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经济观察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一样的酒换个瓶子继续卖,没脑子的政府继续被忽悠
送交者: 菲克[♀★★声望品衔9★★♀] 于 2021-10-09 22:56 已读 1051 次  

菲克的个人频道

楼下又在争论人口计生问题,无非又是骂骂共产党没有人性,中国人没有人权。其实这个问题和当今的东北一刀切拉闸限电,连医院用电都拉一个路子。  6park.com

你们整天讨论计划生育,有没考虑考虑这个政策是哪里来的。明确的告诉你,这个就是和现在炒作的全球气候变暖,要发展中国家减排背后的逻辑是一样的推手也是同一帮人。几十年来这逻辑一直没有变。 西方国家的统治阶级的逻辑,就是发达国家人口过多就是世界的负担,所以要进行population control。他们一方面是深受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影响,另一方面是一直认为自己才是优秀种族天选之人来统治地球,其他的种族不配和他们拥有同样的地位。 他们的理想状态全球不超过30亿人,5亿白人+20-25亿有色人人种作为劳动力来供奉白人。所以,控制发张中国家的人口很重要,因为人口的增长必然导致对自然资源消耗的增长,这样必然将导致和发达国家人口来争抢资源,即便是发达国家比这些发展中国家更为富有,但是发张中国家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必然导致价格上升,这样会导致发达国家人均资源占有量下降。另西方更感到不安的是大部分的资源从地理上来讲都是分布在发展中国家的。到时有钱人家也不一定卖,因为先要满足国内需要。所以必须从政策方面来对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来进行控制。 6park.com

所以,从六七十年代开始,类似洛克菲勒基金这样的NGO 世界银行这样西方主导的国际机构,都开始在发展中国家推人口控制的措施。而且丝毫不像现在那样忌讳使用population control这样的字眼。中国推行计划生育的政策,很大程度上也是邓的改革开放的遗产,很多国内政策的制定都是盲从国外专家的建议,计划生育只是其中之一,比如对很多科技产业完全放弃投入没有产业政策也是(能从国外买的得到就没必要自己搞,自己搞也搞不好)。巧不巧开始实行计划生育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是同意时间?中国不是唯一被忽悠的国家,印度和巴西这样的国家也一样是这样政策的受害者。福特基金会就曾直接赞助并参与的印度的indira gandi政府推动的再全国对妇女进行强制绝育的project. 现在主流媒体国内公知人谈这些吗?,是在差不多到80代末,西方开始慢慢不用population control这个词了,因为那时他们开始贩卖自由主义和人权了,以此来彰显和原来社会主义国家的不同。即那些国家时没有人权没有自由的所以低劣的,邪恶的。既然高唱人权和自由,再搞强制控制人生育的权力和自由,岂不是不妥。此外他们再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推行的人口控制并不成功,原因很多,比如很多国家宗教势力还是很强大以及政府执行政策的效率底下。然而他们对于控制发展中国家人口的意愿并未消减,只不过打着其他的口号继续干,比如类似green revolution这样以控制世界粮食生产和供给为目的project,当然还有各种疫苗和奇怪的传染病项目。 现在的吹的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所以大家都要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可开采只不过时另一个来控制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人口增长的新项目而已。 6park.com

中国过去基层恶搞计划生育造成的种种问题和现在强制减排给医院拉闸限电是同样的问题:1.政策制定者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国内政策受西方误导忽悠 2.基层官员能力和素质堪忧。 中央制定的某些政策就是不妥的,再加上基层劣质官僚的神操作往往就成为悲剧。 当初搞计划生育出恶性时间的也多是农村穷困地区,类似像上海这样的发达地区最多也就是党员仕途受影响而没啥不计生就拆房子闹出人命的。违反政策生两胎三胎的人大有人在。今天给医院拉闸限电的也还是行政管理能力底下或者是经济欠发达地区。
喜欢菲克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菲克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经济观察首页]
菲克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