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化长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ZT 文革期间的西安大遗址(上)
送交者: 最爱莫扎特[布衣] 于 2013-09-10 2:53 已读 946 次  

最爱莫扎特的个人频道

钱玉成

中国文物报(2013年3月1日)


本文所指“文革期间”包括了从一九六六到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在内的时间界限。在文物保护方面,特别是文物最为辉煌和集中的西安大遗址保护方面,“文革”是一场严重的灾难。一方面,记载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周、秦、汉、唐盛世历史信息的重要遗址确有部分在这一时段中遭到破坏,甚至有的已经消失,这是令人十分痛心和无法挽回的;另一方面就是数量不多而工作于文物保护工作前沿的文物工作者与广大人民一起,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文物保护的政策精神,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忠于职守,认真负责的保护了西安大遗址,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的限度,从而使西安大遗址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辉煌的光彩,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圣殿。

笔者似特有缘于西安大遗址,在“文革”期间的经历,自己的命运与西安大遗址的命运连结在一起,现在追忆这一段经历,觉得还是极有意义的事,对于现有的保护也不无益处的。


西安大遗址的概况

西安市域是中国汉唐都城长安城的所在地,文革期间,西安市辖新城、莲湖、碑林三个城区和郊区、闫良区、长安县三个非城区,当时城区和郊区面积861平方公里,长安县面积1580平方公里。


西安大遗址是指四处古都城或其宫殿遗址,也就是1961年3月由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周丰镐遗址、秦阿房宫遗址、汉长安城遗址和唐大明宫遗址,它们分别编号为143、151、152和156号。周、秦、汉、唐是我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些遗址地上、地下的建筑基址、遗迹和遗存文物均是当时科技、文化发展最高水平的典型代表,是当时中华文明辉煌成就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


西安自唐代以后受到历代的重视和关注,关于西安地域的史志上均有详细的记载,其中较早明确记录西安大遗址位置的应以元代李好问的《城南名胜古迹图》为代表,这幅图是李好问编撰的《长安志图》卷上的一幅,虽说简略,但极明确地显示了西安大遗址的位置:北至渭河,南至秦岭,东至霸水之东的临潼,西到沣水一带,大致相当于今1/250000的比例尺,当然并不严格,特别南北方向上压缩较多。


此图中间偏北处有双线矩形,框内中间竖书“奉元城”,左右分别竖书“长安”和“咸宁”,李好问撰文中说唐末天佑元年(904)匡国节度使韩建筑之新城“即今奉元路府治也”,而于元至大四年(1311)改奉元路,图上“长安”,“咸宁”分别为当时奉元城下辖的县治。图之左下隅有一“豐”字,表示丰京位于沣水之西;其上有“镐池”二字,其右有注:“《长安志》云在张恭邨,即镐京也,今昆明池。”昆明池为汉武帝时凿,在今西安市西与长安区一带,此亦明确显示镐京的位置。在镐京位置的上面,有竖向矩形内书“阿房故基”四字,其右上方有“三桥”二字,明确显示秦代的阿房宫遗址在西安市西面的三桥镇的西南方位。在奉元城矩形的上方和左上方,分别在单线框和双线框内书“唐故宫城”和“汉故城”,这就是唐大明宫遗址和汉长安城遗址,它们的位置分别在今西安城的北面和西北方位。


应该说,这幅元代绘制的《城南名胜古迹图》尽管不够精确,但已将西安大遗址在宋元时代的方位和状态显示出来了,图中丰、镐两京只注文字无边框,说明当时还不了解其具体位置;而“阿房故基”和“唐故宫城”两处均以单线边框,说明这两处遗址已有比较具体位置,而汉故城和奉元城一样有双线边框,即当时尚有地面存在的城墙,而至今在实地尚能找到汉时的城墙,故据此可知李好问已用不同的地图符号表达了宋元时代西安大遗址保存的状态。李好问此图作为宋著《长安志》的附图保存至今,在日本学者编著的《长安和洛阳》中也予收录。

在新中国建立之前,对西安大遗址显示得最为科学和精确的当以《西京胜迹图》为代表。

《西京胜迹图》其左侧上方题记“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四月绘”,图之左侧下方有宋体字题记“京西筹备委员会制”。该图已运用现代测绘科学成果,利用等高线和众多地图符号以显示西京及其周边地区的地理、历史等状况,特别是较为详尽而精确地显示了曾作为中国古代都城的周、秦、汉、唐四大遗址的状况。


该图正下方绘注了地图的比例尺,有文字式的“十万分一之尺”和直线式的两种比例尺,今实测此图得1厘米长度为2000公尺和5厘米长度为10000公尺及20市里,按此计算今存此图比例尺实约为1/20万。该图除以等高线显示地形地貌外,尚以30种图例符号显示城镇、村庄、庙宇、古墓、古遗迹、学校、桥梁、土堆、河流、境界线和铁路、公路(部分已建和拟建)、小路等,详尽而精确地显示了图中的内容。


《西京胜迹图》大致正中处绘有矩形边框和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交于一点的,标注“西安”的西安市,此即图名“西京”的中心所在。在此西安城的外侧绘有大致长方形,内标“唐城”的虚线方框,此即唐代长安城遗迹,图上遗址西北和西南分别有“土门”“木塔寺”“木塔寨”等地名,东有“金花落”“兴庆宫”“兴庆池”“韩森寨”等,南有“曲江池”“新开门”等;北有“含元殿”“唐太液池”“唐大明宫”在内的另一略成方形的虚线边框即为唐大明宫遗址,以上地名与今经科学考察的唐长安城遗址和唐大明宫遗址大致吻合,只是曲江池稍向西移,据图上量测可得唐长安城遗址南北约8600米,以今之考古发掘尺寸比较之,尚有一定误差,但当时能够显示得这样精度已属相当可贵的。


在西安城的西北面以虚线和土墙符号描绘了汉长安城遗迹的城墙位置,城墙各边都注以汉代城门名称,中间注以“汉城”名称,城内以土堆符号显示“未央宫”和“长乐宫”所在,城内还标注今仍存在的村庄“施家寨”“讲武殿”“阁老门”等,城址西南绘三桥镇,北面绘渭河和皂河,这就相当准确地绘出了汉长安城遗址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存在的内容和位置,据图上量测其面积约35平方公里。


在汉长安城遗址的西南不远处,绘有矩形虚线框内标注“阿房宫”的,便是秦阿房宫遗址,其周围标示相家堡、王家村、古城、阿房宫等村落名称,与今存者相符,图上量测其面积约2平方公里。


在秦阿房宫遗址的西南面沣河两岸分别标绘了西周时的丰京和镐京遗址,丰京以方形城墙符号绘于沣河以西的秦渡镇略西处,框内注“丰京”,框外以括弧内注“灵台”二字,表示“灵台”为丰京的主要宫苑构筑;镐京则以矩形城墙符号绘于沣河以东的斗门镇稍北处,内标“镐京”二字,其南以水域符号绘示了镐池和昆明池的形状,向南越过公路到丰镐村一带,此图显示的丰京和镐京遗址与今之考证大体相合。


从以上解读可知,李好问之《城南名胜古迹图》和民国时的《西京胜迹图》已将西安大遗址的概况显示得相当清楚。(上)

评分完成:已经给本帖加上 30 银元!

喜欢最爱莫扎特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最爱莫扎特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文化长廊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