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生活百态首页]·[所有跟帖]·[ 回复本帖 ] ·[热门原创] ·[繁體閱讀]·[版主管理]
父亲教我吃蟹
送交者: 小李的妈妈[☆★也是你的媽媽★☆] 于 2023-01-23 14:59 已读 1115 次 1 赞  

小李的妈妈的个人频道

去年菊香蟹肥好品秋,大闸蟹上市,直接把我的馋虫勾引出来,小时候吃蟹的往事浮现眼前。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我正在门前小院里玩,妈妈挎着竹篮买菜回家,对着我高兴地说:「等爸爸下班回家,我们一起吃大闸蟹。」我根本没当一回事,继续玩。

傍晚时分,妈妈要我把手洗干净,并且坐好等着吃大闸蟹,八仙桌上空空的什么也没有。这时,爸爸拿着公事包回家了,我大声地对着厨房喊:「妈妈,爸爸回来了。」

爸爸放下公事包,脱去外套,问说:「今晚吃什么?」我大声说:「大闸蟹。」于是爸爸去厨房帮忙,捧着竹蒸笼出来说:「大闸蟹来了!」很快地把蒸笼放在八仙桌中央,妈妈拿着碗碟紧随其后。

爸爸坐下,随即打开了蒸笼盖,只见全身红透的三只大闸蟹。爸爸给自己拿了一只,给我也拿了一只,爸爸对我说:「看着爸爸怎么做,你也跟着怎么做。先把长着棕黑色绒毛的两个大螯掰下来,大螯的前端像剪刀,再把能够活动的一半拔出来,你就看到白色一片大骨,还有一根小刺骨连着;然后把两个大螯的这部分拼起来,白色片状的大骨就是蝴蝶的大翅膀,这根小刺骨就成了蝴蝶的触角,两个略弯齿状部分就是蝴蝶的下半部身体,棕黑色绒毛垫底。」

说到这里,爸爸站了起来,手里拿着刚做好的蟹蝴蝶,让我也一样拿着蟹跟着他;我们走到厨房,爸爸站在贴着灶神爷画像的大灶前,恭恭敬敬地把手里的蟹蝴蝶摁在大灶上,蟹蝴蝶就黏在灶上了。我也把蟹蝴蝶摁在爸爸的蟹蝴蝶下面,父子俩虔诚地鞠躬三次,父亲嘴里念念有词:「拜托灶王爷上天给我们家讲好话。」

回到座位,爸爸语重心长地告诉我,我们家有吃的,多亏了灶王爷在玉皇大帝面前给我们家讲好话。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打报告去了。长大了才知道,中国古代就有奉祀灶神的风俗,就是火神祝融,《礼器疏》:「颛顼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抱朴子·微旨》:「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

父亲自小在苏州吃着太湖大闸蟹长大,太湖大闸蟹个头大,苏州就在太湖边上,价格便宜,寻常百姓也吃得起。父亲吃大闸蟹的本领,就是他的父亲从小教他的,今天他把吃蟹的本领教儿子,感到很高兴。

在江南一带,赏菊啖蟹的小康人家皆备有一套工具,苏州人称「蟹八件」,包括小方桌、腰圆锤、长柄斧、长柄叉、圆头剪、镊子、釬子、小匙;用来垫、敲、劈、叉、剪、夹、剔、盛。八般工具轮番上阵,吃蟹演变成道地风俗,经久不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年年演奏一曲曲品蟹食曲。

遗憾的是,父亲教的这首品蟹食曲我没能传承,但是父亲教我如何捉拿躲在大闸蟹肚子里「法海和尚」的本领,倒是有一手。

看着父亲打开蟹盖,在满满当当的蟹黄正对着蟹嘴的地方,夹出来一个东西,父亲说这是蟹的胃,上面的蟹黄要吃干净;我睁大眼睛看是怎么一回事,宛如一个胖胖的和尚,披着半透明的袈裟端坐中央,左右两边各有若干小和尚排列。爸爸告诉我,这就是躲在大闸蟹肚子里的法海和尚,今天我们就把他揪出来,让他现出原形。

母亲也凑过来看,她说:「这就是民间故事《白蛇传》里金山寺里的法海和尚?」我们家的品蟹宴结束了,留在我记忆中的往事,至今仍然历历在目。

长大了我读了《白蛇传》,知道篷船借伞、白娘子盗灵芝仙草、水漫金山寺、断桥、雷峰塔、法海躲蟹腹,表达人们对自由恋爱的追求、对封建社会的抗争。小时候,父亲教我吃大闸蟹的往事和回忆久久留在心里,我给孩子讲过无数次,他们已能倒背如流。


贴主:小李的妈妈于2023_01_27 8:15:39编辑
喜欢小李的妈妈朋友的这个贴子的话, 请点这里投票,“赞”助支持!
[举报反馈]·[ 小李的妈妈的个人频道 ]·[-->>参与评论回复]·[用户前期主贴]·[手机扫描浏览分享]·[返回生活百态首页]
帖子内容是网友自行贴上分享,如果您认为其中内容违规或者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会第一时间删除。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标 题: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插入Flash插入Flash动画


     图片上传  Youtube代码器  预览辅助

打开微信,扫一扫[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楼主本栏目热帖推荐: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 个人帐户 ] [ 版主申请 ] [ Contact us ]