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生活百态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到新喀里多尼亚探寻地球“小时候”
送交者: 花名雞仔[♂★★★★8008★★★★♂] 于 2022-01-16 14:50 已读 621 次 1 赞  

花名雞仔的个人频道

https://web.6parkbbs.com/index.php?act=bbs&bbsid=2031 6park.com

法属新喀里多尼亚最近成为新闻热点。这里再次就国家独立举行全民公投,但投票率很低且最终根据投票结果决定继续留在法国。新喀里多尼亚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演进历史,这里的自然生态和社会形态依然保持着原始的风貌,一如地球“小时候”的样子。


新喀里多尼亚拥有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植物资源。新喀里多尼亚位于南太平洋西部,分别距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有1500多公里和1700多公里。据科学家考证,3500万年前新喀里多尼亚原本与澳洲大陆是一体的,后来因地壳运动才分隔开来。因此这里的岛屿不仅与澳洲大陆一样未受到第四纪冰川的巨大影响,而且因为孤悬海外比澳洲大陆更少受到外来物种和人类活动的侵扰,这里有数百种植物资源是地球上其他地方找不到的。许多植物学家,以及制药公司和化妆品企业的研发人员对这里趋之若鹜,希望利用稀有的植物资源优势取得突破性的研发进展。当地土著掌握不少关于当地特有植物的传统知识,但自古以来这些知识只是在土著部落中口口相传,没有形成统一的文字记载。许多人从小就开始在生活实践中认识、利用各种植物,哪种灌木的汁液能治疗蜘蛛咬伤,哪种草可以驱蚊虫……都是在生活中慢慢摸索出来的。在他们的认知中,每一株植物都有其药用价值,树叶、树皮、树根和花朵各有不同的用途。近年也有学者来到这里,对这些古老的知识进行抢救性整理,因为随着当地的经济发展或仅仅是某位传承人的遗忘,这些宝贵的知识随时都有消失的可能。

新喀里多尼亚的土著保持着原始的生活状态。美拉尼西亚人是新喀里多尼亚的土著,他们也被称为卡纳克人,数量上占全国总人口的四成多。新喀里多尼亚的人口构成还包括30%多的欧洲移民,主要来自法国。其他还有来自澳洲和亚洲等地的移民。该国最主要的岛屿为格朗德特尔岛,占总领土面积的大半。作为土著的卡纳克人则主要聚居在洛亚蒂群岛或称忠诚群岛上。卡纳克人有数百个部族,大多保持着刀耕火种和渔猎等相对原始的生活状态,这与当地数百年的殖民统治不无关系。卡纳克人的所有财产都是归部落宗族公有的,这一点早期对殖民者侵占部落的土地和资产很有利,因为他们只需要做通酋长一个人的工作就可以了。对于卡纳克人来说,他们如果想拥有私有财产就必须在保护区之外购买,但落后的经济状况限制了他们的收入,这让他们很难迈出保护区。所以在外国游客常到的首府努美阿等地,除了少数从事部落文化表演的卡纳克人,很少看到原住民。卡纳克人的传统舞蹈来源于生活(如图),简单而整齐的动作再现了耕种以及收获的场景,伴奏也很古朴,就是用短木棍敲击掏空的木头和椰子。

卡纳克人的传统房屋极具特色。屋子总体呈带弧度的圆锥形,中央竖着一棵粗大的树干作为支柱,圆锥的周长一圈则是仅有一米多高的矮木桩,从尖顶到木桩斜斜地用木头和枝叶密密匝匝地捆扎铺陈严实。这样的房屋结构很适应当地气候,斜度极大的圆锥形状既利于排水又不易被台风损毁,而内部高高的尖屋顶使得室内防晒透气又凉爽,因地制宜的简单设计透着智慧。

来到卡纳克人的部落旅游,游人不仅能参与众多的节日宗教活动,更可以跟当地人学习如何尊重自然并与之和谐相处。土著们的日常几乎不会产生污染,他们生活中绝大部分物品都是取之自然,游客可以跟随他们学习如何用棕榈树叶编出餐盘、帽子等各种生活用品。来到新喀里多尼亚,除了享受法式大餐,一定不要错过卡纳克人的特色美食——邦格纳。邦格纳源自土著语,意为“捆绑”。烹饪时,要用香蕉叶把芋头、山药、红薯以及鸡肉、鱼肉、虾紧紧包裹好,埋在石头堆里,然后在石头上面烧火,靠着石头的热量持续两个多小时慢慢将所有食材烤熟。不管是味道还是烹饪方式都极具原始风味,让人食之难忘。

喜欢花名雞仔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花名雞仔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生活百态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