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化长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最美的端午诗词,这几首,最经典
送交者: 狂心中[♂☆★★★★如狂★★★★☆♂] 于 2020-06-26 6:15 已读 1396 次 3 赞  

狂心中的个人频道

端午节,中国传统的四大节日之一。2006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端午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端午节,起源很早,在上古时期应该就开始流传,最开始是一种祭祀活动。到了春秋时期,楚国大夫屈原投江,人们为了纪念他,端午文化便又融进了纪念屈原的元素。

说到端午的习俗,料想大家都能脱口而出吃粽子、划龙舟、佩戴香囊、插艾草等等。这一个个习俗,在文化长河中经久不衰流传至今,更渗透到诗词里,读之赏心悦目。


端午诗词,首推唐明皇李隆基的《端午》诗作。李隆基不仅是唐朝知名的皇帝之一,原来也是文采斐然的文学大家。

唐·李隆基·《端午》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节,正值农历五月初五,仲夏之日,白昼愈长,所以说“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用盐浸过的梅子已盛好,大家一起饮酒作乐。窗外的木槿十分茂盛,河边的芦苇发出淡淡清香,这时候与臣子们共聚一堂,共保大唐繁盛。

心情愉悦的唐明皇,也籍此祝愿天下苍生安康长寿,以显示皇恩浩荡。何其兴哉?


宋·陆游·《乙卯重五诗》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重五,就是五月初五,端午日。端午的时候,山村里非常美好。不仅景色美,生活也很美。院落里的石榴花已经盛开,开始渐渐繁盛。

包粽子、挂艾草、采药草,一个都不能少。最后一定不能忘了在自己的额头上点上一点雄黄酒。忙活了一天,等太阳落山的时候,再约上几个好友喝上一杯,岂不快哉?

陆游的诗,描写的是端午节一天的行踪,与唐明皇的奢华相比,却有丝丝闲适之美。


端午节,怀念屈原是一贯的主题。可以说从春秋时期开始,它已经贯穿到了中华文化之中。

到了唐宋时期,可能与今天无异,纪念屈原是必不可少的事。屈原,是一代名臣,最后无奈投江汨罗,也只有像文天祥一样文武双全的志士,对其最有感念。

宋·文天祥·《端午即事》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五月端午,你赠我一只艾草,让我想起了知己屈原。屈原看不到如今的我的情形,他远在万里之外。往日那些为国尽忠的人,现在也已经白发苍苍了。

但是心中的爱国之情,一点都不曾退却。尽管三湘和这里相隔很远,我们也仍然要从屈原那里获得慰藉和力量。


唐·卢肇·《竞渡诗》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赛龙舟,也是端午节的重要环节。“竞渡”,其实就是龙舟赛的前身。唐朝时期,爱玩的唐人还创造出了“锦标”的比赛制度,在龙舟划到终点的时候,以抢夺浮标来判断胜负,抢得头标的人就是比赛的冠军,为节日平添了更多氛围。

鼓声雷动、龙头凌空、浪花席卷、龙舟如箭,这时候人头攒动、争先恐后,浪花随之翻滚,飞鸟为之退却,只为争得“锦标”,好不热闹。


除此之外,还有挂艾草、和菖蒲酒,还有用“浴兰汤”沐浴的风俗,甚至还有赠送衣物的习俗等等,也都融在了不同的诗词里。

如:元稹的“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如杨巨源的“彩缕纤仍丽,凌风卷复开。方应五日至,应自九天来。”;窦叔向的“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事盛蛟龙见,恩深犬马知。馀生倘可续,终冀答明时。”等,都是端午最美的习俗写照。

读者们,关于“端午节的习俗诗词”,大家还能想起哪些?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

评分完成:已经给 狂心中 加上 50 银元!

喜欢狂心中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狂心中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文化长廊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