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生活百态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早茶记忆——沪江篇
送交者: Schweini[♂知县★♂] 于 2014-06-27 6:27 已读 6024 次 5 赞  

Schweini的个人频道

天涯歌女——林宝版


上海,魔都,这里可以魔幻般兼容岭南恬淡与京城华贵的城市,充满着各种乡思与“洋相”,有哪里的人聚居,就有哪里的早餐吃食,天南海北,中西合璧,早茶就已不再是单纯的茶,可能是各种替代,比如传统“四大金刚”中的豆浆,也可能是“老克勒(音译词,clerk)”手里的一杯摩卡(音译词,mocha)。


上海早餐传统“四大金刚”——大饼、油条、豆浆、粢饭(如图排列顺序)


正宗的大饼是从炉子里烘出来的,分为咸甜两种。甜大饼制作简单,一点白砂糖和面粉就是馅心,再撒上几粒芝麻,香甜可口;而咸味的大饼做起来颇为费力,刷多少菜油,抹多少盐花等都非常考验师傅的手艺。


油条是大饼的最佳拍档,可单吃,也可斩成段佐泡饭、豆浆吃。早在宋朝年间,临安(今杭州)百姓因痛恨陷害精忠岳飞的奸臣秦桧,以发酵面粉丢进油锅(粤语至今称之为“油炸桧”),却不料,油条那么好吃,一传就是千年。


老上海人更偏爱于咸浆,而且爱喝烫嘴的咸浆,如加上虾皮、紫菜、榨菜等辅料,再淋上几滴辣油,甜豆浆却是新上海人的口味。


同样,粢饭也有甜咸之分,甜的里面放豆沙、黑洋沙;咸的则往往放榨菜、肉松等。不管哪种,最后都要包上根油条,然后团起来压紧,边捏边吃。


魔幻与现实,强烈的反差与激烈的冲突全部融入了这个城市,正如一位风华绝代的少妇,在两个家庭中摇摆,矛盾着,平衡着,小心翼翼地继续生活百态。海派文化,正如上海才女张爱玲写的那样,“我立在阳台上,在黯蓝的月光里看那张照片,照片里的笑,似乎有藐视的意味,然而那注视里还是有对这世界难言的恋慕。”

上海歌姬——林宝版


伴随着矛盾,海派早餐也逐渐随时代沉淀了下来,上世纪30年代开始,就充满着现代意识与“腔调”,“老克勒”们已经遵循着与现代西洋近乎一致的早餐菜单了。他们不会局促于拥挤的“亭子间(沪语,上海石库门一种通常只有七八平米的小房间,佣人房)”,而是如洋人一样,在宽敞的厨房中享用早餐,而这些早餐中的“花样经(沪语,心灵手巧的意思,一般含调侃意味)”往往是Ham Omelette(火腿蛋糕)、Bacon & Eggs(熏肉与煎蛋)、Toast(吐司)搭配新鲜 Butter(白脱,沪语,即黄油)、Pancake(薄烤饼),张爱玲、宋氏三姐妹、唐瑛这些民国女神们都惬意地享受过。


上海30年代大户老克拉的早餐情景

“洋泾浜(沪语,原为上海市内英美租界与法租界的界河,后特指不中不洋、不纯正)四大金刚”
Ham Omelette

Bacon & Eggs

Toast

Pancake


“高端洋气上档次”的民国“老克拉”们在许多年后,这个习惯依然难以更改,比如不是上海人,却深受其影响的钱钟书杨绛夫妇,常年以英式早点与Lipton红茶为每天的开始。当今天必胜客这些洋快餐店创新海派西式早茶的时候,个人只能哑然一笑,也就是“噱头(沪语,花招)一只”,明明是“复古”嘛。


必胜客西式早茶


爱情本来并不复杂,来来去去不过三个字,不是“我爱你,我恨你,”,便是“算了吧,你好吗?对不起。” ——张爱玲。上海早餐与上海,原本就是首饰与绝代佳人,无论爱恨交织,始终优雅而去,永不褪色。


情人的眼泪——林宝版


评分完成:已经给 Schweini 加上 300 银元!

评分完成:已经给 Schweini 加上 100 银元!

喜欢Schweini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Schweini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生活百态首页]
Schweini 已标注本帖为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如果内容违规或侵权,请告知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