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park.com
6park.com
- 真正的好诗 -
…
什么是艺术?
能用简单的描述,就把一件事情说得明白,且富有美感,就是艺术。
这其中包括电影、绘画、舞蹈、音乐等其他形式。
如同《舌尖上的中国》中那句经典: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方式;
也如同曾被某些人认为不入流的,刀郎的歌曲。
什么是真正的好诗?
可传形入神,拥有强烈的画面感,读后仍有余味,便是好诗。
引经据典不过是在堆砌辞藻,过分地炫技就失去了诗的本质。
比如武侠小说中的剑法,讲究“唯快不破”,越花哨繁琐,越不实用。 6park.com

6park.com
并且,任何形式的创作,都是给人看的,看得懂、看得顺、看得精彩,方为上乘。
这也是很多初级创作者的通病,总是追求华丽,却往往不得其法,云里雾里。
今天我们要读的这首,李白的诗,就是最好的例子。
它简单直接,全诗皆是白话,却字字惊心,读后仿若置身其中,仍旧心有余悸。
所以这首诗,也被选入了小学语文教科书,堪称千古经典。
写到这,很多人应该已经猜出来是哪首了。
但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部分争议,很多人可能不知道。
下面,我们就先来一起欣赏一下。 6park.com

6park.com
- 诗文赏析 -
..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出自李白的《夜宿山寺》
李白24岁仗剑出蜀,开始游历四方,其足迹遍布大半河山,这首纪游写景诗便是其中之一。
全诗没有一个生僻字,“夸张”的手法贯彻始终,形象而又逼真地写出了山寺之奇高,星夜之奇妙。
之所以今天要推荐这首“人尽皆知、人人会背”的诗,是因为这首诗的创作还存在一定的争议。 6park.com

6park.com
目前,学术界比较流行的说法,这首诗为李白所作,但部分史记资料中,也有署名王禹偁、杨亿、晏殊、孟观等。
不过能确定的是,李白早年曾游湖北黄梅,夜宿峰顶寺时有题诗一首:
“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少年时,夜宿乌牙寺亦曾有诗:
“夜宿乌牙寺,举手扪星辰。不取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这首《夜宿山寺》就是李白的作品,但到底是什么时间,作于哪座山寺,确实无法考证了。
比较普遍的说法是,本诗作于蔡山峰顶的江心寺。 6park.com

6park.com
同时王禹偁、杨亿、晏殊、孟观等,皆为宋人,要比李白晚出生两三百年,虽然孟观也有诗《登华顶峰》:
“偶因华顶宿,抬手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尺天上人”
诗文大意可解为:
山上的寺院冷眼一看,似有百丈之高,站在上边,仿佛伸手就能摘下星辰;所以自己不敢高声说话,唯恐惊动了住在天上的仙人。
这首绝就绝在一个“惊”字上,仿佛山寺真的与天宫接壤,一不小心就能吵到神仙。
李白很善用“夸张”的手法,如是: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这些诗句,在李白笔下浑然天成,虽明知诗中之境非现实之情,但总是那样深入人心。 6park.com

6park.com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百尺之楼自然是虚指,但也侧面影射出了山之高、楼之险,直入云霄,伸手可触摸星月。
其中一个“危”字,倍显突兀醒目,与“高”字巧妙组合,生动、形象地将山寺屹立、傲视寰宇的非凡气势,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惊险之外,诗人又赋予了山寺神秘的色彩,不知不觉深入其中,引人入胜。虽简单两句诗,只有10个字,却似构架了一部充满奇幻色彩的小说。
所以,不得不佩服诗人大胆的想象力,把山寺的高耸和夜晚的神秘描绘得很逼真,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呈现在读者面前,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似“摘星辰、惊天人”这些童稚的想法,被诗人信手拈来,让人顿觉情趣盎然,有返璞归真之妙。
所以,这是一首极其难得的好诗,“诗仙”果然是名不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