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化长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寺”和“庙”根本不是一回事,作为华夏儿女要明白,别弄混淆了
送交者: 我在枫林中哭泣[♀☆★★★女中豪杰★★★☆♀] 于 2021-03-21 22:04 已读 1172 次 1 赞  

我在枫林中哭泣的个人频道

作为一个常见的词汇,每当人们说起“寺庙”,总是想成了佛教的居住场所,然而你真的了解这两个字吗?“寺”和“庙”根本不是一回事,其实作为华夏儿女要明白,可别弄混淆了。

首先来说说“寺”这个字,根据《说文》记载:“寺,廷也。有法度者也。从寸之声。祥吏切”,最早的寺,通侍卫的“侍”,专门指宫廷当中的办公人员,到了后来,又逐渐代指朝廷办公的机构:“寺、嗣也。治事者相嗣续於其内。”

因此从西汉到唐宋,有着不少以“寺”为主的官方机构。


比如唐朝的鸿胪寺,其职责便是“掌朝会、宾客、吉凶仪礼之事。凡国家大典礼、郊庙、祭祀、朝会、宴飨、经筵、册封、进历、进春、传制、奏捷、各供其事。”负责礼节外交以及招供等相关事宜,“鸿胪”的本意,本来就是大声传赞,引导仪节之意,因此魏晋南北期间还专门设置了官员大鸿胪,相当于外交部长。

6park.com

另外一处大理寺,相当于如今的最高法院,从北齐时期开始创造,到了唐朝时期,审理重大案件便是在大理寺卿与刑部尚书、侍郎会同御史中丞三名官员会审的情况下进行。

等到了明清时期,大理寺和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审判案件的权力虽然在刑部,但必须也要大理寺点头,如果后者不同意,就必须上奏请求圣上裁处。

等到民国初期大理寺的名号竟然一直存在,一直到中期受到西方影响才改名为最高法院。


既然如此,“寺”又是如何与佛教产生关系的呢?汉明帝时期,佛教传入中原,受到了汉明帝的礼遇,在汉明帝看来,和尚传播佛经,实际上还是为朝廷效力做事,因此一个新的部门白马寺也就因此诞生了。在此之后的很长时间,白马寺成为佛教的圣地和中心,因此其他纷纷扬扬建立起的佛教建筑,随即也用“寺”来取名,从而广泛的被民间所接受。

接着我们再来说说“庙”。

在佛教引进前,庙则是中国古人的祭祀场所,从帝王将相,再到风云名人,一旦有大能去世,都可以依依律建庙,比如孔庙、二王庙等等。


而和天子息息相关的庙号制度,最早在商朝就已经建立,那些对国家立有大功,值得祭祀的先王就会追封庙号,以示永远立庙祭祀之意。

起初拥有庙号的皇帝并不多,商朝灭亡后就被取消,仅仅留下平定君主功过的谥号,而到了秦始皇统一天下,因为嬴政认为“子议父、臣议君”不利于维护统治,故而将谥号也一并废除。

到了汉朝时期,宗庙庙号制度才逐渐恢复,但是初期依然混乱,就拿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而言,人们最熟知的称号“汉高祖”,既不是庙号,也不是谥号,刘邦的庙号为汉太祖、谥号为汉高帝,结果被司马迁混着这么一叫,因此成为了典型。而在此之后,历朝历代皇帝基本上都有庙号,而在唐朝以来,因为后任皇帝给前任的谥号多是极尽赞美,后世开始用庙号来形容天子。


而庙作为祭祀场所,从“龙王庙”、“土地庙”再到佛教的“观音庙”等等,更加体现了其祭祀的重要性。

通常来说,寺的规模,比起庙要更大,有神像灵位供奉的地方,基本上都能算是庙,从帝王的太庙,再到臣子的家庙,而佛教当中,基本上有僧人的地方就会有佛像,有佛寺的地方就会有佛庙,因此两者之间,逐渐被混为一谈。


除此之外,建筑物当中还有更小规模的庵,古人云“结草为庵”,本意上指的是不对外开放的房屋,后来又成为了女性出家人住处,例如尼姑庵。

因此寺庙的背后,其实也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对此大家清楚了吗?

评分完成:已经给本帖加上 25 银元!

喜欢我在枫林中哭泣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我在枫林中哭泣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文化长廊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