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唯美乐园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俄罗斯第一位女画家:战争、革命中的自恋与美丽
送交者: 潇兮[★品衔R6★] 于 2021-05-09 14:20 已读 1065 次  

潇兮的个人频道

  这位俄罗斯女画家,美丽又自恋。

  在她的很多画中,您都能看到这一张极具辨识度的脸庞——也总是带着温暖的微笑。

  吉娜达·塞雷布里亚科娃(ZinaidaSerebriakova),俄罗斯第一位女画家,俄罗斯首位获得院士称号的女艺术家。

  但她的一生并不如笑容那般温暖:一战、革命、二战,如同三把钢刀,将她的命运、家庭、事业,劈砍成三段截然不同的世界。

  最终,她的下半生不得饱尝骨肉分离、异国漂泊之苦。

  《沐浴者》,1911年,俄罗斯国家博物馆,圣彼得堡,俄罗斯。

  吉娜达出生的家族,既是艺术生长的土壤,也是命运转折的岩石:她生于俄罗斯帝国时期著名的贝诺瓦(Benois)家族,祖父是著名的建筑师、建筑师学会主席;叔叔是著名的画家,父亲是著名的雕塑家。母亲擅长绘画,她的兄弟也都在俄罗斯和苏联时期成为鼎鼎大名的艺术家,而她本人少年时也曾是油画大师列宾的学生。

  《更衣室》,1923年,俄罗斯国家博物馆,圣彼得堡,俄罗斯。

  总体而言,吉娜达爱画自己,爱画家人,爱画农民,爱画孩子,一个典型的贵族家庭大小姐的世界。

  但在浩浩荡荡的历史大潮面前,家庭和个人都只是浮萍衰草。

  “自画像:梳妆台边

  事实上,吉娜达也确实靠着自画像而成名:1910年她参加了在彼得堡举行的“现代女子画像”展览,其作品“自画像:梳妆台边”使她一举成名。

  1905年,她嫁给了一位铁路工程师:鲍里斯·塞雷布里亚科夫,婚后的日子平凡无奇,但俄罗斯的辽阔自然和乡土人情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创作方向。她以农民的日常生活为写生主题,并常常在凌晨时分前往田野,观察农民们的一举一动,在她笔下,那些脚踏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生活,被描绘的优雅而唯美。

  《沉睡的农民》,1917年,私人收藏

  像在油画《漂白布》中,极低的视角赋予了农妇们质朴修长的身躯,那迎风飘荡的粗布长袍,宛如古典时期的古希腊雕塑,这些农民们更像是雕刻出的女神——之所以这样创作,也是因为在吉娜达眼中,农民蕴含着俄罗斯真正的灵魂。

  《漂白布》,1917年,特列季亚科夫画廊,莫斯科,俄罗斯。

  带着女儿的自画像和照片

  描绘自己的孩子,也是女画家们尤为关注的题材,吉娜达也不例外,她笔下自己的孩子们,极少感性和刻板的印象,大多是日常生活中的瞬间一瞥。像《早餐》,宁静的家庭一景——但注意,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如火如荼,无数俄罗斯人在泥泞的战壕中失血、腐烂。平静的往日时光将远去,几代俄罗斯人都将在其后的百年中面对生与死、血与火、战争与和平、理想与现实的种种苦难。

  《早餐》,1914年,俄罗斯莫斯科特列季亚科夫画廊。

  1917年,成为吉娜达事业的最高点——随即坠入深渊。这一年,圣彼得堡帝国理工学院提名她为院士,同年,十月革命爆发,吉娜达的一生彻底改变:动荡之中,家族的旧庄园被烧毁殆尽,她的丈夫鲍里斯在囚禁中因患斑疹伤寒而去世。她那大家庭四散而逃各自谋生。作为一位画家,她没有任何收入,却要照顾四个孩子和生病的老母亲。

  兵荒马乱的年代,妇人持家不易,艺术家更是难上加难。家庭中所有积蓄、粮食都被洗劫一空,她不得不放弃油画,采用较便宜的木炭和铅笔来维持创作。

  彼时的苏联,在刚刚建立之际自诩为人类的先锋队,尤为热衷于当时最新潮的未来主义风格。吉娜达当然不愿、也无力做这样大跨度的风格转变,但她终究要养家糊口,于是她在哈尔科夫考古博物馆中做做零工,为展品画一些铅笔画。

  而后到了1920年,她搬到了祖父在彼得格勒的公寓,这套过往家族的大房子已经被充公,所幸她在莫斯科艺术剧院中找到一份舞台装饰工作,同时,吉娜达的大女儿塔蒂亚娜(Tatiana)也成为了一名芭蕾舞演员,如今的马林斯基剧院依旧能看到吉娜达当年所做的粉彩装饰。

  《芭蕾舞更衣室》,1923年,俄罗斯国家博物馆,圣彼得堡,俄罗斯

  1924年秋天,吉娜达受邀前往法国巴黎完成一系列大型装饰壁画,希望这项工作能够赚些钱补贴家用,并卖出一些自己的肖像画。未曾想,工作完成后,正值苏联政府开始大幅收紧旅行限制的政策,吉娜达被拒绝回到祖国。

  至此,吉娜达的下半生已经注定:漂泊无依的异乡人。

  在俄罗斯移民社团的帮助下,吉娜达开始巴黎生活:继续以画家生活为业,并将大部分收入都汇给了留在国内的子女和老母亲,前往非洲写生游历,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席卷了整个世界。

  隆隆的炮声中,巴黎先被占领,没过多久列宁格勒也开始了数年的围困,通讯中断。吉娜达因为自己国籍问题,被纳粹官员威胁关进集中营。因此,她不得不先申请难民的身份,加入法国国籍。

  到了1950年代后期,赫鲁晓夫上台,一些过往的限制、解冻逐步到来,她的女儿塔蒂亚娜(Tatiana)终于获得前往巴黎探望母亲的许可,从一战到二战,这是漫长而动荡的36年,此时的母亲已74岁,女儿也有48岁了。

  1966年,吉娜达的大型展览在莫斯科开幕,随后转移到列宁格勒和基辅,这些作品获得了如潮的好评,她的画终于回到了祖国。

  次年9月,她在巴黎去世,享年82岁。

  左:自画像,1956年,右:1964年的吉娜达

评分完成:已经给本帖加上 30 银元!

评分完成:已经给本帖加上 30 银元!

喜欢潇兮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潇兮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唯美乐园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