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化长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普通的名字,不普通的人生。
送交者: 渊客[♀★★青莲书案镇纸★★♀] 于 2021-07-13 16:48 已读 579 次 2 赞  

渊客的个人频道

他的名字很普通,估计公安局系统跳一下,有上百个这样的名字,就连他的长相,据说也一般,走在路上一点范儿都没有,他的名气不大,不提他的儿子基本上没有人会记住他的名字。



如此看,他是个普通人得不能再普通的人。

如果你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



中国的历史规律是很有意思的,当所有的普通都融合在一起,那么普通就不再是普通而是极为不普通。



他叫王华。王阳明的爹。





 



公元(1446年),王华出生在余姚一个富裕家庭,祖上经商,到了他这一代,妥妥的富豪级别。按照这个设定,富二代的王华其实用不着如何努力就足够上一所好的大学,再不济,退而求其次做个富甲一方的商人,日子总会过得不错,但王华却没这个打算。



他似乎很早熟,很早就明白,再多的钱财,再多的房产都比不上读书,一个有学问的人走哪儿都能带着知识财富的光环,而一个商人带去的只有一身的铜臭。






这个认知很惊艳,也很符合大明的价值观,就连他老爹也认同了这一点,积极支持他读书。



如果说聪明人有等级的话,那么王华绝对是一等的聪明人,尽管他的名字很普通,架在他脖子上的脑袋却一点都不普通,基本上学什么会什么,两三岁的孩子,刚会说话时,其父教他读诗,经耳便能随口吟诵。年龄渐长,读书竟至过目不忘。

这个特长在王华这里宛如一个难以解开的方程式,凡是书本上的东西,他总能做到最好。



如此傲人的成绩,任谁看了都能赞扬两句。时任松江提学张时敏测试其文,并大加赞叹,以状元及第期许。由此,王华名闻遐迩,大家世族争着前来礼聘他为子弟师。当时浙江左布政使宁良请王华到他的家乡祁阳任教,宁家有数千卷藏书,王华执教之余,足不出户,闭门读书。






如此天赋,还如此努力,不成功天理难容了。





 

成化十六年(1480年),王华在祁阳教学期满,回乡参加乡试。



考试这东西,不是什么人都能考出好成绩的,比如后来写《西游记》的吴承恩才华不用多说,绝对是杠杠的,可结果如何,考到了60岁才有个小官做做。写出鬼怪小说的清朝文学家蒲松龄直到古稀都还在参加科举考试,直到71岁时才破例补为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触。以“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自勉。这就是有才华没天赋的一类人,而另外一类人,天生就适合考试,比如同时代的张居正,那完全是科举考试的宠儿,只要走入考场,基本上都是好成绩,十二岁童子考试,一把过,二十三岁中二甲第九名进士,授庶吉士。

妥妥的考霸!

王华就是属于第二种人。



天顺六年(1462年),王华中秀才,与好友谢迁并列第一。

看到这个结果,估计李白、杜甫都要说一句,这小子考运太好了,给点我,没准我也是个状元郎。

成化十一年(1475年),王华由于学问高深,直接被校方报送录科考度的儒士。



厉害么?

这不是废话。

更厉害的还在后面。






成化十六年(1480年),王华以浙江乡试第二名的成绩中举。原本王华本应是第一,因答谢考官时身着白衣,被主考认为不成体统降为第二名。

成化十七年(1481年),王华在会试中名列第三十三位,录取他的正好是他的好友——“礼记”房的同考官谢迁。



没关系,中考第一第二没多大的分别,关键是高考。

人生最重要的一场考试——殿试。王华被点为第一,状元及第。



有人说不就是一个状元么,大明二百七十六年,又不是他一个,没见过别人这么自吹自擂的。状元的确年年有,但要站在这个领奖台难度有多大呢?首先这些人绝对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学霸,其次这些人也是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没有人天生就是牛顿、高斯、爱因斯坦,所以面对这个状元,我们应该为其点赞。



如果说考试王华是自带主角光环的话,那么做官他绝对是自带加速器。



王华从翰林修撰、日讲官、学士、礼部左侍郎到吏部尚书——正儿八经的二品官,他走得顺风顺水,几乎没有任何的磨难。似乎天下的好事都排着队等着他。

看到这句话,王华估计要笑了:我也不想,可实力不答应呀。





 

弘治十五年(1502年),王华晋升翰林学士,仍兼任詹事府右春坊右谕德,因为才学出众,器度不凡,又在讲幄授课最久,明孝宗特别器重,命赐金带,四品官服,圣眷日隆。

就这一条,足够他吹一辈子,但他从未这么做过,相比于才华,他似乎更在意的是德行。



明  陈老莲 人物图



六岁时,王华与一群孩子在河边戏水,看见一位喝醉了酒的大叔来河边洗脚,走的时候把钱袋忘在河边。

王华拾起,打开一看,内有数十两黄金,搁在现在,黄金都是值钱货,更别说是大明那个时代,这妥妥的一笔横财,大人见了都难免动心,不要说还是一个六岁的孩子。

面对黄金,王华选择了等待,但这么一笔横财,难免引人心疼,所以他将钱袋投入水中,坐等失主,足足等了四个多小时,那醉汉才一把眼泪一把汗水的跑了过来。

王华迎上前说:“是来找你的金子吗?”于是把扔金子的地方指给他,醉汉找到金子感激非常,拿出一两酬谢,王华笑道:“不拿你数金反要你一两吗?”尽管醉汉一再坚持,王华就是不接受。



面对真金白银不动于心,这操守,绝了。



有人说,也许人家不好这一口,王家本就有钱,见怪不怪了。

这话有道理么,也许有,也许没有。



但下面这件事,和王家有没有钱绝对没关系。



王华成年后,曾借居一富翁家,富翁见王华一表人才,还是个读书人,就动了心思。

到了晚上,富翁叫他的小妾去和王华借点东西,好给自己生个白白胖胖的儿子,小妾到了,拿出纸条给王华看,说:这是主人之意。

纸上写著:“欲求人间种。”

王华提笔在旁写道:“恐惊天上神。”

任她百般诱惑,王华就是不答应。



年少气盛,这样的好机会,又几人能做到柳下惠呢?

至少王华做到了。



也许你会说一两次算不得什么,好,那么接着看第三次。成年后的王华因为才华横溢,被人请去当老师,后来期限满了,一帮学生们设宴为他饯行,他们想试一下王华的节操,特意将宴席安排在水中央的一座亭子里,并事先藏了两个漂亮妹子在里面。席散之后,众人都告辞乘船上岸而去,将王华安置在亭里歇息。两个漂亮妹子从内里出来,王华吃惊不小,急忙呼船,可是船都已走远,无奈王华只得拆了扇门板渡水而归。



拾金而不昧, 色而不动心,这是妥妥的君子,这样的人谁不喜欢呢?



羡我同年老状头,贤郎名位颇相侔。

龙山佳气重重见,舜水恩波滚滚流。

调味查梨同入鼎,济川桥梓共为舟。

相看尽道登科乐,却合同担廊庙忧。

——黄珣《贺年侄王伯安登第》



这是王华的同榜进士榜眼黄珣,在王守仁登第后写给王华的赞扬诗,除

了妥妥的羡慕之外,字里行间更多的是对人品的喜欢和敬佩。



老子婆娑看儿曹,整顿乾坤,当代重逢王海日;

吾皇神武安天下,扫除纷乱,家祭无忘陆放翁。

(王华晚年号海日翁)

这是晚清四大名臣李鸿章自题的对联,看来他对王华,除了一股脑的喜欢,还是喜欢。



“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痴于肉体,迷于声音,醉于深情,最后,折于物质,还给现实”。

这是吴桂君 《喜欢一个人》里的一段话,用在王华的身上毫无疑问是最合适的。





 

正德二年(1507年),宦官刘瑾专权,朝中大臣纷纷上门拜访表示投效,唯独王华却不与其来往。刘瑾这人是太监,却喜欢有才华有品德的王华,面对这样一个重量级的人物,他表示出了足够的诚意,曾两次派人找了王华,并且让人告诉王华,他很喜欢王华的才华和人品,若王华能去见他一面,可入阁为相。



面对诱惑,王华不为所动,加上长子王守仁也不依附刘瑾,父子俩一时之间被刘瑾拉入了AAA级黑名单,盛怒之下的王公公当即就贬王守仁为驿丞,调王华为南京吏部尚书,没多久,又借故指摘王华参与预编《大明会典》中的小谬误,迫使王华致仕。王华不为所动,以为“从此可以免祸矣”。



明  陈老莲 人物图



有人曾经问王华:“你人生最骄傲的事是什么?”

有人说是他做了《通鉴纂要》的编辑,写了《龙山稿》、《垣南草堂稿》、《礼经大义》、《杂录》、《进讲余抄》著作等身。他摇了摇头表示这些都不是。

有人又说,是在成化十七年(1481年)状元及第。他依旧摇了摇头表示不是。

还有人说,是他拾金不昧、拒绝了色诱,抵住了刘谨的威胁。他依旧笑着摇头了摇头,表示不是这个。

也有人说,这个太简单了,他一生为官20余年,为人仁恕坦直,平生无矫言伪行,对人无尊卑贵贱,相待如一,凡谈笑言议,皆由衷而发。人有片善,就称不绝口。有急难来相求的,则极力帮助救济。而对别人的过恶,则直言规劝,不肯护短。又性至孝,对父竹轩公及母岑太夫人,色爱之养,无所不周。虽无突出建树,但颇有节操,为官有清名,很得社会舆论的好评。

尽管那人总结性地说了一大堆,他依旧摇头表示否决。



众人不解,将目光看向他,看他说出了终极答案。



他说,他人生最骄傲的一件事就是生了四个儿子。

四个儿子里,老大王守仁,是一个亮瞎世人眼睛的名字,因为在不久的将来,王阳明三个字是超越同时代所有人的存在,包括他这个考上了状元的爹。

为了这件事,他和一般农村的小老头、小老太太一样,曾经当着别人的面絮絮叨叨地将自己的儿子夸得天花烂坠,全然不顾别人的白眼和埋怨:“就你有儿子,我家没有么?”

多少次,他甚至忍不住提笔写了不少赞扬的句子。

任老子婆娑风月;看儿曹整顿乾坤。(注:王守仁平宁五之乱后,王华题于自己书斋上)

雪压孤舟,一叶载六花归去;雁横远塞,片笺写八字出来。(注:上联为王华,下联为王守仁)

藕笔盈池,竹简蕉书安可写;苔衣满地,秧针柳线不能缝。(注:上联为王华,下联为王守仁)

百尺竿头站脚;千层浪里翻身。(注:上联为王华,下联为王守仁)

一年春长长春发;五月夏半半夏生。(注:上联为王华,下联为王守仁。)

这样的句子他写了很多,很多时候他独自一人抚摸回味,说不出的欢喜。



很多人说他宛如一个藏于江湖的高手,名字普通,事情也普通,唯独那活脱脱的人生却一点都不普通,这才是高手的境界。



对此他淡淡地一笑,许久才说了句:

“谁规定普通的名字,就不该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生呢?这样的人如果没有,那就从我王华开始。

评分完成:已经给本帖加上 25 银元!

喜欢渊客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渊客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文化长廊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