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化长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战国龙首纹,唐宋青玉璧,明代陆子冈,走进中华古代玉雕文化
送交者: 不清不楚[♂★★★★声望勋衔17★★★★♂] 于 2020-07-05 12:51 已读 1884 次 1 赞  

不清不楚的个人频道

引言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玉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上至五千年前的原始社会,下到如今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玉雕作为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它一直都在发展当中。

战国时期的龙纹壁、白玉璧,唐宋时期玉仲翁和司南佩,明清著名的“陆子冈玉”、现代各式各派的金石玉雕等等。玉雕发展,也是中华文化的发展,它不仅随着历史背景的变化而变化让我们得以一窥当时的社会环境;还能让我们了解到当时人们的喜好,正好研究千百年前的风俗习惯。

都说“黄金有价玉无价”,经精心雕刻后的玉雕更是珍贵!若想知道这比黄金还要珍贵的玉雕到底走过了什么样的风风雨雨,不妨寻一玉璜或一玉佩,观其上之纹饰,探究历经千年的玉雕文化。 6park.com

图 ▏玉雕作品1 6park.com

一、祭天地、祭鬼神——战国时代的玉雕

玉雕文化,追溯源头,还得追踪到中国传统玉文化身上。

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一部分,在经历过千年的发展之后,玉文化深深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华夏儿女的言行举止。对于我们来说,玉文化不仅仅是值得我们继承的优秀传统文化,它还有更加丰富的含义与意义。

玉文化,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精神;是“温润如玉”的高尚品德;是“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品格象征;是“化干戈为玉帛”的团结友爱精神......总而言之,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文化之一,玉文化意义非凡。

而玉雕文化,则是玉文化的具体表象。“玉雕”顾名思义,以玉为材料,雕刻出作者心中的形状,可简单,比如一把简单的玉斧;可复杂,比如一块巧夺天工的“凤穿牡丹”。 6park.com

图 ▏玉雕作品2 6park.com

玉的价值只有在玉雕上才能够真正得到体现,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一块璞玉,哪怕再是珍贵,如果没有经过工匠们的一双巧手,将它雕刻,它始终只能是一块玉料,体现不出它的固有价值。

故而,玉雕文化和玉文化,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因此,纵观中国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在公元前五千年前,中国便已出现了玉,那么,在这一时期会出现早期的玉雕是一点也不奇怪的了。

在辽宁鞍山海城东南方曾经发现过了一个原始社会的简单墓葬群,在其中曾经出土过三件由岫岩玉打造而成的简单劳动工具。据考古学家研究后表明,这三件工具距今约有一万两千年的历史,则足以证明,在原始社会,人类刚开始学会使用工具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玉石,而这三把工具就是最原始的玉雕作品。 6park.com

图 ▏玉雕作品3 6park.com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尽管在最初的时候,玉与其他诸如木料、竹子之类的制作劳动工具的材料没有两样,不过逐渐的,人们开始将玉石打磨,制成了简单的饰品。

比如在郑州大河村仰韶文化的遗址中发现的两枚绿松石鱼形饰品、在安阳殷墟发现的硝玉、绿松石等玉料制成的饰品。

虽然从出土的古物中我们可以发现,在石器时代,已经出现了用玉石制作而成的饰品,但是,在这一时期,玉石更多的,是被用来充当祭祀的用品,

《尚书》中记载的:“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从中我们可以得知,当巫师在进行祭祀的时候,会一边敲打玉石,一边率众舞蹈。 6park.com

图 ▏玉雕作品4 6park.com

但是,发展成真正的玉雕作品的,还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若要提到春秋战国时期最出名的玉雕作品,非和氏璧莫属。

虽然在刚发现和氏璧的时候,还只是一块质量上佳的玉料;但是,在经过各国的争抢,以及秦始皇对他进行的雕琢之后,这一块上佳玉料,就变成了国家权力的象征——这也是玉雕从祭祀用品到权力象征的转折点。

诚然,除了象征权力之外,战国时候也出现了许多玉雕饰品,且这些饰品较以前产出的饰品来看,进步了不少。比如在河北平山县三汲乡发现的战国中山国陪葬墓中发现的透雕龙形黄玉佩,以及现今收藏在哈佛大学的、出土自我国战国时期的龙纹玉璧。 6park.com

图 ▏玉雕作品5 6park.com

二、巧夺天工、精细秀美——唐宋时期的玉雕

从战国时期,到秦汉时期,玉雕作为在政治上的意味越来越浓重,君主执玉玺、朝臣佩玉璧,而玉石也不再是像远古时代那样,是可以随意当做劳动工具的廉价材料。

随着雕工的进步,以及愈发浓重的政治意义,玉石的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渐渐地,玉石就成了只能在贵族手中把玩的奢侈品。尽管如此,在这一时期的玉雕,它的进步几近为零。

诚然,相比起前朝粗糙的工艺来说,秦汉时期的玉雕作品的确精细了不少,但从它的技法、雕刻的图案来说,这些玉雕都与战国时期的作品极其相似,皆是以龙、饕餮、穷奇、孟极等神话中的神兽作为雕刻的对象,线条粗犷,技法简单,其中的意向一看便明了。 6park.com

图 ▏玉雕作品6 6park.com

不过,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秦汉时期的玉雕主要还是以玉璧为主,但也不乏出现一些让人惊艳的作品。比如现代出土的已经西汉时期的“金缕玉衣”,这件“金缕玉衣”不仅象征着这件“衣服”的主人的权势与财富,同时也侧面反映出了汉朝玉雕工艺的一次高峰。

直到时间来到唐宋时期,玉雕才算是真正融入到平民百姓家,从贵族王室身份、权力的象征,变成了社会大众的装饰品。

唐代是我国古代少有的一个开放的朝代,政治清明、经济发达、对外开放程度是我国古代史上从未有过的繁荣。前朝丝绸之路的开通,惠及如今的大唐,无数域外的金石玉料从西域运到长安,工匠们根据这些玉料的质地,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精巧无比的玉雕。 6park.com

图 ▏玉雕作品7 6park.com

而且,与唐时的繁荣相辉映的,是唐时的玉雕。在唐朝,工匠们抛弃单一的玉石雕刻技法,金、玉并用,例如现今收藏在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的白玉嵌金佩,工匠们创造出来的玉雕作品恰如这个辉煌无比的大唐盛世!

值得一提的是,有鉴于秦汉时代简单的样式,唐代不仅添加了花鸟鱼虫,例如现今收藏在故宫博物馆的青玉鸟衔花佩;又因为佛教盛行的缘故,也会出现类似于玉佛、玉观音之类的作品,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馆的青玉飞天,就是其中最好的代表作。

宋代更是将玉雕技艺发展至整个封建时期的顶峰!众所周知没有一个词,叫作“上行下效”。 6park.com

图 ▏玉雕作品8 6park.com

宋代的帝王们普遍对于从政没什么心思,倒是对金石玉器这些玩意儿,颇有几分心得。宋徽宗是不是个好的君主先两说,毕竟“靖康之耻”还时不时地牵动着亿万万中华儿女的心。但不可否认的是,宋徽宗确实是一个优秀的艺术家。

他嗜玉成瘾,不仅命令手下官员帮他从大江南北搜罗来一堆玉石,还亲自画图,毕竟一个能将展子虔的《四季图》模仿得惟妙惟肖的帝王,其画工自然也差不到哪里去。于是,在皇宫中经常会看到,宋徽宗一手把玩玉石,一手为玉雕构图,若不是条件不允许,恐怕他还是亲自雕刻。

因着帝王对玉石的热爱,民间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金石雕刻,玉雕愈发的平民化;同时,它的技巧也愈发精巧。 6park.com

图 ▏玉雕作品9 6park.com

有趣的是,对于“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玉雕,它不仅成为文人墨客、平民百姓们的饰品,而且,它还被融入了许许多多的文学作品当中,促进了玉雕在宋朝的发展。
三、镶玉嵌宝、诗书画印——明代的玉雕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曾记载:“有良玉虽集京城,工巧则推苏州。”

意即虽然所有的美玉都在京城,但能将这些美玉雕刻成无价之宝的工匠,却是在苏州。而这位工匠,指的就是陆子冈。

陆子冈是明代的一位玉石雕刻大家,而这位名家最出名的便是“镶玉嵌宝”。这是一种运用在首饰上的技巧,陆子冈不仅精于此道,还将其发扬光大,创办了著名的子冈珠宝工坊。 6park.com

图 ▏玉雕作品10 6park.com

不仅如此,陆子冈还拥有前朝所有玉雕工匠都不曾拥有的权力:在玉雕上留下自己的款项。并且,这一项特权,还是嘉靖皇帝亲自允许的。

因此,每逢陆子冈雕刻完作品后,均会在玉雕上留下自己的符号——“子冈款”,而这些“子冈款”,不仅在当时受到推崇,在现代更是无价之宝。

当然了,除了陆子冈,明清时期也涌现出了不少的玉雕珍品,并且,因为西方文化的传入,各类玉雕,不仅在技法上与西方的一些雕刻技巧进行融合,而且,在样式上也不仅仅只是传统的花鸟样式,颜色也更为多样了。 6park.com

图 ▏玉雕作品11 6park.com

结语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古老、最重要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的变迁,玉雕文化始终在发展当中。对于我们现代而言,玉雕文化不仅是与玉文化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一种文化;更多的,是对于我们触不可及的古代文化的一种记录。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未来,玉雕工艺不仅不会埋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因为其特殊的含义,它将会发展得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周礼》

《尚书》

《天工开物》

评分完成:已经给本帖加上 25 银元!

喜欢不清不楚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不清不楚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文化长廊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