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化长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高清经典|朱熹《书翰文稿》
送交者: 牛员外[♂☆★★★★湖边健走★★★★☆♂] 于 2021-11-25 5:55 已读 3516 次 2 赞  

牛员外的个人频道

朱熹《书翰文稿 》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卷分为前后两段,前段为《允夫帖》,又名《七月六日帖》、《致表弟程询允夫书翰文稿》,纵33.5厘米、横45.3厘米,后段纵28.2厘米、横113.6厘米。

局部高清

七月六日,熹顿首。前日一再附问,想无不达。便至

承书,喜闻比日所履佳胜。小一嫂、千一哥以次

俱安。老拙衰病,幸未即死;但脾胃终是怯弱,

饮食小失节,便觉不快。兼作脾泄挠人,目疾则

尤害事,更看文字不得也。吾弟虽亦有此疾,然来

书尚能作小字,则亦未及此之什一也。千一哥且喜向安。

若更要药含,可见报,当附去。吕集卷秩甚多,曾

道夫寄来者,尚未得看,续当寄去。不知子澄家上下百卷者

是何本也?子约想时相见。曾无疑书已到未?如未

到,别写去也。叶尉便中复附此。草草,余惟自爱

之祝,不宣。熹顿首,

允夫纠掾贤弟。

后段 纵28.2厘米、横113.6厘米。

研究朱熹的书法风格及其书法思想,必然要和他所处的历史时代联系起来。南宋书坛仍然为苏、黄、米书风笼罩,其书风主流是尚意宣情,生活于南宋中前期的朱熹必然要受到这一书风潮流的影响。他留存下来的诸多书迹中,也都带有宋人以意为之的烙印。

今人杨仁恺亦评价道:“朱氏书法的时代风格和本身的特点仍然是主要的,其中自有新的因素存在着。在所有的因素里,最为突出而明显的,却是时代风格。”(《南宋朱熹〈书翰文稿〉刍议》)杨先生所讲的时代风格就是“宋人尚意”。

然而朱熹作为一代成就卓著的学者和哲学家,自然不会落入窠臼,单纯地去追随时风流俗。他在表现时代风格的同时,亦能重视对传统的学习,并融入自己对书法的思考和理解。正如朱子晚年所讲的那样:“不与法缚,不求法脱,真所谓一一从自己胸襟流出者”。(《晦庵集》卷八十四)他不仅在书法创作上,而且在书法理论上,都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非凡的个人成就。

朱熹自幼习书,尝学曹孟德,后攻钟繇楷书及颜真卿行草书,一生勤勉。他书写的墨迹数量大,遗憾的是失传甚多。加上其在学术上享有盛名,故书法艺术的光芒被遗憾地掩盖了。朱熹善行、草,尤善大字,传世作品以行书简牍为主,大字墨迹很少,翻刻作品较多。朱熹书法名重一时,从历代评价中可见一斑。明陶宗仪在《书史会要》中说:“朱子继续道统、优入圣域,而于翰墨亦工。善行草,尤善大字,下笔即沉着典雅,虽片缣寸楮,人争珍秘。”明王鏊《震泽集》评:“晦翁书,笔势迅疾,曾无意于求工,而寻其点画波磔,无一不合书家矩矱。”这些评价看起来似是溢美之词,其实不然。有一种可能是,当时所能见到的朱熹墨迹比现在要多得多。朱熹将人的胸怀意趣、品行气质看成是书法艺术特征形成的根源和决定因素,这是他主要的书法观点之一。朱熹从强调书家性情、胸襟对法度影响的立场出发,既反对拘守于法,又反对游离于法。这与他“文皆从道中流出”(《朱子语录》)、“文与道两得,而一以贯之”(《与汪尚书》)的思想观点是一致的。

名家题跋选

明朝嘉靖年间,这卷朱熹《书翰文稿》被江西布政司参政孙存收藏。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正月,孙存将此卷寄到苏州,请当时的大名士文徵明写跋文。文徵明在题跋中说,朱熹《大学或问·诚意章》手稿,“较今刊本,一字不异,盖定本也……夫朱公著述,如日星在天,何容刻画”,又提到朱公迁、赵汸、韩濂三公,“皆元季国初名流,其题此卷,皆郑重不苟。”而赵汸竟然留卷一年不敢动笔,文徵明感叹:“不著语而还之。徵明何人,乃敢妄议。”

评分完成:已经给本帖加上 25 银元!

喜欢牛员外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牛员外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文化长廊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