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化长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以《颜氏家训》和《戒子通录》为例,聊聊中国人的“家训”
送交者: hgao[♂☆★★★★声望勋衔19★★★★☆♂] 于 2020-02-16 1:25 已读 1925 次 2 赞  

hgao的个人频道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对每个家庭成员个人的教养、原则都有着重要的约束作用。

中国人的家庭与外国人不同。外国人所说的家庭,指的是两代的血缘关系,也就是父母和子女构成的小团体,至多把祖父母算做家庭成员;而中国的家庭是由多代血缘关系构成的大团体,与家族是一体的。特别是在古代社会,累世共居,同锅而食的大家庭是一种普遍现象。比如义门陈氏,历唐、五代及宋数朝,同居共财二百余年,形成了三千七百人的封建大家庭。虽然它也是由一个个小家庭组成,但是大家具有共同利益,荣辱与共,共同遵守整个家族的族规、祖训,组织严密,家法完备。而“家训”就是规范家族和家庭内部成员思想和行为的一条准绳,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维系家族生存繁衍的命脉。


中国的家训,发源于先秦,发展于魏晋,成熟于隋唐,极盛于明清,升华于现代。
一、家训的发展史先秦时期

《尚书-无逸》是中国最早的家训。这是周朝时周公对成王的一篇告诫,“上自天命精微,下至畎亩艰难,无不具载”。这篇家训每段以“呜呼”起首,充满了深嗟咏叹和反复的警示,充满了长辈对晚辈的谆谆训导,意味悠长,发自肺腑。

先秦时期,是中国家训的发源期,这时的家训多以一种长辈对晚辈教导的口语形式存在,篇幅有限,但是和后世家训一样,充满了对儿孙成材的期望,充满了对家族兴旺的期望。如《战国策》中记载的蔡泽对儿子说的:“父慈子孝,夫信妇贞,家之福也”、《左传》中季文子对史克说的:“父义母慈,史友弟共,子孝,内平外成”,都属于早期质朴的家训。我们知道判定是不是家训在于其内容是不是教导家族内部成员,是不是关乎家族成员为人处世的伦理准则,是不是与“治家训子”有关,而并不是篇幅长短,因此上述内容被公认为中国最早的家训。


“家训”开辟了一条传播文化的新途径。每个家庭具体情况不同,家庭成员的文化水平也参差不齐,所以家训并不追求词句的深奥,也不追求形式上的高雅,而是将诸子百家思想中的精髓,用一种简明易懂或者琅琅上口的形式,以“家训”的形式传承下去,将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使之在亲情的感染之下,在家庭成员中产生共鸣,为家人所接受。
汉魏时期

从汉高祖刘邦作《手敕太子书》开始,直到魏晋以降,中国的家训迎来了她的大发展时期。这期间著名的家训很多,如班昭的《女戒》、诸葛亮的《诫子书》、嵇康的《家诫》、陶渊明的《与子俨等疏》等等。

魏晋时的家训,是家里的长辈们有意识的将自己教育子孙的思想记录下来,以便子孙后代能够习读,是一种自觉的行为。


从这时起,家训中对子孙品德修养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而不是先秦时那种笼统的告诫了。国人耳熟能详的诸葛亮的《诫子书》中就有对儿子诸葛瞻品行的期望:“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还有刘备告诫刘禅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德惟贤,能服于人”,都是家训中的名句,得以流传千古。

汉魏时期家训迎来大发展是因为自汉武帝之后,儒家学说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想。所以儒家的“德”和“孝”,做为维系家族宗法结构的核心,必然会被整个社会树立成思想的主流和标杆。为了家族的繁荣和发展,就必须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以儒家核心内容去教育家族内部成员,而家族的长辈也有义务成为后辈的导师和楷模,这就是汉魏时家训大发展的原因。
以《颜氏家训》为代表的隋唐成熟期

随着《颜氏家训》的出现,中国古代家训迈入了成熟期。《颜氏家训》被誉为“家训之祖”,虽然有人说颜之推是北齐人,但是这部家训成书于隋文帝平陈之后,是史学界的公论。


《颜氏家训》涵盖了传统家训的方方面面,之后的各种家训基本上都没有超出这部家训的内容范畴。它分为二十篇,阐明了家训的必要:“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所以对子女的教育“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之哉?”

《颜氏家训》中贯穿了儒家的思想。在序言中,它就提出了“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所以做人首要是“慎”,而后是“勉学”,在做到这些之后,再去“睦亲”,其后“治家”。因此《颜氏家训》以其全面、丰富的家教内容,成为中国家训成熟的标志。
明清时的鼎盛

自从宋朝建立了“程朱理学”这一儒家体系学说之后,对社会每个个体自觉的以传统的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要求很高,教育的目的也是以学会做人为目的,主要是“成人”的教育,而不是注重“成才’的教育。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是”志于道德者为上,志于功名者次之,志于富贵者为下”。


宋代之后,统治阶级将儒家的“修身、治家”思想在全社会进行推广,所以此时的家训中,对修身治家不再泛泛而谈,而是有了具体而详尽的内容。比如在“孝”道上,明清的家训不但要求子孙能做到“孝悌”,还把“孝”当做“天之经,地之义”,指出“孝必贵于忠。故君子行其孝,必为忠贞”。

明清时的家训有一个特点,不再把功名当作唯一追求,基本上都有“富贵二字,暂时之荣宠也。恃以子孙者,耕与读矣”的思。也就是说,把读书修身放在第一位,把仕进放在第二位,把读书当做明道理,做好人的前提。这是家训在发展过程中的进步。
二、家训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中国古代家训,以《颜氏家训》和《戒子通录》影响最大。

《颜氏家训》开宗明义,首先指出家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为“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以家里长辈的一举一动,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后辈,“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因此家族中,每一个人都要勤奋学习,不但要学习圣贤书,也要学习做人的道理。


颜家对子孙的学习很重视,要求子孙学习要趁早。因为人小时候,没有什么邪念,可以聚精会神、专心致志的学习,不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大了之后,思想复杂化了,记忆也减退,就失去了学习的最好时机。

一个家庭有着众多成员,如何团结,如何治家,是困扰许多家庭的大问题。特别是父子之间、夫妻之间、兄弟之间,是最为亲密的,但是世上却出现了许多父子反目、兄弟成仇和夫妻不和的现象,这都是“举家失度”造成的。所以治家也如治国,要宽严相济,省约为礼。父子也好,兄弟也好,夫妻也好,都要各安本份,各尽其职,家庭成员之间切不可贪荣求利。每一个家庭成员都要按照自己的长处,为家庭出力,切不可“耻涉工商,羞务工伎,饱食醉酒,忽忽无事”,好吃懒做。

做为家长,是一个家庭的表率,一定要先已后人。否则就会“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虽然此家训中也有一些重男轻女的言论,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封建社会一部极具教育意义的典范。

《戒子通录》是宋代之后另一部影响巨大的家训。它并非某一家的家训,而是将周朝以来各家家训的内容进行整理和汇编而成,“博采经史群籍,凡有关庭训者皆节录其大要。”更为难得的是,《戒子通录》里面不但有父训,还收录了母训。


《戒子通录》搜罗了西周至北宋历代的家训精义,经史子集无不涉猎,既有有专著,还有散文和诗歌,具有相当大的广博性。它不但阐述了做人为什么要孝敬父母、和睦亲长,还教导人要勤奋学习,恭敬守礼,慎言慎行。是与《颜氏家训》齐名的另一部优秀的家训。
三、家训的作用与意义

因为古代社会都是以家庭为本位,是一种“家”与“族”构成的共同体,也是社会的基本组成方式。对于一个社会来说,千千万万个家庭都能知礼守法,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统治者来说,需要一种世家大族的家族去辅助统治阶级进行社会管理,加强对人民的控制,保证社会稳定,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

古代家族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联系在一起的,但是仅仅有血缘关系,尚不足维护家族的稳定和有序发展。因为每个族人的思想不同,素质也有高有低,必须要有封建宗法制度进行管理和规范。而家训就是宗法制度中规范人行为的一种有力武器。

古代统治阶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家训的重要性,家训的内容也更加明确和成熟。正如司马光说过的那样:“夫家之有规,犹国之有经也。治国不可无经,刑家不可无规”。这种把家规与国法放在同样高度,把教育子孙当做家族繁衍和发展最重要的事情的观念,也得到了整个社会的普遍认同。特别是在明清时期,社会上“人生至乐,无如读书;人生至要,无如教子”的观念深入人心,家训也逐渐与族规、国法一样,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三大利器之一。

从内容上看,每个家族的家训,虽然各有不同,但是总体上是保持一致的。任何一部家训,都把重纲常,孝父母,敬尊长、节俭持家、兄弟和睦当做重要内容,而这些也都是当时社会对每个个体的要求。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每个人都受过家训的教育,连不识字的人,也至少听过口头上的家训教育。李世民的《帝诫》、康熙的《庭训格言》都表明,家训是每个社会中的个体都要遵循的规范,与人的身份地位无关。
四、家训在现代如何转型

近现代以来,随着传统儒学不再成为社会的统治思想和统治手段,家训无论是数量上,还是影响力上,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衰落的迹象,也产生了一些独特的变化。

自从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主义之后,中国人也迎来了思想上的大变革。新中国成立后,共产主义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以往充满儒家思想的家训在对人的教育上已不完全符合时代的发展,甚至许多家训中存在封建迷信和重男轻女的思想,所以在一段时期被视为封建糟粕,被有意的忽视了。


新时代需不需要“家训”呢?我个人认为完全需要。我们完全可以对传统的家训进行改造,取其精要,去除糟粕,让它成为一种良好的家庭教育,服务于现代,服务于人民。

其实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有很多重视家庭教育的。刘少奇在《给刘允若》的信中指出:“在任何时候,任何问题上都要首先考虑集体的利益,把个人愿望、个人利益摆在服从的地位。当个人利益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应该为了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你应该下决心成为这样一种人。”这实质上就是老革命家的家训。

许多现代杰出人物也给自己的子女留下了许多具有时代特点的家训。傅雷在他的《傅雷家书》中对子女的要求是“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一种不冠以“家训”名称,但却有“家训”实质的新时代的家训。


今天的社会,打破了旧的秩序,组成社会基本因子的传统大家族的组织结构演变成一个个小家庭结构,共产主义思想也代替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但是我们并不能因为这些变化,而忽视对子女的教育。教育只有从娃娃抓起,才能让每个人都能从小树立正确的三观,长大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今天社会上还有一部分人对家训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因此也不重视家训的作用。其实早在三十年代,鲁迅先生就呼吁过重视家训,只是在那个年代没有被腐朽的政府采纳而已。

“家训”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他通过具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来传播,比任何一种教育方式都更早、更亲切,也更能影响到每个人。它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对人进行教育和熏陶,并深入骨髓的影响人的一生。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越性,也是中华民族每每在危机关头能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正如当前的“新冠疫情”爆发之际,无数中华优秀儿女,向着危险逆行而上,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换回中华民族的平安。他们一定都是具有良好家教的优秀儿女,虽然他们也许没有读过任何一本《家训》,但是我相信,在他们小的时候,他们的父母对他们进行过“家训”,所以中国人的精神和文化,才能那么深的溶入他们的血液。

评分完成:已经给 hgao 加上 50 银元!

喜欢hgao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hgao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文化长廊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