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化长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溪山行旅图:这才是猛男该有的样子
送交者: 我在枫林中哭泣[♀☆★★★女中豪杰★★★☆♀] 于 2021-05-12 22:47 已读 1392 次 1 赞  

我在枫林中哭泣的个人频道

之前有朋友问我说:假如你天怒人怨,不幸只身流落荒岛。但是开恩,让你带件艺术品,你带哪一件?

我想都没想就给出答案:宋朝大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先来看一下全貌


▲ 范宽《溪山行旅图》

为什么呢?

因为每次我看到他,都会对生活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我会告诉自己,放宽心,没什么大不了。

而如果我们把中国的艺术史比作一个人漫长的一生,那么宋朝的艺术,一定是ta当之无愧的壮年。

ta浑身都是力量,履历上写满了杰出的成就。

而《溪山行旅图》,就是ta壮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杰作之一。

今天的一口气系列,就让我们回到这座北宋的深山里走走吧。



这幅画大致分成两部分,画面底部往上三分之一的地方,有形态各异的石头,石间有流水,石缝中长着各类树木。

再往上,则是一座遮天蔽日的大山,它仿佛被锋利无比的斧头,猛地一下劈开,连云雾都被它气势吓到,只能缠绕在半山腰。


▲ 范宽《溪山行旅图》局部

第一次看到这幅画时,我就给它取了绰号:中国画第一猛男。

因为这幅画特别奇怪。

跟咱们以前看到的像《早春图》、《富春山居图》 那些阴柔有余,阳刚不足的中国山水画完全不一样。


▲ 左 郭熙《早春图》局部,右 范宽《溪山行旅图》局部

它给我第一眼的感觉就是“刚猛”。

纵观咱们整个绘画历史,你几乎找不出第二幅能在“刚猛”这个点上跟它相比的作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问题的答案还得在作者身上寻找。



咱们常说,见字如见人。

其实艺术作品也一样,艺术家往往会将自己影子投射在作品上,范宽与《溪山行旅图》就是典型例子。

范宽是五代末期北宋初年人士,出生在陕西华原地区。虽然华原在当时穷困不堪,却是个盛产名人的地方。

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药王孙思邈都是华原人。而到五代末年,这个地方再一次出现一个伟大的人物:艺术家范宽。


▲ 传《范宽像》

据一个不靠谱的资料说,范宽刚出生的时候,个头是其他孩子的一倍大,饭量也惊人。

长大后的范宽特别魁梧,站在那远远看着就像一棵挺拔的大树。

而这棵大树,最大的爱好是看大山。

就是对着一座山,从早看到晚,坐着看,走着看,喝着酒看,脱了衣服看,看不够第二天再来。

不仅风雨无阻,而且是遇到下雨下雪,还更高兴的跑去看。

给他钱他不要,让他当官他不当,就爱看山,偶尔回家把山水画下来。


▲ 范宽《 雪景寒林图 》( 是 真的 画了很多山)

你能想象,一个两米高,两百斤重,喜欢看大山的西北汉子拿毛笔画山是什么模样吗?

范宽大概就是这样。

所以金庸先生也在《笑傲江湖》中对《溪山行旅图》的刚猛给出精彩点评。

话说有一日,令狐冲和魔教的向问天来到梅庄。 向问天解下身上的包袱,里头有两个卷轴。 他打开其中一个,是一张很陈旧的图画,右上角提着:“北宋范中立溪山行旅图”十个字。 一座大山冲天而起,墨韵凝厚,气势雄峻之极。 梅庄四庄主一看到这幅画,腿都站不稳了,直勾勾得看了很久。

你瞧,金庸先生不愧是大师。一语点出这幅画核心所在:“一座大山冲天而起,墨韵凝厚,气势雄峻之极”。



但我觉得金庸先生说得不完整。

如果这幅画只有“刚猛”,那么它带给我的感觉就仅仅像是位五大三粗的男子汉。

我不应该在一开始的时候夸下海口说:我每次看到这幅作品都能心情舒畅,对生活有一个更宽心的面对。

那么这幅溪山行旅图除了外表气势雄踞之外,还有什么呢?

一个字:“宽”。

咱们前面讲了范宽的“身宽”,而更重要的在于他“心宽”。

其实对于范宽,因为年代久远,我们难以确定他的出生年月,不知道他的生平故事,甚至连他的名字,现在都有很大争议。

有许多专家学者说:范宽其实不叫宽,宽是他的外号。

因为范宽这个人啊,超级有风度,性格超随和,说话又好听,还宽厚大度。所以大家就都叫他“范宽”。


而在数百年前,艺术家开始学习绘画的时候,没有书本,没有网络教学视频可看。他们仅有的办法就是找个人拜师,或者找到自己喜欢的画作,跨年代拜师。

范宽最初也按照惯例拜师学艺,但是突然有一天他的任督二脉就被打通了——没办法,天才就是不讲道理。

他告诉自己说:“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

大概意思是说:前人画山水的方法,也是通过观察眼前的景物,我与其去学习前人的画作,不如仔细观察世间景物。但是与其观察揣摩景物,不如选择自己喜欢的。

这可不得了,范宽不但否定老师,还否知道定了自然,一切跟着感觉走。 (可以大致理解为:范宽一个人完成了西方“古典主义”到“印象派”再到“后印象派”的三个重大艺术思想变革)


▲ 西方古典主义-印象派-后印象派

而且遵从自己内心,跟着自己感觉走这个点,在溪山行旅图的画面中有具体体现。

在哪呢?

就在常常被忽视的画作下半部分,那一小片宁静祥和的地方。


▲ 《溪山行旅图》局部



画中离我们最近的是一块硕大的石头,石头后面有一条小溪,溪流从后面的小山上潺潺流下。

小山与那刀劈斧砍的刚猛大山截然不同,它更像是一堆乱石,而石缝间长满了蜿蜒的树木。远方,树林的深处的房屋则隐隐地露出顶来。

然后你瞧,右下方的林子里,有两个老翁似的人,他们杵着杖,弯着腰,正缓慢地领着一小队小骡儿从林道里走出来。


▲ 《溪山行旅图》局部细节

专家们看到这里,就常会摇头晃脑地说:你瞧瞧,人在自然万物,在这巍峨耸立的大山面前,是多么的不值一提。

这个说法本身没有问题,只有足够谦卑,才越能发现自然之美。

但是。 (我老喜欢说但是)

在这里头我却有点不同的小看法。

“我认为在谦卑中,也要守好自己的本心”。

因为当我把眼光从画中那种刚猛,高山仰止的情绪中抽离出来,关注到右下角,这常常被我们忽视的“老翁和小骡”的时候。


▲ 《溪山行旅图》 老翁和小骡

我心中总有一丝窃喜。

因为我看到:尽管这威武雄俊的大山,似乎也影响不了这“老翁”过好自己的生活。

你再牛又怎么样?你还能不让我好好过日子了吗?

这或许也正是:“假如真有那么一天,我一个人流落荒岛,假如我带上《蒙娜丽莎》,带上《清明上河图》,它们都只会让我一个人在孤岛生无可恋。

只有带着这幅《溪山行旅图》,我才能在那苍茫的大海边,遥望着空无一船的远方,能鼓起勇气竖起中指比向苍天,大喊一声:老子不怕!”



现在常常有人说,跟父辈们那种稳定的生活状态不同,我们是焦虑的一代。我们生怕自己落后与别人,被时代抛弃。

所以我们的心常常被自己和社会弄得很焦躁不安。

常常想着明天会不会失业,跳槽会不会更好,甚至吃饭上厕所也要听着“为你在短时间内学习干货”的所谓课程。

如果你以后遇到,或者正处于这样的状态中。我建议你翻开这幅《溪山行旅图》看看。

世界威武雄壮,无法撼动,但那又怎么样。

放宽心,没什么大不了。

我想,这才是《溪山行旅图》这幅“中国画第一猛男”真正猛的地方,不在于力量,而在于那种面对无限恐惧,却坚守己心的心境。

就像《九阳真经》所言——

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

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

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

评分完成:已经给本帖加上 25 银元!

喜欢我在枫林中哭泣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我在枫林中哭泣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文化长廊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