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七言绝句作法举隅》,每天学写一首:56法之55 6park.com
《七言绝句作法举隅》 第55法 6park.com
此第55法,前一二句铺垫出一个情景,第三句聚焦到其中一个“细节”,而第四句句首则须用“又得、又长、又展”这类和“又”字组合而成的动词来与第五六字位置上的一个数量词搭配,第七字则用形容词,以对前面第三句的“细节”进一步渲染,来加深诗意。所以这第55法要在第四句体现三要件,即: 6park.com
又X+XX+XX(数量词)+X(形容词) 6park.com
请看下面的例诗即知(“---”号后为曹评): 6park.com
1- 题鹤林寺僧舍(寺在镇江)(唐·李涉)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 前一二句铺垫出的“情景”是“登山”,第三句聚焦的“逢僧话”是“登山”过程中的“细节”,第四句句首的“又得”搭配的第五六字位置上的“数量词”是“半日”,而其专门针对前面第三句“逢僧话”这个“细节”引出的渲染是一个“闲”字。 6park.com
2- 霁雪(唐·戎昱)
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檐前数片无人埽,又得书窗一夜明。 6park.com
3- 龟堂杂兴十首 其二(宋·陆游)
曳杖东冈信步行,夕阳偏向竹间明。丹枫吹尽鸦声乐,又得霜天一日晴。 6park.com
4- 人日(宋·韩淲)
满地茸茸百草芽,青青知已到山家。东风一夜吹窗雨,又得红梅两树花。--- “花”也可用作形容词。 6park.com
5- 次梅根(明·吴与弼)
风色萧萧生暮寒,月明催棹下奔湍。孤舟系稳更相劳,又得长江一日安。
6- 鲸背吟二十二首 其十四 落篷(元·宋无)
潮信篷留风力悭,落篷少歇浪中间。殷勤为向梢人道,又得浮生半日閒。
--- 尾句的“又得浮生半日闲”作者不经意间抄袭了上面李涉的句子。
7- 夕佳楼(清·弘历)
傍晚常教信马来,千峰夕照翠云堆。因缘时节宜留句,又得松窗片刻陪。--- 注意啦:这句尾字用了动词。 6park.com
8- 得廷实书(明·陈献章)
洗竹添花张户曹,忽抛閒散事煎熬。东门春水无人钓,又长溪头几尺高。 6park.com
9- 夏日杂题六首 其二(宋·陆游)
午梦初回理旧琴,竹炉重炷海南沉。茅檐三日萧萧雨,又展芭蕉数尺阴。 6park.com
10-过九华山(宋·韦骧)
旌骑前头是九华,未能游历已咨嗟。好将秀色开尘眼,又被浮云一半遮。 6park.com
11-正月末雪中小酌(宋·吕本中)
柳着河冰雪着船,小桃应误取春怜。床头有酒须君醉,又废蒲团一夜禅。 6park.com
12-饯莹上人(宋·孙觌)
金地布时黄鹤下,化身现处赤乌来。如今只履西归去,又见天花一叶开。 6park.com
13- 暮春(宋·吴涛)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6park.com
14-崇山图七贤诗 其二(宋·张嵲)
岘首登临事已非,风流千古载丰碑。凿空寻出崇山景,又作襄阳一段奇。 6park.com
15- 对酒(宋·陆游)
手摘酴醾剪牡丹,山家草草亦杯盘。溪头一夜风吹雨,又作残春几日寒。 6park.com
16-客夜不寐四首 其一(宋·陈造)
久客情悰苦鲜欢,园林摇落菊花残。北风作意吹霜晓,又报江梅一信寒。 6park.com
17-诺惺庵枕上(宋·范成大)
噩梦惊回晓枕寒,青灯犹照药炉边。纸窗弄色如胧月,又了浮生一夜眠。 6park.com
综合以上看,这第55法限制性很强,第四句必须符合“又X+XX+XX(数量词)+X(形容词)”这个先决条件。其实七绝举隅还可以增加一法,即“前一二句铺垫,第三句强调或转折,第四句仅限制要用‘又’字引领,其它六字随便写,来进一步加强对‘第三句强调或转折’的渲染,从而把全篇推向高潮。”这样的例子古诗里更多,应有千首之多。也随便举几个例子供参考:
哭子十首(翰林学士时作) 其五(唐·元稹)
节量梨栗愁生疾,教示诗书望早成。鞭扑校多怜校少,又缘遗恨哭三声。 6park.com
黄草峡听柔之琴二首 其一(唐·元稹)
胡笳夜奏塞声寒,是我乡音听渐难。料得小来辛苦学,又因知向峡中弹。 6park.com
顷年陪恩地赴甘棠之召感动留题(唐·司空图)
去时憔悴青衿在,归路凄凉绛帐空。无限酬恩心未展,又将孤剑别从公。 6park.com
会昌元年春五绝句 病后喜过刘家(唐·白居易)
忽忆前年初病后,此生甘分不衔杯。谁能料得今春事,又向刘家饮酒来。 6park.com
跋:《七言绝句作法举隅》的作者是冯振心。简介:“冯振心先生(1897年——1983年),名振,号“自然室主人”,素有“广西才子”之称的。他17岁学诗,是我国有卓著成就的教育家、出类拔萃的中国古典文学专家、杰出的近代现代诗人,有《自然室诗稿与诗词杂话》等著作传世。当其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任教于上海大夏大学时,著《七言绝句作法举隅》一书,“就七言绝句之作法不同或大同而小异者,略分如干类,先博举其例,而后综籀其法”,授于门生,周振甫、冯其庸咸得其惠。” 6park.com
《举隅》从古人七绝中归纳出56种写法,虽然拘于构思形式,习作纯熟后,也能悟出作七绝的精神追求。俺记不清什么从网上搜到这篇好文,自己也没有兴致跟着学写。今日又看到,想起以前曾在诗坛介绍过,但没介绍完。可又记不住介绍过多少,干脆从头来,陪着大家再来学写。一天一到两首,一个月,学完。俺吧,每天从《举隅》中摘录一两种写法贴来,大家读完古人例子后,自己找题目写一首。多写不限。要求:一定要严格按照《举隅》所介绍的方法来写,否则就毫无意义了。
评分完成:已经给本帖加上 25 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