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化长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金圣叹再创《黄鹤楼》
送交者: lam_阳51020[♂★品衔R5★♂] 于 2020-06-17 7:38 已读 697 次 1 赞  

lam_阳51020的个人频道

                                                                    金圣叹再创《黄鹤楼》 6park.com

6park.com

  在台北旧书摊偶然买到金圣叹批注的《唐诗一千首》,集中金对崔颢《黄鹤楼》的评议大开眼界。 6park.com

6park.com

批注开头即称《黄鹤楼》“千年喧传...令太白公搁笔,此真笔墨林中大丈夫”。金认为此诗成名的原因,是崔颢不仅仅在写诗,而是“直上直下,放眼姿看”昔人所望所想,忽然悟出道理,立即提笔写在墙上。写毕也不顾好坏与否等事,自觉不须修,不须补,不可添,不可减,只感到大畅所欲,于是投笔而去,何其潇洒! 6park.com

6park.com

李白至墙前读后,感到有景道不得,不是无景物可写,而是懂得写诗的甘苦:写律诗是“先命意,后审格,再发笔”,。诗人笔下的景之为景,不过是命意审格发笔之后的待选择之物,静听使用而已。圣叹认为,崔颢此诗命意审格发笔”空前空后,不顾他人“,虽然黄鹤楼前好景无数,李白感到再无新鲜空间命意下笔,所以才搁笔而去。  6park.com

6park.com

崔颢诗八句仅仅提到楼字一次,他此诗专意在怀念昔人,楼只是个写诗的道具。诗人“一言一行,一句一字,独步一时,占据千载,莫不从读书养气而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两句,是翻用庄子《天道篇》中所言:古人高深的思想死去便不再传,今人读到的只是古人剩下的糟粕而已。”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是融用《易水歌》的意境。由于书卷中的精神已经养成崔颢的浩然之气,他写黄鹤楼并不自知在借用书本精神,却显得有灵心发作,妙手偶得之效,因而即成绝响,诗仙李太白也无法越过,被他封笔。  6park.com

6park.com

崔颢后四句写今人所见和自家怀抱,不提昔人,留空间任读者自由解读。圣叹认为日暮乡关句的”日暮“两字,使“前四句二十八字一起摇动入来,为绝奇之笔”。 读圣叹批注,这一解释收获最大。以前我认为《黄鹤楼》前四句确实境界高远,但后四句却归于个人乡愁,觉得境界前重后轻,不太理解《黄鹤楼》何以成为千古一律(严沧浪:”唐人七律诗,当以此为第一“)。  经圣叹点出“日暮”两字的妙处,有顿悟之感,一下子境界全出,理解此处“乡关”并非诗人一己的家乡,而是感叹古圣贤之大道不知何处可寻,目睹烟波江面的愁情含蕴着恒古的悲意。  6park.com

6park.com

往事千年,金圣叹的解读当然是他自己的”读者反应”,但他的理解的确高人一筹,读后感到是他再创造了一首金人瑞的《黄鹤楼》。  6park.com

6park.com

(原发于本人博客写于2017十月)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6park.com

浏览(107


贴主:lam_阳51020于2020_06_17 7:39:08编辑

评分完成:已经给本帖加上 25 银元!

喜欢lam_阳51020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lam_阳51020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文化长廊首页]
lam_阳51020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