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化长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东坡:“你的恩,我记下了。仇,一笔勾销。”
送交者: 渊客[♀★★青莲书案镇纸★★♀] 于 2021-11-21 16:06 已读 3646 次 2 赞  

渊客的个人频道



 

元丰年间,有访客从黄州来。

王安石问:“东坡近日有何妙语?”客人说:“东坡宿于临皋亭,醉梦而起,作《胜相院经藏记》千有余言,仅修改一两字,即成定稿。我有抄本,现在船上。”



王安石忙派人取来。当时月出东南,林影在地,他站在屋檐下展卷细读,喜见眉梢,评论道:“子瞻,人中龙也。然有一字不够稳妥。”客人拱手道:“愿闻之。”王安石说:“‘如人善博,日胜日负’,不若曰:‘如人善博,日胜日贫。’”



苏轼听到后,拊掌大笑,认为王安石堪称一字之师,欣然提笔,加以修改。不过,另有一个说法是,苏轼原稿本就是“日胜日贫”。倘若真是如此,也许是抄本误作“日胜日负”,则王安石作此修改,恰说明英雄所见略同。



此时,苏轼系舟秦淮河上,虽有心前往拜会,但身为谪臣,加上父子三人与王安石的昔日恩怨,他不敢造次,于是手书近作,投石问路。






收到苏轼的诗书,王安石十分惊喜,也完全明白苏轼的顾虑,第二天便身着便服,乘驴而往,主动到苏轼停舟之处拜访。苏轼大出意外,来不及戴帽子,更来不及换衣服,立即跳下船来,拱手而揖:“苏轼今日敢以野服见大丞相。”

王安石笑道:“礼岂为我辈设哉!”



所有之前的恩怨,就在此时,冰释了。 6park.com




 

苏轼一家,和王安石之间,曾经有过很不愉快的过往。尤其是苏辙。



苏洵喜欢谈论军事。在欧阳修的大力推荐和揄扬下,苏洵声名大噪,“一时推其文章”。然而,王安石认为,“苏明允有战国纵横之学”“大抵兵谋、权利、机变之言也”。战国纵横家以善揣摩、通辩辞、会机变驰骋世间,朝秦暮楚,事无定主,被儒家视为见利忘义的投机派。



王安石向来以正统儒家自诩,与苏洵在学术渊源、思想观念,乃至文章风格,各方面都极不相同,并多次在众人面前横加诋斥。这样两个人,虽然同为欧阳修所赏识,却注定无法成为朋友。






据说,他们初次见面,就是在欧阳修家的饭局上。那天,客人众多,仅苏洵一人是新客。席间虽有介绍,但彼此并未全部熟识。饭后,当客人陆续散去,只剩欧阳修与苏洵两人时,苏洵问道:“刚才坐在我对面那个头不梳、脸不洗、囚首丧面的人是谁?”

欧阳修回答:“是王介甫,他是一位文章道德超拔群伦之士啊,你没听说过吗?”

苏洵不以为然:“以我的观察,不近人情者,很少不为天下大患。此人将来必乱天下!内翰,您为什么要跟这样的人交往?”

 

而王安石,也曾拒绝为苏辙撰写制词。

 

嘉祐六年(1061),苏轼兄弟参加制科考试。制科招考的,是“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王安石参与了“秘阁六论”的选拔。通过几天紧张的阅卷,选出王介、苏轼、苏辙三人。

八月二十五日,仁宗皇帝亲临崇政殿,主持“御试对策”。其中苏轼入第三等,王介第四等,苏辙第四等次。朝廷给三位制科及第者授予官职,苏轼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事,王介为秘书丞、知青海县,苏辙为商州军事推官。但是,知制诰王安石认为,苏辙对策偏袒宰相、一味攻击皇帝,和依附权臣的西汉大臣谷永毫无区别,因此拒绝为他撰写制词(即任命文书)。



王安石拒绝为苏辙撰写制词一事,足以让苏洵与王安石的关系雪上加霜。

但王安石于苏轼,也曾有救命之恩和怜才之念。





 

苏轼“乌台诗案”初起时,御史何正臣、舒亶等交章力诋,指责他愚弄朝廷,妄自尊大,犯有该杀之罪。审讯期间,不仅苏轼本人遭到恐吓和威逼,所有与他有过诗文往来的人,也都被传唤,一时之间,人人自危。王安石的六弟王安礼时任直舍人院,曾向御史中丞李定问起苏轼狱中情况,李定立即警告道:

“苏轼与金陵丞相论事不合,您最好不要出面营救,否则将会被列为朋党。”

意识到王安礼有意营救苏轼时,谏官张璪也不禁忿然作色。尽管如此,安礼仍找机会向神宗进言,他说:“自古大度之君不以语言谪人。虽然苏轼怀才不遇,不免有怨望之词,但若因此严加惩处,恐怕后世之人会说陛下不能容才。”



王安石执政期间,苏轼一直是他的反对派,而且直到此时,御史们也仍以“苏轼与金陵丞相论事不合”为说词,但王安石并不赞成以言罪人的做法。据说,苏轼被囚期间,他曾驰书相救,说:

“岂有圣世而杀才士者乎!”



熙宁十年(1077),苏轼《眉山集》出版,王安石立即买回来细读,其中《雪后书北台壁二首》格外引起他的兴趣。这两首诗,一首押“尖”字韵,一首押“叉”字韵,都是极难押的韵字,今存唐诗五万余首,但押“尖”字的诗歌只有约二十首,押“叉”字的诗歌则只有三首。写作这类险韵诗,极其考验诗人的才学与艺术功力。

王安石争奇斗胜之心,瞬时又被调动起来,他一连写了五首“叉”韵诗,仍意犹未尽,过了几天又作《读〈眉山集〉,爱其雪诗能用韵,复次韵一首》。所谓次韵,即依序使用苏轼原诗的韵字,这就更进一步加大了难度。



苏轼原诗如下:

城头初日始翻鸦,陌上晴泥已没车。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遗蝗入地应千尺,宿麦连云有几家?老病自嗟诗力退,空吟冰柱忆刘叉。

——苏轼《雪后书北台壁二首》其二

 

王安石次韵之作:

若木昏昏末有鸦,冻雷深闭阿香车。抟云忽散簁为屑,剪水如分缀作花。拥帚尚怜南北巷,持杯能喜两三家。戏挼乱掬输儿女,羔袖龙钟手独叉。

——王安石《读眉山集次韵雪诗五首》(录其一)





 

江宁城的相见,是一段新历史的开始。

 

清 石涛  东坡时序诗意图册局部



此后,苏轼逗留江宁的日子,便经常与王安石相晤。王安石拿出自己所作“叉”韵诗和苏轼切磋,问道:“道家以两肩为玉楼,以双目为银海,‘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两句,是用这两个典故吗?”



苏轼这两句诗,和王安石“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一样,其妙处恰在于,不懂典故的读者,自可根据诗歌字面意思,体会诗句的意义和美感,而对于懂得典故的读者来说,便能在此基础上,获得更进一步的联想与审美的愉悦。这是用典的最高境界,但非才高博学者不能做到。那天,苏轼离开时,对叶涛说:“学荆公者,岂有如此博学哉!”



王安石还和苏轼讨论史学,他说:“裴松之学问该洽,超过陈寿。但他没有自撰史书,只为《三国志》作注,所以署名在陈寿之下。实际上,很多有价值的史料都在注中。很遗憾,欧阳公修《五代史》而不修《三国志》。我曾有意重修三国史,一直无暇着手,岁月蹉跎,如今老了!依我看,此事非子瞻,他人下手不得。”



但苏轼认为,自己并非良史之才。而且,修撰史书,需网罗数十百年之事,以成一书,很难没有失误,因此不敢接受王安石的建议。

一天,王安石用“动”“静”二字问门下诸生,大家纷纷作答,都不下数百字,王安石无一满意,说:“等明天苏子瞻来,看他怎么说。”

第二天,苏轼闻言应声答道:“精出于动,神守为静,动静即精神也。”王安石击节称叹。



在江宁期间,苏轼曾与知州王益柔同游蒋山,作《同王胜之游蒋山》。王安石极爱其中“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两句,抚几而叹,说:“老夫平生作诗,无此二句。”并作《和子瞻同王胜之游蒋山(并序)》。



苏轼兴趣广泛,喜欢收集药方。王安石素有偏头痛的毛病,有一次在殿中奏事时突然发病,痛不可忍,神宗令他先在中书休息,随即派小黄门送来一种药水,说:“左边痛则灌右鼻,右边痛则灌左鼻,左右皆痛则两个鼻孔都灌。”用药后当场止痛。进殿拜谢时,神宗说:“禁中自太祖时传下来数十个秘方,这是其中的一个。”并将这个秘方赐给王安石。而这一

次,王安石又将秘方送给了苏轼。



王安石还劝苏轼在江宁买房安家,比邻而居,以后便可常相往来。苏轼也曾有“买田金陵,庶几得陪杖履,老于钟山之下”(苏轼《与王荆公》)的打算,但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



八月,苏轼离开江宁,继续北上。王安石手抄近作四首相赠:

 

午阴宽占一方苔,映水前年坐看栽。红蕊似嫌尘染污,青条飞上别枝开。

酴醿一架最先来,夹水金沙次第栽。浓绿扶疏云对起,醉红撩乱雪争开。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故作酴醿架,金沙秖谩栽。似矜颜色好,飞度雪前开。

 

今《临川先生文集》中,其中第三首题为《北山》,其余三首均题为《池上看金沙花数枝过酴醿架盛开》。苏轼次韵道:

 

青李扶疏禽自来,清真逸少手亲栽。深红浅紫从争发。雪白鹅黄也斗开。

斫竹穿花破绿苔,小诗端为觅桤栽。细看造物初无物,春到江南花自开。

骑驴渺渺入荒陂,想见先生未病时。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

甲第非真有,闲花亦偶栽。聊为清净供,却对道人开。(原注:公病后,舍宅作寺。)

——苏轼《次荆公韵四绝》

 

目送苏轼远去的身影,王安石对身边人说:“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评分完成:已经给本帖加上 25 银元!

喜欢渊客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渊客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文化长廊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