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化长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七律 闻恩师仙逝因赋以纪之(附恩师健在时我所写纪念文章)
送交者: 陶短房[★★给猫起名权威★★] 于 2021-05-31 18:59 已读 2295 次 2 赞  

陶短房的个人频道


6park.com

 确是实情真讯么?人生最恸是娑婆; 6park.com

怅人匆促难名状,恨我奔波疏问疴。 6park.com

节下奠惟窗外月,口边吟是旧时歌; 6park.com

那年彼此伤心际,忆得灯前一醉酡? 6park.com

附:天海萧寥聚日稀 6park.com


上次见到家师还是去年四月的事情,当时他很高兴,说了很多的话。

但背后,师母拉着我的手,低声埋怨道:

“唉,今年春节你没来,他难过了好久。”

我默然,的确,从87年毕业始,这是我第一次没有在春节去拜望他,虽然,我是不得已。

“我这学生最特别了,在校时春节没来过一次,毕业了却年年不拉,哈哈,哈哈。”

对不起,师父,明年春节看来我又回不去了。



师父给我打的第一个作文分数只有六十分:

“你的这篇东西五脏俱全,乍一看没任何问题,却不是用心之作,所以只配这个分数。”

我偷偷吐了吐舌头:这老头,居然知道我的心思。

师父那时回校不过两年,名声却已经很大,据说很多年轻的老师都曾是他的学生。

他本来是教大学的,58年反右,他正讲析《兵车行》,不知是无意还是有心,说到“新鬼烦怨旧鬼哭”时反复吟诵了几遍,据说还叹了一口气,结果就因为这口气,被学生大义灭师,告成右派,发配到苏北农村,一去就是17年。

17年后,他回来了,教大学变成了教中学,他的脾气仿佛更大了些。

虽然脾气大,但他人缘却是甚好,从名流到校工,似乎都说得上话,甚至好多年后,苏北农村那些老乡还会跑到学校来,嘻嘻哈哈地和他聊上半天。

家师讲课几乎不持课本,内容更似乎完全与教程无关,而是自说自话的一大套,但他教过的班级总是成绩最好的,从高考分数直到五花八门的竞赛。

我的作文成绩也直线上升,家师常常把好的作文当众念一遍,我的最多,但分数往往并不是最高。

“你的字实在太难看了,所以每次我要先扣你五分。”毕业多年后的一个春节,家师端着酒杯,微醺着对我道。



家师的古文功底精湛,引经据典,口若悬河,耳濡目染,他的学生们都见怪不怪,慕名而来旁听的教委官儿们却是头疼不已。记得有一回公共课,正害眼病伏案打盹儿的我被家师用教鞭敲醒,懵懵懂懂地摸上讲台,将黑板上一篇长长的《逍遥游》句读完成,一笔不错,然后粉笔一扔,下台继续打盹儿。事后教委的老爷们在报上把我们师生的傲慢大肆抨击了一番,家师却为自己的这番杰作得意了十几年之久。

相处久了才知道,家师原先学的却是新闻,中学更是在日本学的财会,后来在上海当记者,骂国民党,很是恣意。师母每谈及他当年风度,眼中总是光彩异常。顺便说一句,师母原是大家闺秀,弹得一手好钢琴,按她自己话说,稀里糊涂嫁给了家师这个穷鬼,结果苦了大半辈子。

其实家师身材高大,风度翩翩,或长衫围巾,或西服革履,仪容甚是可观,依稀可以想见当年的风采。他虽习国学却甚开通,从京剧到流行歌曲,都能登台当众,唱得字正腔圆。99年春节,他酒后兴起,欲歌《在水一方》,却气虚不能终曲,只好由我代劳,四目相顾,不免黯然神伤。

师母和家师几十年来都互相以表字相称,幸福满足之感,溢乎言表,当初和小师妹每闻及此,都是相对一笑,心许不已,如今小师妹和我已隔大西洋而居,久不谋面,二老却依旧在南京的蜗居里,日复一日朝朝夕夕地互相呼唤着对方的表字。



我之被成为家师的入室弟子是源于诗词,那还是86年时候,一时技痒,步了家师抄在别处黑板上的一首满庭芳,从此便得青眼相顾。被称为入室弟子的,除我之外,似乎还有4个,我却是最后的那一个。

“这孩子,古文和诗词都不是我教的,他本来就会。”家师常常这么说。

这话倒也没错,不过我很清楚,没有家师,我的诗词不会有今天的进境,甚至根本不会一直写到今天。

在我来非洲前的最后一周,我把《有所诗》寄给了他,那上面都署的网名,但我知道,家师一眼就能看出,哪几首是我的涂鸦。

家师近体出自名门,七律犹佳,词则相对逊色一些,我之学诗十年而后敢言会填词,大约也因为此罢;他作品据说甚多,只是不事收辑,十数年后,怕是要散失殆尽了的。



家师已是七十许人,精力却颇为旺盛,授课补习,终年不休。几个子女中颇有家资富厚者,劝其休息,总是碰壁:“我又不是没用之人,凭什么躺下不干?”

他唯一的小恙在肝脏,因此虽酒量颇豪,却不敢多饮,每次拜望,三五杯白酒辄止。只有两次例外。

第一次是93年,同历过苏北苦难的长子因为家庭琐事郁郁,竟盛年而患绝症,匆匆而逝,我闻讯赶去,向来注重仪容风度的家师竟满面涕泪,嚎啕不已,当日我陪他痛饮,直到他颓然沉醉,我也微醺方止。直到今日,他家中正堂,师兄的遗像灵位,仍如当日无异——师兄工诗词,以书法著称于金陵,儒雅温文,颇有古名士之风。

第二次则是95年春节,我和小师妹的变故倏忽发生在他眼前,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做媒的他一下子意兴萧索,对饮十余杯泸州老窖后,喃喃不止曰,今后再不保媒了。直到远赴重洋前,师妹还几次去看过家师,但我和她却再也没有谋面。



十几年了,师父的厅堂里学生聚了散,散了聚,不断变幻着面孔;十几年了,当年天真烂漫的小师妹早已飘摇万里之外,为人妻,为人母,当年一团稚气的妹妹被他一手辅导进了大学,偶然碰上我,总要怅然念叨着“真想有时间再见见你师父那个有趣的老头儿”;十几年了,春节拜师的面孔年年新,年年换,只有我差不多总是在相同的时间,带着相同的礼物,叩开那扇日益陈旧的小门。只是人数由一个变成两个,又由两个变成一个,终于又变成了两个。

光阴荏苒,别说其他同学,就连号称五大弟子的我们,也是天各一方,越来越难得登门了,其中有春风得意的,也有郁郁不得志的,但家师提起我们几个,总是一脸的骄傲。前不久在贝宁参加使馆招集的会议,偶然得知某个师兄“又高升了”,不知家师得知,是否会多吃一口饭?

现在就连坚持最久的我,也渐渐地不能按时去拜年了,几万里的路途,就连鸿雁,怕也望洋兴叹罢?

家师当然不会怪我,但除夕置酒,独少一人,怕是总要唏嘘几声的。

时值重阳,芷萍倡议写纪念老人的文章,雍容见我为俗务所累,迟迟不动笔,颇是腹谤了几句。动身在即,突然有感,匆匆写下这一篇文字,片光碎羽,以托敬思而已。文成,意尚不尽,复得一律如下:



不梦当初眉眼低?堂前桂子又芳菲;

两千里外生和死,三十年间是与非。

感世吁寒灯下酒,伤怀泪满旧时衣;

牵连惟此他乡纸,天海萧寥聚日稀。



陶短房




癸未重阳 书于西非贝宁国科托努市

评分完成:已经给 陶短房 加上 50 银元!

喜欢陶短房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陶短房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文化长廊首页]
陶短房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