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化长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佛教“汉化”历程中的艺术——对中国艺术有哪些影响?(上)
送交者: MyNarcissus[♂★★★声望勋衔14★★★♂] 于 2023-01-17 14:45 已读 1161 次  

MyNarcissus的个人频道

佛教思想在中国是怎么被接受的
左中国佛像、右印度佛像 6park.com

上面的两张照片,左边的是印度佛像。右边的是中国佛像,同样都是佛像,为什么差距会这么大呢?别急,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把视线退回到南北朝时期。 6park.com

白马寺 6park.com

佛教早在汉朝就传入中国了,只不过那个时候,天下还很太平,大家心里想的都是怎么弄到功名,根本没有人在意这种提倡“忍受痛苦,用今世的痛苦换来世成佛”的新宗教。



这就像你在烤串喝酒的时候,突然有人和你说:“等你死后你就会成佛”,相信这个时候的你肯定希望他现在就成佛。



等到三国归于晋后,短暂的和平之后,整个世界又陷于到了战乱之中,南北之间不停征战,好像从来都没有太平过。连年的征战加上沉重的徭役赋税,让百姓苦不堪言。 6park.com

晋武帝·司马炎 6park.com

人们在这个时候终于想到了曾经那个不被重视的佛教,它的教义恰好就是现在的百姓所需要的。对于眼前的苦日子,我们没有办法去改变,但是只要我们能够忍受现在的痛苦,来世就能成佛,就能过上好日子。 6park.com

6park.com

这一点刚好击中了当时人民的心理,所以一时之间,佛教迎来了大量的信徒,佛教本身也在中国得到了大量的传播,甚至影响到了当时的哲学思潮和美学思潮。



石窟艺术——壁画

敦煌石窟 6park.com

中国石窟艺术最早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印度的佛神成为了这些石窟壁画的主要内容。而画面所描述的内容也大都来源于印度,像割肉贸鸽,舍身饲虎都是最常见的题材。 6park.com

割肉贸鸽·壁画 6park.com

割肉贸鸽·雕塑 6park.com

割肉贸鸽讲的是释迦摩尼在成佛以前,一只饥饿的鹰飞到了他的面前,乞求他给自己鲜肉吃,释迦摩尼想都没有想就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但是鹰还没有吃饱,于是他又割了一块,但是鹰还没有吃饱,最后释迦摩尼对鹰说,你把我吃了吧,这样你就会吃饱了。 6park.com

舍身饲虎·壁画 6park.com

舍身饲虎讲的是摩诃国的小王子遇到了七只饥肠辘辘的小虎和一只饥饿的母虎,小王子把决定牺牲自己来救他们,就高山跳了下去,坠到了老虎身边,让老虎将自己吃了下去。



这些壁画大都是连续性的长幅作品,就像我们小时候看到的连环画一样,一幕接着一幕。



这些壁画的创作者无非是来宣传忍受痛苦、自我牺牲的教义,即使极端的痛苦也要忍受不要反抗,用今世的痛苦换来来世的幸福。这正是一种非理性的、狂热的宗教盲目崇拜,它的艺术基调是粗旷的、狂热的、激昂的。 6park.com

6park.com

这些壁画中大多数塑造了一些极其悲凉的场景:有大量猛兽漫步的荒凉野外、有空无一人的村庄和荒无人烟的深山老林。实际上这些壁画正是通过塑造出了当时百姓所面临的真实痛苦场景,来教化他们皈依佛门的。 6park.com

狩猎图 6park.com

就比如说你有只特别帅气而又昂贵的手表,全球限量款,平时连戴都舍不得穿。这天你朋友过生日,你准备带上这只表去你朋友的生日派对。派对上你玩得很开心,但是等到家后,你才发现你的限量版手表丢了。



更可气的是,小偷还把那天怎么偷到你手表的视频发到了你的邮箱上面。在气愤之余,你肯定会更加想念自己的这只表,要是这只表还在我这里该多好啊,要是这只表还在我这里,我肯定会好好珍惜他。 6park.com

飞天图 6park.com

南北朝期间的壁画创造者也是用到了这一点,你不是想要安居乐业吗,你不是想要和平吗?那我就把你当初失去它们的场景画下来,这样你就会更想要这种和平安居乐业的日子。 6park.com

6park.com

等这个时候我再告诉你,你不是想要安居乐业的日子吗?只要你能忍受现在的所有痛苦,来世你就会有享不尽的福了。我想就算是你穿越到了那个时候,面对着这样的精神层面的渗透,十有八九你也会皈依佛门。



石窟艺术——雕像

6park.com

这些洞窟的主人并不是刚刚所介绍的壁画,而是一尊尊佛像,几乎所有的宗教信仰如果脱离了对象就不会长久。 6park.com

6park.com

那激烈的壁画衬托的却是异常宁静的佛陀。他们长脸细颈、骨相清瘦、那半闭着的双眼就像看透了世间一样;他们飘逸自得,仿佛早已去尽人世间的一切烟火;他们是那么的高冷,不显任何慈爱、悲悯之情。 6park.com

6park.com

看起来他们似乎对人间一点都不关心,甚至对人间很是淡漠。他们是那么高大,人在他们面前就像蝼蚁一样。这样的悬殊对比更能凸显出人的愚蠢与佛陀的睿智圣明。 6park.com

6park.com

实际上,这些佛像之所以会变成现在的模样,也是经过了长期的发展。



最初中国的佛像是来源于古印度的犍陀罗(jiān tuó luó)时期。他们也充满了犍陀罗式的风格——衣服紧紧地贴着身体,面部高鼻、浓眉,隐隐约约能看见希腊人的面容,他们身材火爆,纤细的腰身加上突出的乳部,尽显异域风情。 6park.com

6park.com

不过这明显与当时的审美潮流不符,为了佛教的传播,一些创作者开始对这些这些佛像进行本土化地改造,在北魏中期就已经初步完成了。 6park.com

6park.com

衣服不再像以前那样紧贴身体,而是飘动了起来。面相也不再像先前那样高鼻浓眉,而变成了长脸细颈。这一切都更加符合中国人的审美。



此外,对于佛像的侧重方面也发生了变化,先前是侧重描绘佛像的外貌,而现在更侧重于描绘佛像的内在精神。以前是“人家传过来是什么样子,你就雕刻成什么样子”,现在变成了“要根据佛的内在精神来调整外在容貌”。 6park.com

6park.com

这一切都十分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佛教的传播。
佛教对中国艺术的影响

晋·洛神赋 6park.com

佛教对当时艺术的影响也体现在绘画技巧方面上。在此之前,中国所有的绘画都强调留白,背景往往很多地方是不画的,这叫多一份神秘多一美。



但等到南北朝时期(佛教已经产生了影响),绘画就已经开始要求填满背景, 6park.com

6park.com

同样是画一个人,南北朝之前,可能画完这个人就行了,至于背景怎么样,我并不关心。 6park.com

6park.com

而在南北朝时期,你不光要画这个人,他所处的背景也要画下来,现在是早上还是晚上、他在家里还是在外面?这些都要画出来。 6park.com

6park.com

先前,中国绘画更在意的是线条,颜色只是为了辅助线条而存在的。到了南北朝,“色块”的重要性开始不断提高,甚至超越了“线条”,变成了画面的主要元素。以前“线条”是大哥,开始后来他的手下“色块”攀上了佛教,摇身一变变成了新的大哥。 6park.com

6park.com

先前,绘画风格更多的是飘逸,充满了强烈的活力与运动感。但是到了南北朝,绘画风格开始逐渐变化为稳重,先前的那种运动感也变成了一种稳重感。还是是画一个人,在南北朝之前可能会画出他奔跑的模样,但是在南北朝,可能只会画这个人安静的坐在那里。 6park.com

6park.com

印度佛教从传入中国开始,就不断的本地化。就连佛教本身的出世思想也变成了中国的入世思想。但这与我们现在所熟知的佛教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区别,那么后面佛教艺术又经历了些什么才变成了如今的模样呢?我们到后面慢慢揭秘。

评分完成:已经给本帖加上 25 银元!

喜欢MyNarcissus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MyNarcissus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文化长廊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