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化长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唐瓷看形,宋瓷看釉,元青花看画,明清青花看染”,如何观看一件瓷器?
送交者: 牛员外[♂☆★★★★湖边健走★★★★☆♂] 于 2019-08-24 8:27 已读 1278 次 1 赞  

牛员外的个人频道

新刊【瓷之美】 6park.com

今年5月,我去日本看了三大曜变天目展。那是世界上仅存的三只曜变天目完整器,在日本被冠之以“国宝”之名,珍之宝之,几年才有一只得见天日,三只同期展出更是百年一遇的盛事。

在东京的静嘉堂文库美术馆,那只被称为“天下第一盏”的稻叶天目置放在博物馆中庭落地窗下的展柜里,星星点点的曜斑与绿叶间穿梭的阳光交相辉映,是融于自然的美; 6park.com


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国宝曜变天目。| 静嘉堂文库美术馆供图

属于藤田家族的那只,借展在奈良国立博物馆,专门为它搭建了夜空般的独立展厅,呼应着正中央的“碗中宇宙”; 6park.com


藤田美术馆藏国宝曜变天目 | 张雷 摄

而最神秘的那一只则是一直封闭的大德寺龙光院的精神象征,这次和寺院里200余件宝物一起被拿出来,在美秀美术馆向世人展示禅的世界:幽暗的室内只有一束光从顶部打下来,光线聚焦的碗底耀斑有摄人心魄的力量。 6park.com


大德寺龙光院藏国宝曜变天目 | 张雷 摄



曜变天目固然美,这种美的背后力量更让我好奇——是什么形成了它的美?又是谁定义了它的美?在中国,建盏这一烧造于偏僻窑口的黑色瓷碗,巅峰只是昙花一现,为什么在宋代随禅僧漂洋过海到日本之后,激发出那么剧烈而持久的震荡?我和摄影记者张雷,沿着这三只曜变天目的流变史,拜访了日本各地相关的博物馆、收藏机构、寺院、陶艺工作室、茶道教室等,去寻找形成曜变天目审美的历史、文化及宗教背景。

“天目”是日本对于中国黑釉茶盏的特有称呼。最流行的说法,是说南宋时期日本的僧人到浙江天目山的禅寺修习时, 见到寺院内使用的黑釉茶盏, 爱不释手, 回国时携带了若干个,“天目”也由此得名,还分门别类为油滴天目、禾目天目、灰被天目等。

宋代时中国盛行点茶,将茶饼碾罗成末,调膏于盏中,用沸水冲点击拂,好的茶末颜色发白,宜用黑盏。兴之所至时斗茶,比试技巧,这时黑釉茶盏的优势更是显著,可以衬托出茶汤之白,便于观茶色,验水痕。在众多黑釉茶盏中,首推福建建窑烧制的建盏,精通茶道的宋徽宗也将其作为御前赐茶的茶盏。

建盏普遍采用蘸浸法一次性施釉,釉层厚重而肥润。烧制时采用正烧法,口沿釉薄,而内底釉积,外壁多施半釉,常见挂釉现象,俗称“釉泪”“釉滴珠”。由于窑内温度及气氛的变化等因素,建窑黑釉呈现出绚烂多变的纹理,实际上是如云似雾的结晶体,以绀黑、免毫、油滴、鹧鸪斑等最具代表。北宋晚期,宋徽宗亲自撰写了《大观茶论》,推崇不已:“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上。取其燠发茶采色也。”不过,元朝之后,点茶与斗茶之风不再盛行,建盏的光芒也黯淡了下来。 6park.com


复原曜变天目的日本名匠长江惣吉在濑户工作室。| 张雷 摄

而在日本,12世纪以来,不少禅院都定期举办茶会,可以说是日本茶道的雏形。到了15世纪的室町时期,饮茶更在贵族中流行,当时茶会的内容之一,就是鉴赏从中国传来的“唐物”。其中,建盏不仅是千金难求的珍稀唐物,跻身于足利将军收藏在京都东山的“东山御物”之列,也成为象征将军身份的“格式道具”。1511年,相阿弥在《君台观左右帐记》中记录,足利将军与朋友们对其所收藏的唐物进行评鉴:“曜变,建盏之无上神品,乃世上罕见之物,其地黑,有小而薄之星斑,围绕之玉白色晕,美如织锦,万匹之物也”。

据记录明朝时中国与日本之间贸易的《大明别幅并两国勘合》所载,明永乐皇帝于1406

年赐予“日本国王源道义”,即室町幕府三代将军足利义满,以“黄铜镀金厢口足建盏十一个”。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学艺课长代理小林仁对我们说,这些建盏应是宋代文物,当中可能就有曜变天目。室町时代足利将军收藏唐物《君台观左右帐记》中的评鉴“曜变,建盏之无上神品”,或许与流入日本的时期也有关联。

“战国时代,有记载织田信长持有一只曜变天目,在1582年‘本能寺之变’中烧毁,很有可能原属足利将军的‘东山御物’。目前传世的三件国宝曜变天目,除龙光院所藏外,其余两件均为德川家康家族旧藏,追溯起来有可能都与足利将军有关。”

德川幕府倒台后,原属德川家族的两只曜变天目也经过拍卖,陆续转到了大财阀藤田家族和岩崎家族手中,也标志了权力和财富向新兴资产阶级的转换。

而另一只曜变天目,则被京都大德寺龙光院秘藏了400年,一直未曾易主。但可以想见,其间潜藏着多少改朝换代的战乱,禅寺势力的兴衰。而且在这400年间,天目盏在日本茶道中的命运也经历了巨大的转折与演变,茶席间绝不只是表面上的宁静平和。 6park.com


日本京都大德寺 | 张雷 摄

这只最神秘的曜变天目在美秀美术馆展出,其馆长、日本茶道专家熊仓功夫告诉我们,龙光院住持小堀月浦和尚第一次把200件文物都送往美秀美术馆,而且将展览定名为“曜变天目与破草鞋”,就是不只想展示宝物,而是有意识地要呈现给公众一个完整的禅宗世界。曜变天目与破草鞋,两者看起来反差巨大,曜变天目是珍贵的,奢侈的,而破草鞋则是朴素破败的,为什么并置在一起呢?

熊仓功夫解释,“破草鞋”是禅宗里的概念,表面上是僧人修行的日用之物,像雷达分析图一样作为修行标杆,鞋越破,说明走得越多,修行更精进。再深一层,“破草鞋”其实在整个展厅里都没有出现,但它又无处不在。它是个无形的概念,指人的存在,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如果去拷问自己,本质上是一个“无”字。“曜变天目是用多少钱都买不到的东西,无价的;破草鞋代表人存在的无常,也是无价的,两者在本质上是共通的。” 6park.com


美秀美术馆 | 张雷 摄

如今在禅寺的日常茶席上,却鲜见天目碗的身影。我们去拜访了大德寺的另一个开放性子院瑞峰院,住持前田继道告诉我们,天目茶碗平时供在佛龛里,偶尔有特殊仪式时才拿出来,而且都是下层对上层奉茶时使用。这其间的演变,是一场关于茶道的美学革命,也是没有刀光剑影、但又扣人心魄的权力之争。

室町时代的足利将军在《君观台左右账记》里面给茶碗评级,标准就是高贵、权力和财富,中国来的曜变天目为最高等,朝鲜半岛来的、日本本土的都在其次。虽然当时权贵们对“唐物”极为推崇,尤其以“东山御物”为典型,但普通人毕竟难以获得。那么,能否不全部用“唐物”,其中加入“和物”来调和呢?于是人们就有产生了建立一种新的审美的想法。 6park.com


大德寺瑞峰院“独坐庭”| 张雷 摄

到了到了16世纪,饮茶渗透到了富裕的商人阶层,他们主张主客同席,由主人直接给客人泡茶、敬茶,由此出现了“四叠半”茶室,方柱,白墙,茶具不光使用中国的,也有朝鲜半岛的,还有日本信乐、备前的陶器,濑户烧的茶碗,带有明显的“草庵茶”倾向。把这种倾向彻底化的是后来被尊为“茶圣”的千利休。

千利休曾担任丰臣秀吉的“茶头”,秀吉喜欢在大厅里举办豪华茶会,而千利休却越来越推崇草庵茶,他把茶室做得更小,只有两张榻榻米大小,用原木柱代替了方柱,土墙代替了白墙。茶室里替代华丽天目茶碗的,是看似粗糙朴拙的乐烧。它器壁较厚,也不匀称,釉色为黑色或赤色,表面还有斑纹,看似不经意而成。乐烧的美学,正与禅宗里的“本来无一物”“无一物中无尽藏”相吻合,而与此结合的茶道,也从世俗享乐中走出来,变成一种美的宗教。

由此,千利休通过草庵茶改革,将美的价值从一个极端推向了另一个极端。他在美学领域对权力的挑战,终为自己引来了杀身之祸,但他创立的“清贫、幽寂、安静、简朴”的茶道美学体系,以及对内向性、精神性价值的重建,一直延续下来。

瑞峰院里有一个依照千利休的“待庵”复制的两叠茶室,我们四人进去,下任住持前田继道坐在靠门口的一张榻榻米上,另外三个人坐在里面的另一张上,宾主之间早已超过人类心理上的舒适距离。前田继道告诉我们,在这样的茶室里,就像被包裹在母亲的子宫里面,所有人分享一碗浓茶,要喝半天之久,坦诚相见,无法掩饰。也正因如此,一切举止都不得轻疏,与其说是喝茶,不如说是修行。 6park.com


大德寺瑞峰院住持前田昌道 | 张雷 摄

美秀美术馆馆长熊仓功夫说,曜变天目作为“唐物”的代表,依然是日本茶道美学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千利休创立的两叠小间里对谈,多用侘寂的日本茶碗,而在一些特殊仪式的时候,会在更开放的广间里使用天目碗。“你看月亮,满月很好看,而有云的时候,缺损的月亮也是另一种美。在某种意义上,在云层里被遮住一部分的月亮,就像是日本的陶瓷器。而闪闪发光的、没有一点暗面的满月,则是曜变天目。”

可以说,曜变天目在日本的独特地位,与日本文化中对美的独特追求有关,与其器用被固化在日本禅宗茶道中有关,也与它在历史上的权力象征意义有关。

我们今天谈论瓷之美,谈论如何观看一件瓷器,首先取决于谁在观看,在何时何地观看。一件标志性瓷器,不仅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最高工艺和技术,也反映了当时的经济利益与社会风气,文人趣味与帝王意旨。更重要的是,这件瓷器跨越了几百上千年,与今天的时代风尚和社会心理发生了某种契合。 6park.com


明仇英《蕉阴清夏图》局部

中国传统瓷器史看似一部编年史:哪个时代,出现了什么风格;哪个时期,诞生了哪件名器。正如已故古陶瓷学者刘新园总结的那样,“唐瓷看形,宋瓷看釉,元青花看画,明清青花看染”。让人好奇的是,各领风骚的历代瓷器背后,有什么共通的美学体系延续至今?

在本期封面故事中,我们选取了从唐代到清代的若干件代表性瓷器去探究。除了去日本各地寻访三大南宋建窑曜变天目之外,我的同事薛芃还去苏州博物馆寻访了五代越窑秘色瓷莲花式托盏;艾江涛去台北故宫博物院寻访了北宋汝窑椭圆无纹水仙盆、北宋定窑孩儿枕,去故宫博物院寻访了元青花白麟凤纹花口盘;丘濂去故宫博物院寻访了宋(明)钧窑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清雍正粉彩八桃天球瓶。 6park.com


越窑青瓷莲花碗 | 苏州博物馆供图 6park.com


北宋定窑白釉孩儿枕 | 台北故宫博物院供图



通过深入这些代表性瓷器背后的美学世界,我们希望寻找不同历史时期瓷器的彼此关联,以及它们是如何一脉相承到今天的。比如,“尚玉”文化是如何影响了瓷器的发明及延续的?以宋瓷为代表的“初发芙蓉”之美,与以明清瓷器为代表的“错采镂金”之美,是如何并峙的?帝王、士大夫、平民,历朝历代又是谁在定义和影响瓷器之美?

由此,我们也希望探寻瓷器审美要往何处去。正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系主任白明所说,没有哪一门艺术形式,如瓷器一般与人类的文明进程和日常生活如此息息相关。这让它有着强大而稳固的审美惯性,不只是在造型和装饰上,更是在人的情感依赖、成长记忆、甚至文化族群的集体潜意识中。

在今天,还原一件宋代的青瓷,或者一件元代的青花,借助目前的技术并不太难,但一个经典的样子不是传统。传统其实是一种审美,一种精神,核心是去寻找每个时代新的认知。而从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瓷器的不断更新中也可以看到,今天我们能称之为传统的,其实都是那个时代石破天惊的创造。

评分完成:已经给本帖加上 30 银元!

喜欢牛员外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牛员外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文化长廊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