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唯美乐园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敦煌,一千六百余年的传奇
送交者: 桂花酒[♂★★★和气生财★★★♂] 于 2021-04-03 12:56 已读 1593 次 1 赞  

桂花酒的个人频道

2021-04-03 10:47 6park.com


丝绸之路的咽喉,河西走廊的尽头。敦煌,敦煌犹如散落茫茫戈壁的一颗明珠,那时商旅往来、车马停歇、贸易繁荣、文明交汇。

西来佛教的种子在崖壁扎根,沐浴着中原文化的灼灼光华,历经千年营造,北朝的劲健与盛唐的雍容,在方寸之间,交相辉映,佛陀绘满了四方画壁,梵音响彻了西北边陲。

时间与战乱,也曾让这里被渐渐遗忘,直到一次震惊世界的发现,却揭开了掠夺偷盗的序幕。自此文物四散、珍宝流离,终于,守护者们来了,用尽了他们的一生,守其无忧,护其万全,交融、盛大、破碎、守望,它如此脆弱又坚强无比,无论时代的风云如何纵横搅动,黄沙掩不住的瑰丽传奇,仍穿越千年,恢弘上演。

莫高窟第96窟,标志性建筑“九层楼”

莫高窟第320窟藻井 6park.com



两千多年前,张骞再一次踏上出使西域的路途,这条以首都长安为起点,通往地中海各国的丝绸之路,终于相连贯通。

在河西走廊的西端,向北是“春风不度玉门关”的玉门关,向南是“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阳关,丝绸之路分途南北的两线交汇在名为“敦煌”的地方。东西商贾、南北僧众,在这里休憩往来,带来了贸易的繁盛,也种下了西来佛国的因缘。

东汉应邵注《汉书》中,释“敦煌”之名:敦,大也。煌,盛也。
人间净土,千年佛宫

那是五胡十六国的纷争年代,战乱铁蹄中,人人都向往和平与安乐。

一位名叫乐尊的和尚,行至敦煌鸣沙山时,忽望见金色佛光漫天洒落,崖壁上闪烁跃动的光芒化成了佛陀的身影。于是感应佛昭,停驻脚步,虔诚的在鸣沙山东面的崖壁上开凿出了莫高窟的第一个洞窟。其后,石窟增建,僧众云集,信者攘攘。

飘摇无依的人们,将心寄托在了佛陀低垂的善目上,纷争战乱中伊始的莫高窟,成了慰藉人心的港湾。


我们最熟知的九色鹿,就来源于莫高窟的北魏壁画《鹿王本生图》,描绘了释迦牟尼前生为九色鹿王时的经历。

此时,正值北魏统一北方,战火暂熄,文化交融的时期来临了。来自古代印度的佛教,带着慈悲的内涵,以质朴劲健的艺术风格,与来自魏晋风流的灵动含蓄相融相合。东与西的对话,力与美的交错,塑造出了崭新而独特的北朝艺术风貌,为臻于完美的大唐艺术开辟了道路。

莫高窟第257窟壁画《鹿王本生图》

接着,一个伟大的时代到来了。

唐朝国力日盛,百姓安居乐业,石窟内更宽阔的空间、壁画上更宏大的场面,气象之盛,非唐不可为,每一处都昭示着这个时代的开放包容与富庶瑰丽。丈高画壁绘满了佛经的内容,前来参拜供养的信徒环视漫步,仰视佛陀肃穆温和的目光、敬望菩萨饱满丰腴的面庞、神游飞天萦绕舞动的丝带、迷醉舞者飞旋踏地的脚步,如同已然身处极乐世界,亲耳聆听着佛法一般。

第112窟壁画《观无量寿经变》局部“反弹琵琶”

此时的佛教,在神性中融入了人性,凡尘的形象和现世的欢乐融入了渺远神佛的世界。因此,这一切既是幻想也是现实,是经文中讲述的西方净土极乐世界,是大唐最梦幻也最真实的描摹,是属于敦煌莫高窟艺术最辉煌灿烂的时代。

莫高窟第45窟唐代菩萨与阿难

莫高窟第158窟释迦涅槃像

九层楼内的唐代弥勒像

安史之乱后敦煌几度易主,从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到曹氏家族、再到西夏崛起称霸河西。世俗精神在莫高窟蔓延兴盛,精美的供养人形象大量出现在壁画上。

直到明王朝下令闭锁嘉峪关,敦煌久盛后的衰败来临,人烟无迹,风沙消磨,转瞬就是数百年。

莫高窟第156窟《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莫高窟第61窟曹氏供养人
国宝流离,莫高之殇

1900年,居住在已破败莫高窟的王圆箓道士,于16窟偶然发现墙壁上的暗室。封存千年的昏暗时光被再度开启,这就是20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震惊世界的第17窟“藏经洞”。

谁曾想,这个偶然发现,带给莫高窟,乃至整个中国的,竟是一段屈辱而又无可奈何的历史。


闻声而来的英国人斯坦因和法国汉学家伯希和用极少的钱财买走了大量珍贵文物,并称是“不惜任何代价一定要得到”。此后日本、俄国、美国等“探险家”如虎狼一般扑向莫高窟,几乎将余下的卷本洗劫一空,甚至凿下精美的塑像搬走、用胶布粗暴粘走脆弱的壁画,争相抢夺这把“人类进入中世纪历史的钥匙”。

伯希和在藏经洞翻阅经籍


1924年华尔纳将第328窟一尊菩萨像劫往美国,现藏哈佛大学塞克勒博物馆。



320窟中被粘走的壁画,现藏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


藏经洞出土的唐代绫地花鸟纹绣袋,现藏大英博物館。

莫高窟遍体鳞伤,藏经洞中大半精品文物流失海外。它们本已在这里静待了千年,注视过无数人世的轮转更迭,但这次,或许再也回不来了。

我们谴责怨恨王道士的愚昧,可事实上他也曾四处上报求助,惜无一人理会。晚清官吏和地方士绅的不作为,才是引燃这场劫难的一把烈火。国宝流离他乡,空余声声悲叹,那些割开的伤痕,从此再难愈合,悲愤之中的陈寅恪留下了“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的泣血字句。


忽视与冷漠,远远比戈壁沙尘要烈,比大漠深夜还冷,一步步将莫高窟推入深渊,连同那千年祈愿和盛世风华,一并吞噬消磨。
心有虔诚,一生护佑

散播海外的莫高窟文物,掀起了国外的“敦煌热”,伯希和从莫高窟离开后编辑了名为《敦煌图录》的画册,无意中改变了常书鸿的一生。

正在巴黎学习油画的他,被画册极大的震撼,立时便决定放弃优越生活去到当时偏远荒凉的敦煌。就在他潜心研究和保护时,妻子却因生活艰苦而抛弃他和孩子们离家出走了。外有时局动荡,内有妻子离去,在这巨大压力下,他仍坚守了下来。

1944年,常书鸿任“敦煌艺术研究所”首任所长,因一生致力于敦煌艺术研究保护等工作,被誉为“敦煌的守护神”。1994年,按照他的遗愿,骨灰被葬在了莫高窟墓地中,正对着不远处的九层楼,他将这里选做了归宿。

原来这一待,就是一辈子,就是永远。

常书鸿在莫高窟临摹壁画

无论是常书鸿、或是他的女儿常沙娜、以及有“敦煌的女儿”之称的樊锦诗,多少人从意气风发到两鬓斑白,一代代人的青春奉献给了这里,甚至于此终老一生。

比起千年的敦煌,人的一生太过渺小,他们并非守着陈旧的记忆敝帚自珍,而是目睹过历史烟云,沉淀下生命中的悲欢,解析传承着古老文明的密码。从明珠蒙尘到浊气尽洗,这条路,艰难漫长却意义非凡。他们守护了敦煌,敦煌更守护着这片土地,矢志不渝。




驼队与行者的足迹,在看不见的远方逐渐交错,泥沙黄土埋没了旧时宫宇,万卷经籍尽散作片语只言,历史似乎只存在于模糊的远方,但在西北远方,巍巍矗立的莫高窟,却将一千六百余年的岁月尽数容藏。

穿岩透壁的叮叮斧凿中,看得见王朝的沉浮兴衰,菩萨团花密绣的锦裙上,绽放出宗教的盛衰消长,四方画壁的净土世界,落笔了信徒的祈愿虔诚,它们伴随着依旧鲜妍的石青朱砂,交织在一场敦煌大梦中。

在守护者的簇拥下,定将继续走向更远的未来。

来源:谁最中国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6park.com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评分完成:已经给本帖加上 30 银元!

喜欢桂花酒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桂花酒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唯美乐园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