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唯美乐园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洋镜头里的老北京
送交者: An4dy[♂☆★★★声望勋衔15★★★☆♂] 于 2021-03-16 13:57 已读 2126 次  

An4dy的个人频道

久居北京的德国摄影师

Hedda Morrison 原名 Hedda Hammer,1908年出生在德国斯图加特,1933年她已经在慕尼黑学完了摄影课程、做了一阵摄影助理、有一定实际经验。

此时的她看到一份摄影刊物上的广告,德国 Hartungs 图片社招募一名女性摄影师,注明必须是德国东南部的兹瓦本人(Swabian,斯图加特是其首府),懂英语和法语,工作是去主理图片社在北京的分部。她说“这简直是为我度身定做”的,而且此时的她不喜欢当时德国的政治状况,所以虽然工资不高(“所以才要女的”),她立刻决定应召前往。

分别时家人送她两件礼物:一把防身用的手枪和一把雨伞,两件东西在她从意大利 Trieste 港上船之后,都被马上丢掉了海里。

从此她开始了在北京的摄影师生涯,她住在当时法国领事家中,经常单独行动,除了北京城内,她还独自去了周围的西山、山东、承德等地。

1938年她离开了 Hartungs 图片社,开始为当地的外国商人、艺术家提供摄影服务,1946年她和英国人 Alistair Morrison 结婚之后离开北京,和丈夫一起在香港住了一年多,后来随夫去了后来成为马来西亚一部分的沙捞越(Sarawak)。


东便门

老北京之美

作为专业摄影师,除了有较好的技术和经验之外,她也拥有较好的设备和器材,她常用的是一台 Rolleiflex 双镜中幅相机,拍摄建筑时会用一台 9×12 cm 的 Linhof Satzplasmat,这些都让她的作品呈现较高的质量和艺术性。与其他西方摄影师不同的地方是,因为常驻北京,她对当地风土民情了解比较深,喜爱这个城市和居民。在北京的13年她拍摄了超过1万张底片,这些底片和她自己印出裁剪的近6千多张照片在她身后都捐给了哈佛大学的燕京图书馆。燕京图书馆扫描了所有照片,可以在网上浏览搜索。

Hedda Morrison 深深着迷于老北京建筑之美。 在周末和休息日,她都骑自行车游荡于北京城之中,拍摄她所喜爱的宫殿、庙宇和城墙。 她搭乘火车去北京郊外及周边地区,请导游为她详细介绍。。 Morrison 同样也拍摄了颐和园、玉泉、西山、十三陵、长城和许多佛教寺庙,如潭柘寺、戒台寺等。


当然她不是新闻摄影记者(当她来中国时还没有这一概念),服务对象是所以在这旅行社、游客、作家、收藏家、艺术品商人等等,所以在这5千张照片中,没有多少是新闻事件,大部分是建筑、环境、各种日常生活等。另外在燕京图书馆林希文(Raymond Lum)的一篇文章中说提到说她故意选择不拍摄当时北京丑陋的一面,除了因为她喜爱北京、希望呈现其美好的一面之外,也是因为作为一名商业摄影师,她“知道什么照片好卖”。不过在这本书中,除了风光景物和风土人情外,倒是也有她认为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们(不是乞丐,“他们都是有组织的”,而是那些拾荒者)的照片。

这些照片如果说有什么不足的话,是没有记录每张照片拍摄的具体日期,1933-1946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没有记录不容易猜测哪张是哪一年照的。


潭柘寺

故都不再

她1940年在北京结识了英国人 Alistair Morrison (著名的《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 George Ernest Morrison 的二儿子),1946年两人结婚后离开北京,先是去了香港,然后随丈夫去了当时还是英国殖民地的沙捞越(Sarawak)。作为政府官员的妻子,她继续从事摄影活动,出了好几本沙捞越的摄影画册和回忆录等。1948年她曾短暂地回北京收拾东西,而她再一次去北京,则是30多年后的1979年。

此时她钟爱的北京城墙已经荡然无存,代之而起的是高楼和烟囱。她虽然对此失望,但批评的态度还是非常温和的:“很容易让人质疑的是,让北京发展到今天这样庞大的规模、以及在这一干旱的地区建立这么多工业是不是件好事,如果能采用一个更具想象力的规划方案,能不能至少保住北京的城墙。尽管如此,北京依然是世界上优秀的城市之一。”


故宫

Hedda Morrison 2001年在澳大利亚堪培拉去世,她丈夫 Alistair Morrison 于2009年去世。

Hedda Morrison 在中国的摄影作品,于1987年被牛津大学出版社在美国出版,题为 Travels of a Photographer in China, 1933-1946。她在香港拍摄的作品也于2005年由香港大学出版社出版 Hedda Morrison’s Hong Kong: Photographs & Impressions 1946-47。她的这本 A Photographer in Old Peking 曾由北京出版社出了中译文,名为《洋镜头里的老北京》。


角楼雪景

这是老北京西北的外城城墙角楼,始建于1553年。于1968年拆除,是最后一座被拆掉的角楼。前景中的骆驼正驮着煤炭进京,当时的煤炭是国内的主要燃料。


玉泉山

玉泉趵突是北京八景之一,玉泉山本是皇家狩猎园林,玉泉山的水制,甘冽醇厚,天下闻名。1949年后,玉泉山变成了中共高级官员的疗养院。此张照片拍摄于冬天,湖面烟雾濛濛,因为泉水的关系,永不结冰。


清净化城塔

这是西黄寺的六世班禅衣冠塔,本名“清净化城塔”,俗称“班禅塔”。是乾隆四十七年(1782)为缅怀六世班禅,诏命建造的。拍摄这张照片时,西黄寺的大部分庙宇都被当做了兵营,只有衣冠塔还可以参观。


妙峰山上的女孩

女孩穿着一件针织连衣裙,戴着多彩的头饰和胸饰,正在妙峰山参加娘娘庙的庙会。妙峰山的娘娘庙是北京最大的观音庙,至今,每年的庙会都会吸引大量的朝圣者。


这是从景山上拍摄的故宫北门。紫禁城始建于1406年,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并向公众开放。为了修建长安街和天安门广场,故宫以南的树木都被拔出,建筑被推平。而这些新的建筑,都破坏了古都的美感。


画家和孩子

画家王清方正在他的家里绘画,他的孩子们蹲在桌旁玩耍。


外城门降雪后

雪后,北京外城墙一角。


Hedda Morrison 拍摄的月光下的天坛圜丘。她说在月光下,在灰暗背景的衬托下,白色的圜丘“如同飘浮在空中一般”。


西山戴耳环的妇女


西山




山间的寺庙


潭柘寺



6park.com

评分完成:已经给本帖加上 30 银元!

喜欢An4dy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An4dy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唯美乐园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