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化长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汉乐府极简史:那些无名作者,记录了雄浑壮阔的时代
送交者: jeffg[☆★★太尉★★☆] 于 2019-07-15 7:35 已读 172 次 1 赞  

jeffg的个人频道

6park.com

有个诗人,他比李白牛。

他叫“佚名”。

100卷的《乐府诗集》里,好多了不得的好诗是“佚名”写的,因为写得很好,李白抄了很多,有时候题目都懒得改……

此人大度,不告。他随口吟唱,把那些句子慷慨地抛撒在风里、尘土里,唱完就忘了,他自己,也随时消失在时光的荒野里。 6park.com

若没有人捡拾,没有人知道那长城边饮马的水窟,没有人记得淮水边徘徊的路人,也不会有人记得那个失败者最后的悲鸣……

公元前202年,垓下。

一位曾像天神般勇武的男人,被迫直面他的人生绝路。

在这之前他和刘邦火拼了足足两年零五个月,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鸿沟以东是他项羽的地盘,鸿沟以西是刘邦的地盘。

鸿沟之约后一个月,刘邦背盟,追击东撤的楚军。四个月后,刘邦调集韩信、彭越、英布、刘贾等各路大军四万人,将项羽的十万楚军包围于垓下。

那是寒冬十二月的晚上。兵少、粮尽、苦苦支撑的项羽,听到汉军帐中传来的四面楚歌,忽然崩溃了!他在营帐中酌酒起歌,悲不可抑。

【琴曲歌辞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据说,当时虞姬站起身来,拔剑起舞,舞罢自刎,以求项羽毫无牵挂地退走。于是项羽率八百骑突围南逃,刘邦紧追不舍,直追到乌江边上。

这样的追逐其实何其熟悉。大概两三年以前,刘邦也被项羽这样追过。不同的是,刘邦逃回了荥阳。而项羽,自刎于乌江边上——过了乌江,就是他的江东老家,江东素多才俊,若卷土重来,谁又知道赢家是谁呢?

可惜历史的字典里从没有“若”字。

项羽死了。刘邦的大军再无人可挡。楚王韩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衡山王吴芮、赵王张敖、燕王臧荼等诸侯王联合上书,请求刘邦称帝 。

于是,公元前202年的二月初三,在汜水之北的定陶,刘邦做了皇帝,建国号为汉。

其时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四海之士,莫非王臣。

惟有齐人田横不肯对汉称臣,带着五百门客逃往海岛。后来,田横不得已乘船赴洛阳面见刘邦,却在距洛阳三十里地的首阳山慨然自刎。

刘邦再去召留在海岛的五百门客,那五百门客听说田横已死,竟也全部自杀,传说死前,他们作葬歌二首,那就是《薤露》和《蒿里》。

薤露

【相和歌辞】  佚名 



薤上露,何易晞。

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蒿里

【相和歌辞】  佚名 



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 

 鬼伯一何相催促,今乃不得少踟蹰。

《薤露》和《蒿里》原是一曲。

后来武帝时天才的乐人李延年将它们分制成二曲,《薤露》为王公贵人送葬,《蒿里》为士大夫庶人送葬,也称为《挽柩歌》,后世的挽歌、挽诗、挽词,都从这田横门客的二曲而来。

田横对大汉的不服,仅仅是个开端。怀疑和反叛很快如燎原之火,一路蔓延。燕王臧荼、楚王韩信、梁王彭越先后起兵造反。臧荼被斩杀,韩信被夷灭三族,彭越被乱刀剁死……

公元前196年,因为害怕自己落得与淮阴侯韩信、梁王彭越一样的悲惨下场,淮南王英布也起兵了。刘邦亲自出征,很快击败了英布并将其杀死。

班师还朝的时候,刘邦顺道回了自己的故乡——沛县,他把昔日的朋友、尊长、晚辈统统召来,在沛宫置办流水席,与子民们同欢痛饮十数日。饮到兴头时,刘邦弹著筑琴,唱起自编的楚歌。



大风起

【琴曲歌辞】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此时的刘邦,大概正是人生最志得意满的时候。

刘邦本名刘季,出生于沛郡丰邑中阳里,父亲是刘太公,母亲是刘媪。据说他的出生非同寻常,是龙的后代——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这是《史记》中的记载,真的让人难以相信……

无论如何,刘邦真的成了真龙天子,且把所有反对他的人都弄死了。他自己也没有撑太久。讨伐英布的时候,他被流矢射中,从沛县回去后不久即病重,一年后不治身亡。

刘邦死于公元前195年。死之前,他已经安排好了身后人事:

以后若萧何死了,朝廷大事便交给曹参打理;若曹参死了,大事便交给王陵裁决,陈平、周勃辅助——吕雉问他:那以后呢?

刘邦淡淡地说:以后的事,不是你我能知道的。

6park.com

明 唐寅 沛宫实景图

就这样,刘邦建立的汉朝,安安稳稳地从高祖过渡到了文帝、景帝。直到他的后代中,有一位少年天子凌空出世。

公元前141年,刘邦的曾孙刘彻即位为汉武帝。横绝一代的帝王缓缓推开了他的雄图。

他的麾下有无数的勇士、谋臣,当然也有才子。其中最有名的才子,叫司马相如。

公元前130年,相如已担任郎官数年,时逢唐蒙受命开发夜郎及其西面的僰中,因为唐蒙处理得不好,巴、蜀百姓一度骚乱恐惧。本是蜀人的司马相如遂受命调解,写成《喻巴蜀檄》。

《喻巴蜀檄》以雄辩和飞扬的才气,安抚了巴蜀的百姓,也成为流传至今的最早的公告檄文。

这个司马相如,就是弹唱着《凤求凰》把卓文君带回家的那个著名的才子。

凤求凰

【琴曲歌辞】

司马相如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晋人葛洪《西京杂记》里说:后来,司马相如变了心,将纳茂陵女为妾,刚烈的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但《宋书·乐志》和《玉台新咏》都说,没有这事。《玉台新咏》载有此诗,题作《皑如山上雪》——说这诗和卓文君原无任何关系。

皑如山上雪

【相和歌辞】佚名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白头吟》到底是谁写的?那一对史上最有名气的才子才妇的结局到底如何?已遥不可知了。我们能知道的是:

公元前119年,司马相如卒于茂陵。

同一年,狄青、霍去病各率骑兵五万,深入漠北,大败匈奴,赢得封狼居胥的辉煌大胜。

匈奴人被远远地赶出漠南,他们悲伤地唱着: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这一年,汉武帝刘彻君临天下已二十二载,却不过三十多岁。三十而立,他立得如此彪悍魁伟,然而,他的内心却有着深深的隐忧。

公元前113年,刘彻率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秋风萧飒中,刘彻乘楼船泛舟汾河,悲欣交集。

秋风辞

【杂歌谣辞】  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这年刘彻四十四岁。

他以武力打击匈奴,解除了数代以来的北部边患。他采取的国家专卖(盐铁、均输、平准)、统一货币、重农贵粟三大政策极有成效,挽救了长期用兵造成的生产危机和财政危机。

他手下有司马相如这样的才子,有卫青、霍去病这样的猛将,有汲黯这样的忠臣……还有李延年这样的艺者和李夫人这样的美人。

但是他却说:欢乐极兮哀情多。

上天没有给刘彻更多的寿命。却以另一种方式让大汉的魂魄永留世间。

公元前112年,就在写《秋风辞》的第二年,刘彻拨专款设立了乐府。

乐府并非刘彻首创,早在秦始皇时代就有乐府这个官署,但是乐府的传奇,是在汉武帝手里完成的。

那时候,采诗官们大规模地从民间采集民歌,配上音乐,便于在朝廷宴饮或祭祀时演唱。据班固《汉书·艺文志》记载,乐府人员最多的时候曾有800多人,曾采得歌诗28家、314篇——那些散落在民间的、曲辞优美的无名者的歌谣,因此得以留存和流传,那些细碎的、日常生活的片断,那些与皇天后土无关的人世间的苦与乐、爱与恨、生与死,就这样像沙里黄金般被淘冶而出,千古不朽。

比如,在酷吏横行的武帝时代,暗绰绰说著小民“敢怒不敢言”心思的《蜨蝶行》:

蜨蝶行

【杂曲歌辞】   佚名

蜨蝶之遨游东园,奈何卒逢三月养子燕,

接我苜蓿间。持之我入紫深宫中,

行缠之傅欂栌间,雀来燕。

燕子见衔哺来,摇头鼓翼何轩奴轩!

比如,说著山高水深、远行客思乡不能归的《巫山高》:

巫山高

【鼓吹曲辞】  佚名

巫山高,高以大;淮水深,难以逝。

我欲东归,害梁不为?

我集无高曳,水何梁汤汤回回。

临水远望,泣下沾衣。

远道之人心思归,谓之何!

还有,像《饮马长城窟行》这样被后世诗人不断摹写的范本。

饮马长城窟行

【相和歌辞  佚名】

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

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

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

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

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

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

善待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

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语一何鄙?

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

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

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

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关。

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

《饮马长城窟行》是汉乐府古辞 ,可能汉朝以前就流传民间了,据说古长城边有水窟,可供过往军卒饮马,曲名就是这样来的。

古辞,也就是这首乐府最初的歌辞。后来的文人们喜爱这曲调和风格,会模仿它的风格,“拟乐府古题”,曹植的《善哉行》、李白的《将进酒》全是拟的乐府古题。

一千多年后,北宋的郭茂倩将所有乐府诗歌编成《乐府诗集》,其中有乐府古辞、后世文人的拟作,共录有五千余篇。

在郭茂倩的北宋时代,曾经也有过一个大晟乐府。那是宋徽宗赵佶的乐府。大晟终究只剩下一段传说。而汉武帝刘彻的乐府,却千秋万代地传了下来,永久立在了中国艺文史上。

因为有了乐府,我们看到了那个在大路上擦肩而过的男人,那个在桑田里劳作的女子,那个满面风尘的路人,那个啸马而过的公子——无论时光如何阻隔,他们的音容依旧鲜活。

这样鲜活的乐府,绕不过一个人,那是武帝的宠臣——协律都尉李延年。

平心而论,李延年是个绝世的音乐天才。《折柳》《梅花》这两首响当当的曲子,往上追源头,就要直追到李延年这里。李延年以他天纵的才华,把张骞从西域带回的胡曲,改编成《摩诃兜勒》二十八曲,其中就有《折柳》和《梅花》。采诗官们带回来的大量民间乐歌,也是李延年加工整理、编配新曲,才能广为流传。

公元前112年春天,就是汉武帝刘彻重设乐府的这一年,李延年因为他的天才走进了西汉王朝的历史。随他而来的,还有他的妹妹李夫人。

李延年歌
【杂歌谣辞】  李延年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这绝世而独立的佳人就是李延年的妹妹。因为这首歌,她被接进宫里,成了武帝的宠姬李夫人。

李延年的兄弟李广利被任命为贰师将军。李延年自己,被封为负责乐府的协律都尉。李氏一门,一时就和早些年的卫子夫一家一样,显贵无比。

可惜卫霍的奇迹并未在李家身上重演。

公元前108年,古朝鲜被灭,汉在朝鲜设置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大汉的版图逐渐成型。在乐浪郡,一首忧伤的曲子被流传下来。

公无渡河

【相和歌辞】  佚名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当奈公何。

据崔豹《古今注》记载,某天早晨,乐浪郡朝鲜县津卒霍里子高去撑船摆渡,望见一个白发披散的疯颠人提着葫芦一路狂奔,其妻在后面追赶,却终是追赶不及,眼见那疯癫人奔进河里被活活淹死,她徘徊岸边,亦投河而死。据说霍里子高记下了她临终时的悲歌,回家说给妻子丽玉听,丽玉也很悲伤,就以箜篌拨弹曲子,传给邻居女儿丽容。

朝鲜成为乐浪郡,匈奴被赶出祁连山,但西汉的美人,却仍免不了和亲的命运。

公元前108年,刘彻将公主嫁与乌孙王为右夫人。

乌孙国地处天山北麓,极盛时占有整个伊犁河流域和西天山的广大土地,庭帐(首都)设在赤谷城。它的北边就是匈奴。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匈奴和大汉都在抢夺乌孙国的立场,于是西汉公主嫁为右夫人,匈奴女子嫁为左夫人。

要知道这样的和亲,都来之不易。

大约有十年左右,西汉都在劝说乌孙王联姻,乌孙王一直踌躇不决,和亲之议从元鼎年间一直搁置到元狩年间,才正式落成。

于是那一年,豆蔻年华的和亲公主前往乌孙国嫁与年老体弱的国王猎骄靡。她语言不通,水土不服,习俗不惯,说不尽的孤苦悲伤。

这可怜的美人叫刘细君。

乌孙公主歌


【杂歌谣辞  刘细君】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算起来,刘细君该叫刘彻一声叔父。

她的父亲是江都王刘建,祖父是刘彻的哥哥刘非。元狩二年,刘建企图谋反,事败,夫妻双双死去,留下三四岁的孤女刘细君。十三年后,罪臣之女刘细君踏上迢迢的和亲之路,在乌孙国大约生活了八年后死去,前来接替她的,是又一位罪臣之女解忧公主。

历史对刘细君和刘解忧没有太多的回眸,因为数十年以后,一个惊人美貌的女子将嫁到匈奴,在边地的胡尘间刻写她的名字。

在这数十年间,西汉与匈奴的关系时好时坏,如同未央宫前的白云那般飘忽不定。而苦于兵役的人们早已厌倦了无休无止的征战。

战城南

【鼓吹曲辞】  佚名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声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

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战城南,死郭北!兵卒们如此,忠臣们又如何呢?

公元前100年,匈奴新单于即位,汉武帝派遣中郎将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前往祝贺,不料匈奴内乱,苏武被扣,长留匈奴。

公元前99年,李广之孙李陵,奉命率五千步兵与八万匈奴兵战于浚稽山,兵溃援绝被迫投降,亦长留匈奴。

苏武和李陵这两个汉家男儿,就此滞留匈奴十八年。

公元前82年。

匈奴与西汉的破冰时分再次来临。汉朝派人来接苏武,并想把李陵也接回去。临别之时,李陵摆了酒席,对苏武说:"异域之人,一别长绝。"

李陵歌

【杂歌谣辞】 李陵

径万里兮度沙漠,为君将兮奋匈奴。

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隤。

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李陵不肯回去。在他投降匈奴以后,其母、弟、妻、子都因为武帝听信谣言被全数诛杀。十九年的冰雪酷寒,冰冷了往事,也冰冻了他曾想报国的心。

据说,李陵与苏武诀别之时,曾写下一组《苏武李陵赠答诗》(简称苏李诗),那是汉诗中的经典,可惜其真伪难以判断;据说,李陵还作有《答苏武书》,但其真实性同样被质疑。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记录在《汉书》本传中的《别歌》,也就是《乐府诗集》中的这首《李陵歌》。

李陵从此在异域度过余生,卒于公元前74年。苏武回到了中原,卒于公元前60年。而他们的老皇帝老早就死了。他生前求不得的天降祥瑞,在他死后翩翩来迟。

公元前52年,汉宣帝甘露二年,据说“凤皇、甘露降集京师”,而此前数年,亦曾有“金芝九茎产于函德殿铜池中”,被视为仙人降临的瑞兆。

上陵


【鼓吹曲辞】  佚名

上陵何美美,下津风以寒。

问客从何来,言从水中央。

桂树为君船,青丝为君笮,木兰为君棹,黄金错其间。

沧海之雀赤翅鸿,白雁随。

山林乍开乍合,曾不知日月明。

醴泉之水,光泽何蔚蔚。

芝为车,龙为马,览遨游,四海外。

甘露初二年,芝生铜池中,仙人下来饮,延寿千万岁。

传说“甘露”是“神露之精”,味道甘美,和着玉屑来一杯“神仙水”,喝了可以长寿甚至登仙。汉武帝曾在少壮之年铸二十七丈高、以掌擎承露盘的金铜仙人,就是为了喝到这杯“神仙水”,可惜直到他老死了也没有等来……

如今宣帝在位,仙人却大肆招摇地来了——金芝为车,桂树为船,登临宫殿,赐以甘露,这个宣帝多招仙人喜爱哪!

宣帝是刘据之孙刘询,因为受到废太子巫蛊案的连累,打小就在监狱里长大,吃尽了人间的苦,却意外收获到他太爷爷求而不得的甘露和深不可测的民心——子民们同情废太子,也爱戴他,故而为他少年时遨游诸陵写下这诗,这大概,算是天道的补偿?或者是世道的轮回?

宣帝之后,元帝即位,那是多才多艺、柔懦多情的刘奭。后世的人们记得汉元帝,多数是因为一个女子。

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朝汉,自请为婿,于是元帝的一个宫女被送上匈奴的马车。那便是鼎鼎大名的王昭君——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从此,匈奴与西汉四十余年无战事。

公元前32年,送走美女王昭君的汉宫迎来了才女班婕妤。她原名叫什么,已经没有人知道了,史上记载着她是左曹越骑校尉班况的女儿,史学家班固、班超和班昭的祖姑。她曾被封为汉成帝的婕妤,史上称她班婕妤或班姬。

班婕妤出身的班家是真正的名门大族,从战国末年到东汉中叶数百年间,有许多名人自这个门庭走出。

但这样的出身并没有为她赢得一生的幸福。赵飞燕和赵合德姐妹入宫受宠后,才貌双全的班婕妤便失了宠,传说,失宠的班婕妤自请前往长信宫侍奉王太后,从此待在深宫,并作《怨歌行》感伤自己的身世。

怨歌行

【相和歌辞】  班婕妤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她的父亲班况,在汉武帝时抗击匈奴,驰骋疆场,立下汗马功劳。而她自幼聪慧,饱读诗书,但她知道,自己如秋后的团扇,再也得不到汉成帝的怜爱了——人生失意无南北啊!汉武帝的阿娇皇后是如此,汉元帝的王昭君是如此,汉成帝的班婕妤也是如此命运。

《怨歌行》是否真是班婕妤所作,其实颇有争议。但其中的感慨与悲伤,倒真似班婕妤的一生:她曾被汉成帝宠爱,却终被赵飞燕、赵合德夺宠——弃捐冷宫中,恩情中道绝。

赵飞燕和赵合德最后都没有落得好下场。汉成帝自己,也没有落得好下场,他无嗣,又英年早逝。

他的祖父宣帝在位时天降仙芝,他在位的时候却有数次灾异现世,齐人甘忠和弟子夏贺良因此宣扬成帝并非真命天子,又蛊惑汉哀帝“汉历中衰,当更受命”,一时人心纷纷动摇,天人感应的理论四处蔓延,《汉铙歌十八曲》就成于这样的时期。

铙歌就是军中的乐歌,传说它的源头一直可以追溯到黄帝、岐伯那儿。但本为“建威扬德,劝士讽敌”的《铙歌十八曲》,实际上内容庞杂,叙战阵的有之、记祥瑞的有之、表武功的有之,写爱情的,竟然也有。

一首是《有所思》。

有所思


【鼓吹曲辞  佚名】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
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妃呼狶!
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一首是《上邪》。

上邪

【鼓吹曲辞  佚名】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据说这两首乐府,实际上应该合为一篇。

写的人早佚了名,不晓得是谁写的。但是那样的决绝和生辣,真是一颗保鲜千年的魂灵哪!这敢爱敢恨的人儿更干脆地表示:不管了,让老天来作主吧,若是冬雷、夏雪、山平、水竭,那就是老天不同意我们在一起,那时候再分开好了!

西汉人曾经是如此地相信天人感应!

《汉书·五行志》中,曾记载周幽王时“三川震,歧山崩”;汉惠帝时“江河水少,溪谷绝”,东汉安帝时“郡国十九冬雷”。

当时的人认定,所有种种,皆是天人感应,从普通子民的爱情婚姻,到天潢贵胄的权柄交替,桩桩件件,莫不是天意作主!

我们不晓得,那时候汉朝的天,会不会常常暗淡无光?——西汉和乐府的运数,似已屈指可数。

公元前8年,无嗣的汉成帝刘骜不得已立侄子刘欣为储君,那是汉哀帝。

公元前7年,汉哀帝裁撤乐府,当时的乐府员工总有八百余人,经过裁减,四百余人散落民间,留下来的四百余人并入太乐机构。

一百二十年的乐府到这里缓缓地打了一个句号。

但世事仍然纷纭。

公元8年,王莽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

公元17年,王匡王凤率流民起义反莽,史称绿林军。

公元21年,樊祟率流民起义反莽,史称赤眉军。

公元22年,刘邦九世孙刘秀于舂陵起义反莽。

公元23年,西汉宗室刘玄被起义军拥立为帝,建元“更始”。

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决裂,自己称帝,史称东汉 。

东汉不再设乐府。

但“礼乐部门”为着政治的原因仍然到民间访听民谣,采诗回来。采诗官们——姑且仍然这样叫他们——采来的大多数民谣仍然是无名者的吟唱,这些贩夫、走卒、奔忙在尘土中的小人物,唱出世间最真挚持久的声音。

比如思乡者之歌,说著颠沛流离的人在异乡的苦恼。

悲歌

【杂曲歌辞】  佚名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思念故乡,郁郁累累。

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比如北漂、南漂的人们四处讨生活的不易。

艳歌行

【相和歌辞】 佚名

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

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县。

故衣谁当补,新衣谁当绽?

赖得贤主人,览取为吾绽。

夫婿从门来,斜柯西北眄。

"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

石见何累累,远行不如归。



比如说著胡地戍卒怀归心绪的《古歌》。

古歌

【杂曲歌辞】 佚名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

令我白头。

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比如,说著孤儿无依无靠、遍尝辛苦的《孤儿行》。

孤儿行

【相和歌辞】  佚名

孤儿生,孤子遇生,命独当苦。

父母在时,乘坚车,驾驷马。

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贾。

南到九江,东到齐与鲁。

腊月来归,不敢自言苦。

头多虮虱,面目多尘土。

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

上高堂,行取殿下堂。

孤儿泪下如雨。

使我朝行汲,暮得水来归。

手为错,足下无菲。

怆怆履霜,中多蒺藜。

拔断蒺藜肠肉中,怆欲悲。

泪下渫渫,清涕累累。

冬无复襦,夏无单衣。

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

春气动,草萌芽。

三月蚕桑,六月收瓜。

将是瓜车,来到还家。

瓜车反覆。助我者少,啖瓜者多。

愿还我蒂,兄与嫂严。

独且急归,当兴校计。

乱曰:里中一何譊譊,愿欲寄尺书,

将与地下父母,兄嫂难与久居。



在这些悲愁之外,也有别样声音。

比如,说“人生苦短不如行乐”、劝人多多想开的《善哉行》。

善哉行

【相和歌辞】 佚名

来日大难,口燥唇乾。今日相乐,皆当喜欢。经历名山,芝草翩翩。

仙人王乔,奉药一丸。自惜袖短,内手知寒。惭无灵辙,以报赵宣。

月没参横,北斗阑干。亲交在门,饥不及餐。欢日尚少,戚日苦多。

何以忘忧,弹筝酒歌。淮南八公,要道不烦。参驾六龙,游戏云端。

以及“黄金为门白玉为堂”高调炫富的《相逢行》。

相逢行

【相和歌辞】  佚名

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

不知何年少?夹毂问君家。

君家诚易知,易知复难忘;

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

堂上置樽酒,作使邯郸倡。

中庭生桂树,华灯何煌煌。

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

五日一来归,道上自生光;

黄金络马头,观者盈道傍。

入门时左顾,但见双鸳鸯;

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

音声何噰噰,鹤鸣东西厢。

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

小妇无所为,挟瑟上高堂:

丈人且安坐,调丝方未央。

甚至还有民间八卦般纷纭的故事。

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的一桩婚姻悲剧,后来被录入乐府,那就是《孔雀东南飞》,又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杂曲歌辞】  佚名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孔雀东南飞》很长,很长。那大概是到那时为止,人们所能见到的最长的叙事诗了……

那是献帝建安年间,那是东汉的末年。

那是愈来愈混乱的年代。

公元183年,诸郡大旱。太平道首领巨鹿张角,喊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第二年,张角称天公将军,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大旗一挥各地响应。

天下大乱了。在这大乱中,曹操迅速崛起。

公元208年,五十四岁的曹操拜相。

他的雄心壮志正烈烈燃烧。朝廷无三公,丞相曹操便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多么像当年的周公。

短歌行

【相和歌辞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如果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樽酒,那么曹操手里的这樽,无疑比很多人,都要醇厚浓烈,百味杂陈。

彼时,曹操还没有逢着赤壁大败。

他二十岁从小小的洛阳北部尉出身,几十年南征北战,打张角,打董卓,打吕布,打袁术,打得诸侯闻风失色,皇室赖他保全——没有了他,东汉可能早就谢幕了。可是东汉谢幕也是因为有他啊!

公元220年,六十六岁的曹操急病去世。

九个月后,他的儿子曹丕逼汉帝禅位,江山改姓曹氏——东汉灭亡,曹魏新立。原本,那只是或迟,或早的事。

那时候,是否有人会想到,这不是混乱的结束,而是混乱的开始,中原将逐渐走入史无前例的三百六十年的大混乱中。

那莽莽苍苍的混沌里,飘荡着来无踪去无处的微吟: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有人说,那不朽的古诗十九首是无名者写的,也有人说,那是独得天下八斗才的无双才子曹植和他同样有才的朋友们写的,无论如何,从此,中国的诗,将逐渐告别无名诗人的时代,而向着拥有版权的、有作者的文人诗时代飞奔而去,那里,站着盛唐的李白杜甫、大宋的东坡稼轩以及无以计数的、有名有姓的诗人们。

评分完成:已经给 jeffg 加上 300 银元!

喜欢jeffg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jeffg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文化长廊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