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化长廊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美国文学汉译史·美国文学汉译与中国新诗歌·下
送交者: 楚夫子[★★声望品衔10★★] 于 2023-04-29 21:13 已读 1106 次 3 赞  

楚夫子的个人频道

美国文学汉译史·美国文学汉译与中国新诗歌·下

楚夫子 6park.com

当然,作为执着艺术的诗人,闻一多也写了著名的批评文字《女神之地方色彩》”,点出“《女神》的缺憾”。照闻一多看,“《女神》的作者既这样富于西方的激动底精神,他对于东方的恬静底美果然 不大能领略,”79他认为,“将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学都归成一样的,恐怕文学要失去好多的美。……只有各国文学充分发展其地方色彩,同时又贯以一种共同的时代精神,然后倂而观之,各种色调虽互相差异,却又互相调和,这便正符那条艺术的金科玉臬‘变异中之一律’了。”80 6park.com

闻一多十五岁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在清华攻读九年,开始写诗。随后,又在美国学画三年(1922-25),先在芝加哥美术学院,后转到科罗拉多大学美术系,最后上纽约艺术学生联盟。在这三年里,在郭沫若的帮助下,他出版了诗集《红烛》,并广泛涉猎美国文学,但却未译任何美国诗。闻一多对美国文学作品汉译的贡献在于他对美国文学和金元帝国本身的逆反态度。这种态度,在重义轻利的中国士大夫阶层的官员和学者中很有代表性。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正是这一态度,滞碍了美国文学的大规模汉译。 6park.com

闻一多是诗人、学者和翻译家。他初到美国,就见到1912年创办《诗刊》的门罗,还见过桑德堡(Carl Sandburg,1878-1967)和罗威尔,于是像孩童般地感到幸运,因为别的中国留学生不懂跟美国人社交,闭关自守过日子,只有他是例外。81他“看了O’Neil的四个短剧”,就翘课去找同调组织“中国剧社”改良中国戏剧,82并在纽约大演英文版的《杨贵妃》。1925年,闻一多正式脱离纽约艺术学生联盟,准备回国。那时,他是名国家主义者,写了一篇《新民族的新诗》,从民族主义的观点讨论美国新诗运动,指出惠特曼初出道也曾备受揶揄,以此激励中国青年诗人敢于创新。83闻一多一直高度评价《草叶集》,说它是“一本好诗”,“真正的诗”。841927年,闻一多五岁的爱女不幸夭折。他写诗一首抒发内心之哀痛。诗的形式,体现了美国女诗人莎娜·狄丝黛尔的诗作《忘掉她》(Let Her Be Forgot的影响。闻的诗题,虽然也是《忘掉她》。但是狄丝黛尔诗中的意象,都是西方读者熟悉的“火苗”、“足球”之类粗俗物,而闻一多诗中的意象,全是中国读者熟悉的“朝霞”、“香”、“梦”、“钟”、“墓草”等中国诗惯用的典雅形象。哀婉沉恸之情,浮出意表,格外感动中国人。这种“用”,就是一向推崇祖国文化的闻一多所谓“中国是勇于‘予’而不大怯于‘受’的。所以还是自己文化的主人……仅仅不怯于‘受’是不够的,要真正勇于‘受’。让我们的文学更彻底的向小说戏剧发展,等于说要我们死心塌地走人家的路。这是一个‘受’的勇气的测验,也是我们能否继续自己文化的主人的测验。”85 6park.com

然而事实上,闻一多对介绍外国文学到中国,特别是美国文学,却是十分挑剔的。早在1922年,就在放洋赴美之前不久,他在《清华周刊》247期上发表了文章《美国化的清华》,向同学们宣称他在清华求学十年得到的结论是:美国文化不值得吸收。他认为,美国吹嘘它在物质和经济方面的成功,但它却实在平庸、浅薄、虚浮、横蛮和恣肆。闻一多还对每一点都作了大段的说明,声言美国型的平庸个人只想当所谓好人,而典型的美国群体是由“暴徒精神”统治的。86闻一多对美国和美国文化的总体态度,从此未曾改变,直到1946年7月15日“死于美国的枪弹。美国的枪弹结束了一个美国教育出来的叛逆学生。”87 6park.com

闻一多讨厌美国文化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他是个爱美如痴的人,素来不喜“俗气”的东西,而大部分美国畅销书都被中国人视为媚俗之物。第二,他是个极端的爱国者,不可能容忍任何外国干涉中国事务。他反对日本侵略中国,也反对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共产党。这两个原因或许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在外国文学作品汉译的文化时期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起过很大影响的美国文学,却未能在其后的军事时期重受青睐。在军事时期,中国许多过去的唯美主义作家和翻译家,纷纷离开了唯美的象牙塔,成为热烈的国民党人或热烈的共产党人。他们仇视外国对中国的侵略和干涉,为了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了中国人民生活的改善,宁愿牺牲文学艺术甚至自己的生命。 6park.com

三十年代,中国的文学艺术有过短暂的繁荣。唯美主义流派也和其它流派一样,欣欣向荣。但日本的大规模侵华,打断了这虚浮的文艺景气。中华民族的存亡上升为所有炎黄子孙考虑的头等重要的问题。“为艺术而艺术”和“纯文学”的虹彩已成昨日黄花,凋谢枯萎,不再见人提起。在五四时期,尚有几个先驱份子鼓吹独立于政治、独立于道德观念、独立于一切其它社会干扰的文学。然而在其后十五年,中国的作家和翻译家发觉,他们转了一圈,又回到了他们曾经如此无畏地反对过的立场。现在,文学之于他们,就像之于他们之前三千年间的中国文人,是要载道的了。当然,是要载“大道”。这时,孔教已被批得体无完肤,皇帝也逊位了。这新的“大道”,就是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福祉。这新的“大道”,是儒家传统在现代社会的一脉香火。在这新的“大道”的香烟袅绕下,美国文学的汉译,自然而然变成了牺牲品,被供奉上了祭坛。 6park.com

不光是政府官员的行政命令阻滞了美国文学汉译作品的出版,知识分子自己在选译外国文学作品时,也会有意排除或回避收录美国文学作品。他们宁取俄苏作品翻译,因为苏联正在进行成功的社会主义试验,而且在不同时期,在西方列强瓜分中国或对中国事务采取观望政策时,苏联废除了俄中不平等条约,支援过中国的北伐战争和共产革命,还援助中国进行抗日战争。 6park.com

其实,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席卷中国大陆之前的一、二十年,中国出版的俄苏文学译品在数量上好质量上就已经大大超过了美国文学。俄苏文学在翻译上的压倒优势,又反过来培养了中国读者和中国知识分子群对俄苏的亲切感和认同感。闻一多的反美态度,只不过是无数中国知识分子中的一个比较典型的个例。

评分完成:已经给 楚夫子 加上 50 银元!

喜欢楚夫子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楚夫子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文化长廊首页]
楚夫子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