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经济观察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日美开战80周年,再看“日本切腹中国介错”论
送交者: gomai[♂★★★佛怒火莲★★★♂] 于 2021-12-07 5:48 已读 17251 次 7 赞  

gomai的个人频道

  80年前的今天,已经确信日本会在48小时之内对美宣战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召见了国民政府驻美大使胡适,告诫胡适说“我想你们会为此(日美开战)高兴,但这也是一场非常不幸和残酷的战争,希望你们不要搞庆祝活动”。  6park.com

  而2个星期之前美国国务卿赫尔召见了日本驻美大使野村和来栖,拿出了令日本人绝望的“赫尔备忘录”,实际上就是催促已经被逼进了死胡同的日本人赶紧动手。果然正如罗斯福所料,第二天的12月8日,日军偷袭了珍珠港,美国人民被激怒正中罗斯福的下怀。 6park.com

  日美开战开启了日本奔向切腹自杀之路,这离胡适在1935年发表“日本切腹,中国介错”论只过去了6年。离蒋介石在庐山军官培训班开学讲演上说“日本陆军将会挑战苏军,海军挑战美军最终会走向覆灭”,过去了7年。 6park.com

  最近有位日本评论家说,中国有这种不仅战略眼光深远,而且在中日全面开战以后,在军事实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也能危而不乱,把日本拖入了战争泥潭,让日本消耗了大量兵员和物资,最终不得不为南下抢夺资源,挑战美英而覆灭,这充分显示了中国指导者们高超的智慧令人敬佩。 6park.com

  相反日本主导战争的关东军和大本营参谋本部,都被一些佐官级的课长们掌控,日本把国家命运,交付给这些缺乏战略思维,借天皇名义专横跋扈的课长们手上,放纵军人一步一步的暴走,在错综复杂的国际争霸的乱战中,一错再错,把祖宗打下的基业全部赔了进去,实属不幸。 6park.com

  当时课长治国的典型就是诺门罕事件,因为在事件之前正好关东军作战参谋长迁正信写了一个对苏蒙防卫纲要,里面明确指出对来自苏蒙的任何挑衅都应坚决回击。不久果真发生了冲突,因此日军毫不犹豫地主动出击,在没有得到大本营支援的情况下,关东军自己打了3个月,几乎一个师团被苏蒙联军歼灭,留下了恐苏后遗症。 6park.com

  同样77事变之后,驻守北京的日军联队长牟田口廉也疯狂叫嚷“老子就是要把事态扩大”,同时一直被陆军抢了风斗的海军军令部的课长们也想尽办法要把事件扩大,裹挟了陆军进攻上海,并积极推动日军攻占南京,导致日中战争全面爆发。 6park.com

  但没想到之后的4年半里,装备精良,弹药充足的近百万日军不仅被拖进了战争泥潭,而且在兵员和物资上消耗巨大。比如从1938年6月之后的1年半里,进攻华中的日军第11军就向大本营报告战死2万,战伤3万7千。之后在1941年3月江西上高会战中,由于国军的顽强抵抗,最终以日军第11军全线崩溃退回南昌,奉新后结束战斗。 6park.com

  上高会战虽然没有名气,但让日军在41年上半年占领华中的构想彻底破灭。为了再次发起进攻直取长沙,日军不得不向大本营要求继续增加兵员和物资。但此时已经被美国在废钢铁和航空汽油上实施了禁运,面对2年后物资枯竭,大本营的课长们又不得不考虑南下抢夺资源。结果为了在南越建立桥头堡,刚一派兵就被美国全面断了石油,此举最终引发了太平洋战争。 6park.com

  所以简单地说,中国军队虽然没有实力打败日军,但也没让日本人从军事,经济,到政治等几乎所有目的得逞,进而使得日军课长们一再头脑发热,最后被美国人逼进了死胡同不得不对美开战,切腹自杀。 6park.com

  园子里有些人故意嘲讽“中国是怎么打败日本的”,如上所述,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中国军民的浴血奋战,让日军陷入了战争泥潭,最后不得不去抢资源,结果死在了抢资源的路上。蒋介石和胡适大概是看穿了日本人贪婪,不会轻易收手,最终一定会挑战美英苏,而缺少资源的日本长期战基本无胜算。

评分完成:已经给 gomai 加上 500 银元!

喜欢gomai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gomai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经济观察首页]
gomai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