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百万程序员跪着喊“谢祖师爷赏饭”!Vue作者尤雨溪,是一个怎样的人?

送交者: gonewithsmoke [★★★★声望勋衔17★★★★] 于 2025-06-03 10:27 已读4816次 大字阅读 閱讀

哪怕你没听说过尤雨溪,但一定听说过B站,简书,或者掘金。没错,开发这几个耳熟能详的网站都用到了著名的前端框架Vue.js。

尤雨溪

尤雨溪是开源JavaScript框架Vue.js的创建者。财富自由,技术大牛,声名远扬,俨然是传统意义上的“人生赢家”。

尤雨溪出生在中国无锡,一个靠近上海的城市。早年间,他在上海上了三年高中,来回奔波于这两个城市。高中毕业后,他去了美国上大学,主修艺术史。

意识到主修艺术史可能并不好找工作,尤雨溪进入了帕森设计学院,在那里,他增进了有关框架、处理、算法以及UI等等相关的理解。最关键的是,深深地被JavaScript所吸引,“因为它能够建立一些东西并立即与世界分享。”

加入谷歌之后,尤雨溪主要做的是原型设计相关的工作。那时他主要用的Angular,虽然Angular足够满足需求,但是尤雨溪认为它过于臃肿——于是,Vue.js诞生了。

Vue,js

很快,Vue.js登上了Hacker News的头版,仅第一周,Vue.js就收获了数百个star。如今,Vue.js已经成为全球最流行的三大前端框架之一。

尤雨溪提到,他不认为没有经过严格的CS培训就没有资格写软件,但CS常识也不应该被忽略。尤雨溪个人采取了一种务实的方法,先用“笨拙”的方式做了很多事情,这有助于揭示出需要学习的东西,这样才能进步。

曾有人问尤雨溪:“Vue 给您带来的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答曰:“自由。当你可以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来养活自己,同时又不受各种条条框框的约束,这种自由是无价的。

网友评论:

尤雨溪这个人,如果只看履历,是个典型的技术大神——Vue.js 的作者,前 Google Creative Lab 工程师,在美国念艺术出身,还混过一阵子设计圈。但如果你稍微去读读他在知乎、GitHub 甚至 Twitter(现在叫 X)上留下的只言片语,会发现他其实不是一个典型“程序员”的样子。

他的气质有点奇怪。你很难说他是艺术家还是工程师。他学的是艺术史,大学时画素描、看展览、写论文,但一有空,又抱着电脑敲代码。他搞的那个 Vue.js,表面是一个前端框架,本质上却有点像是他对前端世界“顺手做的一次设计修正”:语法得清爽、体验得轻盈、写法得优雅,甚至组件命名都要讲“美感”。你看得出他对那些“累赘”的技术特别烦,动不动就嫌 Angular 太重、React 太烦琐。像是一个美术生,在宿舍自个儿把房间重新刷一遍墙,顺带把寝室灯光也换成暖白色的那种执拗。

他对“用户体验”这件事的要求近乎强迫。早年为了重现一个手机 App 的交互动画,他用纯 HTML5 搞了个网页版——滑动、缩放、反弹,全靠 CSS 和 JS 写成,动画流畅得像原生的。然后呢?他没去写教程、没讲技术内幕,而是丢上网一句话都不说,“看吧,这才叫好玩”。像不像那种不爱说话但总忍不住用作品说话的人?

而他在社区的表现,也挺有意思。知乎上那几年,他怼人从来不嘴软,尤其看不惯那种装懂的。他说 Vue 是为了让“普通人也能写出好看的前端界面”,结果就有一群人嘲笑 Vue “太简单、不够工程化”,他说:“你搞那么复杂,真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吗?”不是争输赢,而是他确实不愿意让技术跑偏。他更愿意让人慢慢写好代码,而不是把自己困在工具的泥沼里。

但别误会,他不是那种喜欢高高在上的“技术布道者”。相反,他常说自己“只是个想让界面好看点的普通人”。GitHub 上有人提 issue 提得乱七八糟,他也很少发火,总是耐着性子一句一句解释。有时候解释得太细了,像在跟一个朋友讲故事似的,不是生硬的工程逻辑,而是一种“我以前也卡在这儿,所以我明白你”的耐心。

你要说他有什么“强烈的野心”吗?我倒觉得,他更像是一个被现实不断“催着成长”的人。Vue 本来是他写着好玩、顺手改改的东西,结果用的人越来越多,社区开始找他提需求、要文档、盯性能优化,他就只好一边改代码一边学管理,一边搞开发者生态一边出视频教程。他也会累,也会迷茫,有一年他在社区发了篇文章,说自己“越来越想离开互联网”,大家以为他要退圈,结果转头他又发了新版本。因为他知道,这些用 Vue 的人,很多是小团队、非技术背景的设计师,真的靠它在养家糊口。他嘴里没说什么责任心,行动上却一直没有“甩锅”过。

从某种意义上讲,Vue 就像尤雨溪本人的镜子。它干净、不吵、不自大,对新手友好,对老手也讲规则。它不抢风头,但永远在那里等你用。它不是“最潮”的,也不是“最强”的,但它很像一双穿久了才知道舒服的鞋。

所以我觉得,用“技术天才”来形容他未免太硬。更准确的说法是:他是一个用设计师的眼睛看世界、用工程师的手去实现它、用普通人的视角坚持“好用”的人。他做的不是一个“伟大的项目”,而是一个“让更多人做出好项目”的工具。

这种人,其实最稀缺。


贴主:gonewithsmoke于2025_06_03 10:29:52编辑

喜欢gonewithsmoke朋友的这个帖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 助支持!

[举报反馈] [ gonewithsmoke的个人频道 ] [-->>参与评论回复] [用户前期主贴]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返回电脑前线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主帖帖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月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帖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