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生活百态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是生活也是历史,解封后的武汉,我们用影像记录
送交者: majia马甲线[★★★★别人家孩纸★★★★] 于 2020-04-26 18:54 已读 2074 次 1 赞  

majia马甲线的个人频道

夕阳下的轮渡 6park.com

摄:8KRAW 杨柯 6park.com

“其实武汉人不仅要活,还要活得有意思,把枯燥单调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把艰难困苦的人生变得其乐无穷。”   6park.com

——池莉《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 6park.com

影像记录新生 6park.com

停滞76天,武汉市民又忙碌了起来,一头扎进重启的城市里,开始“后疫情时代”的生活重建。 6park.com

在这段颇具历史意义的进程中,我们借助影像,忠实记录。 6park.com

// 6park.com

时隔76天, 6park.com

“武汉,我的武汉,回来了!” 6park.com

吃一碗热干面还发朋友圈这事儿,武汉人是不会干的,但如今很多武汉人就这么干了。2个月不吃热干面这事儿,也不是武汉人会做的,但上百万武汉市民一起做到了。 6park.com

他们已经忍了76天,也太久了。 6park.com

“5、4、3、2、1” 6park.com

汉口江汉路口的江汉关塔钟上,分钟与时针重合指向了“12”,《威斯敏斯特》序曲响起,26秒过后,属于2020年4月8日的第一下报时钟声才正式敲响。围在江汉关前的人群中,一位武汉人大喊道:“武汉,我的武汉,回来了!” 6park.com

6park.com

武汉江汉关塔钟 6park.com

摄:8KRAW 杨柯 6park.com

武汉城市的复苏,首先从吃一碗热干面过早开始。 6park.com

6park.com

水气弥漫的热干面早点摊 6park.com

摄:8KRAW 杨柯 6park.com

接到朋友的电话,得知中华路上那家吃了7年的徐唐氏热干面店开张后,邓拐子(武汉方言:哥哥、老大)跨上电瓶车兴冲冲地就来了。 6park.com

“老板,你终于开门了!” 6park.com

看到热干面店的卷闸门拉上去了,邓拐子明显提了速,这声划破天穹的呐喊,喊出了阔别76天的迫切与想念。 6park.com

“热干面还是不要葱,多点萝卜撒?” 6park.com

邓拐子的喜好老板娘刘胜霞记得清楚。正是这些每天都来光顾热干面馆的熟客,给了老板娘最早开店的勇气。 6park.com

3月底就开始筹备重新开张的事情,刘胜霞一天之内打了7、8通电话。从市长热线开始,一个个的打,每个接电话的人都会让她记一个电话继续打。她不关心对面接电话的是什么部门的什么领导,只关心谁能决定她的热干面店能否开张。4月1日,挂掉打给社区的电话,刘胜霞跟老公说,明天去店里做卫生。 6park.com

第二天,得胜桥1号的徐唐氏热干面——这家曾被武汉媒体报道为“户部巷走出的‘热干面第一家族’”——成了中华路上第一家开张的热干面店。年前进的3万块钱食材,报废一半以上,加上原材料成本上涨,4元一碗卖了7年的热干面涨到了5元一碗。 6park.com

但这丝毫不妨碍武汉市民的热情。他们站在店门口、蹲在马路边、搁在车后座、放在后备箱上、端在手上边走边吃……这是武汉人从小练就的绝学,从学校吃到办公楼,从街头吃到巷尾,不管是得胜桥老街上穿着睡衣的武汉拐子,还是从新世界国贸走出来的光鲜白领, “不能堂食”的规定都难不倒他们。 6park.com

6park.com

滑动观看:武汉人的“过早”图鉴  6park.com

摄:8KRAW 杨柯 6park.com

但热干面的黄金搭档,蛋酒、米酒、豆浆等等佐面饮品,带汤汁的牛肉粉、面,还是受到了影响。重新开店近一个月,只有热干面的销量恢复至往常水平,对老板娘来说,每天的营业额仍旧不够理想。 6park.com

不过刘胜霞倒也看得开,相比那些还滞留在外地,不敢回武汉的餐饮店老板,她自认为幸运,“活着就好,活着就好”。只要人在店在,武汉市民对热干面不减的热情,就足以养活一家老店。 6park.com

6park.com

徐唐氏热干面老板娘刘胜霞 6park.com

摄:8KRAW 杨柯 6park.com

深受武汉人喜爱的热干面也跟武汉人的脾气一样,干脆直爽。吃热干面,如果迟一点,面就会坨,芝麻酱就会干,温度就会减,香气也就散了。作家池莉这样写到,“吃热干面一定必须是:烫好就吃,埋头苦干,面对面看着,心生激情,好比陷入热恋”,如果有可能,她一定会拼尽全力,吃它个幸福出来。 6park.com

6park.com

武汉人挚爱的热干面 6park.com

摄:8KRAW 杨柯 6park.com

让武汉市民找回幸福感的方式,除了过早还有夜宵。沉寂数月的雪松路上,最早一批开门的潘驼背腰花粉解决了附近最早一批复工白领的午餐问题,也预示着这条街的复苏。白天端着腰花粉配手冲咖啡的白领,到了晚上又踩着高跟鞋回到这条街上。 6park.com

小龙虾配精酿啤酒,烧烤配奶茶……减肥计划先放一旁,和三两好友在夜色中路边蹲,讨论明星八卦,吐槽工作的繁杂。暂时摘下口罩,暂时缩短社交距离,向来夜晚就比白天热闹的武汉,被一家家逐渐延长营业时间至深夜的美食店唤醒了。要知道,对武汉本地老饕来说,只要吃上一口接近零点还要排队才能吃到的小龙虾和精粉世家,从此无大事。 6park.com

6park.com

滑动观看:武汉宵夜的复苏 6park.com

摄:8KRAW 杨柯 6park.com

燥, 6park.com

仍然是武汉的性格 6park.com

江汉关的塔钟敲完七下后,第二班轮渡驶离武汉关码头,向对岸的中华路码头开去。公交、出租、地铁、轮渡……载着武汉市民奔赴生活现场的交通工具让街道再次变红,城市的血液流动了起来。 6park.com

6park.com

鸣笛起航的武汉轮渡 6park.com

摄:8KRAW 杨柯 6park.com

武汉解封当天就出车的潘师傅,在早上9点的月湖桥上,见证了窜上当天热搜的“武汉堵车红”。相比前一晚刷爆全网的“解封”海报,堵车让他更直观地感受到“武汉回来了”。 6park.com

在刚复工的那几天,开车最猛的武汉的士司机都不禁感慨“堵车也是种幸福啊”。但这种“幸福”,很快就被每一个工作日的早晚高峰冲淡,堵在双向八车道的司机们频繁按着喇叭,在微信群里抱怨交通,又成了潘师傅的日常。 6park.com

燥,还是这座城市的性格。但经历过76天的寂静,武汉此时的“燥”多少有些后劲不足。 6park.com

潘师傅踩着早高峰的尾巴结束了当天的第6单,也是最长的一单。护送了一位医护人员往返一医院和市民之家,赚回了今天的租子钱,潘师傅向后座喷洒完酒精,回到驾驶室,开始了长达20多公里的放空之旅——打车的人不多,他正好借机仔细看了看这个城市。 6park.com

6park.com

滑动观看:武汉城市影像  6park.com

摄:8KRAW 杨柯 6park.com

路过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时,打围的护栏还保留着它曾经作为方舱医院的痕迹;协和医院比解封前空旷,门前排队进入的车队也短了许多。潘师傅抬眼看到医院门前的两座飞马雕塑,没来得及琢磨它们的寓意,后方车辆的喇叭声催促了起来。 6park.com

6park.com

在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武汉协和医院 6park.com

摄:8KRAW 杨柯 6park.com

左转进入新华路,潘师傅留意着建设大道两侧林立的写字楼。相比半个月前,这条 “武汉华尔街”上的行人明显多了起来,但伸手打车的乘客还是寥寥无几。以前乘客们打车靠抢,拦不到车的绝望,潘师傅感同身受。他决定离开汉口,去武昌碰碰运气。 6park.com

“早高峰过了生意就明显不行了”,在疫情之前同样的时间段里,潘师傅至少能跑20单。预料到生意不理想,潘师傅还是坚持复工。早上7点就出车,抢一抢早高峰的生意,并不指望有晚高峰的出现,他决定整个4月都在下午4、5点收车,回家吃老婆做的第二餐饭。 6park.com

6park.com

武汉出租车 6park.com

摄:8KRAW 杨柯 6park.com

江上的汽笛声响,城市越发安静。捏着刹车,从码头铺设的减震带上颠簸着驶进候船室,武汉市民江怡成为了等待轮渡靠岸的第9位乘客。和她同乘的人,半个月前还是举着“长枪”的媒体记者居多,如今,跨江送餐的快递员不再担心会被拍下用作新闻图片,安心地在短暂的过江旅程中小憩。 6park.com

6park.com

滑动观看:武汉特色交通工具,轮渡上的人们  6park.com

摄:8KRAW 杨柯 6park.com

从没想到,有一天平凡的市民生活也能成为值得铭记的历史瞬间,而武汉市民成了历史的创造者,他们只是在想方设法继续自己的生活,却一度被冠以“伟大”。在武汉市民江怡看来,“这就很悲壮了”。 6park.com

6park.com

滑动观看:武汉城市影像  6park.com

摄:图1/28KRAW 杨柯 6park.com

图3 黄宇 6park.com

现在,武汉不再因为“热干面卖出数百碗”“武汉堵车了”这些“新鲜事”上热搜,离开取景框的武汉市民,生活正在全面恢复正常,当然也恢复着阔别数月的平淡。 6park.com

再次跳进长江的武汉市民, 6park.com

像鱼游回了水里。 6park.com

中山公园的午后是它一天中为数不多的安静时刻。老人们在湖边坐定闲谈,年轻人走出写字楼,在公园里散步短憩。这片汉口核心金融区中的绿意,给了繁忙的人群逃离逼仄、喧哗的可能性。 6park.com

6park.com

滑动观看:中山公园里的市民生活  6park.com

摄:8KRAW 杨柯 6park.com

结束了14天的隔离并完成了3项检查,协和医院血液科的护士小熊结束了80多天的等待,在工作恢复正常的第一个休息日,终于踏上了本该在春节假期时就踏上的滑板。 6park.com

“没想到会过这么长时间”,大年三十的年夜饭没吃,小熊和同科室的同事没来得及害怕,就前往支援了新冠定点医院,开始了长达2个多月“上班去医院下班回宾馆”的一线战疫工作。 6park.com

  6park.com

裹着厚厚的羽绒服前往冬日“战场”,回来已是穿短袖都不会冷的春天。水汽密布的护目镜,穿脱起来极为麻烦的防护服,还有当时咬牙坚持的每一刻尽都被眼下这和煦的阳光褪去了无望的一面。不用再靠写在防护服上的名字注释身份,穿上颜色鲜艳的卫衣,护士小熊做回了初学滑板的95后武汉市民,滑着滑板冲向树荫下的春光。 6park.com

6park.com

练习滑板中的小熊护士 6park.com

摄:黄宇 6park.com

4月的武汉,在每一个晴天都不遗余力的升温,试图让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脱下层层外衣,和自然亲近些,再亲近些。在江边长大的武汉人,投入自然怀抱的方式从不让人失望:往江里一跃扎个猛子,把长长的鱼线甩得沙沙响,或者骑着小轮车大喊着“武汉牛x”翻进东湖。 6park.com

6park.com

纵身跃入东湖的武汉市民 6park.com

摄:黄宇 6park.com

下午4点的长江右岸,武汉市民老刘“再就业”的钓鱼工作接近了尾声。和大多数武汉市民一样,老刘是泡在长江里长大的。小时候跟着父亲在长江里学游泳,几个夏天过去,老刘越游越远,父亲越游越慢。学会了游泳,反倒离长江远了,再次亲近已经过了半辈子。 6park.com

居家隔离2个多月是老刘 “再就业”后最长的一次休息,如今再次回到江边,他像鱼游回了水里。 6park.com

交通拥堵,美食店前排起长龙,江边垂钓者众多,这些对于武汉市民来说再平常不过的生活场景,因为每张照片里都会出现的口罩变成了里程碑式的瞬间。 6park.com

  6park.com

回首封城的76天,再次走上街头的武汉人民恍如隔世。看着眼前这个生活了几十年的城市,熟悉中带着陌生。只有翻看起那些在当时看来“没有什么好拍”的照片时才会感概,平平无奇的市民生活竟成了回不去的历史。 6park.com

6park.com

滑动观看:逐渐恢复的市民生活  6park.com

摄:图1/3/4 8KRAW 杨柯 6park.com

图2 黄宇 6park.com

影像是历史最忠实的执笔人,它不只是一种记录方式,更和记录它的人建立起最深刻的情感共鸣,也因此被赋予永恒的价值。武汉市民创造着历史,哈苏相机有幸成为了这一过程的记录者。将镜头对准的市民生活,和51年前登月时记录下的脚印具有同样意义。此时,用心经营着平凡生活的武汉市民,每一个“个人的一小步”,汇聚而成,便是推进历史前行的一大步。 6park.com

6park.com

哀悼日当天的江汉关 6park.com

摄:黄宇 6park.com

没有任何预告,成为了历史的创造者和见证者的武汉市民在解封之后正在慢慢找回生活。已经过去的76天,让无意成为英雄的武汉市民成为了历史的主角。此刻的他们,最想做的是那些稀松平常、无关痛痒的事,做回那个“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的武汉市民。 6park.com

6park.com

长江大桥上的车流 6park.com

摄:8KRAW 杨柯
喜欢majia马甲线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majia马甲线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生活百态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