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湖北省发布疫情防控通告,4月8日武汉“解禁”。
一场疫情,武汉“封城”75天。
在武汉封城的日子里,老百姓的真实生活究竟是怎样的?
最近,一部看哭万人的纪录片《温暖的一餐》,为我们揭开了这个谜底。
【温暖的一餐】“封城”五十天,武汉人都在吃些什么?_腾讯视频
他们,在一餐一饭的温暖中,与武汉共进退。
最大的幸福是:“我们等你回家吃饭”
多美妈妈,是武汉一名知名母婴育儿博主,也是医护人员的家属。
她的丈夫和母亲,都是武汉协和医院的医生。
这个家庭,仿佛疫情一开始,就站在了“风暴中心”。
2020年春节前夕,随着病毒在武汉的肆虐,钟南山教授抵达武汉后,正式宣布病毒可人传人。
1月23日,预感到不妙的多美爸爸,在医院给妻子打了个电话,让她多囤点吃的东西。
接到丈夫的电话,她有一丝害怕。
就在出发去超市采购的前一刻,她又接到父亲的电话:父亲的朋友发热咳嗽,疑似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
出发后,她特意带了双层口罩。
看到山姆超市里,大家都推着满车的东西,多美妈妈感叹,这样的情景,在平时根本无法想象。
显然,疫情让大家不能正常过年。
平时,大家都会买各种新鲜蔬果,过年的年货礼盒也绝不会少,但现在,她不禁跟朋友开起玩笑:
一个武汉人买年货,尽是一堆馒头泡面,真的太心酸了。
1月23日,突如其来的封城,打乱了多美妈妈一家的生活,原本预订的年夜饭,不得不取消。
疫情的阴影笼罩在每个武汉人的心头,但是,好好吃饭,依然是彼此心灵最好的抚慰。
除夕晚上,多美妈妈家煮了一桌丰盛的年夜饭,一家人围坐桌前,温暖如常。
年夜饭的香味,暂时冲淡了武汉人心中的惶恐不安。
但匆匆吃过年夜饭的丈夫,接了电话后,又赶去医院了。
除夕夜,全国人民都在庆贺新年。但对于多美妈妈一家来说,这注定是一个特殊的年。
今年的春晚,新增了一个“特别节目”,送给抗疫一线的“战士”。
此时,女儿突然指着电视中的人喊:这是我的爸爸!
除夕刚过不久,随着疫情的加重,丈夫被派往协和医院新接管的方舱医院,要待35天。
临行前,他抱起牙牙学语的儿子说:“等我回来你都会叫爸爸了。”
那一天,婆婆特意起大早准备了一桌菜,丰盛而可口。
离别在即,一餐饭就是最好的送别。
同时,它也寄托着家人深深的期盼:“我们等你回家吃饭!”
一餐温暖的饭,给了无数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一个美好的期盼。
那是家的味道,是他们内心的铠甲。
最大的回报是,家中有温暖的一餐
1月23日以后,武汉实行交通管制,所有公共交通全部停运,在城市的角落,开始涌现一批志愿者。
他们是这座城市背后,最平凡的英雄。
风雨中,他们免费接送医务人员、运输医疗物资,共同支撑起城市的正常运转。
志愿者钟丽,是志愿车队中的一员,她说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武汉早一点恢复正常,大人能正常工作,小孩可以去上学。
在医疗物资紧缺的时刻,钟丽说,武汉许多人都在无偿掏钱买物资,令她倍感温暖。
对她来说,运输物资所出的费用,是自己的一份责任和心意,并不算什么。
钟丽说,她们有专门配送物资的后台,等物资到了,再由后台根据发送求救信号的医院的具体情况,先发需求量较大的。
钟丽最大的孩子13岁了,可以照顾好家中年纪尚小的妹妹。
奔忙在外,钟丽最担忧的,是孩子们能否按时吃饭。
每次,她在出门前,都会把菜洗干净,事后嘱咐孩子煮面吃。有次,孩子问她需要放多少盐,她边开车边耐心指导,让孩子放一点尝一口,慢慢调味。
因为整天奔波在路上,不能给孩子们按时做饭,她只能这样安慰他们:
“你们先吃,妈妈晚点回来给你们下饺子!”“妈妈煮的菜妹妹都没吃完,你煮的她都吃完了,你好厉害哦!”有人问钟丽:“你会在路上跑到什么时候?”
钟丽不假思索地说,做到武汉安全为止,帮到整个武汉都恢复正常状态,大家都不需要戴口罩,不需要防护服,感觉很快了应该……
无数的自愿者,就像这座城市的血液一样,给养着这座城市。
网友阮师傅,是武汉的一名企业培训师。疫情后,他第一时间报名志愿者突击队,负责给基层老旧小区消毒防疫。
老小区设施落后,人员密集,卫生状况差,消杀工作必须细致到位。穿上厚重的防护服,阮师傅像个侦查兵,不放过每个角落。
除了消毒,他还会给行动不便的老人送菜,值守社区出入口,劝导人们尽量不要出门。
一天的忙碌过后,阮师傅最幸福的事,就是回家吃饭。
此刻,妻子早已做了一桌他最爱吃的饭,和一张画着玫瑰花的贺卡,等候他归来。
钟丽、阮师傅,代表着武汉那些主动担起责任的“无名英雄”。
他们从事的不是本职工作,没有报酬,有的只是一颗温暖的心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感。
忙碌一天后,家中一餐温暖的饭菜就是他们内心最大的回报。
家中的烟火,抚慰了生活中所有的苦难、疲惫和焦虑。
一餐烟火,给“奔跑中的人”最大动力!
1月26日,武汉中心城区实行机动车禁行管理。
快递员和外卖员,成了这座城市奔跑得最繁忙的人,他们是武汉人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纽带。
外卖员老计是湖北十堰人,今年39岁,从去年七月来武汉做骑手至今。
1月21日以后,许多快递员不再送医院的订单,老计自己送了两次后,发现武汉的医院并没大家说的混乱、可怕。
作为亲历者,老计发现武汉多数医院都很安静,很有秩序。
老计送过一个订单,拿餐的阿姨一直在咳嗽,在进门后,后面的人自觉保持距离。而他每次送餐,都会在楼下电话提醒,告诉对方外卖到了,等对方开始下楼,他就慢慢离开。
疫情期间,虽然送外卖很危险,但老计一直坚守岗位。
因为经常送外卖,一忙就是一整天,老计没有好好吃过一餐饭。
他说,等疫情结束,最想去吃一次自己平时最爱的那家煲仔饭。
除了老计这样的送餐骑手,与他们一样忙碌着的,就是每天送快递的“小哥”。
街道一角,一位匿名的快递小哥,靠在墙边吃着泡面。
每天送来的快递,堆了满满一屋子,为了送货,他和同事常常连饭都顾不上吃,只吃泡面。
撕开包装袋,倒入调味料,一壶开水,就能简单凑合一餐。
剩下的时间,他和同事要忙着把这些寄给附近医院的快递,尽早送去。特殊时期,这些事总要有人去做,而他本就是干这一行的,更是义无反顾。
虽然有时很苦很累,连一餐像样的饭都吃不上,但当看到客户鞠躬说一声“谢谢”的时候,啃干面包、吃泡面也值了。
他们代表着无数平凡岗位的普通人,不求回报,坚守一方。
他们奔忙在城市的角落,简单应付一餐饭,但却守护着无数个家庭,让它们烟火如常。
除了外卖小哥、快递小哥,还有一群人奔跑的人,他们在与生命赛跑。
他们就是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者!
静文,是中国建筑第三工程有限公司的一名设计师。
除夕前,听说单位要最快速度在武汉建设火神山医院,大年初一,她便匆匆告别家人,和男友一起报名前往武汉。
短短10天,在荒地之上,建造一座符合标准的传染病医院,任务十分艰巨。
为了完成这个“不可能的任务”,700多名管理员,4000多名工人,将近1000台大型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24小时轮班作业,投入到医院建设。
大家忙碌一天后,最难得的是每天的吃饭时间。
在静文的镜头下,工地的伙食看上去很丰盛,荤素搭配,营养俱全,也有武汉当地的特色菜。
你们扛下了最艰巨的任务,武汉人民就用美味的食物,给你们最朴实的犒劳。
他们完成了那不可能的任务,是工程建设者,更是祖国发展的“奔跑者”。
我们的中国速度,从来不是说说而已。
而是这群可爱的人,争分夺秒抢来的!
我们今天骄傲的祖国,也是每个老百姓、建设者,这样一砖一瓦垒起来的。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
林语堂说过:人生幸福,无非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饭菜,三是听爱人讲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
世间最美的风物,就是家中温暖可口的一餐一饭。
而人生最真实的伟大,就是在平凡的日子里,依然活成一束光,努力去照亮自己,照亮别人。
就像疫情中的武汉,它没有丝毫的沉重和悲伤,而是用一餐一饭的烟火滋味,编织出一个个温暖动人的瞬间,给人力量和希望。
这样的人生,只有经历过生活的暴风雨,才能深刻领悟。
假如,此刻的你,既能够恣享人间烟火,又能知足常乐,那便是牢牢拥抱了幸福。
但愿你我都能时时珍惜人生的风景,活在当下。
即便遭遇风浪,也不要过分沮丧。
因为,灰暗的日子总会过去,迎来光明!
中国加油,世界加油!
愿每一个真正热爱生活的人,都能在经历困境后,依旧热爱这滚烫的生活。
评分完成:已经给 wwwyu 加上 100 银元!
喜欢wwwyu朋友的这个帖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 助支持!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月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帖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