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生活百态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上外教师漂在阿富汗7个月 为神学士警察写来华推荐信
送交者: 百态新闻[☆★★生活百態★★☆] 于 2022-12-14 4:07 已读 879 次  

百态新闻的个人频道

汪段泳和阿富汗人道主义援救物资,图为数据图。(取材自上观新闻)

一名上海外国语大学教师正在阿富汗做田野调查,他在那里已经待了七个月,他说曾经喝过泥塘水,多次与危险擦肩而过;还曾经帮神学士警察写来华推荐信。


上观新闻报导,这名教师名叫汪段泳,他的研究方向是中国的海外利益,主要关注海外投资与海外公民安全两部分。从2011年起,他陆续到非洲、北美、南亚等地十多个国家进行田野调查。由于疫情之下回国不易,他已在海外漂泊了两年多。


自2021年11月从巴基斯坦进入阿富汗至今,汪段泳已四赴当地,陆陆续续生活七个多月。汪段泳表示,「我有时会和同行交流,你有没有被当地人敲诈、欺负、虐待过?有没有被歹徒拿刀劫持过?有没有在贫民窟路边摊买过吃的?有没有在荒郊野外喝过土坑里的脏水?如果都没有,就我个人经历而言,我们对田野调查的认识或许不太一样。」


汪段泳和阿富汗的小孩。(取材自上观新闻)


汪段泳说,阿富汗经历了几十年战乱,这个人均GDP500美元的国度,基础设施超乎想像的差。除了几座主要城市外,其他地方道路车速超不过每小时15公里,一路颠簸后,车辆出故障成常态。




最险的一次是走山路时,越野车刹车完全失灵。周边荒山野岭人烟稀少,最近的修车点也在百公里外。「求援脱困的时间远超预期。尽管车上有饮用水和食品,但还是不够。」他说,这时就不能太讲究,只要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浊,泥塘里的水也要喝下去,「最重要的是保持体力能干活。如果还要保持国内卫生习惯,就田野工作而言是不适合的。」




即便回到喀布尔城内,生活也相当艰苦。阿富汗缺电,即便条件较好社区,从凌晨一直停到下午也属正常。此外就是做饭,它的意义早已超过填饱肚子,「经验告诉我,在海外哪怕能烧出一个不糊锅的中国菜,也就可以在当地华人圈迅速拓展人脉了。」说到这里,汪段泳笑了。


就在采访那天,喀布尔又发生爆炸。阿富汗目前是全球恐怖袭击风险最高的国家,「没有之一」。




谁也不希望遇到危险,但在海外田野调查中,很难避免不可控的风险。「到现在没出事只是运气好而已。」汪段泳坦言,很多时候危险往往是「擦肩而过」,不能指望永远能「顺风相送」。


阿富汗之行让他对这个古国有全新认识。他举了个例子,刚到喀布尔几天,他就被路口检查的神学士警察扣留并带到小黑屋。之后他通过交流发现,这位警察是当地一所名校的农学毕业生,还参加过国际学术会议。




「他主动介绍阿富汗农业发展情况。我读硕士时也学过农学课程,这次阿富汗之行前也做过功课,就指出对方一些错误。」汪段泳回忆,等聊到兴头时,这名警察还请他为自己写封来华深造的推荐信。

汪段泳和阿富汗人道主义援救物资,图为数据图。(取材自上观新闻)
喜欢百态新闻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百态新闻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生活百态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手机扫描进入,浏览分享更畅快!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