实行为期6个月的紧急状态。
他们政变的意图,是希望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达成协议,没想篡夺国家政权,甚至希望能和平解决,不要发生任何流血事件。
这个计划的最重要一步,是逮捕叶利钦。
然而前一天举行会议时,大家喝了太多酒,紧急委员会的好几个成员都没有起床,一个因为喝酒还犯了心脏病,被送进医院。
匆忙派去逮捕叶利钦的「阿尔法小组」,因为意见不一致,迟迟没有行动。
所以叶利钦早上被女儿叫起来,说发生政变了,可他照样可以看电视接电话,别墅外没有人闯进来。
埋伏在路旁的阿尔法小组,就这样目送着叶利钦去了白宫——俄罗斯议会大厦。
11时46分,叶利钦在白宫举行记者招待会,宣读了《告俄罗斯公民书》,声明政变不合法,这是一场反动的政变。



紧急状态委员会总算反应过来,派部队和坦克包围白宫,部队没有任何进攻举动,保持中立。



白宫周围聚集了5万俄罗斯人,誓死包围在坦克上演讲的叶利钦。



喜欢buddha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buddha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经济观察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