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经济观察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美国 2021 年 9 月 CPI 同比增长 5.4%,释放了哪些信号?
送交者: 院子[♂☆★★★科学理性★★★☆♂] 于 2021-10-14 23:26 已读 1651 次 1 赞  

院子的个人频道


美国 2021 年 9 月 CPI 同比增长 5.4%,释放了哪些信号?


美国 2021 年 9 月 CPI 同比增长 5.4%,释放了哪些信号? - Dr.张狒狒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2241098/answer/2171356247
Dr.张狒狒 6park.com

美国的通胀可真是太有意思了。

我们分成三类共七项来讨论:
货物供给:中国的ppi(a1),美国的塞肛(a2)货币供给:美财政部的放水(b1),美联储的购债(b2),华尔街和美联储的ON RRP agreement(隔夜逆回购协议)(b3)消费意愿:美国的就业数据(c1),美国公民的消费力(c2)

美国的通胀大致就是这七项的函数:

cpi = f(a1,a2,b1,b2,b3,c1,c2)


a1.

众所周知,美国的cpi和中国的ppi正相关性一惯相当高。

中国商品成本提高,美国cpi就升高。当然,如图,也不光是美国,英国和欧盟也一样,说一句“强烈依赖”中国商品应该不过分。(中国自己的ppi和cpi相关性反而没那么强。)

所以,原物料价格不降下去,中国商品成本就会一直居高,对美欧商品价格的正贡献就会一直存在。

然后吧。。。到岸价格方面,也是众所周知,除了中国商品成本价提高了以外,全球的海运成本也蹿涨了一年多了。

具体涨了多少倍我也算不过来了(大概是十倍左右),不过“好消息”是最近海运价格已经出现了快速降低的苗头。(因为我们拉闸了!了!了!)

那这是不是利好美利坚的制造业呢?

并没有,美国的ppi在2020年三月之后,嗖一声直上云霄了,有趣得很。上一次出现这么光滑的上涨曲线是在2007年。

嗨,无巧不成书。

a2.

至于说塞港,由于我也不知道的什么原因(据说是缺工),原本已经有所缓解的塞港问题,七月至今又极速加剧了。

一艘船一万个集装箱的话,就是六十万箱货物,大概总重一千万吨?体积240万立方米?每个美国人能分十个包裹,300美元左右的市场价值(Amazon一个包裹平均约30美元),美国人平均每月购物消费约900美元,三个月就是2700美元。

注意,美国的进口量其实并没有因为疫情减少多少。也就是说,单纯因为三个月(多)塞了五十艘集装箱船,大概影响了约10%的商品。流入美国市场的新商品流量少了约10%,之前建立的库存被极速消耗,库存/销售比例极速下降,已经史低了。

疫情初期的货物短缺算是假象,但现在这一波真的不好说。而且这一波是零售的库存直接被击穿了(↓图)。就快要到进多少货就卖多少货而没有额外库存的程度了。恐怕我们真的会见到没有礼物的圣诞节。(若是真发生了,那美国可真是要叫其他国家笑傻了。拜登恐怕也得担心担心生命安全了。)

你说都这种程度了,不涨价像话吗?

你说都这种程度了,还要“软饭硬吃”像话吗?(这个题我们不讨论政治,到此为止。)



所以,就数据上讲,美国现在确实处于绝无仅有的短缺时期。一切的岁月静好都是极不稳定的。

现在还不显著,但如果塞港问题不得到解决(以现在的美国政府实际上真的是很难解决,因为实在是太菜了,犯了几乎所有能犯的错误),美国的商品短缺程度会进一步加剧。


吃个饭再更下两条。

吃完了~


第二部分其实三张图就总结了,之所以要分成三个部分是要体现美国流通的货币量究竟是谁说的算。(其实结论显而易见,美联储和华尔街都得点头。)

从三张图开始吧,M2,M1和M0。

先来不那么震撼的M2。

单看美国的M2货币供给(包括现金+活期存款(checking)+一定时间内有存取限制的货币/证券(比如说定存,货币市场证券,证券投资基金)),对一般国家而言,放水就约等于是放M2,钱在账面上变一变数字,走一走账,让本来快死的企业还能撑一撑搏一搏,借远期的收益,填上近期的债务,让经济能够持续下去,然后随着经济规模增大,让温柔的通胀淹没这部分乐色。

这一部分是能够理解也能够看懂的:“哦,从2020年三月,美联储额外多放了4万亿美元的水。感觉还行,不算离谱。”

不 算 离 谱

如果多发的4万亿都是买了美国国债的话,确实不算离谱。(剩下1万亿让外国佬买一买,诶,好极了。)

但是,国债属于是M2 减去 M1的部分。如果美联储“印”的钱都买了美国国债,那美国的M1应该没什么变化。而实际上呢?

就 离 谱。

2020年三月之后,美国的M1激增了约16万亿。

壹拾陆万亿!

一般像这种匪夷所思的变动都是因为统计口径改变了,但是美国这一次不是的。美联储专门写了个blog解释了一下这个事件。

意思就是很短的时间内,美国有大量的定存被转成了活期。为啥?因为基准利率归零了,存定期没有任何意义了。

目前美国银行最高一等级的定期存款的年利是0.04%!0.04%!!0.04%!!!

佰分之零点零肆!!!!

存nmb。

更进一步地,也是我们现在可以预期了的,美国的M0也同样起飞了。

自2020年三月以来美国的M0几乎翻了一番,增加了三万亿。三万亿,呵,平均每个美国人手里多了将近一万美元,现金。

众所周知,现金贬值飞快,所以手上有现金一定就要买东西,最好是买不太会贬值的东西,那就是买资产。

正常情况下,花M0和M1去买资产,最终钱会回到银行/金融机构手里,转化成适合长期持有的债券(M2)抑或是出境投资/消费。

疫情中的美利坚的情况吧。后者消化不了这么海量的额外的钱(国际投资↓并没有增加多少,而进口也没有变化太多,甚至除了疫情最一开始有一波非常不成功的外出割韭菜操作外,美元在国际金融市场也没有大量的流入流出动作,美元的汇率因而也没有特别剧烈的变化)。

所以,就演变成了M1在美国国内资产市场击鼓传花的危险游戏。

A们拿着钱买了B们的资产,B'们又拿着钱买了A'们的资产。

钱还是那么多钱,但是因为每一次循环都要互相抽成,因此A们的资产价格和B们的资产价格都螺旋升天了。然而,M1还是那么多M1,甚至越来越多,因为其他M2也发现不能再当M2了,太亏了,也变成了M1。(2020年四月暴增结束后至今,美国的M2增加了约三万亿,而M1增加了四万亿)

但是到现在为止,房市和股市都不再能够蓄水了,一方面是美国本来就有房产税,差不多每年是房子价值的1%,而房价涨到现在这个程度,已经无法再作为资产持有了,尤其是当大家都觉得美国有陷入衰退的风险的时候,贷款购买的房子会变成非常恐怖的负债。

而美国的股市。。。这个真的分析不来,我觉得我已经无法理解还在炒美股的人究竟是一种什么心态了。感觉可能他们自己都会觉得自己挺变态的吧。

于是,因为还是有海量的M1没处去,所以美联储的隔夜逆回购(ON RRP)被买爆了。

房市见顶之后,ON RRP八个月增加到1.6万亿,每个月增加2000亿,要知道美联储放水也不过每月1200亿。华尔街却像毒瘾犯了的瘾君子一样狂嗨着RRP。美联储也为了维持国债利率不至于被追买成负值,躺在RRP上当“为国献身”的樱花妹。

其实,美国国债利率嘛,负了就负了呗。非要靠rrp来撑,就为了好看吗?这也是好拼啊。。。隔夜逆回购的利率显然要比十年期的国债高得多,美联储示弱示成这样,这以后华尔街还能把他当人?美国总统还能把他当人?(话说,这算不算贿选啊?)

然后,华尔街骑得,我大欧洲骑不得?

调侃归调侃,美财务部和美联储现在说话都像放屁,信用已经完全消耗光了,日后他俩和华尔街博弈货币发行权恐怕是要有一段时日硬不起来了。

总结一下这一节吧:美联储印了很多钱,多印了大约4万亿美元,但是到目前为止,有1.6万亿循环停放在自己的隔夜逆回购账户上,即便如此,市场上额外多出来的三万亿海量美元现金仍找不到合适的海外标的,也无法再做击鼓传花式的自杀博弈。

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又软得像个**,资本市场的大**往他脸上甩两下,叫他干啥他就要干啥。。。经济好起来了吗?这就要缩表了?不怕经济暴毙了?是不是要讲一句“经济繁荣但物资紧缺”?

其实也怪难为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从来都要和财政政策配合才能够完成既定的经济发展目标。美国目前的财政政策是个啥?税收搞定没?公共支出搞定没?债务上限搞定没?美国政府还有没有钱花啊?

总觉得美国政府,美联储,还有华尔街都想把这次大麻烦的锅甩出去。最后是最弱的美联储打算当这个背锅侠了。拭目以待吧,感觉明年会更有意思。

说句实话,美国疫情后的各种数据曲线都充满了暴力美学,不得不服。对比一下中国平平无奇的M0曲线:

当然,欧洲也还算平静。


先睡觉啦,睡完再更最后一节。
6park.com

编辑于 44 分钟前
喜欢院子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院子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经济观察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