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化长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长城为什么这么长长长长长?(1)
送交者: nowhere1[♂☆★★✦娱乐人生✦★★☆♂] 于 2020-01-14 18:46 已读 2534 次  

nowhere1的个人频道

长城为什么这么长长长长长?


图书君 坐井观天 4 days ago 6park.com

 

长城离我们有多近?


长城是个很神奇的话题。与长城的知名度和重要性相比,我们对她的了解往往少的可怜。
我们以为长城起于山海关止于嘉峪关,但她存在于十几个省份,甚至绵延到青海和黑龙江;我们以为长城是青砖做的,其实99%的长城都不是这样;我们以为长城是战场,其实这里并没有打过几场仗…… 

长城有多长? 都说“万里长城”,但很少有人了解,长城到底有多长?真的有万里吗? 其实古人也不晓得。长城跨越的地区太多,各个朝代又不停修建和增补,统计起来令人头秃。直到2012年,我们才第一次通过专业的测量知道她的长度——21196.18千米。
更形象地说,如果在地球的南极和北极之间直直地砌一堵墙,长城的长度比这堵墙还要长一点!       
▲ 测绘人员开始于2006年的“长城资源调查”,历经6年,终于得出了一个结果。从左到右,这三位工作人员分别在进行GPS定位 、现场标绘调查对象、全站仪测绘关键坐标。
这两万多千米的长城,跨越了1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长城或长城曾经存在的痕迹,在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北方区域都可以找到,甚至分布在黑龙江、青海、新疆……这些距离中原腹地千里之外的省份。        

单以八达岭长城为例,它并不比一条马路宽。因此民间流传的“长城是月球上唯一可以用肉眼看到的人造物”,其实是一条谣言。
可以说,长城用长度取代了宽度。从建筑角度看,长城也不像很多古代建筑那样复杂,很多地方只有简单的城墙和高台。
被游客称作“烽火台”的高台,其实大半都是敌楼。敌楼的作用不是传递警报,而是防御敌人。 


▲ 全国各地有多处烽火台遗址,造型各异。这四座分别为三台子烽火台:建于明隆庆四年,平面呈圆形;仙人岛烽火台:建于明永乐十三年,平面呈正方形,上窄下宽;哈密燎墩烽燧:约建于汉宣帝年间,并完善于唐朝;克孜尔尕哈烽燧:始建于唐代,前部凹陷为沙土分化所致。

烽火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整个八达岭长城也只有两座而已。太过密集的烽火台是种浪费,有时也会误传敌情,所以设置起来都会隔段距离。
烽火台是建在边防线上为传递战事信息的墩台形建筑,始于战国,形成于秦汉,在明代发展成熟。它们相邻分布,随时监测敌情,快速传递信息。       
▲ 烽火台传递信息的方法不止狼烟,还有这些。

一旦军情紧急,烽火台上点燃的烟柱便直冲上空,信息将沿线依次传递,比良马更快地到达千里之外的国都。
它也被称为“狼烟”,不过狼烟并不是狼粪点燃的,大都是就地取材的植物加上牛马粪便,混合油脂进行燃烧。      
▲ 敌楼的结构。①楼橹,敌台顶层的木结构建筑,为士兵提供了可以遮风挡雨的室内空间。②箭窗,士兵通过箭窗瞭望和射击。③砖檐。④吐水嘴。⑤券门。⑥基座。⑦暗门,在边墙外侧一些隐秘的地方还会设置暗门,作用是可以让守方士兵出其不意地出现在墙外以杀敌。



敌楼和烽火台的功能不同,但很长的历史时期里,二者是可以通过改造互相转化的。
敌楼分空心实心,早期敌楼多为实心,可以转为烽火台;而明代发展出的空心敌楼顶部一般建有木制楼橹,一旦点燃,敌军还没放火自己家先烧着了。空心敌楼设有垛口和射洞,为作战者提供了较大的作战空间,还能贮备粮草军火。
        
▲ 边墙的结构。①垛墙。②垛口,透过它们,守军可以向外观察和射击。③望孔/射孔,用于瞭望的小孔。有些孔还具有向外施射弓弩火枪的功能,也就是射孔了。④拦水砖,引导积水由排水口流出墙外。⑤排水口。⑥礌石槽,从礌石孔投下的礌石,沿着礌石槽滚下,砸击敌人。⑦墙基。

修哪儿了?
有趣的是,观察长城,会发现她和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多处重合。这条线也是草原和森林的分野,也可以说,是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分界线。
三分之一的长城分布在内蒙古,这里发生过太多次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血火冲突。中原皇帝痛定思痛,长城出现了。
▲ 长城和400mm等降水量线。制图/Paprika
最古老的长城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诞生,但是由于诸侯林立,属境较小,一般小国长城都只有几百里,一些大的诸侯国家的长城也不过三四千里。 秦统一六国后,蒙恬击退了西北游牧民族戎狄,却发现只凭军队无法彻底解决边患。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万里长城之名,自秦始皇开始。        
▲ 蒙恬,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改良了毛笔和古筝。
 “因地形,用制险塞”,司马迁还这样描述秦长城的修建。不止是秦朝,确定长城修建的位置时,利用好自然地形、地貌可以事半功倍。
长城的城墙往往依附于山河,八达岭长城就是依山而建的典范。高大的山体本身就是阻挡敌军人马的屏障,也能获得居高临下的开阔视野。而平行于河流的城墙,可以和河流一起组成多重防线。
▲ 修建长城往往要考虑地形。


而堡垒往往修建在地形险要处。雁门关修建在山脊间的垭口(鞍状凹陷),居高临下,易守难攻。而居庸关设在险要的山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北京沿河城则是沿河修筑的关堡,因为在枯水期,河流可能会被敌人穿越。


       
▲ 修筑长城的材料。
长城万里,始于一砖一墙。我们对长城的印象,可能是八达岭长城的块块青砖,但大多数的长城并没有如此“高贵”的待遇。包砖长城明代才出现,而且因为生产砖块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只有在重点设防区才大量使用砖材。其他的长城,多半是土、石、木材造成的。                            
▲ 不同材料的墙。

修还是不修,这是个问题
不管用什么材料,修筑长城的人力、物力成本都非常高昂,但不搞一搞又不放心边境的安生。所以不是每个朝代都修长城,秦、汉、明三朝修筑规模最大,唐朝、清朝等朝代基本不怎么理会。
秦始皇天下初平就征调三十万平民服役,引起极大民愤,甚至出现了“孟姜女哭倒长城”的传说。最终,秦朝二世而亡。面对两难局面,历代对于修不修长城也一直在“掰头”。        
▲ To be,or not to be,真是个问题……
下面有请双方选手发言:

秦始皇嬴政:修!长城是统一的保证!七国一统,宜贯通长城。防住外敌,天下就太平了!

隋炀帝杨广:修!此乃丰功伟业!各国使者来拜谒,让我们纵情游乐!

唐太宗李世民:修了也白修!

隋炀帝劳动百姓,修建长城,留下千古骂名,来防范突厥,结果也没有收获到好处嘛!

明太祖朱元璋:修!宣示领土,震慑外敌!辛辛苦苦驱逐了胡元,切不可复失!

东至辽海,西尽酒泉,万里长城修起来!

加上重兵镇守,列镇屯兵,设带甲大军六十万,外族岂敢来犯?大明强盛!

清圣祖康熙:有修长城的心力,还不如用来修民心吧!

自秦以来,代代都修建长城,但哪个朝代没有边患了?明朝广建长城,我太祖带兵不还是能长驱直入?可见守国之道,在于修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国家之本,边境自然就会牢固了。所谓“众志成城”,就是这个意思吧!

 

评分完成:已经给 nowhere1 加上 50 银元!

喜欢nowhere1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nowhere1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文化长廊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