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化长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美国文学汉译史·传统与翻译的互动+第二章
送交者: 楚夫子[★★声望品衔10★★] 于 2023-02-27 18:35 已读 856 次  

楚夫子的个人频道

美国文学汉译史·传统与翻译的互动+第二章 6park.com

楚夫子 6park.com


历史上传统与翻译的互动关系 
6park.com

佛经翻译,《圣经》翻译,耶稣军教士的翻译,都揭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国能够容忍和吸收外国文化的某些部分,条件是,它们要看起来不会威胁儒家理论和体系。或者说,它们能改变自己,以适应儒家士大夫阶层,或曰官僚-知识分子阶层,的需要。 6park.com

因为中国的科举制度,历史上,中国知识分子和官僚,有着极端紧密的关系。他们的思想和著作,形成了中国儒家文献和中国文学的主流。中国的知识分子,达则兼济天下,去当官;退隐了,穷则独善其身,还是去当回他的学者。这种士大夫,既是文人,又是政策的制定者。正是他们,构成了支撑和护卫儒家的社会主干。正是对佛教思辨哲学的兴趣和对现代科学的渴求,他们才被吸引参加翻译活动。而又正是因为他们优美的译文和他们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才让佛教和天主教吸引了大量的信十徒众。而数量日增的信众,又反过来促进了翻译活动的蓬勃发展。 6park.com

在这种良性循环中,儒家假借士大夫的帮助,藉由摹仿外来思想文化,甚至经由曲解外来文化中的敌对因素,吸收他们自己所需的部分,让儒家学说和体系,在外来影响的光照下,也对儒家自身的古老规条和政体,进行新的解释和改造。同时,中国文学,中国艺术,中国哲学,中国政治,乃至整个整个社会,也就推砖换瓦,拆梁换柱,经历了巨大的改变。 6park.com

从1784年美国文明遭遇中国儒家传统的那一刻起,在中国的美国文学翻译,就注定要重复佛经翻译和耶稣军教士翻译的模式。中国的官僚、知识分子的作用,也因之会在美国文学的汉译历史中,突出地显现出来。 6park.com

  6park.com

第二章   
准备时期(1784-1863 

目录
6park.com

1,中美早期的翻译 6park.com

2,官僚介入翻译事务 6park.com

3,前提一:对文学翻译必要性的认知 6park.com

4,前提二:翻译人才的造就 6park.com

5,前提三:出版的商业化 6park.com

  6park.com

第二章  准备时期(1784-1863
  6park.com

虽然康乃狄克州居民约翰·黎亚德(John Ledyard)及弗吉利亚居民约翰·郭尔(John Gore),曾随库克船长(Captain Cook,,1728-1779)最后一次远征太平洋(1776-1781),抵达中国,但文学史家一般均以1784年8月23日作为中美文明遭遇的首日。 6park.com

这一天,携带美国国会所颁海上通行证的美国商船中国女皇号驶抵澳门。五天后,泊于广州,停留了四个月之久。当时,中国人并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一个美国,便称船上的人为“新人”,以别于英国人。 6park.com

后来有人向詹姆士·麦迪逊总统写信,谈及其对中国的印象,说:“看来,(在中国)我国同胞与别国臣民得到一体尊重。那就是,均被视为野蛮人。他们(中国人)带着亚洲式的傲慢,直教所有的歧视都为之逊色。”1

评分完成:已经给 楚夫子 加上 50 银元!

喜欢楚夫子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楚夫子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文化长廊首页]
楚夫子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