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化长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什么是青花瓷 | 那一抹摄人心魄的幽蓝神彩
送交者: 牛员外[♂☆★★★★湖边健走★★★★☆♂] 于 2021-06-15 7:18 已读 1998 次 1 赞  

牛员外的个人频道

6park.com

方词周曲的《青花瓷》传唱于大江南北,以独特的中国风意境之美,风靡于世界。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青花瓷便是瓷器的代名词,代表着中国人纯粹、淡泊、通透、富有水墨意味的东方审美

但你知道吗?青花瓷,在古代中国人看来,可是浑身上下充满异域风情的产物

一件瓷器的由来

陶器与瓷器

首先我们要先来说一下瓷器是怎么来的。

与瓷器比较相近的是陶器,陶器这个东西门槛比较低。找点粘土、捏个造型、垒个土窑放里面一烧基本就成了。

世界上各大早原始文明,基本都掌握了陶器的制作方法。

半坡文化 鱼纹彩陶盆

古希腊文明是其中佼佼者,不仅造型多样且装饰图案细腻丰富,还发展出来了几何风格、东方风格、黑绘、红绘、白绘这5种装饰风格,艺术价值贼高

古希腊白地彩绘纹样陶瓶

古希腊描绘音乐的陶罐

1 坯体材料的不同

而瓷器和陶器第一个不同在坯体的材料上。烧制陶器的陶土颜色发红,铁含量比较高;而烧制瓷器的瓷土却不一样,它颜色发白,铁含量非常低。

世界上公认的最好的瓷土是景德镇高岭土,含铁量只有2%左右。

陶土

瓷土

一般来说粘土中铁含量越高越容易融化,普通的粘土在1000℃的环境下便开始融化,变成一滩液体。

铁含量低的瓷土却可以轻易承受1200℃以上的高温,纯度高的瓷土熔点更是在1780℃左右。

另外普通粘土中常见的钠、钾、钙等杂质在瓷土中也几乎不多见,如此一来,经过如此的高温洗礼之后,瓷土便实现了由陶到瓷的质变。

图片来源 大肉庄

2 上釉的讲究

瓷器与陶器第二个不同是在于釉上,陶器和瓷器都可以上釉。

最简单的上釉的方式,便是在陶器烧制的时候加入草木灰,草木灰中含有的“氧化硅”是玻璃的主要成分。

以此烧制出来的草木灰釉,就好像是给陶瓷表面罩上了一层草绿色的玻璃。

唐代 秘色瓷

但陶器的釉和瓷器的釉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因为陶器本身的坯体质感粗糙,且表面布满孔隙有一定的透水性。

所以陶器上的釉一方面为了防水,另一方面为了遮盖本身粗糙的质感,陶器上面的釉颜色偏重且厚。

古希腊双耳浅口大酒杯(基里克斯杯)

唐三彩骆驼(其实也是一种带釉的陶器)

瓷器的坯体细腻、质地坚硬,就需要薄、透、颜色偏淡的釉面,才能显露出瓷器的质感。

3 釉下彩的装饰

正因为坯体的细腻和通透的釉面,所以瓷器发展出了不同于陶器的釉下彩的制瓷工艺。

釉下彩是瓷器的一种主要装饰手段,用彩料在瓷器坯体上直接施彩,然后再罩一层透明釉,入窑后在高温气氛中与瓷器一次烧成。

绘制的装饰图案被釉覆盖而下,光滑平整、晶莹透亮、永不褪色。

釉下彩对坯体和釉的要求都很高,陶器是远远不能胜任的,制瓷技术不发展到一定程度,釉下彩也很难实现。

而今天我们讲到的青花瓷,正是早期釉下彩瓷器中最著名的代表

青花瓷的诞生

陶瓷中的白、富、美

上文说到,瓷器的坯体是由含铁量非常低的瓷土烧制而成,但是铁这种元素很调皮,它在高温作用下什么颜色都有可能呈现,就是不会出现白色。

1 白瓷的坯体

既是是含铁量最低、品质最好的景德镇高岭土也烧制不出纯白的瓷器,所以还要想办法再减少瓷土中铁元素的含量

宋代定窑白瓷

我国汉代的时候便掌握了制瓷技术,但到了唐代工匠们才经过筛选、提纯等一系列工序才将瓷土中的铁含量降低到1%以下,才有了大面积白瓷的问世。

宋代定窑白瓷

青花瓷的坯体要求纯白,釉面则一定要最高限度的透明,如果透明状态不佳就好比是给洁白的坯体加了一层滤镜,丧失了效果,也显示不出釉面下彩绘的美感。

2 完全透明的釉面

釉料对铁含量的要求更高,需要把铁含量降低到0.75%以下,唐代之前主要通过施化妆土的方法来提高白瓷的白度。

看着够白但釉料不纯的情况下还会有淡淡的青色。

唐代以后改进原料才使铁含量进一步降低烧制出“如银类雪”的透明釉面

纯白的坯体,透明的釉面,未免显得单调,所以古人总想办法对白瓷来进行点装饰。

在青花瓷出现之前透明釉白瓷的装饰方法主要有两种:

1,是对坯体进行雕刻花纹,避免单调;2,是用黑色颜料进行彩绘,增加内容。

不过雕刻花纹的白瓷,视觉冲击效果不够强;普通的黑色颜料色彩的绚烂感不够,不能表达白瓷的剔透晶莹。

宋代定窑白瓷

这时便轮到青花瓷中点睛之笔的出现了。

3 点睛之笔:钴蓝

那一抹摄人心魄的“幽蓝神彩“——钴蓝

钴蓝

钴蓝是是产自波斯的矿物颜料,古称“苏麻离青”。用钴蓝作为白瓷的彩绘,为何如此的摄人心魄是有原因的:

1,这时候又要请到我们的老朋友铁元素出场了,波斯产的钴蓝含铁含量高其发色稳定,含铁量高的钴蓝与含铁量低的坯体与釉面的对比格外明显。

同时钴蓝中锰含量又非常高,锰含量提高了钴蓝本身佛亮度。青花瓷中的高锰低铁钴蓝青翠浓艳、带有锡光,观感十足。

2,钴蓝具有发散性,在积釉处颜色深有铁锈似的黑褐斑点且下凹入胎
浅薄处有晕染感和线条感,已浓一淡,一深一浅,仿佛墨粉五彩的中国水墨画,具有东方审美。

自此纯白的坯体,透明的釉面,再加上那一抹摄人心魄的“幽蓝神采”造就了青花瓷的惊才艳艳,但青花瓷最早可并不符合中国人的民族审美,而中国的瓷器又怎那么会用到波斯的颜料了呢?

青花瓷的逆袭

从民族审美到风靡世界

1 唐宋瓷器中的民族审美

青花瓷从根上来说属于白瓷,白瓷从唐朝大面积生产开始一直到宋朝地位一直不算是特别高。

唐朝时,南方的越窑生产青瓷,北方的邢窑生产白瓷。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不过唐人更喜欢青瓷温润如玉的质感,认为“白不如青”,陆龟蒙曾经有诗: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

唐代 越窑秘色瓷

唐代 邢窑白瓷

到了宋朝,青瓷和白瓷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拉大。

宋代以汝、官、哥、钧、定为五大名窑,其中以汝窑为最,汝窑继承了唐代的青瓷体系,以“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的天青色瓷器最为著名

宋代 汝窑

而位于北方,主要烧制白瓷的定窑却排名最末,面向的也是普通百姓,可即便是如此,定窑的白瓷也并非纯白,而是略带米黄色。

并非因为工平不够,而是感觉纯白不够含蓄,宋人要追求温和养眼的效果。

宋代 汝窑

唐人、宋人的瓷器上审美偏向于简朴,讲究的是淡泊,“淡然之极,众美从之”但是又不喜欢非黑即白的纯粹。所以装饰很少,去繁就简,追求“温润如玉,淡然若君子”的美感。

纯粹的白瓷在唐宋人看来一定是过于偏激的,并不符合于含蓄、内敛的传统审美。

宋代 定窑

2 元青花中的世界元素

但对于驰骋于大草原,马背上得天下的元朝蒙古人来说,这一切又都不一样了,白瓷的纯粹则暗合了蒙古人苍狼白鹿的图腾信仰如蔚蓝苍天,意味着纯洁良善

白瓷在蒙古人这里反而成为了座上宾。

元青花瓷

而且与唐宋瓷器有一个不一样的地方在于,瓷器对于元朝的蒙古人来说可是极为重要的外贸物资

元代的税收能力非常差,很大一部分财政收入源自于色目人的贸易。

元代生活在泉州的伊斯兰教商人,认为瓷器贸易有利可图,在元朝政府的促成之下,泉州商人将波斯的钴蓝进口到了中国,成为青花瓷产生的直接原因

不仅如此,中国瓷器工人还被要求以波斯纹样来进行创作。缠枝莲纹、莲花瓣纹、卷草纹、S形纹和回纹等。
这些多层次、密集型、不留地的风格,跟波斯地毯中的装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青花瓷成为妥妥的买方市场的产物。

波斯地毯

青花瓷的纹样

中国工匠将波斯纹样加以变化,青充分发挥了中国笔墨的线条美感,抑扬顿挫之间充满着韵律之美。使繁琐的波斯纹样充满了灵动感。

还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典故、松石山水、飞禽鱼虫也成为青花瓷描绘的对象,让中国故事随着青花瓷的波斯人的贸易传遍了世界

元代 鬼谷子下山青花大罐

元代 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

可以相互佐证的是,就目前为止全世界珍藏元青花最多的国家并非在原产地中国,而是在中东的伊朗和土耳其。

如果你想看元青花藏品,伊朗的德黑兰博物馆和土耳其国家博物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欧洲瓷器买卖(示意图)

波斯商人还将青花瓷顺着丝绸之路传到了欧洲。很快便风行于欧洲上流社会。

富含东方韵味的造型和装饰,以及瓷器独有的质感和东方美感直接降维打击了原有的陶器和金银器具,被称为“白色的黄金”

瓷器的发音“china"也用来代之那个神秘古老的东方国度。

在十六世纪西方画中出现的青花瓷 《众神的欢宴》乔凡尼·贝利尼

在那个军队比金子还贵重的年代,波兰的奥古斯都大帝曾用全副武装的600名近卫骑兵向波斯商人交换48件中国瓷花瓶。

可以说青花瓷通过我国本土工匠的技术革新和波斯商人的推进,使青花瓷成为我国瓷器大家族中第一个真正走向世界的品类。

大英博物馆中的中国青花瓷

青花瓷的绝响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元代青花瓷走向了世界,在之后的明清两朝也是稳稳外贸瓷器一哥的地位。

据西方学者统计十七世纪中国瓷器运往欧洲在1600万件以上,18世纪更是达到了6000万件到1亿件之间。

青花瓷的贸易为中国取得了巨大的贸易顺差,是时代的功臣。

外贸青花瓷

但作为世界人民都爱的中国青花瓷,走到巅峰的同时,自身也正悄然发生着改变。

1 青花瓷染料的改变

元代之后,在朱元璋洪武一朝,元代遗留的波斯钴蓝不多,多和本土产的钴料混合使用,所以部分洪武年烧制的青花瓷,颜色灰蓝偏暗水平略有降低。

明代 洪武青花缠枝菊花纹玉壶春瓶

而后虽然永乐、宣德年间,通过郑和下西洋重新打通了海上贸易,进口了苏麻离青(波斯钴蓝),青花瓷工艺水平重新恢复到了元青花的水准。

但进口波斯钴蓝成本确实是太高,加之明清后期的闭关锁国,之后的青花瓷多采用回青、浙青、平等青、石子青等本土染料代替

作为替代品的本土染料价格虽然便宜,但总体效果还不错,各有优劣。

明代 宣德年青花瓷

总的来说:

回青:菁幽泛紫,不过单独使用的颜色则会浑散游离,不聚集。

浙青:发色青翠,但少变化。

平等青:淡雅、明亮,但缺乏层次感。

石子青:则过于灰暗缺乏青花瓷的通透感。

浙青青花瓷

清代 乾隆年制青花瓷

2 新型制瓷工艺的发展

明清时期作为釉下彩的青花瓷工艺水平也有了更新,出现了以斗彩、粉彩、珐琅彩为代表的新型制瓷技术。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简单说此时的釉下彩技术突破了单一颜色的限制,白瓷的釉下彩,可以烧制多种颜色。可谓精彩纷呈,不过同时人们在青花瓷烧制上花费的 时间和精力也相对减少了。

清雍正 粉彩

清乾隆 珐琅彩

3 欧洲青花瓷与日本青花瓷

的巨大利润,一直让欧洲各大王国眼红,在上千年的时光里面一直打破脑袋想知道中国的瓷器是怎样烧制出来的。

为此在实验室进行了各种实验:贝壳、鸡蛋皮甚至骨灰都进行了研究,都没有进行成功。

终于在康熙时期法国派遣商业间谍经过几年景德镇的潜伏工作,才将中国瓷器的制作工艺偷盗而出。

欧洲青花瓷瓷

制瓷配方在欧洲公开后,德、英、法、意等国分别运用不同配方制造出自己的瓷器品种,一时在欧洲,制瓷厂遍地开花。

早期欧洲瓷器对于中国还存在着“崇洋媚外”的心思,大量仿造中国的青花瓷,不过随着欧洲工业化的发展民族自信心的提升,欧洲瓷器便很快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现如今以梅森瓷器为代表的欧洲瓷器,还是有名奢侈品的代表。青花瓷也算是在异国他乡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不仅如此,中国青花瓷在亚洲的市场同样也受到了挑战。

16世纪末日本通过发动“陶瓷战争”从朝鲜掳掠了一批陶工,开始走向制瓷的道路。

1616年,朝鲜陶工李参平为日本烧制出第一批青花瓷。因装饰效果如同蓝印花布,故取名「染付」

但是由于日本青花瓷没有好的染料,颜色不够鲜亮。

日本工匠为了克服这种弊端,干脆反其道而行之,坯体也干脆不用纯白,调和出了一种米汤色白地,去故意减少坯体与颜料之间的对比度,追求一种朦胧美。

在青花纹饰的绘制上用吹墨法将青料晕染开,使坯体和颜料进一步融合,画面纹样上也尽可能做到极简、写意、不复杂

这些虽是青花瓷制作水平稚嫩的无奈之举,但其其恬淡闲适的优雅情趣,与日本人崇尚的侘寂心境契合,也不失为青花瓷的另外一种表现方式。

与日本的「染付」情况相当,与中国相邻的朝鲜、越南等国家在明清两朝,或早或晚得也都掌握了制瓷技术,世界各国也都走 上了自制青花瓷的道路。现如今也不断有新型制瓷工艺的发明,有工业化的加持,现代瓷器也愈发得精美,但一枝独秀的中国青花瓷,却一直是最摄人心魄的那一抹幽蓝神彩

评分完成:已经给本帖加上 25 银元!

喜欢牛员外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牛员外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文化长廊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