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化长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中国最北供销社 保存着七八十年代民俗风格 (16图)
送交者: yejushi[★★★★强图奋发★★★★] 于 2017-11-19 15:38 已读 1620 次 3 赞  

yejushi的个人频道

(转贴)在中国最北端的漠河北极村,有一个始建于1977年的供销社,商店内至今保持着50年代布局摆设,老式的货架,木制的玻璃柜台,对于出生在60-70年代人的童年还有些记忆。在计划经济的年代,家里吃的粮食,穿衣买的布都是凭票供应,粮票、布票,卖粮用的粮本,现在都封存在记忆中了。


【 1 】 在中国最北端的漠河北极村,有一个始建于1977年的供销社,商店内至今保持着50年代布局摆设,老式的货架,木制的玻璃柜台,对于出生在60-70年代人的童年还有些记忆。在计划经济的年代,家里吃的粮食,穿衣买的布都是凭票供应,粮票、布票,卖粮用的粮本,现在都封存在记忆中了。


【 2 】 走进漠河供销社,映入眼帘的这些老物件就摆在你的眼前,仿佛时间凝固在了那个年代,商店的格局,出售的商品依旧是老式传统的售卖方式,盘秤、算盘、量布用的刻度木尺,锅碗瓢盆、油盐酱醋茶,在这里依旧延续.......


【 3 】 供销社的纯朴情感和当地的纯朴民风,依就使供销社延续至今。大缸酱油满缸醋香加之东北纯粮酒的醇香所散发老供销社独有的味道......


【 4 】 70年代商店内都是由美术师人工画出来的宣传画,类似于现在的商品广告。


【 5 】 很原始的木尺,用来丈量销售出的布匹。


【 6 】 很有特点的宣传画。


【 7 】 商店销售的商品符合大众消费,都是平民百姓居家过日子必备的生活用品。


【 8 】 以前家里都是用这种蓝边大瓷碗。


【 9 】 这都是原汁原味的老百货。


【 10 】 在那个年代的小孩子对于水果糖、饼干可不是想吃就可以有的,过年过节可以随便点。


【 11 】 当地出产的土特产品


【 12 】 用高粱杆编的盖帘子,估计城市里的厨房不用这样的了。


【 13 】 适合当地人穿的雪地鞋。


【 14 】 商店内柜台上摆放的宣传画,现在也算是挺珍贵的艺术品了。


【 15 】


【 16 】

喜欢yejushi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yejushi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文化长廊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