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化长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红楼梦魇——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送交者: 我在枫林中哭泣[♀☆★★★女中豪杰★★★☆♀] 于 2020-12-04 17:29 已读 1540 次 1 赞  

我在枫林中哭泣的个人频道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宋代陆游《卜算子·咏梅》

红楼前八十回中,黛玉最后一次写诗是在第七十六回,当时是中秋之夜,她与湘云于凹晶溪馆联句,是十三元的韵。著名的“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就是当夜之作。二人一共联了二十二韵,除此二句外,其余不过应景,并无可取之处。到是之后,妙玉续联的十三韵二十六句值得玩味,读之有浓浓的生机。

妙玉在红楼中出现过五次,其中三次是从别人口中说出,综合评价起来说:这个人很孤傲,难以交道,更难相处。

第一次是从林之孝口中说出。第十七回中,为迎元春省亲,王夫人下贴请妙玉入栊翠庵。之所以王夫人愿意请妙玉入府,是因为妙玉的身份确实很有特点。林之孝说妙玉是“文墨也极通,经典也极熟,模样又极好”,加上“父母俱已亡故”,师父又“于去冬圆寂了”,可谓是个“极品”。也即:妙玉干干净净,无羁绊,无瓜葛。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妙玉是苏州人氏,祖上是读书仕宦之家,自幼多病,所以才入了空门,带发修行,方才好了。这一段描写是不是很熟悉?与谁很相似?妙玉是不是成年的黛玉?黛玉是不是幼年的妙玉?若当年林如海舍了黛玉,今日之妙玉的人生,是不是就是来日黛玉的人生?

所以,王夫人请妙玉入府,是给黛玉立个榜样,希望黛玉能如妙玉:“绝奢禁欲,所以除累。”这样她的宝玉就安全了?所以,王夫人说,宦家小姐,自然性傲些,就下个贴,请他何妨。

第二次是从李纨口中说出。第五十回,雪后初晴,众人即景联诗,宝玉受罚,李纨就罚他到栊翠庵讨要红梅。李纨说:“我要一枝插在瓶,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他。”李纨爱红梅之极,偏于妙玉处讨要不得,而且应是很不愉快。李纨于荣府中地位是很高的,其为人也是受人尊重的,她的生活状态其实与妙玉的状态是相仿的,都是独居一处,都是“形如槁木死灰”。偏偏二人同样喜欢红梅,内心同样鲜活,却互相不睦。一句“我不理他”,活画出李纨的气恨,也描画出妙玉的孤傲与不近情理。

第三次是从邢岫烟的口中说出。第六十三回中,宝玉生日之后,收到妙玉的手笺说:“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宝玉不知如何回贴,巧遇邢岫烟。岫烟对妙玉的评价有三句话:一,因不合时宜,权势不容;二,放诞诡僻,“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三,“槛外人”和“畸人”。

由此可知,妙玉于权势是不屈的,所以并不会去讨得荣府上下和大观园众人的喜欢,甚至会有睥睨之态。妙玉于僧俗、男女是不辨的,全以性情行事,合于脾性则率性而为,所以她会向宝玉“遥叩芳辰”,把宝玉当作闺中好友,也不管一个在家,另一个出家。妙玉于修行一事是通达的,“槛外人”是看破了生死,“畸人”是看破了外相,既是佛家的智慧,也是道家的智慧,所以,她与世俗的芸芸众生是不入的。但是,偏偏又心在世外,身处红尘,虽然看破,却未修破,所以只好在这红尘中“渡劫”了事。

林之孝是个管家,他对妙玉是敬慕的,他敬的是她的家世和才学,是一个“高”字,所以他极荐妙玉入大观园。王夫人是女主人,她对妙玉也是看重的,她看重的是她的“孤”,所以她请妙玉入大观园。李纨后来成了大观园的主事人,却与妙玉处的不相融。邢岫烟原是妙玉的邻居,半师半友,最了解妙玉,却最不懂妙玉,从她向宝玉交待的话语中,亦可听得,甚有不屑之意。

所以,妙玉的孤高和自傲林之孝懂一半,王夫人也懂一半,但李纨和邢岫烟却不懂,因为李纨的“孤”是与妙玉的“孤”不同,邢岫烟因家境和出身,更是无法理解妙玉的境界,所以她说妙玉也并不是“真看重她”,这个“真”即是指境界之真,两个人是“差之毫厘,缪以千里”的。

其实,妙玉是十分热爱那鲜活的生活的。她实在是入大观园的第一人,早在元妃省亲之先,也早于黛玉、宝玉等人。她对大观园的熟悉是更加深刻的,不过,这样的深刻是沉寂的而非喧嚣的,是萧瑟的而非繁华的,是既听得见内心的呼唤又听得见嫠妇暗夜中的哭泣的,而非既虚与委蛇的昏晨定省又故作强颜的气定神闲。她在《右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中说:

香篆销金鼎, 脂冰腻玉盆。

萧增嫠妇泣, 衾倩侍儿温。

空帐悬文凤, 闲屏掩彩鸳。

露浓苔更滑, 霜重竹难扪。

犹步萦纡沼, 还登寂历原。

石奇神鬼搏, 木怪虎狼蹲。

赑屭朝光透, 罘罳晓露屯。

振林千树鸟, 啼谷一声猿。

歧熟焉忘径, 泉知不问源。

钟鸣栊翠寺, 鸡唱稻香村。

有兴悲何继, 无愁意岂烦。

芳情只自遣, 雅趣向谁言。

彻旦休云倦, 烹茶更细论。

这十三韵是妙玉提笔一挥而就的,并且她说这是真情真事,是闺阁的本来面目。那究竟是谁的真情真事,是谁的本来面目呢?我们试着赏一赏这几句诗。

第一节:前六句。夜深人静,宝鼎香烟冉冉,烛焰如泪凝滴在玉盆。呜咽萧鸣,勾起一段往事,孤女悲从中来,泣不成声,锦被微寒虽有侍儿温暖,然独自一人如何成眠。有凤无凰空帐徒悬,有鸳无鸯闲屏徒掩,好一个凄凉寂寞的夜晚。

第二节:又六句。夜已深,步出院门,秋露浓浓,青苔湿滑,步履唯艰,秋霜重重,手中的竹杖也握不住。既便如此,我也要到这月色中的溪塘边走一走,我还要登上这寂寞的山厓上看一看。夜色中,这山石奇伟,如鬼搏神斗纠缠不清,这林木瑰怪,如虎踞狼蹲厉厉烈烈,到是别有一番趣味。

第三节:又八句。又不知哪一个晨曦,一丝儿微光透过微暗,照到驼着高大石碑的赑屃,罘罳照壁从地中慢慢地生长出来。忽然,红日烘出地面,振动林树,惊醒鸟儿腾空鸣舞,一声猿鸣撕裂山谷。猛然回顾,不知身在何处,又走到了那条不知名的路上,又怎么会忘记回去的幽径?犹如渴饮甘泉又何须知道泉水来自哪里呢?黎明已来,那一处是栊翠寺晨钟响起,又一处是稻香村晨鸡抱晓。

第四节:后六句。既然今日有兴,何必悲从中生?既然此时无,何必心烦意乱?闺中芳情,我自消遣,雅趣兴高,何须对人言说。通宵达旦,不言困倦,且烹好茶,你我细细品论。

一挥而就的诗,难道写得是这个中秋之夜的事?还是许多年以来,夜深人静之时,妙玉独自一人夜游大观园的事?是一天夜里的事,还是许多个不一样的夜里的事?试一看,第二和第四节或许是这个中秋夜的事,然而第一节和第三节则的确是许多个夜里的事。在白日,栊翠庵始终是关着的,在黑夜,栊翠庵却是开着的。白日的清冷,又怎能挡住黑夜的热烈!一个人的大观园,一个人的世界,鬼神奈我何!虎狼奈我何!胜过那白日的人心险恶和世态凉薄!

所以,白日,妙玉是孤高自傲,不近人情,所谓的“才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真是不得喜欢。所以,黑夜,妙玉是孤芳自赏,非同一般,所谓的“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真是喜欢不得。在黑夜里,妙玉才有了一丝安然。

其实,妙玉的热爱生活在宝玉处表现过。一个是一纸便笺向宝玉遥祝芳辰,把宝玉当作闺中之友,亦雅亦虐、半真半嗔地玩笑了一回,也有些埋怨的意思在里面。一个是宝玉乞梅一回,瞬间即得,之后再求,更是黛玉等人每人都折送了一支,并非不近情理,而是选择性地尊严地入情入理。一个是栊翠庵品茶,宝玉一句“随乡入乡”即令妙玉十分欢喜,宝玉作主把成窑的茶盅送与刘姥姥,妙玉也赞成了,宝玉又说等一行人走了,让小厮抬水来给妙玉洗地,妙玉更高兴了。亦可知宝玉是妙玉的知己。

妙玉的热爱生活更多地是在黛玉处。一个是黛玉、宝钗与宝玉入栊翠庵品茶中,黛玉问水说:“这个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你怎么尝不出来?”对黛玉之问,妙玉的“冷笑”实在是热烈,她的反问中有责备之意,她把黛玉看得是与她自己一样的人物,是一等一的雅趣,都是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尝不出“梅花雪”茶实在是不应该。

由此观之,妙玉是把黛玉引为知己的。另一个就是中秋夜联诗,主动将黛玉、湘云邀入栊翠庵,又是烹茶,又是联句,又是为二人作老师,絮絮叨叨,啰啰嗦嗦,最后是目送二人离开方关院门,真是“情不知所以,一往而深”,毫无往日的孤高自傲,而是亲切热烈。

妙玉是又一个寄人篱下的女子,与黛玉、湘云相似,也是父母皆亡,就连师父也死了,所以最终的结局也只好是“风尘肮脏违心愿”,不得不入红尘修行,可是,在红尘中修行实属不易,所以唯有以一个绝世独立的姿态,方能免去诸多烦恼。

所以,亦如陆游词中所说,红梅只有在零落成泥时,才猛然回味那记忆中无法忘怀的幽香。“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装”。妙玉的结局判词说:“终陷泥淖中。”到也符合她佛门弟子的身份,在那个黑暗的时代,“舍身饲虎”也是一个方便法门呵。正是:

佛门一支梅,寂寂生光辉。

质洁雪亦妒,红尘人自危。

渡人人自渡,人心道心灰。

一声狮子吼,警醒知是谁?

评分完成:已经给本帖加上 25 银元!

喜欢我在枫林中哭泣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我在枫林中哭泣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文化长廊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