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学习园地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在美国,越是富有的家庭越不“减负”
送交者: Gayce[★品衔R6★] 于 2019-08-12 6:19 已读 1464 次  

Gayce的个人频道


你知道吗?在美国,就是从小通过素质教育和快乐教育,来完成阶层的划分和筛选,不相信?继续往下读。以为中国国内,学生都太辛苦,填鸭式教学、唯分数论、参加苦逼的高考,不像欧美,提倡宽松、自由、快乐、平等,讲究素质教育、快乐教育。可是等到我有了孩子,才明白......


6park.com

6park.com

美国的”快乐教育”——痛并快乐着


因为在美国接受的高等教育,对美国的中小学初等教育并不了解,和很多境遇相似的中国同胞一样,我有了孩子以后,就随大流买学区房,送孩子进公立小学。 6park.com



按照对中国学校的认知和逻辑,公立学校肯定比私立的好吧?我当时天真的以为,大多数人都上的主流公立学校,总不会差吧?




我的孩子去了一年本地的公立小学,很快就意识到问题了...... 6park.com

首先,学校的学生以及家长的人口组成很复杂。学校里的50%以上学生是非洲裔,和墨西哥裔。在这样的大熔炉里面,我家的孩子难免沾染一些不良语言和行为。




家长对教育的参与和重视程度,和中国家长完全不在一个水准。这不仅仅是收入的差别,公立学校的家长,也有开着保时捷接送孩子的,我觉得是对于教育的投入和期望值的不同。




也不仅仅是种族差别,公立学校无论黑人白人同学的家长普遍都不太重视教育,孩子放学以后从小就是看电视,或者自己玩儿,孩子的学术水平其实很低,很多上小学2年级了还不会写自己的英文名字。其次,我的孩子在学校格格不入。由于学习的内容相对比较容易,我家老大上课很容易分心,老师不断重复他已经领会了的内容。老师的时间精力都放在管理不守秩序的孩子身上,没有多余的时间精力来培养那些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孩子。




美国的公立系统只是满足基本需要,是给普通老百姓的孩子上的。公立学校提供的不收费的特殊教育虽然是得天独厚的,但除此以外是无法与私立学校匹敌的。




最后,每个学期的家长会反馈和评语都是好的、正面的,对孩子真正需要改进的地方只稍作提醒,而且也比较表面。 6park.com

当然我知道我的孩子其实毛病也不少,但是在这样的情况对他的提高实在是没有什么帮助。这样温水煮青蛙的“舒服”模式,非但不能激发我儿子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扼杀了他的提高的可能性。


6park.com

西方社会用“快乐教育”完成社会分层


在我体验了美国私立精英教育以后才知道,西方的“快乐教育”都是愚民的宣传。越是富有的家庭,越是注重孩子的培养。




首先,我的第一个体会是,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很高。这一点不仅体现在老师的教学上,也体现在纪律和规矩的遵守上。 6park.com

私立学校不像公立学校的老师那样,满嘴都是“你真棒”、“非常好”。每学期的家长会我会得到老师给出的详细建议,提醒我儿子需要在哪些方面有所提高。




我和太太曾经有两次被请进校长室,因为儿子不小心触犯了某些规定。提心吊胆之余,我们不得不尽量加强家里的行为规范教育,给儿子提出更高的要求。




私立学校招生,不是有钱就收,父母不仅要支付昂贵的学费,孩子还必须争气。我们家孩子所在的私立学校的小学部,每年有一个学术综合测评,如果有其中一项不通过,那么学校就会建议孩子重读一年,其实就是中国的“留级”。我儿子的班上就有一个美国同学因为语言表达能力不过关,而被学校建议重读,即使家长抗议仍然不能升级,最后家长只好给孩子上课外辅导班,希望孩子可以在该项测评达标。




我儿子的学校对学生的艺术,音乐,和体育还有很高的要求。学生的日常时间表排的满满的,几乎所有同学放了学,都背着书包、扛着乐器、抱着练习册,一个个地赶场去训练,排练,课外兴趣班。




第二个体会是,家长的群体完全不一样。以前公立学校的家长什么职业的都有,这边的家长大多是公司高层、医生、律师、飞行员、企业家,甚至还有参议员和政界人士的孩子。甚至很多家长是祖孙三代都是这个学校毕业的legacy,对学校有相当深的感情。 6park.com

私立精英学校的家长们对于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完全不亚于中国父母,但是从他们的身上我却很少看到中国父母特有的那种焦虑,我把它归结和定义为“阶层的优越感”。




以前和公立学校的家长聊天,当我说我是从中国来的移民,我能隐隐的感到一种美国人特有的狭隘的民族主义情节,他们大多没有离开过美国,在他们的印象里,中国很落后,外来移民都是来抢美国人饭碗的。 6park.com

而私立学校的家长,不仅会如数家珍的告诉我中国近年来的高速发展让美国政府多么的坐立不安,更是会和我攀谈他在中国商务旅行的经历,或者他的中国的商务伙伴,原来他们的着眼和视野,早已超出国家的范围扩大到全世界。




越是富有的家庭,越是努力。有一次我去参加我孩子的同学的生日聚会,遇到他的爸爸,是做律师的。在和他聊天时,他告诉我,为了支付法学院昂贵的学费,他当时申请了学生贷款,是前不久工作了3年以后才偿还清的。他从一个法学院刚毕业的学生,在短短的几年时间,成为本地一个商业诉讼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




私立学校的对于家长的归属感看的很重。学校动不动地组织家长参加各种活动,加强家长之间的关系,以及家长和学校的联系,譬如班上的妈妈们会组织相约一天,去纽约百老汇观赏歌剧,不知不觉之间加深了关系,这些人脉对于孩子将来的发展,不可谓不重要。




第三个体会,对孩子上大学的准备,从小学就开始了。你很难想象一个5岁孩子的父母,会预约一个大学的升学指导,请教有什么可以为孩子将来顺利进入斯坦福而作准备的。 6park.com

这种未雨绸缪的战略性眼光,说实话,让我不寒而栗,觉得有时候是否我原来的无知也许是一种幸福。




最让家长难受的,就是那种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却又不知道具体该做些什么的无奈。有些公立学校的学生,很多人放了学就在街上鬼混,去朋友家看一下午电视,甚至有些人沉溺于性、酒精和毒品,一到暑假,要么留在家里看电视,要么跟同学打电子游戏,最懂事的就去麦当劳或者Chick-fil-a打个工,帮邻居割草,或者做保姆看小孩赚点零花钱。




而纵观现在私立学校的同学,放学了以后不是音乐就是体育,从小就开始上课外班;暑假不是和父母去外国度假就是参加夏令营,学习新技能,新知识,交新朋友;父母希望孩子将来从事法律行业的家长,高中就开始安排孩子在本地法院的实习;想考顶级艺术学院的,家里出钱,开个人画展和音乐会;高中的孩子暑假会申请哈佛,哥伦比亚等名校的夏校;有的去非洲做志愿者;有的出国去参加考察和支教......




我们常说不要把你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美国老百姓的孩子们的确可以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可“快乐”之后,就是艰难的一生。不要把孩子的痛苦建立在“快乐教育”的假象上。


6park.com

精英阶层孩子的起点,是普通孩子的顶点


美国老百姓的孩子奋斗的顶点,常常只是精英阶层孩子的起点。是的,欧美国家早就通过“快乐教育”,实现了阶层分类和阶级固化了。想读名校吗,去私立学校吧!美国排名前三、加州排名第一的惠特尼中学,2016年156名毕业生,共收到14份常春藤和250份斯坦福、麻省理工等一流名校在内的822份录取通知书。




英国的伊顿公学等5所私立学校的学生考上牛津、剑桥两所大学的人数,相当于1800所公立学校考入这两所学校的学生总和。




英国社会80%的要职由私立学校的毕业生担任,1/3的国会众议院议员、半数的高级医生、2/3以上的高等法院法官,来自仅仅容纳英国7%人口的私立学校。 6park.com

在欧美,不去私立中学、不花时间精力去学习才艺、没有拿得出手的课外活动,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丰富自己履历的孩子,很难进入顶尖大学,更难跻身精英阶级。这就是在美国很多人不愿意承认和面对的残酷现实。


6park.com

美国顶级大学,用“素质教育”筛选阶级


经济基础才是硬道理,虽然大多数私立高校的招生是need-blind admission, 也就是不管学生是否负担得起学费,择优录取。可是你不要忘了,私立学校是自负盈亏不受政府拨款的,它不是慈善机构。美国顶尖大学的入学要求,看似“素质教育”,实质上都是有钱人家孩子的专利。




在美国顶尖大学的招生中,偏爱校友资源已经渐渐成为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很多美国大学都承认“校友资源”,也就是家庭和大学有关的学生录取率比其他申请者都要高。 6park.com

前不久,哈佛大学对2021届新生进行了背景调查,内容包括学术、生活以及家庭情况。超过一半的新生参与了调查。结果显示,近30%的2021届新生,其父母或亲戚,都曾是哈佛校友。这个就是legacy admission,如果父母其中一方是校友子女可以优先考虑录取。




公平吗?为什么美国大学会有这样的录取倾向呢? 事实上,主要还是美国大学“向钱看”的原因。这些人通常被视为是校友捐款的可靠来源。




5所常青藤大学在内的38所大学里,家庭收入排名前1%的学生数量超过了后60%的学生。在美国收入最低的五分之一家庭中,只有不到0.5%的孩子上过精英大学。 6park.com

在哈佛大学,校友资源学生录取率是33%,而整体的录取率却是6%。无数有权有势的美国人跟着他们的亲戚进了名牌大学。




所谓的美国梦,其实都紧握在美国中上层家庭的手中。美国阶层固化比英国还要严重,但是,很多人不愿意承认这一点。


6park.com

阶层固化,教育还能改变命运吗?


美国精英大学看中的体育、才艺,不仅需要花大价钱上课外兴趣班,家长更是要花时间接送和陪伴孩子训练,排演,比赛。精英大学录取看中的推荐信,需要有分量的推荐人,譬如西点军校的录取,需要议员推荐信,普通人家的孩子怎么去认识?




而证明对所申请专业的激情,科研经历,专业实习,开个人艺术展、演奏会,创业,慈善募捐,国际化公益活动,哪些是穷人家玩得起的?而这样的“素质教育”背后需要的大量的人力财力关系网的支撑,普通人家的孩子玩得起么?




美国的学校也提倡给学生减负,政策落实的也很到位。小学老师布置家庭作业,也是和小朋友说,这是可选项,也就是可以做也可以不做,老师只是“希望”孩子们完成作业,但这是“个人选择”,不做也没关系的。




免费的公立学校,对孩子要求低、天天傻玩儿、老师满嘴“你太棒了”,把学生哄得快快乐乐、轻轻松松毕业,就算顺利完成任务,凭什么指望这样快乐、轻松的玩咖,能上最顶尖的大学、成为社会中的精英呢?这世上,哪有那么多不劳而获、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儿呢? 6park.com

不管在哪个社会,西方还是东方,如果想要跻身社会精英,都需要高度的自律、长远的眼光和目标、艰苦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付出。表面上,中国教育是高压、唯分数论,而美国教育是快乐自由、轻松愉快。




而美国教育是在快乐、素质的表象下,通过看起来快乐又宽松的公立教育,和价格不菲的私立教育,已经实际上偷偷完成了社会分层。大多数老百姓的孩子,在这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被沉淀了下来。 6park.com

欧美老百姓家的孩子,去公立中小学,去社区大学/州立大学,继续成为老百姓,继续付不起孩子私立学校的费用; 6park.com

精英阶层的孩子,去私立中小学,去精英大学,继续成为竞争中的佼佼者,继续支付孩子私立学校的学费。




美国鼓吹的减负、快乐的教育,最终压缩的只是中产阶级和以下的后代的生存空间。为什么像我们这样的美国中产这么拼教育,因为我们很清楚美国教育的“游戏规则”,所以回到文章开头,美国的快乐教育vs素质教育,家长们,不要再傻傻分不清楚。


评分完成:已经给 Gayce 加上 100 银元!

喜欢Gayce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Gayce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学习园地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