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罗地网
天罗地网
军盲请教个问题:
现在的电磁波探测(雷达)和红外探测,大都是“迎头/迎面单点探测”是吧(比如一部雷达覆盖一片),现在的移动军事目标的电磁反射迎面截面较小,发动机热量也较难被迎面探测。如果从侧面探测,反射截面和红外特征都会更明显。多点探测即上下左右的“分布式探测”,使用较大数量的空基、天基、海基、地基雷达系统,结合实时数据链路与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单个雷达的探测功率不需要太大,只要雷达网络节点够密集就行(比如大量的太阳能无人机、高空气球、无人船、无人浮标、中低轨道卫星等,多数节点只需要接收信号,无需发射和处理信号);也不怕一部雷达误测误报。有了这样强大的“态势感知能力”,再行拦截/反击就容易多了。天网恢恢,更容易形成对等平衡,大国之间就更少冲突的可能了(真冲突起来了就得同时打掉几百上千的目标把整个网络都瘫痪掉,动静太大,门槛太高)。只是搞这样的天罗地网有点费钱,所以最好是“军民两用”,比如天基互联网,顺便再做气象监测,环境监测,海事通讯什么。
马斯克的“天网”听说很轻巧,转发能力不错,但有没有探测能力呢?想来,加个被动探测模块应该增加不了什么体积重量吧。分布式探测,接收端可以很轻巧很分散很密集,发射端就不需要多密集了。只要探测灵敏度够好,像GPS卫星信号这样的弱信号从目标飞行器上的反射波,说不定都可以用呢。
想必这也不是什么新概念,只是以前传感器的灵敏度,体积能耗,还有信号处理能力都不足,所以难以实用。但以现在的科技水平,这个门槛大概早就已经翻过去了吧。
在这样的环球链路、太空链路中,加密是个比抗干扰更要紧的事。干扰掉整个环球网络不容易,但如果被突入渗透可就不妙了。所以那啥“量子加密,量子密钥颁发”就显得特别重要。
想必美中欧日俄印都已经,或者快要掌握这样的技术能力和建设、维护能力了。这样的网络都要建到月球火星上去了吧,对于未来可能的“外星入侵”或许都有点价值呢(当然外星敌人可以爽快的把整个网络一口气摧毁,因为他们没有投鼠忌器的顾虑)。 6park.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